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王怡修》你隨意,我乾杯

2020-03-19 12:00
  • 王怡修(世新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我總希望自己可以更貪杯一點。

我喜歡喝啤酒,但每每喝到微醺的時候,便捨不得離開這種令人愉悅的身體狀態,下意識裡不想往酒醉的道路繼續前進。其實也可能只是因為基因裡對下酒菜的偏好大於酒精,在應該盡力把酒言歡的場合裡,常常把注意力分散在食物上,酒精吸收著實有限,還大言不慚地對外宣稱:「我從來不曾喝醉過……」真正歹勢!

既然無能喝足量,那麼就用眼睛看。到超市腳步自然會被販酒區吸引,到書店看到關鍵字也會駐足翻閱一下。印象較深刻的一次是被《歷史六瓶裝》吸引,光看書名可能會誤以為是以「一手」啤酒為題,但其實這是關於6種不同飲品輕鬆有趣的正規歷史書寫。內容除了引發貿易戰爭的茶、影響工業革命的咖啡、帶有文化擴張的可口可樂之外,酒精類就占了一半的篇章:啤酒、葡萄酒與烈酒,而且歷史更加悠久。這本書可說是冷知識匯集,是酒精下肚之後絕佳的吊書袋(吹噓)材料。像是古時候釀啤酒時缺乏雜質過濾技術,插一根麥管避開泡沫用吸的才是最佳飲用之道,所以下回看到有人用吸管喝啤酒,返璞歸真罷了,不可嘲笑人家。

一樣是歷史書籍,《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這本書更加正規厚實。從古騰堡、馬丁.路德、歌德一路闡述下來,曾任大英博物館館長的作者以局外人的身分,冷靜分析德國國家意識的誕生與民族情結的糾葛。但畢竟是德國歷史,怎麼可能錯過香腸與啤酒呢!在「一個民族,許多種香腸」的篇章裡,作者除了直言啤酒對於新興德意志國族具有凝聚作用之外,還酸了一下由巴伐利亞普及到全德國的《啤酒純淨法》,怎麼500年前一部因飢荒而生、以避免寶貴的小麥被拿去釀酒的法令,最後會變成德意志民族主義的重要象徵、德國與眾不同的驕傲呢?

booksw500_2.png

這本書是由大英博物館的展覧活動衍生而來,除了文字精采之外,圖片資料更是不可思議的豐富,出版社翻印成中譯本時想必是下了重本,最後也不負眾望獲得了2017年Openbook年度好書獎,一張跨頁的黑底古董啤酒杯圖片印得令人目不轉睛,立刻開了瓶啤酒佐書邊飲邊讀。

說到啤酒杯與啤酒的關係,圖鑑書籍的處理方式最能讓人酒興大發了。還記得年輕時翻開比利時的旅遊書籍,驚訝地看著各種修道院啤酒搭配不同啤酒杯的陳列頁面時,腦海裡快速翻騰的那些思緒:原來修士是不禁酒的啊;原來修女不只可以喝酒,還可以釀酒賺錢啊;原來啤酒也可以成為旅遊文化的重點成份呢;原來全世界啤酒品牌多如繁星;原來到處都有在地精釀啤酒。於是,隨身帶著開瓶器去旅遊成為我的私人習慣,彼時台灣尚在菸酒公賣,出國旅遊接觸啤酒就如同去探索另外一個銀河系。

幾年前一個人偷閒到關西地區旅遊,硬是打電話到京都啤酒廠預約無料參訪見學。電話那頭一直強調他們沒有外語導覧,我則用一口破日語堅定回覆「大丈夫!」(沒關係),擺明就是要去喝免費啤酒來著。

三多利果然很大方啊,在走完充滿啤酒花香的工廠動線後,給了每人3杯不同種類的啤酒,每杯250CC左右,還附上起司與餅干。旁邊一同參觀的日本歐巴桑看我喝開來了,還把她們的「扣打」給我。免費參觀還喝到撐,心中覺得過意不去,想說到紀念品區多逛兩圈意思意思回饋一下,才剛伸手去拿烙有啤酒花圖案的木質杯墊,眼睛立即被擺放在一旁的書吸引了過去,書名很直接,就叫做《啤酒圖鑑》(ビールの図鑑)。

帶著酒意搭乘阪急電鐵回市區,在火車上便迫不急待翻閱了起來。哇!這本書居然是「社團法人日本啤酒文化研究會」與「日本啤酒雜誌(記者、寫手)協會」聯手出品的——是要有多麼發達的啤酒文化,才會有這樣的職人協會出現呢?

這基本上就是一本賞心閱啤酒的圖鑑,裡面的日文即使都看不懂,但照片與插畫就足以讓讀者沉浸在啤酒海了。但看不懂也不是辦法,回到旅館上網查詢之後,發現聯經已經出了中譯本,回台拿到手上,發現離初版日期才不過幾個月,已是初版三刷,可見得啤酒愛好者眾。

相較於日文原書的專業感,中譯本的開本與紙質都不太一樣,手繪的封面帶點文青感,顯然啤酒圖鑑書在兩地的受眾群有很大的差別。最近上網查看,原書很盡責地又出了更新版,日本人對於啤酒果然很較真啊。

pi_jiu_tu_jian_.png這幾年,台灣也開始流行起精釀啤酒。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蒸餾酒有其設備上的資本與技術門檻,但發酵可就是大自然母親賜與的禮物。葡萄掉在地上曬一曬就會散發出酒味;糯米蒸過後投入酒粷在自家廚房就可以做出米酒;日本賣座動畫《你的名字》橋段中,具有巫女身分的女主角還在祭儀中做了「口嚼酒」,引來同儕的輕蔑。是啊,咀嚼就是一種最方便的發酵,無需精挑細選的酵母菌,也可以釀造出獨特的酒飲。換句話說,釀造酒在市場上應該是百家爭鳴才對,但以往台灣在漫長的公賣特許壓制下,缺少利潤的趨動,民間的釀酒文化無法累積,實在可惜。

台灣加入WTO之後,必須符合世界潮流開放酒類市場,也順勢結束了半個世紀的制度扭曲,十多年下來,也醞釀了不少的成果。以啤酒來說,除了大廠牌投入生產之外,個體小釀造商也有突出的表現。《台灣精釀啤酒誌》算得上是台灣本地的第一本啤酒圖鑑書,將台灣近年蓬勃發展的精釀啤酒品牌與其發源詳細點評了一番。這些精釀啤酒以往在酒吧深耕,現在有些已經成功舖貨到大賣場了,讓這本圖文並茂的書更接地氣。總算,在羨慕異國豐富的啤酒文化這麼久之後,我們也有了自己的起步,可以預見台灣在地的啤酒圖鑑將會不斷翻新。

2020年開春就不平靜。我也實在是後知後覺,隨著流行疫情的擴散,習慣使用的藥用酒精過完年已經被一掃而空了。看新聞報導說可以去台酒買純酒精回來自己稀釋,於是我就開始征戰開車路過的各個觀光酒廠與台酒營業所。果不其然,整個2月份趁著史上最長的寒假,足跡踏遍半個台灣,結果一瓶也沒買到。但每到一個銷售據點,總不能空手而歸啊,於是就理直氣壯地多買幾瓶台啤,喝啤酒防疫吧……連平常覺得貴森森買不下手的「高砂啤酒」,也海派入手好幾次,畢竟以機會成本考量的話,划得來啊。嗯,我的血液裡果然流著啤酒與經濟學。

時序進入3月,春暖花開,全台的防疫酒精銷售據點也重新洗牌了,那麼就順勢暫別喝了一個月的台啤,手上翻開新購入的書籍,配合時令來罐近期熱門的「三月啤酒」吧。你隨意、我乾杯。


王怡修
出生於鶯歌小鎮,輾轉在故鄉與鄰鎮三峽、大溪等地度過童年時光。其後負笈台北求學,被學校的圖書館迷惑,來者不拒、開卷有益。身為勞工子女,易受左派論述打動,但因年輕時胡亂填寫聯考志願而誤入經濟學歧途,從此受制於右派思維,不得翻身。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