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圖書館,也是美術館!「臺中綠美圖」是全臺首見兩館交融共構的新型態文化場域,也是坐落在全臺最大都會公園「中央公園」的世界級地標建築。這是「建築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得主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第一次在臺設計的作品,自2019年動土至今已興建完成,預計將於明年底正式開幕營運。
本月13日,臺中市立美術館與圖書館首次攜手舉辦聯合公開活動,對外發布由聶永真團隊(永真急制Workshop)操刀設計的視覺識別系統,積極為三位一體的綠美圖、圖書館、美術館打造品牌形象。除了由聶永真分享其設計概念及視覺識別系統的應用,會中兩館也同時擘劃未來願景,期待開幕後能為大眾帶來嶄新的藝文生活體驗。
➤日本建築大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台灣設計師聶永真
關於綠美圖的主視覺設計,其實早在妹島與西澤創立的SANAA建築師事務所,為綠美圖規劃設計的階段,就已邀約聶永真加入,希望藉此創造出貼合建築與場館理念的視覺圖像。
聶永真表示,所謂的標誌設計,必須簡單獨特、有記憶點,且無論在平面、數位、社群等各方面的當代媒介,都必須非常好用。他說:「夠簡單,才更容易被記住。」有個著名的實驗方法,是將Logo放到測試者面前,數秒後再請他憑印象畫出來,如果能快速完成,就代表這個設計成功了。且越簡單就越不容易受環境、時間影響,日後也較不會有更新的問題。反之,過於複雜的Logo,就極可能會隨大眾品味的變動而過時。
面對這次挑戰,聶永真拆解「臺中綠美圖」5個大字——台中(地緣關係)、綠(中央公園)、美圖(建築),一般最政治正確、也最常見的作法,是用「中」字來表現,至於標準色則可能是綠色,然而對聶永真而言,他認為最有意義也最適合延展與想像的,反而是建築。
綠美圖的獨特,正在於它的兩館各自獨立,空間上卻又相互通連;它既有文化上的識別度,又具有自身的地標性。聶永真因此從它的建築元素提取出重要的8個關鍵字,包括:塊狀的建築量體、半可見的擴張網立面、互相交融的垂直動線、水平片狀的樓板切割、交互錯位的樓層、曖昧有趣的互動空間,以及美術館斜坡、圖書館大廳等作為設計策略,並提出6-7組不同提案。
➤Logo是塗鴉線條、書架、斜靠的書籍,也是空間切面
經過密集的溝通討論,最後定案的綠美圖主視覺,以兩條直線為框架,中間的留白,交由大眾的個人體驗來自由填充。聶永真說:「我們想像未來在綠美圖開放性空間裡,有各種文化事件、有許多不一樣的敘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因此與其給出非常多的具象,不如我們把具象拿掉,將更空白的想像空間留給大家,作為一種讓大眾自行在(綠美圖)裡面發生行為的暗示。」
至於圖書館跟美術館的主視覺,也是在這個框架底下來呈現。例如美術館Logo像人們小時候初次拿筆塗鴉的動作線條,圖書館Logo則是書架與斜靠的書。也就是所有的具象、抽象、想像,都建立在綠美圖兩槓的框架裡。
該系列設計雖然簡單,卻巧妙隱藏許多綠美圖建築特徵的暗示。像是將美術館與圖書館Logo旋轉90度,就跟美術館挑高27公尺(全臺最高)大廳的環繞斜坡、圖書館高聳直通的手扶梯是相呼應的。Logo的細節處理也相當考究嚴謹,比方端點收邊並非採用圓角,而是羊角螺線,比圓角更加平穩勻稱,用聶永真的說法是,視覺上「觸地的部分不會有墊腳尖的感覺。」
至於顏色,他說:「Logo在沒有顏色的情況下是最好用的,因為顏色在不同背景條件有時會出現很慘烈的狀況,造成色彩間互相傷害。」而綠美圖英文名稱museumbrary,則是結合美術館(museum)、圖書館(library)的新創字,並效法許多國外場館,刻意將英文字全數小寫,以表「去除權威、親和大眾」。
團隊甚至設計出一整套標準字型(還為它取名「輕方體」),以方便館方日後使用,館員安裝後只要直接電腦打字,就可生成如場所名稱、動線指標等標準字了。其他應用像名片、紙杯、郵箱、提袋、文具組合、數位動態展示模板等,也都有模擬設計,並在本次發表活動中秀稿。(引起現場一片「好想要!」的騷動)
➤簡潔是對複雜的沉思
「我們把主視覺那兩條線畫出來的時候超嗨的!接下來面臨的就是說服客戶,為什麼花那麼多錢,結果只有兩條線(笑)。」聶永真坦言,如何捍衛設計初衷,是這個案子最有挑戰之處,所幸SANAA兩位大boss很快速直覺地,就從多個提案裡相中這兩條線,市府許多專家學者也都非常喜歡這個概念,全力協助他們得以朝這個方向去發展設計。
聶永真說:「在數位時代做Logo壓力非常大,網路有人會說『這我用小畫家也畫得出來』,但重點是客戶不會跟你買單。這次我們雖然提出非常簡潔的Logo,背後卻花了我們很長時間與非常多複雜的研究。我們可以很明確地說明為何我們要這樣設計,以及未來如何運用,它也內含很龐大的概念與象徵意義。」語畢,他笑道:「而且(根據前面所說的實驗)你用小畫家就能畫得出來,不正代表這是個很成功的Logo嗎?」
關於如何挑選創作主視覺的合作夥伴,SANAA事務所的駐地代表表示,當初也考慮過國外的優秀團隊,但SANAA在世界各地設計建築時,都非常希望跟在地合作,不管是文化上、地理上、字面上,溝通都非常重要,而永真設計團隊的風格跟SANAA又有契合之處,雙方互動非常好。
➤從建築的通透,串聯藝術與知識,與地方接軌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陳佳君說:「綠美圖肩負臺中藝術與知識串聯的任務,透過兩大文化場館的共構,達到分別專精及跨域的密切合作,因此『通透』對這座建築格外重要,視覺方面也要與建築意念相結合,相信將帶給市民全新的感知體驗。」
臺中市立美術館長賴依欣說:「視覺和語言的起點,跟地方直接接軌,兩館的品牌建構在這樣的主視覺系統下,將來會逐漸創造大家對我們的認識,代我們訴說美術館與圖書館的品牌故事。」
臺中市立圖書館長曾惠君也說:「這是我們跟美術館第一次的公開活動,看到圖書館的主視覺,同仁們感受都非常強烈,未來我們的文宣品、官網、識別系統、空間指標等,也都會跟隨永真團隊提供的使用規範,融入到我們未來各項的城市閱讀活動中。」令人雀躍地期待。
➤打造世界級圖書館,綠美圖也是數位學習中心
坐落在都會綠帶中,外觀既沉穩卻又輕盈的8個半透明純白立方體已臻完成,包括3棟美術館、4棟圖書館與1棟行政大樓,現階段正為明年的隆重開幕,緊鑼密鼓進行內部裝修中。
賴依欣表示,美術館方面有超過400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也有全國最高的挑高空間可容納特殊的展品設計,圖書館與美術館中間還有美學花園可連結兩館參觀群眾的流動,也有文創商店供流連。
從現在直到明年開幕前,將陸續規劃講座、教育課程與論壇等活動,甚至邀請國外的講者與民眾接觸。此外半開放庫房,是把後台變前台的概念,用3面大窗讓民眾看見典藏,SANAA這項新型態的規劃,也是開幕時的重點之一,在明年底將與大家見面。
圖書館方面,曾惠君也表示,綠美圖是全國首創分齡分棟的世界級圖書館,同時打破圖書館跟美術館的界線(像是1、3、5樓有動線串連兩館),因此會著重藝術文化教育。7樓有挑高7公尺的閱覽空間直面中央公園,無敵美景一覽無餘,因此除了兩館,也鼓勵戶外閱讀(據說會設置懶骨頭),希望將活動和閱讀的動靜分區,都設計成非常自在的空間」。
關於如何結合數位,推動實體閱讀,曾惠君表示,臺中去年借閱數1938萬冊(人均6.81冊),高居全國第一,無庸置疑是個非常愛閱讀的城市。現在新科技創造無限可能,綠美圖明年將推出全新的自動化系統,能結合市民閱讀習慣大數據,打造個人化服務與適性閱讀,除了AI尋書與搬運功能,全館也可手機借書。大數據分析也有助於結合美術館與書展的活動策畫。
新型態的綠美圖已不只是圖書館,3樓還有數位學習中心,鼓勵數位創客虛實融合,進行影音、電繪、新媒體等創作。明年開幕時將有實境解謎導覽,供民眾認識綠美圖,也將舉辦閱讀嘉年華,邀請大家親自走訪。
➤悠遊圖書館,遇見美術館,兩館的共構
臺中綠美圖是一處容易遊走、流動、穿梭的場館,讓閱讀與藝術的相遇,不只在展覽的展間裡發生,也在許多的角落空間發生,甚至擴及中央公園,延伸到城市各處,拓展至整個台灣與國際往來連結。
聶永真除了視覺設計專業,跟出版的淵源也很深,是橫跨綠美圖美術館與圖書館的目標群眾。他覺得來到這裡,不僅可以在美術館看展,也可以悠遊到圖書館,獲得相關知識。也就是美術館辦展時,圖書館可以有相應的書展;或圖書館有什麼主題活動時,美術館也可有所呼應,如此之下,兩館的交融共構才有意義。
最後當被問到開幕時打算怎麼逛它時,他說:「我想我會漫無目的欸!老實講,SANAA設計這座建築,開放了非常大的自由探索性,所以無論在哪個場館,你都能發現新的畫面讓你流連,所以相信就算我在裡面迷路了,這件事情也會很美。」●
Tags:
既是圖書館,也是美術館!「臺中綠美圖」是全臺首見兩館交融共構的新型態文化場域,也是坐落在全臺最大都會公園「中央公園」的世界級地標建築。這是「建築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得主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第一次在臺設計的作品,自2019年動土至今已興建完成,預計將於明年底正式開幕營運。
本月13日,臺中市立美術館與圖書館首次攜手舉辦聯合公開活動,對外發布由聶永真團隊(永真急制Workshop)操刀設計的視覺識別系統,積極為三位一體的綠美圖、圖書館、美術館打造品牌形象。除了由聶永真分享其設計概念及視覺識別系統的應用,會中兩館也同時擘劃未來願景,期待開幕後能為大眾帶來嶄新的藝文生活體驗。
➤日本建築大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台灣設計師聶永真
關於綠美圖的主視覺設計,其實早在妹島與西澤創立的SANAA建築師事務所,為綠美圖規劃設計的階段,就已邀約聶永真加入,希望藉此創造出貼合建築與場館理念的視覺圖像。
聶永真表示,所謂的標誌設計,必須簡單獨特、有記憶點,且無論在平面、數位、社群等各方面的當代媒介,都必須非常好用。他說:「夠簡單,才更容易被記住。」有個著名的實驗方法,是將Logo放到測試者面前,數秒後再請他憑印象畫出來,如果能快速完成,就代表這個設計成功了。且越簡單就越不容易受環境、時間影響,日後也較不會有更新的問題。反之,過於複雜的Logo,就極可能會隨大眾品味的變動而過時。
面對這次挑戰,聶永真拆解「臺中綠美圖」5個大字——台中(地緣關係)、綠(中央公園)、美圖(建築),一般最政治正確、也最常見的作法,是用「中」字來表現,至於標準色則可能是綠色,然而對聶永真而言,他認為最有意義也最適合延展與想像的,反而是建築。
綠美圖的獨特,正在於它的兩館各自獨立,空間上卻又相互通連;它既有文化上的識別度,又具有自身的地標性。聶永真因此從它的建築元素提取出重要的8個關鍵字,包括:塊狀的建築量體、半可見的擴張網立面、互相交融的垂直動線、水平片狀的樓板切割、交互錯位的樓層、曖昧有趣的互動空間,以及美術館斜坡、圖書館大廳等作為設計策略,並提出6-7組不同提案。
➤Logo是塗鴉線條、書架、斜靠的書籍,也是空間切面
經過密集的溝通討論,最後定案的綠美圖主視覺,以兩條直線為框架,中間的留白,交由大眾的個人體驗來自由填充。聶永真說:「我們想像未來在綠美圖開放性空間裡,有各種文化事件、有許多不一樣的敘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因此與其給出非常多的具象,不如我們把具象拿掉,將更空白的想像空間留給大家,作為一種讓大眾自行在(綠美圖)裡面發生行為的暗示。」
至於圖書館跟美術館的主視覺,也是在這個框架底下來呈現。例如美術館Logo像人們小時候初次拿筆塗鴉的動作線條,圖書館Logo則是書架與斜靠的書。也就是所有的具象、抽象、想像,都建立在綠美圖兩槓的框架裡。
該系列設計雖然簡單,卻巧妙隱藏許多綠美圖建築特徵的暗示。像是將美術館與圖書館Logo旋轉90度,就跟美術館挑高27公尺(全臺最高)大廳的環繞斜坡、圖書館高聳直通的手扶梯是相呼應的。Logo的細節處理也相當考究嚴謹,比方端點收邊並非採用圓角,而是羊角螺線,比圓角更加平穩勻稱,用聶永真的說法是,視覺上「觸地的部分不會有墊腳尖的感覺。」
至於顏色,他說:「Logo在沒有顏色的情況下是最好用的,因為顏色在不同背景條件有時會出現很慘烈的狀況,造成色彩間互相傷害。」而綠美圖英文名稱museumbrary,則是結合美術館(museum)、圖書館(library)的新創字,並效法許多國外場館,刻意將英文字全數小寫,以表「去除權威、親和大眾」。
團隊甚至設計出一整套標準字型(還為它取名「輕方體」),以方便館方日後使用,館員安裝後只要直接電腦打字,就可生成如場所名稱、動線指標等標準字了。其他應用像名片、紙杯、郵箱、提袋、文具組合、數位動態展示模板等,也都有模擬設計,並在本次發表活動中秀稿。(引起現場一片「好想要!」的騷動)
➤簡潔是對複雜的沉思
「我們把主視覺那兩條線畫出來的時候超嗨的!接下來面臨的就是說服客戶,為什麼花那麼多錢,結果只有兩條線(笑)。」聶永真坦言,如何捍衛設計初衷,是這個案子最有挑戰之處,所幸SANAA兩位大boss很快速直覺地,就從多個提案裡相中這兩條線,市府許多專家學者也都非常喜歡這個概念,全力協助他們得以朝這個方向去發展設計。
聶永真說:「在數位時代做Logo壓力非常大,網路有人會說『這我用小畫家也畫得出來』,但重點是客戶不會跟你買單。這次我們雖然提出非常簡潔的Logo,背後卻花了我們很長時間與非常多複雜的研究。我們可以很明確地說明為何我們要這樣設計,以及未來如何運用,它也內含很龐大的概念與象徵意義。」語畢,他笑道:「而且(根據前面所說的實驗)你用小畫家就能畫得出來,不正代表這是個很成功的Logo嗎?」
關於如何挑選創作主視覺的合作夥伴,SANAA事務所的駐地代表表示,當初也考慮過國外的優秀團隊,但SANAA在世界各地設計建築時,都非常希望跟在地合作,不管是文化上、地理上、字面上,溝通都非常重要,而永真設計團隊的風格跟SANAA又有契合之處,雙方互動非常好。
➤從建築的通透,串聯藝術與知識,與地方接軌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陳佳君說:「綠美圖肩負臺中藝術與知識串聯的任務,透過兩大文化場館的共構,達到分別專精及跨域的密切合作,因此『通透』對這座建築格外重要,視覺方面也要與建築意念相結合,相信將帶給市民全新的感知體驗。」
臺中市立美術館長賴依欣說:「視覺和語言的起點,跟地方直接接軌,兩館的品牌建構在這樣的主視覺系統下,將來會逐漸創造大家對我們的認識,代我們訴說美術館與圖書館的品牌故事。」
臺中市立圖書館長曾惠君也說:「這是我們跟美術館第一次的公開活動,看到圖書館的主視覺,同仁們感受都非常強烈,未來我們的文宣品、官網、識別系統、空間指標等,也都會跟隨永真團隊提供的使用規範,融入到我們未來各項的城市閱讀活動中。」令人雀躍地期待。
➤打造世界級圖書館,綠美圖也是數位學習中心
坐落在都會綠帶中,外觀既沉穩卻又輕盈的8個半透明純白立方體已臻完成,包括3棟美術館、4棟圖書館與1棟行政大樓,現階段正為明年的隆重開幕,緊鑼密鼓進行內部裝修中。
賴依欣表示,美術館方面有超過400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也有全國最高的挑高空間可容納特殊的展品設計,圖書館與美術館中間還有美學花園可連結兩館參觀群眾的流動,也有文創商店供流連。
從現在直到明年開幕前,將陸續規劃講座、教育課程與論壇等活動,甚至邀請國外的講者與民眾接觸。此外半開放庫房,是把後台變前台的概念,用3面大窗讓民眾看見典藏,SANAA這項新型態的規劃,也是開幕時的重點之一,在明年底將與大家見面。
圖書館方面,曾惠君也表示,綠美圖是全國首創分齡分棟的世界級圖書館,同時打破圖書館跟美術館的界線(像是1、3、5樓有動線串連兩館),因此會著重藝術文化教育。7樓有挑高7公尺的閱覽空間直面中央公園,無敵美景一覽無餘,因此除了兩館,也鼓勵戶外閱讀(據說會設置懶骨頭),希望將活動和閱讀的動靜分區,都設計成非常自在的空間」。
關於如何結合數位,推動實體閱讀,曾惠君表示,臺中去年借閱數1938萬冊(人均6.81冊),高居全國第一,無庸置疑是個非常愛閱讀的城市。現在新科技創造無限可能,綠美圖明年將推出全新的自動化系統,能結合市民閱讀習慣大數據,打造個人化服務與適性閱讀,除了AI尋書與搬運功能,全館也可手機借書。大數據分析也有助於結合美術館與書展的活動策畫。
新型態的綠美圖已不只是圖書館,3樓還有數位學習中心,鼓勵數位創客虛實融合,進行影音、電繪、新媒體等創作。明年開幕時將有實境解謎導覽,供民眾認識綠美圖,也將舉辦閱讀嘉年華,邀請大家親自走訪。
➤悠遊圖書館,遇見美術館,兩館的共構
臺中綠美圖是一處容易遊走、流動、穿梭的場館,讓閱讀與藝術的相遇,不只在展覽的展間裡發生,也在許多的角落空間發生,甚至擴及中央公園,延伸到城市各處,拓展至整個台灣與國際往來連結。
聶永真除了視覺設計專業,跟出版的淵源也很深,是橫跨綠美圖美術館與圖書館的目標群眾。他覺得來到這裡,不僅可以在美術館看展,也可以悠遊到圖書館,獲得相關知識。也就是美術館辦展時,圖書館可以有相應的書展;或圖書館有什麼主題活動時,美術館也可有所呼應,如此之下,兩館的交融共構才有意義。
最後當被問到開幕時打算怎麼逛它時,他說:「我想我會漫無目的欸!老實講,SANAA設計這座建築,開放了非常大的自由探索性,所以無論在哪個場館,你都能發現新的畫面讓你流連,所以相信就算我在裡面迷路了,這件事情也會很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2》愛黏媽媽的幼鷹算不算是一種媽寶小鷹?
延伸閱讀
報導》在圖書館聊電玩:徐昌隆談《金庸群俠傳》的開發故事 feat. 徐人強
閱讀更多
現場》不一樣的圖書館體驗:我在加拿大卡加利公共圖書館
閱讀更多
說故事的博物館.愛情篇》名畫故事改編潛力股,〈朝涼〉與畫家林之助 ft. 國立臺灣美術館
編按:臺灣擁有豐沛的內容實力,有待開發的題材類型多元。其中文史題材具備深刻的在地特色及內涵,是內容市場的好選擇。文化內容策進院與Openbook閱讀誌合作,...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