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圖畫書大師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在火車上為了安撫孫子們所創作的《小藍和小黃》,開啟了他的童書創作之旅。隨手從雜誌撕下的小藍點和小黃點是主角,以抽象的圖案即興拿來編織故事,杞人憂天的大人們對這前所未見的大膽手法充滿疑慮,卻直接擊中孩子敏銳感性的同理心。
李奧尼曾說,《小藍和小黃》第一頁正中畫下的藍點,是他一生中最完美無缺的作品。他為抽象形狀賦予人格,當簡潔的文字「這是小藍」落筆,似乎對這個世界發出大聲昭告:從此以後有個名叫小藍的孩子誕生了,他為自己在天地間找到了定位。不僅如此,小藍還有知心的朋友和親愛的家人,他們一起創造了幸福的生活。
《小藍和小黃》被譽為「現代圖畫書的出發點」,開啟了1960年代之後結合設計和新媒材的運用手法,讓圖畫書展現出更多元的風貌。這本神奇之書影響了許多後繼的創作者,其中以《小黃點》(Un livre )風靡世界的赫威.托雷(Hervé Tullet),直接表明他想要創作的正是一本21世紀版的《小藍和小黃》。
赫威.托雷1958年6月29日誕生於法國諾曼第芒什省的小鎮,他的父母都是工人,卻嚮往著中產階級的生活。由於父親做了違法的事遭到開除,於是帶著出生6個月的托雷潛逃到巴黎。他們定居在勞工階級的社區,經營著小雜貨店維生,經濟並不富裕。
童年曾飽受戰火蹂躪的母親,經常身陷在無法言說的痛苦中而失了魂,無法好好照顧孩子。托雷先是遭受保母虐待,後來受託的阿姨又在應召站工作,他漸漸變成一個不主動和父母說話也不問問題的小孩。後來他說:「我覺得自己被遺忘了,聲音被奪走了,只能沉默,甚至看不到自我。」
這個安靜孤獨的孩子沒有朋友,只能在求學過程中默默的承受體罰和霸凌。直到高二的法文老師介紹到超現實主義,這個充滿叛逆色彩的非主流文化,才在他無聊的日常中展現了一道曙光。當時即使托雷還無法真正理解存在主義,他仍然到圖書館搜讀相關作品,從而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並且以「我」為中心去探索和改善生命。
超現實主義畫作以探索潛意識和世界中的矛盾為主,激發了托雷動筆嘗試作畫來表現自我。但是他以單色繪製的神祕圖案,卻被一位老師拿去給心理學家分析,還寫出惡意曲解的論文,刊登在反思教育的書上,深深傷害了這個剛起步作畫的少年心靈。
《玩出藝術來!》內頁(木馬文化提供)
從「法蘭西布爾喬亞學校」畢業後,雖然會考的法文科不及格,托雷仍申請了位於孚日廣場的「侯德爾藝術學校」(L'Académie d'art Roederer)就讀。在這裡,他結識了人生第一位摯友尚盧(Jean-Loup),兩人不只同學共遊,還一起進行造型藝術和多元材料的實驗,在彼此相互的激勵下,這個原本慘澹陰鬱的青年,從此煥然一新。
接著托雷進入私立學校「裝飾藝術中央聯盟」(UCAD)就讀視覺傳達學程。經名師耶夫.米勒康浦斯(Yves Millecamps)的指導和推薦,他開始鑽研繪畫,並在秋季沙龍展出一幅壓克力畫作。在這所學校,他和同學蘇菲成為創作的好夥伴,兩人源源不絕的點子,讓他們還沒畢業,就雙雙被廣告公司聘為美術指導。
(上誼文化提供)
托雷趕上了1980年代巴黎廣告業的鼎盛時期,他後來升任藝術總監,為工作團隊中的廣告分鏡師、平面設計師和攝影師快速提供靈感,透過大量的分鏡圖和草圖說明他的構想,還要負起整合團隊工作方向的任務。繁重的工作為托雷帶來豐厚的收入,然而這些為商業服務的作品,無法滿足他心底對藝術的渴望。
當電腦和行銷開始主導廣告業,托雷將創作的重心漸漸轉往插畫。他受邀為《打包80年代:愛慕虛榮的簡明社會學》繪製插圖,跨出了成為插畫家的第一步。之後他接獲春天百貨、《Madame Figaro 》等時尚雜誌的插畫邀約,也曾為愛馬仕設計絲巾圖案。作為插畫家,他要求自己不管是繪畫或主題插圖,什麼都得做,不能侷限在單一風格裡。
多才多藝的托雷,在早先的工作中蓄積了豐沛的能量,但促使他下定決心轉向童書創作的關鍵,是他的長子里歐在1992年4月出生了。有了孩子之後,托雷赫然發現市面上的童書看起來就像是愚蠢的行銷活動,有很多呆笨的角色、幼稚的故事和醜陋的插圖,充斥著虛假的小孩和偽裝說話的動物。他對這些童書極不滿意,他相信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他要用讓孩子眼睛一亮的書籍來改變世界。
駒形克己作品《一朵雲》(圖片來源: instagram@katsumi_komagata )
經由電影製作人荷內.克萊蒙(René Clément)介紹,托雷向阿歇特出版社的編輯法妮.瑪索(Fani Marceau)提出做一本書的想法,瑪索卻回應他:「我想的不只是做一本書,而是經營一位作者。」
瑪索向托雷展示日本書籍藝術家駒形克己的作品。駒形簡單純粹的造型設計,以及對書籍工藝各種可能性的探索,深深觸動了對童書創作懷有巨大熱情的托雷,他開始玩起各式各樣的圖像實驗。
過去擔任藝術總監的經歷,讓托雷了解:簡單的設計反而可以清晰傳達訊息的力量,以及讓想法脫穎而出的重要性。1994年,他出版第一本童書《當爸爸遇見媽媽》(Comment papa a rencontré maman ),這本書效法駒形克己的作品,運用剪紙藝術的表現手法,故事性並不強,而是藉由一連串有趣的圖像變化,讓共讀的親子同時都感覺開心。
托雷和編輯瑪索合作無間,繼《我怎樣救了爸爸》(Comment j’ai sauvé mon papa )、《我怎樣救了媽媽》(Comment j’ai sauvé ma maman )之後,1998年出版的《別搞混》(Faut pas confondre ),是奠定他在童書道路上繼續前行的重要之作。
《別搞混》是一本玩轉反義詞的遊戲書,呈現出對立事物的基本概念,特別的打洞裁型、書封正中燦亮的小黃點,都隱隱指向未來風格的樣貌。這本書獲得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的拉加茲童書獎,將托雷推向了童書的世界舞台。
當書作為遊戲的媒介時,往往包含著:視覺、思考、手勢、光線、身體等眾多元素,因此能夠促進人的各種感官與作品產生對話。托雷於2003年出版的《五感遊戲》(Les Cinq Sens ),即運用豐富的顏色和紋理,讓讀者在翻動書頁間,藉由壓印、點字和不同觸感的紙質,引發五感的驚喜。
托雷對創造驚喜有著強烈的渴望,那是一種能讓創造力永不磨滅的能量。2005年出版的《Moi, c'est blop! 》,打破了書本平常的型式,形狀是不規則四邊形,書封還有4種顏色版本。以十字架為核心的Blop,在書頁間不斷變形移動,其中更有托雷向《小藍和小黃》致敬的橋段,顯現他效法李奧尼以簡單的色塊創造完整世界的意圖。
被畢卡索譽為「現代達文西」的義大利視覺藝術大師布魯諾.莫那利(Bruno Munari),在找不到適合給兒子讀的童書時,曾觀察兒子對色彩、圖像和材質的反應,於1945年規畫出版了10本圖畫書,徹底運用書的構造、特性和材質,為孩子精心設計了打破傳統閱讀經驗的遊戲書。
托雷自2006年起發展的「遊戲系列」,也受到莫那利的價值觀所啟發。每本都是16頁的紙板書,不只善用書的物性變化,更從「遊戲」出發的書名,連結起手指的觸感、眼睛的觀察、光影的探險……小讀者與顏色、線條、圖案共舞,混合著各種感官的體驗,突破了閱讀和遊戲的界線。
這個系列是托雷專為小小孩設計的寶寶書,特別適合親子一起讀、一起玩。托雷也因此被稱為「學前教育王子」。
彷彿就像煉金術士,托雷在他的創意實驗室裡,不斷重新定義作品。他的實踐不是孤立的努力,而是透過與他人的互動活躍起來。不過托雷討厭「互動」這個科技感的字眼,他稱自己的作品是「對話」,是一座連結藝術和兒童的橋樑,也是孩子和成人平等溝通的空間。
VIDEO
赫威.托雷的創作與對話
他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持續探索和讀者對話的方式,終於找到直抵核心的路徑。2010年出版的《小黃點》,完美的呈現他所提倡的互動式敘事原則。
這本書僅用黃色,紅色和藍色點點,就創造出令孩子目不轉睛的魔法。托雷證明了有創意的書籍,不會輸給多媒體載具,紙本書上彩色點點的表現,和iPad螢幕上五花八門的點點一樣能引人入勝。
這本讓托雷大受好評、獲得成功的書,已在全球售出數百萬冊,並翻譯成40種語言,曾連續4年位居《紐約時報》兒童圖畫書暢銷排行榜。筆者在和孩子們共讀這本書時,每一次都感受到它瞬間將小孩和成人連結起來的神奇魅力。這種共享的體驗,效果遠遠大於各個部分的總和。
托雷並不是魔術師,他沒有耍什麼花招,書中也沒有出現任何幻覺,他的畫甚至稱不上是「好看的畫」。他只是以最純粹的抽象概念,和孩子一起玩耍,所有的內容都源自直覺,以及翻頁間不可預測的驚喜。他證明了,我們不受束縛的創造力,才是真正的魔法。
《小黃點》就像一顆小太陽,照亮了托雷接下來的創作之路。《彩色點點》(Couleurs )的格式和《小黃點》相同,但不僅是一本續作,它要傳達的是全然不同的概念。托雷鼓勵讀者用指尖去碰觸顏料,召喚出大量的彩色指紋,巧妙的呈現出色彩混合的效果。讀者被帶領著走入書中,參加了一場瘋狂的顏色派對。
《彩色點點》書封及內頁(上誼文化提供)
人類學家提姆.英格德(Tim Ingold)曾大膽想像一種理解世界的全新方式,他說:「世界最初不是由物組成,而是由線組成的,人類與自然就是一段解不開的線,而生活就是沿著這些交錯的線穿行。」
小黃點第三次現身在《小黃點大冒險!》(On joue? )中,就是依循著一條黑線前行。它在不同的風景間移動,時而因嬉戲雀躍歡樂,時而因危險擔憂恐懼。小讀者將手指按在頁面上,和小黃點一起踏上充滿情感力量的旅程。
《小黃點大冒險!》內頁(上誼文化提供)
無論在托雷的工作室或工作坊,「音樂」對他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聲音為他築起充滿活力、富節奏感的空間。在《Moi, c'est blop! 》中,他已經納入聲音的設計,到了《點點玩聲音》(Oh, Un Livre qui fait des sons )更強化了聲音元素的應用。這次由藍點點率先出場,點的大小會改變,讀者隨之以輕重緩急來朗讀,之後紅點和黃點接力加入,掀起一場令人愉悅的聲音混戰。托雷的奇思妙想鼓動著讀者用聲音來創建屬於自己版本的樂譜。
在邀請讀者發出聲音後,托雷又召喚孩子們《來跳吧!》(Danse! ),跟著紅、黃、藍三色線條變成的角色,揮舞著雙手扭腰擺臀、轉圈圈,盡情的打開自己的身體空間。《用雙手跳舞!》(La Danse des mains )則透過手勢動作的探索,來引導孩子看見自己的身體,開始與自己的身體對話。
VIDEO
赫威.托雷與《La danse des mains 》對話
2015年10月,托雷賣掉巴黎的房子,偕妻子和小女兒遷居紐約。呼吸著紐約的新空氣,他期待外國的目光能創造與世界的新關係,產生新的創作動能。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和表演者,不想將作品僅僅放在兒童文學的模式裡,而是將它安置在和藝術的關係中,尋求互動性和自發性。
他開始為兒童舉辦創意工作坊,以「讓人們動起來」作為目標。工作坊從小型的教室活動,漸漸發展成多達數百位孩子參與的規模,足跡拓展到美國洛杉磯、印度新德里、英國倫敦,甚至到達非洲馬拉威,地點則包括托兒所、市場、廣場、博物館、學校操場、火車站大廳等等。
身為活動主持人,托雷並不是扮演教孩子畫畫的老師,而是像一位音樂指揮、編導或教練,給予孩子精確的引導,激勵他們自由的釋放出創作能量。托雷將創作坊的11個創意活動提案,集結成《藝術也可以這樣玩》一書,為家長和老師們提供了重新創建工作坊的心法。
《藝術也可以這樣玩》書封及內頁(青林出版提供)
他在紐約的隱形狗藝術中心舉辦了「這不是垃圾」個展,在匹茲堡的兒童博物館發表了「赫威.托雷的藝術爆炸」,於韓國首爾的Hangaram設計博物館舉辦了1990年代以來的作品回顧展「Oh!Hervé Tullet, A Retrospective」,深入展現他的創意世界。他還曾多次受邀到美國國會圖書館、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和古根漢美術館等處舉辦研討會。
2020年歲末,托雷應台中國美館邀請來台舉辦「赫威.托雷玩藝術—As Fun As Art」展,可惜受新冠疫情所阻,托雷無法親自來台主持工作坊。在這場展覽中,他首度跳脫紙本平面創作手法,採用紅、黃、藍三原色,由點、線、面延展出三件立體雕塑作品,讓觀眾經由明顯的差異感受趣味。托雷透過身體感及視角遊戲,邀請觀眾親近作品,與之互動,也與空間及其他觀眾互動。
這三件具有共融互動機能的作品中,《看》是一個亮白卻遍布穿透性孔洞的蛋形球體,從大大小小的孔洞,可探視內部光滑鮮黃的質感,誘人親近。《棲息》是一個對剖、開敞藍色內部空間的球體,球體外部的粗糙觸感與內部寧靜的色彩及光滑度形成鮮明對比,提供紋理與觸感的差異體驗。《溝通》則是一個被鏤空已不成圓的白色量體,四周纏繞寬窄、觸感穿插變化的紅色「緞帶」,富有多重的觸覺刺激。
赫威.托雷玩藝術—As Fun As Art展覽(上誼文化提供)
赫威.托雷玩藝術—As Fun As Art展覽(上誼文化提供)
在紐約新冠疫情最嚴重時,托雷發起「Art in My Window」活動,鼓勵參與者在窗戶上展示他們的藝術品,為鄰居和路人創造一個歡樂多彩的場景。這個活動是他創建的「理想的展覽」(L'expo idéale)計畫的延伸。
對托雷而言,什麼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展覽呢?
這位俏皮和不羈的藝術家,用他最喜歡的顏色、紙張、畫筆、剪刀來籌策這個計畫。理想的展覽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建議,讓參與者邊玩邊創作。托雷也分享他的熱情,邀請每個人釋放他們的創造力,創建他們自己的理想展覽!創造的力量不在於美學,而在於創造的過程。在過程中,從想法到行動產生真正的驚喜,從這些啟示中湧現出集體的能量。
「赫威.托雷玩藝術—As Fun As Art」展設有與孩子共同創作的互動區(上誼文化提供)
「赫威.托雷玩藝術—As Fun As Art」展設有與孩子共同創作的互動區(上誼文化提供)
理想的展覽是個實驗的空間,是一個不斷被重新發現的豐富概念,是一件正在進行的精彩共作。透過無遠弗屆的社群網路,托雷邀請大眾不只上傳個人的影片和資料,還可以自主組織社群,發想各種理想展覽的樣貌。這將會是個持續不斷、永無止境的展覽,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托雷在他創作的《我有個點子》(J'ai une idée )中,透露他創作的奧祕,那就是保持好奇、觀看、傾聽、感觸、品嚐、嗅聞和不斷學習。他的作品中有立體派的拼貼元素、原生藝術的直接性、浪漫派的戲劇性、觀念主義的沉思以及社會實踐的參與邀請。但這些都只是他的工具,而不是他的限制。
他說:「你的一舉一動即為作品。」他像是一個自由的狂奔者,一邊跑一邊上氣不接下氣。他也像是一個孤獨的奏鳴者,一次次即興創作,又一次次推翻自己。對托雷來說,重要的是作曲時的機會和自發性,創作過程才是他真正的主題。●
Tags:
(圖片來源:赫威.托雷官網)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讓一代代孩童著迷?他們在童書的發展上有什麼貢獻,又為童書世界注入了什麼樣的新活水?
Openbook為喜愛圖畫書的大小讀者,精心規畫「兒童繪本大師」系列報導,每個月將為大家介紹一位當月出生的世界級童書大師。邀請讀者一起來逛遊多采多姿的兒童圖畫書世界,也為大師熱鬧慶生。
兒童圖畫書大師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在火車上為了安撫孫子們所創作的《小藍和小黃》,開啟了他的童書創作之旅。隨手從雜誌撕下的小藍點和小黃點是主角,以抽象的圖案即興拿來編織故事,杞人憂天的大人們對這前所未見的大膽手法充滿疑慮,卻直接擊中孩子敏銳感性的同理心。
李奧尼曾說,《小藍和小黃》第一頁正中畫下的藍點,是他一生中最完美無缺的作品。他為抽象形狀賦予人格,當簡潔的文字「這是小藍」落筆,似乎對這個世界發出大聲昭告:從此以後有個名叫小藍的孩子誕生了,他為自己在天地間找到了定位。不僅如此,小藍還有知心的朋友和親愛的家人,他們一起創造了幸福的生活。
《小藍和小黃》被譽為「現代圖畫書的出發點」,開啟了1960年代之後結合設計和新媒材的運用手法,讓圖畫書展現出更多元的風貌。這本神奇之書影響了許多後繼的創作者,其中以《小黃點》(Un livre)風靡世界的赫威.托雷(Hervé Tullet),直接表明他想要創作的正是一本21世紀版的《小藍和小黃》。
赫威.托雷1958年6月29日誕生於法國諾曼第芒什省的小鎮,他的父母都是工人,卻嚮往著中產階級的生活。由於父親做了違法的事遭到開除,於是帶著出生6個月的托雷潛逃到巴黎。他們定居在勞工階級的社區,經營著小雜貨店維生,經濟並不富裕。
童年曾飽受戰火蹂躪的母親,經常身陷在無法言說的痛苦中而失了魂,無法好好照顧孩子。托雷先是遭受保母虐待,後來受託的阿姨又在應召站工作,他漸漸變成一個不主動和父母說話也不問問題的小孩。後來他說:「我覺得自己被遺忘了,聲音被奪走了,只能沉默,甚至看不到自我。」
這個安靜孤獨的孩子沒有朋友,只能在求學過程中默默的承受體罰和霸凌。直到高二的法文老師介紹到超現實主義,這個充滿叛逆色彩的非主流文化,才在他無聊的日常中展現了一道曙光。當時即使托雷還無法真正理解存在主義,他仍然到圖書館搜讀相關作品,從而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並且以「我」為中心去探索和改善生命。
超現實主義畫作以探索潛意識和世界中的矛盾為主,激發了托雷動筆嘗試作畫來表現自我。但是他以單色繪製的神祕圖案,卻被一位老師拿去給心理學家分析,還寫出惡意曲解的論文,刊登在反思教育的書上,深深傷害了這個剛起步作畫的少年心靈。
從「法蘭西布爾喬亞學校」畢業後,雖然會考的法文科不及格,托雷仍申請了位於孚日廣場的「侯德爾藝術學校」(L'Académie d'art Roederer)就讀。在這裡,他結識了人生第一位摯友尚盧(Jean-Loup),兩人不只同學共遊,還一起進行造型藝術和多元材料的實驗,在彼此相互的激勵下,這個原本慘澹陰鬱的青年,從此煥然一新。
接著托雷進入私立學校「裝飾藝術中央聯盟」(UCAD)就讀視覺傳達學程。經名師耶夫.米勒康浦斯(Yves Millecamps)的指導和推薦,他開始鑽研繪畫,並在秋季沙龍展出一幅壓克力畫作。在這所學校,他和同學蘇菲成為創作的好夥伴,兩人源源不絕的點子,讓他們還沒畢業,就雙雙被廣告公司聘為美術指導。
托雷趕上了1980年代巴黎廣告業的鼎盛時期,他後來升任藝術總監,為工作團隊中的廣告分鏡師、平面設計師和攝影師快速提供靈感,透過大量的分鏡圖和草圖說明他的構想,還要負起整合團隊工作方向的任務。繁重的工作為托雷帶來豐厚的收入,然而這些為商業服務的作品,無法滿足他心底對藝術的渴望。
當電腦和行銷開始主導廣告業,托雷將創作的重心漸漸轉往插畫。他受邀為《打包80年代:愛慕虛榮的簡明社會學》繪製插圖,跨出了成為插畫家的第一步。之後他接獲春天百貨、《Madame Figaro》等時尚雜誌的插畫邀約,也曾為愛馬仕設計絲巾圖案。作為插畫家,他要求自己不管是繪畫或主題插圖,什麼都得做,不能侷限在單一風格裡。
多才多藝的托雷,在早先的工作中蓄積了豐沛的能量,但促使他下定決心轉向童書創作的關鍵,是他的長子里歐在1992年4月出生了。有了孩子之後,托雷赫然發現市面上的童書看起來就像是愚蠢的行銷活動,有很多呆笨的角色、幼稚的故事和醜陋的插圖,充斥著虛假的小孩和偽裝說話的動物。他對這些童書極不滿意,他相信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他要用讓孩子眼睛一亮的書籍來改變世界。
經由電影製作人荷內.克萊蒙(René Clément)介紹,托雷向阿歇特出版社的編輯法妮.瑪索(Fani Marceau)提出做一本書的想法,瑪索卻回應他:「我想的不只是做一本書,而是經營一位作者。」
瑪索向托雷展示日本書籍藝術家駒形克己的作品。駒形簡單純粹的造型設計,以及對書籍工藝各種可能性的探索,深深觸動了對童書創作懷有巨大熱情的托雷,他開始玩起各式各樣的圖像實驗。
過去擔任藝術總監的經歷,讓托雷了解:簡單的設計反而可以清晰傳達訊息的力量,以及讓想法脫穎而出的重要性。1994年,他出版第一本童書《當爸爸遇見媽媽》(Comment papa a rencontré maman),這本書效法駒形克己的作品,運用剪紙藝術的表現手法,故事性並不強,而是藉由一連串有趣的圖像變化,讓共讀的親子同時都感覺開心。
托雷和編輯瑪索合作無間,繼《我怎樣救了爸爸》(Comment j’ai sauvé mon papa)、《我怎樣救了媽媽》(Comment j’ai sauvé ma maman)之後,1998年出版的《別搞混》(Faut pas confondre),是奠定他在童書道路上繼續前行的重要之作。
《別搞混》是一本玩轉反義詞的遊戲書,呈現出對立事物的基本概念,特別的打洞裁型、書封正中燦亮的小黃點,都隱隱指向未來風格的樣貌。這本書獲得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的拉加茲童書獎,將托雷推向了童書的世界舞台。
當書作為遊戲的媒介時,往往包含著:視覺、思考、手勢、光線、身體等眾多元素,因此能夠促進人的各種感官與作品產生對話。托雷於2003年出版的《五感遊戲》(Les Cinq Sens),即運用豐富的顏色和紋理,讓讀者在翻動書頁間,藉由壓印、點字和不同觸感的紙質,引發五感的驚喜。
托雷對創造驚喜有著強烈的渴望,那是一種能讓創造力永不磨滅的能量。2005年出版的《Moi, c'est blop!》,打破了書本平常的型式,形狀是不規則四邊形,書封還有4種顏色版本。以十字架為核心的Blop,在書頁間不斷變形移動,其中更有托雷向《小藍和小黃》致敬的橋段,顯現他效法李奧尼以簡單的色塊創造完整世界的意圖。
被畢卡索譽為「現代達文西」的義大利視覺藝術大師布魯諾.莫那利(Bruno Munari),在找不到適合給兒子讀的童書時,曾觀察兒子對色彩、圖像和材質的反應,於1945年規畫出版了10本圖畫書,徹底運用書的構造、特性和材質,為孩子精心設計了打破傳統閱讀經驗的遊戲書。
托雷自2006年起發展的「遊戲系列」,也受到莫那利的價值觀所啟發。每本都是16頁的紙板書,不只善用書的物性變化,更從「遊戲」出發的書名,連結起手指的觸感、眼睛的觀察、光影的探險……小讀者與顏色、線條、圖案共舞,混合著各種感官的體驗,突破了閱讀和遊戲的界線。
這個系列是托雷專為小小孩設計的寶寶書,特別適合親子一起讀、一起玩。托雷也因此被稱為「學前教育王子」。
彷彿就像煉金術士,托雷在他的創意實驗室裡,不斷重新定義作品。他的實踐不是孤立的努力,而是透過與他人的互動活躍起來。不過托雷討厭「互動」這個科技感的字眼,他稱自己的作品是「對話」,是一座連結藝術和兒童的橋樑,也是孩子和成人平等溝通的空間。
他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持續探索和讀者對話的方式,終於找到直抵核心的路徑。2010年出版的《小黃點》,完美的呈現他所提倡的互動式敘事原則。
這本書僅用黃色,紅色和藍色點點,就創造出令孩子目不轉睛的魔法。托雷證明了有創意的書籍,不會輸給多媒體載具,紙本書上彩色點點的表現,和iPad螢幕上五花八門的點點一樣能引人入勝。
這本讓托雷大受好評、獲得成功的書,已在全球售出數百萬冊,並翻譯成40種語言,曾連續4年位居《紐約時報》兒童圖畫書暢銷排行榜。筆者在和孩子們共讀這本書時,每一次都感受到它瞬間將小孩和成人連結起來的神奇魅力。這種共享的體驗,效果遠遠大於各個部分的總和。
托雷並不是魔術師,他沒有耍什麼花招,書中也沒有出現任何幻覺,他的畫甚至稱不上是「好看的畫」。他只是以最純粹的抽象概念,和孩子一起玩耍,所有的內容都源自直覺,以及翻頁間不可預測的驚喜。他證明了,我們不受束縛的創造力,才是真正的魔法。
《小黃點》就像一顆小太陽,照亮了托雷接下來的創作之路。《彩色點點》(Couleurs)的格式和《小黃點》相同,但不僅是一本續作,它要傳達的是全然不同的概念。托雷鼓勵讀者用指尖去碰觸顏料,召喚出大量的彩色指紋,巧妙的呈現出色彩混合的效果。讀者被帶領著走入書中,參加了一場瘋狂的顏色派對。
人類學家提姆.英格德(Tim Ingold)曾大膽想像一種理解世界的全新方式,他說:「世界最初不是由物組成,而是由線組成的,人類與自然就是一段解不開的線,而生活就是沿著這些交錯的線穿行。」
小黃點第三次現身在《小黃點大冒險!》(On joue?)中,就是依循著一條黑線前行。它在不同的風景間移動,時而因嬉戲雀躍歡樂,時而因危險擔憂恐懼。小讀者將手指按在頁面上,和小黃點一起踏上充滿情感力量的旅程。
無論在托雷的工作室或工作坊,「音樂」對他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聲音為他築起充滿活力、富節奏感的空間。在《Moi, c'est blop!》中,他已經納入聲音的設計,到了《點點玩聲音》(Oh, Un Livre qui fait des sons)更強化了聲音元素的應用。這次由藍點點率先出場,點的大小會改變,讀者隨之以輕重緩急來朗讀,之後紅點和黃點接力加入,掀起一場令人愉悅的聲音混戰。托雷的奇思妙想鼓動著讀者用聲音來創建屬於自己版本的樂譜。
在邀請讀者發出聲音後,托雷又召喚孩子們《來跳吧!》(Danse!),跟著紅、黃、藍三色線條變成的角色,揮舞著雙手扭腰擺臀、轉圈圈,盡情的打開自己的身體空間。《用雙手跳舞!》(La Danse des mains)則透過手勢動作的探索,來引導孩子看見自己的身體,開始與自己的身體對話。
2015年10月,托雷賣掉巴黎的房子,偕妻子和小女兒遷居紐約。呼吸著紐約的新空氣,他期待外國的目光能創造與世界的新關係,產生新的創作動能。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和表演者,不想將作品僅僅放在兒童文學的模式裡,而是將它安置在和藝術的關係中,尋求互動性和自發性。
他開始為兒童舉辦創意工作坊,以「讓人們動起來」作為目標。工作坊從小型的教室活動,漸漸發展成多達數百位孩子參與的規模,足跡拓展到美國洛杉磯、印度新德里、英國倫敦,甚至到達非洲馬拉威,地點則包括托兒所、市場、廣場、博物館、學校操場、火車站大廳等等。
身為活動主持人,托雷並不是扮演教孩子畫畫的老師,而是像一位音樂指揮、編導或教練,給予孩子精確的引導,激勵他們自由的釋放出創作能量。托雷將創作坊的11個創意活動提案,集結成《藝術也可以這樣玩》一書,為家長和老師們提供了重新創建工作坊的心法。
他在紐約的隱形狗藝術中心舉辦了「這不是垃圾」個展,在匹茲堡的兒童博物館發表了「赫威.托雷的藝術爆炸」,於韓國首爾的Hangaram設計博物館舉辦了1990年代以來的作品回顧展「Oh!Hervé Tullet, A Retrospective」,深入展現他的創意世界。他還曾多次受邀到美國國會圖書館、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和古根漢美術館等處舉辦研討會。
2020年歲末,托雷應台中國美館邀請來台舉辦「赫威.托雷玩藝術—As Fun As Art」展,可惜受新冠疫情所阻,托雷無法親自來台主持工作坊。在這場展覽中,他首度跳脫紙本平面創作手法,採用紅、黃、藍三原色,由點、線、面延展出三件立體雕塑作品,讓觀眾經由明顯的差異感受趣味。托雷透過身體感及視角遊戲,邀請觀眾親近作品,與之互動,也與空間及其他觀眾互動。
這三件具有共融互動機能的作品中,《看》是一個亮白卻遍布穿透性孔洞的蛋形球體,從大大小小的孔洞,可探視內部光滑鮮黃的質感,誘人親近。《棲息》是一個對剖、開敞藍色內部空間的球體,球體外部的粗糙觸感與內部寧靜的色彩及光滑度形成鮮明對比,提供紋理與觸感的差異體驗。《溝通》則是一個被鏤空已不成圓的白色量體,四周纏繞寬窄、觸感穿插變化的紅色「緞帶」,富有多重的觸覺刺激。
在紐約新冠疫情最嚴重時,托雷發起「Art in My Window」活動,鼓勵參與者在窗戶上展示他們的藝術品,為鄰居和路人創造一個歡樂多彩的場景。這個活動是他創建的「理想的展覽」(L'expo idéale)計畫的延伸。
對托雷而言,什麼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展覽呢?
這位俏皮和不羈的藝術家,用他最喜歡的顏色、紙張、畫筆、剪刀來籌策這個計畫。理想的展覽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建議,讓參與者邊玩邊創作。托雷也分享他的熱情,邀請每個人釋放他們的創造力,創建他們自己的理想展覽!創造的力量不在於美學,而在於創造的過程。在過程中,從想法到行動產生真正的驚喜,從這些啟示中湧現出集體的能量。
理想的展覽是個實驗的空間,是一個不斷被重新發現的豐富概念,是一件正在進行的精彩共作。透過無遠弗屆的社群網路,托雷邀請大眾不只上傳個人的影片和資料,還可以自主組織社群,發想各種理想展覽的樣貌。這將會是個持續不斷、永無止境的展覽,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托雷在他創作的《我有個點子》(J'ai une idée)中,透露他創作的奧祕,那就是保持好奇、觀看、傾聽、感觸、品嚐、嗅聞和不斷學習。他的作品中有立體派的拼貼元素、原生藝術的直接性、浪漫派的戲劇性、觀念主義的沉思以及社會實踐的參與邀請。但這些都只是他的工具,而不是他的限制。
他說:「你的一舉一動即為作品。」他像是一個自由的狂奔者,一邊跑一邊上氣不接下氣。他也像是一個孤獨的奏鳴者,一次次即興創作,又一次次推翻自己。對托雷來說,重要的是作曲時的機會和自發性,創作過程才是他真正的主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2》愛黏媽媽的幼鷹算不算是一種媽寶小鷹?
延伸閱讀
5月繪本大師》聆聽內在的聲音,描繪記憶的形貌:隨心而行的藝術家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 閱讀更多
5月繪本大師》自由的心靈開啟現代圖畫書: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的創作與生活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 閱讀更多
繪本書房》意猶未盡點、點、點⋯⋯來看「點」繪本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