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書房》翁達傑推出新作,及其他藝文短訊

《英倫情人》作者翁達傑推出新書

【作家動態】

  • 曾以《英倫情人》獲得1992年布克獎的小說家麥可.翁達傑(Michael Ondaatje)發表重磅新作《Warlight》,《紐約時報書評》譽之為翁達傑自《英倫情人》以來最棒的作品。「1945年,我們的父母離開了,留下了兩個可能是罪犯的男人照顧我們。」小說開頭的第一句話立即吸引了讀者的目光。二戰後滿目瘡痍的倫敦,主角Nathaniel與姊姊得知父母將前往新加坡駐守,兩姊弟則留在英國由母親的兩名舊識代為看管。神祕的監護者與父母親充滿謎團的工作,將在數年後Nathaniel成年之際,逐一解開……
     
  • 被譽為「新新聞主義之父」的美國知名記者兼作家沃爾夫(Tom Wolfe)5月14日於曼哈頓醫院逝世,享壽88歲。沃爾夫在1960及70年代以主觀敘事角度新聞寫作,其大膽的風格改寫傳統報導手法,對美國文化影響深遠。
    新新聞主義(New Journalism)是指利用文學書寫手法進行新聞報導,將新聞內容中的人物對話、發生場景和心理描寫等細節刻畫下來,使報導變得更加引人入勝。
     
  • 猶太少女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被送往集中營前,藏身密室時寫下的《安妮日記》,一直被視為研究猶太大屠殺的珍貴資料,當中有兩頁因被牛皮紙黏蓋住而無法得知內容,如今已被研究人員利用數位攝影技術還原,首度曝光於眾人面前。安妮之家博物館館長Ronald Leopold表示,安妮蓋住那兩頁,是因為她寫下數則被她形容為「讓人害羞」的笑話,以及她對性的看法,但不想讓祕室內的其他人看到。專家認為,鑒於《安妮日記》的歷史價值,公布這兩頁文字深具意義,也有助於學術研究。
    800px-annefrank1940_crop.jpg
    安妮.法蘭克(取自wiki

    an_ni_ri_ji_.jpg
    被安妮以牛皮紙黏蓋住的日記內頁(擷自youtube

  • 新銳作家Tommy Orange首部小說作品《There There: A novel》以自身印地安血統為背景,勾勒出一般人未曾見過的美國樣貌,推出後佳評不斷:12名擁有印地安血統的人,不約而同來到奧克蘭參加傳統慶典。12個人,12種生活,串起12個人生故事。生活中各自面臨不同苦難的他們,橫跨了多個世代,並在暴力、修復、記憶與身分認同中,展現了歷史交織的美麗與失落。《There There》充滿著詩意與憤怒,閱讀起來鏗鏘有力,將印地安文化具體呈現在讀者面前。​

ban_sheng_bu_shou__0.jpg
安東尼.波登近日在台重新出版的《半生不熟》

  • 最會說故事的美國名廚、作家兼CNN美食節目主持人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6月8日於法國一家飯店上吊輕生,享壽61歲。CNN隨後在推特上發布了波登的死訊,並表示極度悲傷,痛失一名朋友和同事。波登生前暢銷著作包含揭開餐飲界內幕的《廚房機密檔案》與半自傳作品《半生不熟》。
     
  • 六月為同志驕傲月,許多關心同志平權的作品紛紛亮相,社會學家史坦因(Arlene Stein)推出關於跨性別男性的研究《Unbound: Transgender Men and the Remaking of Identity》。史坦因花費一年時間,記錄下Ben、 Parker、Lucas、 Nadia四位跨性別者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過程。雖然四人都期望將胸部男性化,卻仍因為其他元素而組成了多樣化的群體。Parker想成為一個男人,對於男性特權的渴望毫不掩飾;Ben卻希望以變性人的身分生活,讓人們知道他出生時的性別為女性。史坦因記錄了年輕的跨性別世代如何勇敢地重塑他們的身分,並挑戰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 有Instagram吟遊詩人之稱的英國模特兒、演員兼詩人Yrsa Daley-Ward,在最新回憶錄《The Terrible: A Storyteller's Memoir》中抒情表意,透過散文與詩歌,描繪了成人世界的殘酷與美麗,並從自我探索與家庭關係裡得到救贖。Daley-Ward是網路世代、新興作家的一員,這類創作者利用社交媒體分享其作品,建立品牌並找到讀者。據皮尤研究中心最近一項研究顯示,72%的美國青少年有使用Instagram的習慣,使該平台成為繼YouTube之後第二大最受歡迎的線上平台,同時也是許多新生代作家活躍的舞台。

【產業新聞】 

  • 坐落於布魯克林市中心、占地17,500平方英尺的新布魯克林小說中心(New Brooklyn Home of Center for Fiction)即將於2019年1月開幕。該中心包含書店、咖啡廳、圖書館、教室及160個座位的禮堂。執行董事Noreen Tomassit表示:「布魯克林是許多美好作家和忠實讀者的家園,我們非常期待在這座美麗的新建築中為他們和所有紐約人服務。」
     
  • 隨著電子書日益普及,瞭解其使用規範對於閱聽者來說越來越重要。長年替《紐約時報》解答印刷與網路科技問題的J.D. Biersdorfe提到,電子書與紙本書籍所應對的法律不同,譬如討論到捐贈的可行性,欲捐贈電子書的民眾須先與當地圖書館聯繫,不同機構的政策可能有所不同,有些地方或許有自己的電子圖書捐贈方案。美國圖書館協會網站指出,一般而言電子書無法捐贈,因為它們的使用規範是依據其合約而非版權法管理。當讀者從網路書店購買電子書時,商店的「使用條款」便包含了商品的不可轉讓性。
     
    zinzi_clemmons.jpg
    控訴遭狄亞茲性騷擾的女作家克雷蒙斯(取自官網,photo by Nina Subin)

  • 普立茲小說獎、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得主狄亞茲(Junot Díaz)日前因被多名女作家指控性騷擾,宣布辭任普立茲獎評選委員會主席,並靜候司法調查。其中一名控訴者、女作家克雷蒙斯(Zinzi Clemmons)在與狄亞茲共同出席雪梨作家節時,當眾質問他過去性騷擾她的事件。克雷蒙斯隨後並在自己的推特上透露,當年她26歲、還是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時,曾邀請狄亞茲到工作坊講論文學,卻遭對方強吻。根據美聯社的報導,狄亞茲任教的麻省理工學院也對其不當性騷擾的指控展開調查,結束調查後,麻省理工學院宣稱「未收到相關的證據或訊息必須使我們採取任何行動來限制迪亞茲教授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教員」,並恢復狄亞茲的教職。調查期間,《波士頓環球報》向狄亞茲本人查證後,仍舊保留他文學評論的職務,該報3名編輯為此辭職以示抗議,但未因此改變報社的決定。
    狄亞茲後續於《波士頓環球報》的採訪中,公開否認關於性騷擾的指控。「我沒有親吻過任何人。我沒有強行親吻Zinzi Clemmons」狄亞茲在律師陪同下表示:「這件事從未發生。」狄亞茲亦多次提到他幼時所遭受的性虐待,表示這段經歷使他「破碎」,更自述是#MeToo運動的受害者:「對像我一樣身為倖存下的受害者來說,MeToo發起的議題很重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