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翻譯書》石頭記: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

▉評審推薦語

洪廣冀(決選評審,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在晚近的人文社會科學中,「物」成為研究者共同關注的主題。當然,這類關注早已存在,「物質文化」便是當中最顯著的一支。然而,晚近的「物質轉向」走的是不同路線。在研究者筆下,物不只是人們投射其社會與文化想像的對象,也非社會所立足的舞台,更非人類活動的背景,正好相反,物是活蹦亂跳、充滿生機的。

即便以物為主角的研究已不稀奇,但《石頭記》還是讓讀者以新的方式去感知物。《石頭記》全書419頁,其中306至419頁是注釋。在這些注釋中,作者萊佛士(Hugh Raffles)列出他每一處立論的參考文獻與評論,有的注釋根本就是一則短文。

因此,或許乍看之下,《石頭記》是一本人類學者的觀察與隨筆,但當中的論證卻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見解與切入經驗現象的獨特視角。難怪這本充滿個人生命經驗與隨筆的作品,可以榮獲2023年J. I. Staley的人類學著作獎。該獎是頒給挑戰傳統學科界線,且在人類學理論與寫作上做出創新的作品。

《石頭記》共分6章,一章處理一類岩石,另有一篇後記,處理白雲石。這6章分別代表6段歷史,6個從石頭的物性出發、帶出的人與土地以及外在世界相互糾纏的故事。

屬於變質岩的「大理石」一章訴說17世紀紐約一帶北美原住民與墾殖者的遭遇;沉積岩的「砂岩」則娓娓道來新石器時代的不列顛諸島;屬變質岩的「片麻岩」則把視角挖得更深,因為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石頭之一;「磁鐵礦」則在處理火山與試著要理解火山的人;鯨脂石則在處理煤礦與礦工;「鐵」則是隕石與伊努特人。

以物抒情很常見,以物說理的作品也不少,但要透過情與理來重新看待物性,並從中凸顯物,這就不那麼容易了。萊佛士的巧思在於,在描寫石頭的恆常與亘古不變的同時,他也把視角放在這些恆常中的斷裂與間隙,可說是物與物之間的虛無。

斷裂與間隙帶來了不確定性與失落,伴隨著痛苦與迷惘。即便如此,他以親身經驗告訴我們,遭逢至親猝逝的他,曾經失速墜落了,但有某種東西接住了他,且引導他踏上一條探索之旅。這個「東西」並非石頭本身,而是一班擁擠的早晨地鐵:

在百老匯地下搖搖晃晃,擠在所有這些紐約人的軀體之間,在這屬人的體溫與可能性中,感受到一股親暱的、令人放心的、串連起這座城市與地球以及其中包括你我在內所有過客的連結。

這個連結接住了萊佛士,而他以這本以石頭為主角的書,回贈給這個連結。

▉獲獎作家感言

石頭記: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
The Book of Unconformities: Speculations on Lost Time
作者:修.萊佛士(Hugh Raffles)
譯者:伍啟鴻
出版:左岸文化
定價:550元

作者簡介:修.萊佛士(Hugh Raffles)
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研究博士學位,曾經當過計程車司機、清潔工。任教於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人類學系。他致力探索人、動物和無生物之間的關係。其《昆蟲誌》榮獲「The Society for Humanistic Anthropology」所頒發的特別獎,而繁體中文版榮獲Openbook年度好書。另外著有In Amazonia: A Natural History,也榮獲許多獎項。


➤延伸閱讀》 書評》礦脈交織的書寫——讀《石頭記》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