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施昇輝》財經作家的閱讀學習之路

2022-04-21 10:30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我從一個閱讀投資理財書的讀者,到親身實踐的投資人,最後再成為一個把經驗分享給大家的作者,一路走來,有順遂時、有徬徨時,當然也有失意時。

我開始投資股票,可以追溯到1986年,台股加權指數剛剛突破1000點時。當時,我連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股神巴菲特都沒聽過,更遑論看過與他相關的任何書籍。現在,投資理財類絕對是出版市場最火紅的一類,但當年卻非常罕見。我們的啟蒙,幾乎都是來自大學商學相關科系教授指定的教科書。

我曾在念大學時,選修過一門「投資學」。授課的教授是林煜宗,而課本則是他自己寫的《投資學原理》,在當年是相關課程最重要的一本教科書。第一堂上課時,有個同學問他:「教授,你一定靠股票賺了很多錢吧?」他的回答非常直白而誠實,我迄今都還記得。他說:「我如果賺了很多錢,還來教書幹嘛?」

聽完他的話,我就知道「理論」和「實務」的差距一定非常巨大。如果「投資學」考試能考100分,難道就一定可以在股市中獲利嗎?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堂課雖然讓我建立了相關的基本知識,但我知道這並不能保證我投資就能賺到錢。順利拿到該門課的學分後,直到大學畢業,我都沒有馬上投入股市的慾望。

我第一次買股票時,早就把課本內容忘得一乾二淨。該怎麼開戶和買賣,都是同事教我的。我赫然發現,教科書上連最基本的買賣實務,例如該怎麼填「買賣委託書」,居然都沒有教!

我在1988年進入證券公司上班後,買賣股票成了生活的日常。這時,才想說要開始閱讀一些相關書籍。不過,當時股市火熱,隨便買,隨便賺,其實也沒有積極「進修」的必要。

當時有一本由黃培源所寫的《理財聖經》,成了超級暢銷書,幾乎人手一冊,我當然也趕時髦買了一本來看。該書的重點很簡單:「隨便買,不要賣。」這六個字一度讓所有的投資人荷包賺滿滿,沒想到1990年「鴻源」公司倒閉,讓股市從12682點直接殺到2485點,一年跌掉萬點才止跌。投資人損失慘重,對股票投資完全喪失信心,出版市場當然也沒有再出現任何相關書籍了。

直到許多獲利超好的電子股,如華碩、廣達、台積電上市之後,股市才開始恢復榮景,又讓很多人重新回到股市,期望藉此賺錢,然後能提早財富自由。

這時,股票家數比起1990年之前,呈現幾何倍數的成長,選股的困難度因而大幅提升。大多數人開始希望透過學習,來加強自己的投資能力。這時,強調價值投資的「基本分析」,以及強調買賣技巧的「技術分析」的書,在出版市場開始多了起來。

基本分析談的是財務分析,我在大學都曾念過,所以我的閱讀重心就放在技術分析上。很多投資人應該都跟我當時的心態一樣:「不必管股票基本面好壞,只要股價漲就會賺。」

後來才發現所有的技術分析都是「事後看圖說故事」,而且很多個股都有主力炒手介入,所以在實務操作上仍是無用武之地,怪不得股市有句名言:「千線萬線,不如一條內線。」

當閱讀不足以提升投資能力後,我開始放棄學習,轉而和大多數人一樣到處打聽明牌,結果總是賠多賺少。

真正讓我終於體悟到投資真諦的書,是那本暢銷全球的投資經典《富爸爸,窮爸爸》,但它卻不是一本完全聚焦股票的書。它所揭櫫的原則可以適用於所有的投資工具上。

經濟學說穿了,就是在探討「供給」與「需求」的關係,而投資說穿了,就是在分辨「資產」和「支出」的區別。釐清之後,其他都是枝微末節。

把錢拿去投資,就是「資產」,即使你在睡覺,它也默默替你賺錢;如果拿去消費,就是「支出」,這筆錢就永遠消失了。我這才頓悟,買股票當然要買每年都能配息的好股票,這就是巴菲特所主張的「價值投資」:「找一個長長的山坡(時間),讓雪球(獲利)越滾越大。」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投資策略,但2008年面對金融海嘯,再好的股票都躲不過系統性風險,所以我放棄了「選股」,開始只買幾乎完全複製大盤走勢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這個轉變,並非來自閱讀,而是當時的金融環境改變了我的投資心境。

因為這種簡單的投資方法,讓我能夠安心生活、穩健獲利,所以我出了生平第一本書《只買一支股,勝過18%》,希望把這些投資經驗分享給大家。

因為這本書在當年很暢銷,讓我意外走上「財經作家」的人生道路,同時也有很多出版社找我寫推薦序,才開始看了很多與「指數化投資」有關的書籍,更藉此堅定了我的投資信心。

我的方法並未完全服膺「指數化投資」,而是加上一些更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不過卻激怒了「指數化投資教父」約翰.柏格在台灣的許多信徒。我從未打著「指數化投資」的旗幟為文或演講,但他們卻硬要說我背離了「指數化投資」的精神。這時,我決定好好來閱讀約翰.柏格的經典《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閱畢,我非常感謝他發明了ETF這種連巴菲特都非常推崇,也很適合一般民眾的投資商品,但他的方法卻並不完全適合我的個性,所以我還是堅持分享自己的想法與作法給讀者或聽眾,並不會因為看過這本書而成為他的另一個鐵粉。

我也希望大家不一定要完全依照我的方式,甚至或許有人根本不認同我的理念和做法,也沒關係。

投資理財,絕對是需要經過廣泛學習的,絕對不能盲目聽信別人推荐給你的明牌,就抱著僥倖的心理貿然進場。當你看完了各家的著作,深入了解他們不同的理念和做法之後,請務必要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當你確立之後,我反而會建議你不要再看投資理財的書籍了,否則你又會開始心猿意馬、舉棋不定,然後亂了自己應該遵守的紀律。

如何閱讀投資理財類的書呢?首先,一定要配合自己能夠理解的程度,然後再循序漸進。其次,出版超過一年以上的書或許就過時了,反而有可能造成誤導。再者,過度吹捧作者投資績效的書,有可能助長你的投機心理,而且就算作者真的這麼厲害,它的方法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輕易複製的。最後,講「觀念」的書優於講「技巧」的書,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如果你真的找到一個能夠認同的投資理念,請一定要付諸行動,否則永遠只是「紙上談兵」罷了。

閱讀投資理財類的書,只能讓你具備正確的知識基礎,但絕不是獲利的保證。因為所有的投資都是著眼「未來」,但卻必須「當下」做決定,其中當然充滿了許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怎麼可能預知結果呢?

投資當然伴隨風險,但只敢把錢存在銀行風險更大,因為你的錢一定會被通膨怪獸吃掉。如果你是這種人,請你一定要開始看投資理財類的書。因為你若不開始投資,你一定會越存越窮,越窮就越不敢花錢。

我至今已出版了11本以投資理財為主題的書,讓我最開心的是,有很多讀者都透過我的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告訴我他們已經克服原本害怕股票的心理,轉而勇敢踏入了股市,而且也能體會到「慢慢賺、穩穩賺,才能久久賺」的意義,從而建立了在經濟上的安全感。

投資絕對不是不歸路,當然也不是一片坦途,但卻是每個人都必經之路。此時,有書為伴,才能篤定面對。


施昇輝
人稱「樂活大叔」,1960年生於台北,台大商學系畢業。主要職涯是在證券公司,負責承銷業務。2003年,離開職場,成為專職投資人。2012年底,出版第一本書,高居隔年博客來年度排行榜第68名,自此走上寫作的人生。迄今共計出版16本書,其中11本寫理財,3本寫人生,1本寫電影,1本寫旅遊,成為近年最多產也最多元的暢銷作家。最新著作是2022年,由商業周刊出版的《ETF實戰週記:樂活大叔的52個叮嚀》,並在「方格子」網站撰寫專欄「小資幸福講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