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面向世界的哲學新嘗試,從臺灣的哲學出版市場看《做哲學》

底圖來源取自Unsplash/max fuchsNathan Dumlao

對臺灣的哲學出版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美國政治哲學家桑德爾(Michael Sandel)於2012年旋風訪臺,他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長期高踞暢銷書排行榜,同時期,白取春彥的《超譯尼采》系列更是橫掃臺灣書市,兩者將哲學的社會關注度拉到史無前例的高點。從整體的帳面來看,臺灣過去10年的哲學出版市場,似乎一直維持相當的熱度,每年平均有330本的「哲學概念書籍」出版(去年高達442本,是歷史新高)。

這波哲學出版的熱潮,除了受到明星光環的加持外,臺灣教育大環境的劇烈轉型也是重要的推力。長期以來,臺灣填鴨式的國民教育模式,早已激起體制內外的改革聲浪,法國知名的高中哲學會考(不分文理,高三畢業生都必須參加)每年的題目一公布,都會引起人們欽慕式的驚嘆,更使人們意識到改變臺灣既有課程規畫的必要。隨著教育部新課綱的變革,哲學的批判思辨成為大家琅琅上口的關鍵字,哲學的元素也逐漸融入教學的現場,甚至進入了高中的必修課程。從體制外到體制內,哲學成為無所不在的符碼。


(圖片來源:Openbook製作)

然而,當我們談論哲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在這一片蓬勃發展的表象下,臺灣哲學出版的真相是:平均每年300多本的出版品中,有將近1/5是掛著哲學的名號、實質上卻是淺談人生哲理的心理勵志書,非學術性的宗教書籍也占了1/5,大概只有3/5的出版品可以勉強稱得上是哲學出版品,而且多數都是重新出版的中外經典、教科書以及外來的翻譯書,真正由本地研究者原創的哲學新書(包括學術與哲普書籍)幾乎不到總體1/10,大約只有30本。原創新書的稀少,映照出的是欠缺原生內容、速食與附庸風雅的臺灣哲學出版市場的真實面貌。

臺灣哲學出版市場「外強中乾」的困境,很大的原因是長期以來出版市場的需求面與供給面的錯配(mismatch)。從市場的需求面來說,一般讀者渴求的是哲學提供的新視野與深層分析。所謂的新視野,是指哲學有時能提出不同於常人看世界的方法,並且能提出超脫慣習的新問題。例如,莊子與笛卡兒都提出了對於「我們是否活在虛幻的夢境」的懷疑與猜想,這些思考多少啟發了當代對於「這個世界是否是個模擬世界(simulation)」的探究。

而深層分析則是能超越事物表象,從中挖掘更豐富與更多層次的意義。舉例來說,美國哲學家努斯邦(Martha Nussbaum)在談論憤怒時,會深入憤怒的不同類型與結構,進一步探討轉化憤怒的可能,並且分析它與宗教、政治與法律的密切關聯。畢竟,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哲學理論的嚴密與文獻探討的完備(這些是哲學專業研究者才在意的面向),重要的是「我們能拿哲學來做什麼」。


美國哲學家努斯邦(圖片來源

從供給面來說,現今臺灣哲學界的主要寫作場域是專業的期刊論文,而不是專書,更不是寫給一般讀者的公共哲學(public philosophy)或大眾哲學(popular philosophy)。然而,這個現象並非傳統使然,而是20多年來臺灣高教升遷制度的副作用。

過往的臺灣哲學界前輩們勤於筆耕,熱衷於與一般讀者對話,並介入現實,無論是日治時期以啟蒙開化為己任的知識分子,到戰後活躍於臺灣的自由主義者與新儒家們,都是如此。然而,困囿於日益嚴密的科研體制裡,現今的學者反而得背向世界,棲身在自己的學術斗室裡琢磨一個人的武林。隨著哲學發展越來越分殊化與專業化,哲學的公共性格與實踐性格也就日益淡薄。當專業的哲學寫作者逐漸淡出大眾出版市場時,滿足一般讀者對愛智的渴望的,自然就是越來越多的非哲學、類哲學,甚至是反哲學的書籍。

在這個大環境之下,《做哲學》的出版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這本書的作者群都是在自身專業領域具代表性的學者,涵蓋了道德哲學、美學、情感哲學、智慧與人工智慧,到女性主義與中國哲學的領域,這些深入淺出的文章,都是她/他們多年專業研究實力的厚積薄發之作。有這麼多學者願意投入公共哲學的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示範與嘗試。

這本書以「做哲學」(doing philosophy)為名,自然是展現它面向世界、介入現實的基本態度。長期以來,學界有所謂「扶手椅哲學」(armchair philosophy)的說法,意指一種純粹仰賴沉思而不仰賴經驗實證的哲學,但它其實也是一個嘲笑哲學家脫離塵世、罔顧現實的譏名。本書主編古秀鈴教授在全書引言裡說得很清楚,「做」哲學與「讀」哲學不同。「做」哲學的人,不只是冷冰冰的觀察者,而是去掌握理論背後的一種對生命與智慧的追求。所以,哲學不只是沉思的,也是面向世界的。

令人驚豔的是,這本書是以問題導向的方法書寫,透過層層疊加問題、步步引領反思,帶領讀者深入複雜的思想迷宮,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破解路徑。從全書架構、專業度到書寫風格,本書都會是臺灣公共哲學與大眾哲學的重要示範。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做哲學
作者:古秀鈴、林斯諺、洪子偉、祖旭華、黃涵榆、劉亞蘭、蔡政宏、蔡龍九
出版:三民書局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林斯諺
現職/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推理小說作家
專長/美學與藝術哲學(分析哲學進路)

洪子偉
現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
專長/認知科學哲學與語言哲學

祖旭華
現職/中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專長/後設倫理學、規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美學、自由意志等

黃涵榆
現職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專長/附魔、基進政治、生命政治、精神分析、後人類、恐怖文學

劉亞蘭
現職/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副教授
專長/視覺文化研究、女性主義與性別研究、 當代藝術與美學

蔡政宏
現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專長/知識論、德性論、語言哲學、心靈哲學

蔡龍九
現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專任副教授
專長/學習者,主要是學習儒家哲學及其如何運用

編者簡介:

古秀鈴(暨主編)
現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專長/語言哲學及相關的心靈哲學與知識論等議題,近年也將研究領域拓展到哲學諮商。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