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想讓小孩看到更多理想大人的典範,這樣他們就不會對成人世界失望:訪《阿堤離家出走》作者林真美

2025-10-05 12:00

長期關注兒童閱讀的繪本專家林真美與藝術創作者蘇雅純,今年8月首度攜手合作推出《阿堤離家出走》。這是林真美的第一本兒童繪本創作,而在此之前,蘇雅純則已出版過好幾本以自己的孩子、家庭生活為背景,自寫自畫的繪本作品。

這次兩人共同創作的繪本,主題依然圍繞在兒童,從一個日常生活的切片,一件尋常不過的小事,卻蘊含著耐人尋味的親子關係、情緒、兒童心理等重要課題。不論在文字或圖像的表現上,都展現了獨特的氛圍與觀點。

為什麼選擇書寫這個故事?在從事繪本推廣及譯介多年之後,親自投入繪本創作,又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本文專訪作者林真美,探索創作背後的構想緣起及寫作策略。Openbook獨家刊登,以饗讀者。

➤合作繪本的契機

Q:在什麼契機下,您和蘇雅純展開這部作品的合作?

林真美:雅純是我繪本課的學生,透過朋友介紹知道我的繪本課。因為當時我們住得不遠,所以下課後我經常會搭她便車,在車上有很多聊天的機會,也會聽到很多她家發生的故事,我覺得都非常精彩。

課程快結束的某個晚上,雅純帶她做的繪本來給我看。當時她是個全職媽媽,帶3個小孩,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發生很多故事,她就用繪本把這些記錄下來。當時她沒學過畫畫,她認為自己不會畫,也不敢畫,所以她是用電腦繪圖來表現,大概做了23本!我記得那時候看完,我跟她說的第一句話是:「雅純,你是天才!」她那時候很高興的說:「真的嗎?真的嗎?」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是電腦繪圖,但很有她自己的獨特風格,線條很漂亮,用色很大膽。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她很真實地傳遞出母子每天交融在一起的那種感覺,有一些趣味、有一些幽默感,我覺得在那個時候的台灣看不到這樣的繪本。

這就是一個起點。

後來我跟雅純有更多往來,也看過她的小孩,一直覺得很有趣。例如我們故事中的阿堤,他4、5歲的時候開始自認為自己是少林寺出來的,所以他都穿著功夫褲,每次出門就會插一把木劍。雅純和她先生也很特別,他們給孩子很大的空間跟自由,所以阿堤就能做自己。他會去公園練武功,聽說等公車的時候也都會練馬步。所以在我們的故事裡,阿堤就是這樣的造型。

雅純跟我分享很多他們家的故事。其中對於阿堤離家出走的事,我印象很深刻。不過其實書裡面的情節,也不只有阿堤的事蹟,我融合了他們全家的故事,有時候那個孩子是老大、有時候是老三,有時候又是阿堤。


背起所有「家當」,準備離家出走的阿堤,原來木劍、功夫褲就是他的標準配備!(《阿堤離家出走》內頁/聯經出版提供)

➤「小孩離家出走」的故事魅力

Q:聽了雅純家這麼多故事,為什麼獨獨離家出走這麼吸引你?

林真美:我小時候也離家出走過。我那時是躲在我們家對面的一個土堆的後面,窩在那裡。過了一會,我聽到我媽媽說:「吃飯了,小妹咧?」我哥哥就衝出來找我,我就縮得更小,躲在那邊,有點得意。其實小孩的離家出走沒什麼出路,也不是大人想像中那麼嚴重,可是就是有一些很不一樣的想法跟行動。所以我一直對小孩的離家出走很感興趣。

在阿堤離家出走的這個真實事件裡,阿堤的爸爸偷偷跟在他後面,發現這個小孩一走到公園門口,就坐下來開始吃東西,吃完、喝完,就開始休息,晃來晃去。然後爸爸就出現了,阿堤就跟著爸爸回家了。

我聽到這段故事的時候,首先是覺得小孩的離家出走就是這麼有趣。然後發現他到了公園其實也沒做什麼,他把自己撫平了,就沒事了。

所以我為什麼想要寫這個故事?一是小孩的離家出走是我一直很感興趣的議題,另外一個就是我看到故事裡這個爸爸太重要了。

➤爸爸這個角色的重要性

Q:故事中的爸爸在阿堤踏出家門的那刻,成了一個隱身幕後的藏鏡人,這個角色為什麼重要?

林真美:我覺得這個爸爸真的就是跟小孩同一國的大人。在真實的事件中,他也是不動聲色地就追出去,在後面默默看著阿堤,等阿堤吃飽、喝完飲料,晃來晃去的時候,爸爸才出現,手裡還拿個報紙。阿堤就問:「爸爸你怎麼在這裡?」爸爸說:「我去買報紙。」然後帶他一起回家。

很少會有大人這樣,多半是把孩子拉回家,罵一頓。但他卻可以撐得住這樣默默跟在孩子後面,就是一種守護。 我當時聽了很感動,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裡,想說搞不好可以寫成一個故事。但我也沒有很積極,後來聽到更多故事,例如書裡面粉灑出來的橋段,其實是老三的故事,那個場景也讓我印象深刻,所以會決定寫這本書,真的是雅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給我。

寫這個故事的重點,第一個是離家出走的事件,第二個則是小孩會犯錯,雖然都是無心的,但對大人來說就會很抓狂。例如把顏料弄得亂七八糟,媽媽當然會很生氣,吼著要他去睡覺。但對孩子來說,心裡也有很多委屈,有時候他會想要脫離或者反抗,這個時候離家出走就是一個方式,這背後有孩子的主張跟他想要表達的東西。


從阿堤離家開始就一路守護著,最後還「假裝巧遇」,是屬於爸爸獨有的溫柔。(《阿堤離家出走》內頁/聯經出版提供)

➤圖畫演繹延伸了文字描述的豐富性

Q:實際上的阿堤離家出走跑去公園吃東西,但在故事裡花了滿大篇幅去描述他的內心世界,圖像則用一個很大的怪獸來演繹,有什麼目的嗎?

林真美:我是把聽到的一些細碎的情節,串連成一個故事,但不可能全部都是照著原來的發展,後面的演譯比較是回到文學的表現。

我想像那個自認為從少林寺出來的小孩,一定會在公園裡面練武功,這個公園會像是台灣大部分公園的樣子,譬如有老人在下棋啊,我就讓阿堤去看老人下棋。

雖然阿堤聽不太懂他們說的話,但他們笑的時候,阿堤就跟著笑,孩子就是這樣。老幼之間有一些語言隔閡,這就是台灣世代間的現況,但我也不想多講,只是讓畫面去呈現。

我只有寫他去看人家下棋、玩翹翹板什麼的,並沒有描述太多細節。但我想表達的是,因為下雨了,所以他根本不能好好的玩。我認為要創作一個故事,總是要安排一些有趣味的東西,所以我也安排他去了一個池塘邊,在那裡對小魚說話。


在池塘邊的獨處時間,和小魚說話,為故事留下了安靜、思考的時刻。(《阿堤離家出走》內頁/聯經出版提供)

至於恐龍怪獸,我只寫到阿堤把一些東西裝進行囊中,但我覺得很棒的是,這個畫面表現是繪者自己發展出來的。她把小恐龍放大,變成是阿堤的想像,讓他去跟恐龍互動。

在這本書裡,除了文字之外,我都完全交給繪者雅純安排,唯一強調的就是「爸爸」。雖然文字上對爸爸的著墨非常少,但我希望阿堤在公園的任何時候,爸爸都在某個角落守護他。因為對我來說,這個守護不能透過文字來說明,而必須透過圖像來傳達。所以選擇讓雅純自己發揮,而且她也表現得很好。

我覺得雅純真的活化了我的文字,她會去創造畫面,透過她的擴充,豐富了整個文字的世界。


究竟這個怪獸代表什麼呢?阿堤的隱形敵人又是誰?(《阿堤離家出走》內頁/聯經出版提供)

➤溫暖守護的大人,是給讀者的溫柔擁抱

Q:確實,這本書沒有很煽情的文字,也沒有很誇張的手法,但圖文加起來之後,會讓人感受到這一家人之間很深刻的情感。透過這對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您是否有想傳達的意念?

林真美:這個故事裡的爸爸、媽媽都是很好的角色。在媽媽這個角色上,人們好像會有一個典範的形象,媽媽總是香香、美美的,但那樣是不真實的。媽媽也是人,所以媽媽也會爆炸,但故事裡安排隔天媽媽向孩子道歉,他們兩個也有一段溝通對話,只是最後,阿堤還是決定要離家出走。

在她跟孩子的互動中,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很愛孩子的媽媽,也不是一個權威型的媽媽。她會反省,但她有她的限制,我覺得這讓角色很真實,人本來就不可能完美。

而故事裡的這個爸爸,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理想的大人,他不會介入,可是他會溫暖地守護,我希望在作品裡塑造一個理想的大人。雖然童書裡常常有這樣的角色出現,是小讀者在現實世界中可能遇不到的大人。可是當他進入故事中,他會遇到一個溫暖的大人,願意接納他,我覺得這對小讀者而言就是一個擁抱,給予他撫慰與滿足,甚至可能讓他覺得,這世界上還是有好大人存在的。

我希望如果我繼續創作或是在選書的時候,能讓小孩看到更多這樣的典範,這樣他們就不會對成人的世界失望。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阿堤離家出走
作者:林真美
繪者:蘇雅純
出版:聯經出版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林真美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數十年來,以「兒童」為關鍵字,推動親子共讀及繪本閱讀多年,為「小大讀書會」之發起人,策劃【大手牽小手】等系列,譯介繪本無數。

著有《繪本之眼》(親子天下)、《有年輪的繪本》(遠流)、《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玉山社)。

繪者簡介:蘇雅純

在有孩子以前,一直在傳播媒體界工作,曾任電視節目執行製作、廣告文案、行銷企劃,後來,因為想要親手畫故事給孩子看,不知不覺累積了一系列的故事書。這些與孩子共同塗鴉的作品,因風格不受拘束、構圖看似簡單抽象卻有讓人驚喜的童趣與細節。

著有《我可以養小狗嗎?》、《真的有鬼嗎?》、《啊,小心!》、《我愛怪獸》、《弟弟老愛和我唱反調》(星月書房出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