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我?自我存在於腦中什麼地方?如何從腦中產生一個貫穿時空、連續存在、維持整合的自我的經驗主體?腦和心靈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大腦特定的功能組織會產生意識?
科學讓我們習慣活在一個客觀而沒有中心的世界,可是自我、主體觀點、中心等這些自覺現象,卻又如此真實地存在。自我與意識無疑是宇宙間最後的問題。解答了這個問題,也就完整地瞭解了世界,作者如是說。
一本廣泛而且深入地討論意識的問題、釐清自我以至社會存在之意義的著作。
《誰是我》是我們這一代人窮盡所學追尋心靈底蘊、意義與價值的故事,本書雖然對一般讀者來說門檻頗高,一旦耐心地跨過門檻後,書中風光無限的知性冒險,帶來的淋漓盡致的刺激與酣暢,絕對會是難得的回報。閱讀之後,世界也將變得不一樣。
這也是台灣第一本廣泛而且深入地討論意識的問題、釐清自我以至社會存在之意義的著作。物理事物無所謂主體性(subjectivity),人類的現象經驗卻必須有主體性。主體性如何可能由物理事物產生?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如何兼容放在一起?作者開宗明義地指出,了解主體性是了解意識的要件,他運用了大量的物理學、人工智慧、腦科學、動物行為學及哲學的材料,成就這本重要著作。
每個人都會自覺到自我的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不需要刻意地使用這個隨着自我存在而來的「意識」,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與決定,其實都被意識牢牢地掌控着。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成就,就是透過我們每個人的意識,一步一腳印累積起來的,但人類卻從來沒有參透意識的真正面目。
意識是主觀的、私密的,科學卻是客觀的研究世界,因此碰觸不到主觀經驗及意識經驗問題的核心。科學家只能夠說明感覺和知覺經驗的運作原理是什麼,但是無法說明這種感覺經驗像什麼。
我們需要對物理世界進行更深刻的詮釋,重新檢視科學客觀性的真偽。被困在宇宙中的我們,除非能反復觀察自我,否則終將無法得出宇宙的全景。
感覺知覺會伴隨意識,所以經驗無法和意識切割。從腦病變的研究中我們知道了,身體自我的喪失,似乎不影響心靈自我。從情緒意識障礙、視盲等病例中,我們得知大腦運作與意識間的可能關係。從動物研究中我們則可以粗略地歸納出意識的三個層次:表示當下經驗「那種感覺」(what-it-is-like-ness)的第一層次的現象意識,例如視覺、痛覺、觸覺等,都是生物的主觀經驗。第二個層次是能夠思考當下及過去經驗的反思性意識。第三個層次是自我意識,是「我的經驗屬於我自己」的那種感覺。
而對情節的記憶,則是構成自我意識的基礎,演化上愈低階的動物,情節記憶的時間框架愈短,愈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世界是具象且充滿感覺知覺的世界,我們的「現在」永遠被過去的記憶和對未來的想像所「污染」。有趣的是,對講求放下一切業執,活在當下的佛教教義來說,貓、狗可能比我們更具有佛性。
信息整合論者認為,信息整合不僅將感覺經驗捆綁在一起,而且形成一個觀點,作為諸多經驗的主體。但訊息不是客觀存在,而是預設了一個觀察者,也就是說預設了意識的存在,這犯了循環論證的錯誤。不過,這也可能是傳統的唯物論與二元論對立的錯誤:意識經驗雖然是主觀的,但並非不存在,他是本體上的主觀(ontologically subjective),不能化約到物質。
問題是:科學上的客觀性,是否也可以兼容主觀存在?我們真的需要一場科學大革命,才能解決客觀中兼容主觀的意識嗎?筆者認為,答案早已呼之欲出:我們只需要對物理世界進行更深刻的詮釋,重新檢視科學的客觀性的真偽便可。被困在宇宙中的我們,除非能夠反復觀察自我,否則終將無法得出宇宙的全景。
粗略地說,葛代爾(Godel)的不完備定理,蘊涵着「觀察者無法完整地遞徊觀察自我」,所以世界必須要分解成主觀與客觀兩部份,因此主觀意識也必定出現。觀察者在另一個觀察者的觀點中,就是被觀察的部份,眾多觀察者的出現是必然結果。比較觀察者之間的觀察結果時,就會牽涉扭曲的非布爾(non-Bollean)邏輯(即允許非真、非假的可能)給出多重實在界(reality)的可能,讓心靈與物理世界兼容,突破這科學上最本質的對立。
作者跳脫學院哲學傳統,檢視各種有關宇宙根本的思想,大膽提出:心靈現象和物理現象都是意識的兩個面向。
作者在介紹了人類文明史上各種洶湧澎湃的思想浪潮後,提出勘破意識之謎的策略,就是重新思考「世界最根本的存在是什麼」。筆者雖然認為,作者有時過於溢美物理學家的觀點(例如,從弦論而來,認為三維空間被二維宇宙事件視界所決定的全息原理,其實只是弦論支持者彼此相濡以沫下,在社會中流傳的一派胡言。)但作者以無比的勇氣,跳脫學院哲學傳統,在檢視各種有關宇宙根本的思想之後,以無懼毀譽的精神大膽提出:心靈現象和物理現象都是意識的兩個面向。一即多,多即一,世界本一體;意識不滅,心靈不朽。讀者無論同意與否,都值得我們慎重地仔細思考其中觀點。
畢竟,這是我們這一代人交出來有關存在、意識、心靈及意義的最好的成績單。●
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
作者:洪裕宏
出版:時報出版公司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洪裕宏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專長領域為意識研究、心靈哲學、聯結論、神經網路、認知科學、邏輯與計算理論。致力於推行台灣哲學學術研究國際化,為台灣建設許多哲學學術研究軟硬體基礎設施。
|
Tags:
科學上的客觀性,是否能兼容主觀存在?我們真的需要一場科學大革命,才能解決客觀中兼容主觀的意識嗎?
什麼是自我?自我存在於腦中什麼地方?如何從腦中產生一個貫穿時空、連續存在、維持整合的自我的經驗主體?腦和心靈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大腦特定的功能組織會產生意識?
科學讓我們習慣活在一個客觀而沒有中心的世界,可是自我、主體觀點、中心等這些自覺現象,卻又如此真實地存在。自我與意識無疑是宇宙間最後的問題。解答了這個問題,也就完整地瞭解了世界,作者如是說。
《誰是我》是我們這一代人窮盡所學追尋心靈底蘊、意義與價值的故事,本書雖然對一般讀者來說門檻頗高,一旦耐心地跨過門檻後,書中風光無限的知性冒險,帶來的淋漓盡致的刺激與酣暢,絕對會是難得的回報。閱讀之後,世界也將變得不一樣。
這也是台灣第一本廣泛而且深入地討論意識的問題、釐清自我以至社會存在之意義的著作。物理事物無所謂主體性(subjectivity),人類的現象經驗卻必須有主體性。主體性如何可能由物理事物產生?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如何兼容放在一起?作者開宗明義地指出,了解主體性是了解意識的要件,他運用了大量的物理學、人工智慧、腦科學、動物行為學及哲學的材料,成就這本重要著作。
每個人都會自覺到自我的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不需要刻意地使用這個隨着自我存在而來的「意識」,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與決定,其實都被意識牢牢地掌控着。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成就,就是透過我們每個人的意識,一步一腳印累積起來的,但人類卻從來沒有參透意識的真正面目。
意識是主觀的、私密的,科學卻是客觀的研究世界,因此碰觸不到主觀經驗及意識經驗問題的核心。科學家只能夠說明感覺和知覺經驗的運作原理是什麼,但是無法說明這種感覺經驗像什麼。
感覺知覺會伴隨意識,所以經驗無法和意識切割。從腦病變的研究中我們知道了,身體自我的喪失,似乎不影響心靈自我。從情緒意識障礙、視盲等病例中,我們得知大腦運作與意識間的可能關係。從動物研究中我們則可以粗略地歸納出意識的三個層次:表示當下經驗「那種感覺」(what-it-is-like-ness)的第一層次的現象意識,例如視覺、痛覺、觸覺等,都是生物的主觀經驗。第二個層次是能夠思考當下及過去經驗的反思性意識。第三個層次是自我意識,是「我的經驗屬於我自己」的那種感覺。
而對情節的記憶,則是構成自我意識的基礎,演化上愈低階的動物,情節記憶的時間框架愈短,愈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世界是具象且充滿感覺知覺的世界,我們的「現在」永遠被過去的記憶和對未來的想像所「污染」。有趣的是,對講求放下一切業執,活在當下的佛教教義來說,貓、狗可能比我們更具有佛性。
信息整合論者認為,信息整合不僅將感覺經驗捆綁在一起,而且形成一個觀點,作為諸多經驗的主體。但訊息不是客觀存在,而是預設了一個觀察者,也就是說預設了意識的存在,這犯了循環論證的錯誤。不過,這也可能是傳統的唯物論與二元論對立的錯誤:意識經驗雖然是主觀的,但並非不存在,他是本體上的主觀(ontologically subjective),不能化約到物質。
問題是:科學上的客觀性,是否也可以兼容主觀存在?我們真的需要一場科學大革命,才能解決客觀中兼容主觀的意識嗎?筆者認為,答案早已呼之欲出:我們只需要對物理世界進行更深刻的詮釋,重新檢視科學的客觀性的真偽便可。被困在宇宙中的我們,除非能夠反復觀察自我,否則終將無法得出宇宙的全景。
粗略地說,葛代爾(Godel)的不完備定理,蘊涵着「觀察者無法完整地遞徊觀察自我」,所以世界必須要分解成主觀與客觀兩部份,因此主觀意識也必定出現。觀察者在另一個觀察者的觀點中,就是被觀察的部份,眾多觀察者的出現是必然結果。比較觀察者之間的觀察結果時,就會牽涉扭曲的非布爾(non-Bollean)邏輯(即允許非真、非假的可能)給出多重實在界(reality)的可能,讓心靈與物理世界兼容,突破這科學上最本質的對立。
作者在介紹了人類文明史上各種洶湧澎湃的思想浪潮後,提出勘破意識之謎的策略,就是重新思考「世界最根本的存在是什麼」。筆者雖然認為,作者有時過於溢美物理學家的觀點(例如,從弦論而來,認為三維空間被二維宇宙事件視界所決定的全息原理,其實只是弦論支持者彼此相濡以沫下,在社會中流傳的一派胡言。)但作者以無比的勇氣,跳脫學院哲學傳統,在檢視各種有關宇宙根本的思想之後,以無懼毀譽的精神大膽提出:心靈現象和物理現象都是意識的兩個面向。一即多,多即一,世界本一體;意識不滅,心靈不朽。讀者無論同意與否,都值得我們慎重地仔細思考其中觀點。
畢竟,這是我們這一代人交出來有關存在、意識、心靈及意義的最好的成績單。●
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
作者:洪裕宏
出版:時報出版公司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洪裕宏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專長領域為意識研究、心靈哲學、聯結論、神經網路、認知科學、邏輯與計算理論。致力於推行台灣哲學學術研究國際化,為台灣建設許多哲學學術研究軟硬體基礎設施。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