英美書房》再見,《風之影》作者薩豐,及其他藝文短訊

2020-06-30 12:00
  • Sway(文字工作者)
  • Bambook(文字工作者)

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魯依斯.薩豐(取自薩豐臉書專頁

【作家動態】

  • 以「遺忘書之墓」(El cementerio de los libros olvidados)系列震撼全球的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魯依斯.薩豐(Carlos Ruiz Zafón)6月19日在美國洛杉磯家中去世,自糾纏數年的癌症病痛中解脫,享年55歲。薩豐的8本小說已有超過40種語言版本,全球熱銷逾3800萬冊。2001年出版的《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甫出版便迅速引發全球關注,2016年發行的《靈魂迷宮》(El laberinto de los espíritus)為「遺忘書之墓」系列畫上句點。雖然薩豐已在洛杉磯定居將近30年並從事影劇寫作,但所有愛書人心嚮往之的「遺忘書之墓」以及圍繞它的所有故事,都以薩豐的故鄉巴塞隆納為舞台。在薩豐魔幻寫實的敘述誘引下,讀者也走入以巴賽隆納為結界的時空迷宮。

    小說「遺忘書之墓」系列為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魯依斯.薩豐著作

  • 海明威私藏的短篇作品《Pursuit As Happiness》在他身後近60年終於面市,以自傳體形式描寫「海明威」與其友追獵一尾巨大馬林魚的回憶,與1952年出版的經典作品《老人與海》隔空低吟唱和。海明威之孫西恩(Seán Hemingway)日前在美國波士頓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意外發現這份從未發表的打字稿,竟混跡於海明威主題特藏中,整理後於今年6月初次刊登在《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未來將做為獨立小說,同時收錄在後續再版的《老人與海》中。
    西恩傾向認為本文為虛構作品,即使行文體裁看似是祖父的自傳,但內容應當是揉雜許多經歷與虛構元素的創作。然而目前尚無相關研究佐證,一切留待讀者與學者評判。

    美國作家海明威(取自wiki

  • 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長篇鉅作《尤利西斯》(Ulysses)被奉為意識流小說經典,長達七百多頁的故事,全都只是主角利歐波.布盧姆(Leopold Bloom)於1904年6月16日一天內漫遊都柏林的所思所想,6月16日也因此被稱為「布盧姆日」(Bloomsday)。
    以往每年的這一天,書迷會重讀《尤利西斯》或循著書中人物的足跡漫遊都柏林。2004年的百年慶時,都柏林處處可見扮裝的喬伊斯迷、街頭舞台劇、朗誦和音樂表演。
    今年因旅遊和社交限制,不建議書迷群聚街頭或參加朗讀活動,但各界仍有許多方式慶祝「布盧姆日」,例如愛爾蘭廣播電視台(Raidió Teilifís Éireann;RTÉ)從早上8點開始播放長達30小時的《尤利西斯》廣播劇,而都柏林的詹姆斯.喬伊斯中心(James Joyce Centre)除了經典的朗讀和音樂活動之外,也教大家如何在家製作1920年代紳士必備的平頂硬草帽,並享用以豬腰子為主的「布盧姆式早餐」。​
     
     
     
     
     
     
     
     
     
     
     
     
     
     
     

    Bloomsday Festival(@bloomsdayfest)分享的貼文 張貼

  • 美國前國安顧問約翰.波頓(John Bolton)的回憶錄《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A White House Memoir》(暫譯《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雖於出版前一週遭到華府攔阻,最終仍順利於6月23日發行。6月16日美國司法部緊急提出民事訴訟,以本書尚未獲得授權、可能包含侵犯國安的機密且違反保密條款為由,要求暫緩本書上市,不過隔天《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仍刊出本書書摘。
    裁決結果於19日公布:本書仍可於原訂發行日上市,理由是目前成千上萬的新書複本早已送往世界各地與各大新聞編輯台,禁止新書上市的手段已無法補救傷害,因此拒絕華府的要求。不過該審法官蘭博特(Royce Lamberth)的裁定表示,波頓仍可能因為未獲得政府正式的審查通過文件,被認定打破保密協定,進而面臨嚴厲處分——例如刑事訴訟或是無法獲得版稅。
     
  • 多數回憶錄總是告訴我們如何去克服困境,一切災厄終能順利度過,但善於挖掘人心情感的艾斯納獎(Eisner Award)得主Adrian Tomine有別於此,自傳《The Loneliness of the Long-Distance Cartoonist》攤開了和常人一般混亂的人生。這本回憶錄以Tomine的人生進程堆疊,從結婚到為人父,從4歲立志畫漫畫,到躋身《紐約客》封面插畫家之列。表面上看似是人生勝利組,但細節之下伏藏的是脆弱、受辱、自我懷疑與無止盡的孤寂感受。Tomine幾乎在每一格都將自己低調畫入,可是在每個故事中都未被人看見,這對渴望被世人接納與記憶的Tomine來說更為心傷。不過隨著敘事進展,這份深沉悲傷逐漸轉化為笑聲,讀者也在不知不覺間伴之哀喜。
     
  • 2016年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傑出青年作家獎(National Book Foundation 5 Under 35)得主布麗特.班尼德(Brit Bennett),今年推出第二部作品《The Vanishing Half》,深入探討淺膚色非裔人士「變身白人」(white passing)求生存的複雜心思,呈現1940年代至80年代美國種族歧視環境下,非裔族群內膚色歧視(colorism)的悲歌。
    故事圍繞在一對天生膚色乳白、帶有茶色雙眼的非裔雙胞胎身上:活潑、有主見的Desiree與聰明溫順的Stella在16歲時一起逃家,Stella卻在數個月後失蹤。14年後,Desiree帶著膚色黝黑的女兒Jude回到出生地,當地非裔社群卻崇白厭黑,讓Jude痛苦不堪。而Stella在消失的這幾年間,憑外表不著痕跡地混入白人社會,和白人結婚、住在白人社區,獨自背負非裔血統的祕密。多年後,Jude偶然遇見素未謀面、卻和母親有相同容貌的Stella,Stella費心打造的面具和人生陷入全盤崩潰的危機。
    英美多篇書評將《The Vanishing Half》與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最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相提並論,讚揚班尼德在相同主題上注入全新的體悟。童年創傷和經歷讓Stella目睹種族歧視暴力的殘酷,若有機會逃離這一切,誰能抗拒「白色」所賦予的權力和自由?書名直譯「消失的另一半」,不僅指雙胞胎之一的失蹤,更暗示身分認同的抉擇,往往以犧牲另一部分的自我為代價。

    布麗特.班尼德於今年推出第二部新作《The Vanishing Half》(取自布麗特.班尼德官網

【得獎消息】

  • 6月為「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美國兩項重要的LGBTQ文學獎也在近期出爐。第32屆「三角文學獎」(Triangel Award)由美國同志出版協會The Publishing Triangle頒發給2019年在美加出版的傑出同志文學作品,獎項均以重要LGBTQ作家為名,類別包括LGBTQ虛構文學、非虛構文學、女同/男同詩作、跨性別文學等。
    獎勵最佳LGBTQ虛構文學的「Ferro-Grumley獎」頒給越南裔美籍詩人Ocean Vuong的首部小說《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本書從敘事者「小狗」寫給文盲母親的信中,揭露移民成長的艱辛和母子之間的深愛,同時赤裸展現當今美國的眾生相。Vuong半自傳式的書寫讓人既感親密,又不禁為其中強烈的情緒所震撼。而他溫柔詩意的筆觸,也為困在種族、性向、階級、創傷夾縫中尋找歸屬的人們,挪出一處安放的空間。

    越裔美籍詩人Ocean Vuong首部小說《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取自美國同志出版協會官網

    無獨有偶,獲頒傑出首作「Edmund White獎」的Téa Mutonji《Shut Up You’re Pretty》同為成長故事。書中十多篇故事均以剛果少女Loli為主角,別人總是只看到她亮麗的外表,卻看不到她對於被愛和性向的茫然。是誰定義了「陰柔」或「女性」特質?誰定義了「認同」?Mutonji書中各型各色的女性在渴望和選擇間躊躇,寫實坎坷的遭遇卻大多源自社會壓力和情勢所逼,身不由己。這部亮眼的自信之作也獲加拿大安大略省「延齡草圖書獎」(Trillium Book Award)肯定。


    加拿大作家Téa Mutonji首部短篇小說《Shut Up You’re Pretty》(取自美國同志出版協會官網

  • 另一項同志文學大獎「浪達文學獎」(Lambda Literary Award)也有超過30年歷史,早期獎勵當年度出版的傑出男同志和女同志文學,後來隨著LGBTQ出版萌芽開花,獎項類別也逐漸擴增,反映LGBTQ寫作光譜的多元斑斕。
    今年浪達女同志虛構文學獎頒給Nicole Dennis-Benn描繪母職和移民經驗的《Patsy》,從家暴、種族歧視和身處異鄉的孤獨中,發現愛與自由的燦爛光芒。男同志虛構文學獎則頒給文壇青年新星Bryan Washington,他的小說集《Lot》由環環相扣的13篇故事組成,一半著重在非裔—拉丁裔(Afro-Latino)男孩的性向探索和家庭關係,另一半環繞在男孩周遭的休士頓黑人與拉丁裔勞工社群和仕紳化(gentrifitifcation)問題,筆法簡練但角色刻畫深植人心。
    Hazel Jane Plante跳脫傳統小說形式的《Little Blue Encyclopedia (for Vivian)》獲頒今年的浪達跨性別虛構文學獎。全書為一部根據虛構電視節目「Little Blue」所製作的百科全書,是無名的主要敘事者(一位跨性別女性)獻給過世跨性好友Vivian的長篇悼詞,敘事者在每項條目中細數過往。這部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一封情感濃烈真摯的情書,處處流露無解的慾望和失去摯愛之慟,以及流行文化和微小事物所帶來的撫慰和喜悅。

  • 《動物農莊》、《1984》作者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畢生志向是「讓政治寫作成為一種藝術」,因此歐威爾基金會(The Orwell Foundation)為發揚其精神而成立「歐威爾獎」(Orwell Prize),下分「政治小說」、「政治寫作」(即非小說獎)等,5月公布決選名單,將於7月9日公布得獎者。去年由《牛奶工》(Milkman)奪得獎項的「政治小說類」共計6本書入圍,包括布克獎得主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的《Girl, Woman, Other》,以及普立茲獎得主懷海德(Colson Whitehead)的《The Nickel Boys》。
    其他4本角逐者包括金匠獎(Goldsmiths Prize)得主Lucy Ellmann長達千頁的意識流小說《Ducks, Newburyport》,以美國家庭主婦幾乎毫不間斷的獨白,細數由電影、食譜、槍枝暴力和氣候危機構成的人生;愛爾蘭作家Edna O’Brien的《Girl》探討以強暴和虐待女性做為戰爭武器的長遠影響;Attica Locke的政治犯罪小說《Heaven, My Home》展現不同族群和社群之間的緊張關係,對於「後川普時代」有獨特洞見;記者兼作家蘭徹斯特(John Lanchester)的反烏托邦小說《The Wall》設定在氣候災難後的未來,因迫在眉睫而令人不寒而慄,但也從中讀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產業消息】

  • 當肺炎疫情重創美國與全球的出版業,手機網路漫畫卻在一片衰頹中展現蓬勃生機,為新一代創作者帶來可觀的讀者群與收入。自韓國發跡的手機網漫先驅Webtoon,奠定垂直捲動的條漫形式結合行動閱讀裝置的絕佳組合,成為全球市場的龍頭。自2014年起Webtoon運用原創的英語內容,穩健打造在美國市場的地基,凝聚讀者與創作者社群,如今已捧出多部百萬點擊的熱門作品,原先以廣告為主的收益方式,也逐漸轉為以最新連載內容為賣點的「付費搶先讀」。
    Webtoon之外,還有快速茁壯的新秀緊追其後,例如與亞洲夥伴緊密合作的美國新創公司Tapas,或結合中資創立的Stela。Tapas與Webtoon相仿,都致力經營使用者投稿作品與原創內容,且Webtoon的讀者集中於13-24歲,Tapas則更集中在18-24歲,此外女性使用者皆超過六成,喜好的類型也偏好奇幻、言情與日常向作品。
    Stela則是走「工作室模式」,招募編劇與繪師共同打造公司名下的IP,並根據這些漫畫內容,一條龍式發展為動畫或電玩。雖然如今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資隨之撤離,但Stela的創辦人依然對以數位型態為主的新一代創作者充滿信心,且認為以滿足手機使用體驗為前提來創作是受歡迎的關鍵因素。而針對內容的跨界發展,Webtoon與Tapas分別暗示,未來數月內即將發布重大聲明,讓人拭目以待。

    手機網漫Webtoon、Tapas及Stela

  • 全球最大自然科學期刊資料庫愛思唯爾(Elsevier)再度流失重要訂閱戶,麻省理工學院(MIT)於6月11日宣布,與愛思唯爾自去年10月以來的協商破局,愛思唯爾無法達成MIT要求的條件,意即「將MIT的學術成果開放給公眾平等取用」,因此終止訂閱該資料庫以茲抗議。
    學術期刊資料庫的訂閱費用每年以固定漲幅攀升,高教與研究機構都難以負荷,但若是不訂閱就難以跟上最新的科學進展,對於文獻半衰期極短的自然科學學科更為不利。自去年2月起,加州大學率先發難,以續約為談判籌碼,要求愛思唯爾開放該校學者的公費補助研究成果讓大眾取用,後續便是北卡羅來納大學與MIT跟進,但皆談判破裂。
     
  • 英國威爾斯海伊鎮(Hay-on-Wye)的海伊文學節(Hay Festival)今年因疫情轉至線上播出,為期兩週的活動在5月31日順利畫下句點,吸引來自70國、將近50萬人次上網觀看。海伊文學節以往每年大約能售出27萬5000張入場券,門票收入占總收入七成,活動也為這個位於英格蘭和威爾斯交界的書城小鎮帶來2800萬英鎊(約新台幣10億3000萬元)的觀光收入。當英國於3月下旬宣布限制外出和群聚時,文學節也陷入停辦危機。幸好大筆捐款和贊助湧入,主辦單位募得35萬英鎊(約新台幣1286萬元),讓活動順利上線。未同步收看者也可在文學季官網上找到活動影片和音檔,只要10英鎊(約新台幣370元)即可在一年內無限次瀏覽收聽。

    (取自海伊文學節官網

    主辦方表示,網路轉播不僅讓這場文學盛事擴及上萬名從未造訪海伊鎮的新客群,也拉近來賓和全球讀者的距離。作家愛特伍(Margaret Atwood)、演員海倫娜.寶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英國烘焙大賽」(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節目主持人Sandi Toksvig都是座上賓,活動也邀請英格蘭前首席醫療官莎莉.戴維斯(Sally Davies)、公衛專家戴薇.施達利(Devi Sridhar)教授討論疫情和全球公衛議題。
    今年活動結束後,海伊文學節旋即接獲通知,與墨西哥瓜達拉哈拉書展一同獲頒西班牙「阿斯圖里亞女親王獎」(Princess of Asturias Award)的交流與人文獎,評審團表揚這兩項活動代表「全球書籍、作家、讀者、文化最重要的交會點」。海伊文學節走過33個年頭,在危機中找到機會進化,為作者和讀者創造新的連結,獲獎實至名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