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香港"相關的文章列表
2023台北國際書展》從台灣出版辨識香港身分,交換美好與感傷:香港身影在書展
近年香港遭逢歷史鉅變,台灣與香港兩地的交流也日漸緊密。2022年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曾與14家書店共同辦理一系列「週遊香港」活動,邀請讀者走訪全台獨立書店,參與不同命題的主題書展與講座,從煲湯、... 閱讀更多
書.人生.梁莉姿》那些借來的書
離開香港時,因著行李考量,最終攜隨於身的書只有十本左右,彼時我篤信自己會在機上讀,或在隔離的十四天內讀,要不在被禁止進入校園的七天自主管理中,時間那麼長那麼多,總會讀完罷。結果彈指間,來台一年,... 閱讀更多
書.人生.陳慧》閱讀四則
一、飯桌 最早的自主閱讀在飯桌上展開;說展開,不是意象,是具體描述。 我來自舊的世界。舊的意思,就是軟體仍未更新的概念。舊世界比較安靜,下午被媽媽迫著睡午覺,很多時候卻是睡不著,... 閱讀更多
書.人生.陳智德》一百一十箱漂流之書
書籍首先出發,繼而是我,淘空了書房就像淘空了心房,我就如此空蕩蕩地離開了香港。文字的撇捺阻斷硝煙,霧散,遺下一座離亂的城。在機場離境大堂只有母親與哥哥送別,母親含淚遠望閘口,我勉力笑著揮手,... 閱讀更多
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舊時月色裡的時代翦影:論董橋《文林回想錄》
散文大師獎 優選 【評審推薦語】 鍾怡雯(作家/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柳蘇在1989年寫過〈你一定要看董橋〉,說董橋(1942-)的散文「一流」,證明香港在通俗文學之外,... 閱讀更多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走投無路的時候:關於《未來,未來》(Dear Future Children)
一段很長的日子以來,我無法擬想確實的未來。那些跟我住在同一個城巿,而且育養著孩子的人,紛紛找尋出路,離開此地,移居到另一個國家。他們說:「為了孩子的未來。」 在一個看不到未來的地方,... 閱讀更多
專訪》方言謎題、推理香港人起源、致敬名作:薛西斯訪《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莫理斯
薛西斯:在落筆前我感到苦惱萬分,只因幾篇推薦序都寫得極好,將本作優點講得明明白白。而書末附錄的作者訪談,又已談及許多創作發想起源。我總不好老調重彈,叫作家同一個問題回答十遍!思前想後,... 閱讀更多
人物》是時代把你實現了:訪《我香港,我街道》系列主編鄧小樺
OB:《我香港,我街道》剛出版時,您曾在Openbook閱讀誌的Podcast節目「閱讀隨身聽」中提到,這系列書寫原是「香港保育運動」計畫的一環。到了續集《我香港我街道2》製作及出版時,... 閱讀更多
話題》介於死亡與轉生之際的香港,生活在中陰:讀韓麗珠《半蝕》
許多年前開始,人們就說:「城市正在死去。」「此城已死。」「這裡已徹底地死去。」或許,這都是精準的觀察,而死和生,是一體兩面的事。所以,人們其實也在說:「城市正在重生。」「此城有了新的面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