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以愛情探索社會翻新,日本時期約會地圖重現:「自由戀愛展」盛大開展

「自由戀愛展」展區A 約會路線互動區(本文圖片由《文訊》提供)

無論單身或熱戀中的你,是否正期待譜出戀曲,或者讓愛情升溫呢?如果你正規劃周末的約會路線,或者正準備在歲末年終前,一起邁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台灣新文化運動館10/16起至明年5/17,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推出全新特展「自由戀愛:時代製造的浪漫」展覽,帶領大家認識「自由戀愛」的前世今生。

展區共分四大區域:第1展區以1920年代的約會生活作為引子,從熱門約會景點,呈現出台灣社會在進入現代化的過程中,也成為「自由戀愛」出現的環境契機。第2展區則展示了台灣傳統的婚姻文化。第3展區則呈現台灣舊慣記事中及當時出現的西式或日式等多元婚禮樣貌。最後,在第4展區中,透過各國提倡自由戀愛結婚的圖文資料,追溯自由戀愛思潮在世界傳播的樣貌。


ke_wen_zhe_shi_chang_can_guan_zi_you_lian_ai_te_zhan_-0041200x900.jpg

開幕記者會現場,柯文哲市長參觀自由戀愛特展


zhan_chang_ru_kou_zhu_shi_jue_-0071200x900.jpg

「自由戀愛展」展場入口主視覺

「自由戀愛」,除了是費洛蒙迸發的浪漫情懷,更是個人自主意識的象徵。策展顧問政大台文所所長吳佩珍提到,1895年日軍占領台灣時期,新統治者將帶有「前朝」政治意涵的男性辮法與女性纏足,視為首要廢除目標。並且,為了展示日本帝國的富強康樂,進一步政策誘導,安排台灣仕紳到日本「內地」觀光,獎勵其中勢力者參觀女子師範學校以及女子職工訓練所,讓這些台灣仕紳見識「新女性」形象。台灣仕紳對此「文明」女性形象心生憧憬,轉而尋求台灣內部的「新女性」,這加速了廢除女子纏足的舊習,也促成新式女子教育,催生擁有獨立思考與自主意識的「新女性」誕生。


fu_ren_de_shi_zhuang_.jpg

《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6月24日

▇台中名門私奔故事,曾是各大報熱議話題

本展也帶領觀眾追溯戀愛的起源。「戀愛結婚」的概念來自瑞典女性思想家愛倫凱(Ellen Key),她在《戀愛與結婚》 (Love and Marriage, 1903)著作中,主張戀愛與婚姻必須建構於各自獨立的人格之上,因此提倡兩性應擁有「戀愛的自由」與「離婚的自由」。

日本第一波女性解放運動創始人平塚雷鳥創辦的《青鞜》雜誌中,因譯介《戀愛與結婚》篇章,自由戀愛的概念由日本往台灣與中國發酵,引起知識分子熱烈討論,新世代青年男女以激烈手段對抗舊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最引起爭議的是1926年2月的「彰化戀愛事件」。

當時彰化街長兒子楊英奇帶領潘珍等5名女性,密謀搭船前往廈門,但中途事跡敗露,僅林士乾與楊金環這對情侶成功渡航。這批男女都係出台中名門,且五名女性均為彰化高等女學校畢業生,此事件造成新舊知識分子相互激烈撻伐,1926年2至6月間,《臺灣日日新報》與《臺灣民報》戀愛爭論相關報導達60篇之多。


yang_jie_chang__0.jpg

《臺灣日日新報》1926 年3 月4 日

1899年樺山資紀文相頒布的《高等女學校令》,提及高等教育的目的:「在於養成賢母良妻之素養」,原來當時女性受教育完全是為了成為「賢母良妻」做準備。但「自由戀愛」後踏上的婚姻之路,是否比舊式婚姻美好呢?台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在日本習醫時認識的台灣社會運動家彭華英結婚,後來因為彭華英赴滿州後另結新歡,斷然申請離婚,成為第一位台灣女性自主離婚先鋒。

而台灣第一位女作家楊千鶴其著作《花開時節》,則是描寫女主人公惠英,從女校畢業後,眼見同儕女伴一個個走向婚姻然後生兒育女的道路,對此產生抗拒的心態及自主人生的叩問,可說是台灣「新女性」世代走向下一個階段的里程碑。


zhan_qu_c_wo_men_jie_hun_ba_-0051200x900.jpg

「自由戀愛展」展區C 我們結婚吧

1-horz_1.jpg

▇重現日本時期的約會路線

以「新女性」歷史背景為基礎,「自由戀愛」展覽鋪設了一條時光隧道,穿越粉紅色繽紛浪漫的牆面,耳邊響起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進入1920年代「新女性」的天地。

頂著俏麗短髮、身著洋裝、腳踏高跟鞋、面上妝容精緻,摩登的樣貌與現今無異,根據女孩兒的個性與風格,可以自由選擇「知識型女孩」、「空靈型女孩」、「運動型女孩」三種不同的約會路線,藉由互動遊戲帶大家走訪當時的大稻埕、圓山飯店、新店溪等年輕人常聚集的地點。除了自由戀愛,中山北路咖啡店的「女給」(女服務生)提供不同的戀愛想像,走進體驗區,在聲光效果中享受溫柔陪伴,彷彿親身經歷20年代男性社交場合。


zhan_qu_a_yue_hui_lu_xian_hu_dong_xian_kuang_-0021200x900.jpg

「自由戀愛展」展區A 約會路線互動現況

di_yi_ci_yue_hui_jiu_shang_shou_.png

除了戀愛,受過教育的「新女性」也開始進入職場。展覽介紹當時女性普遍的職業,包括百貨公司店員、車掌與電梯小姐、接線生等,雖然與社會脈絡慢慢接軌,但薪資與男性有明顯差異,顯示「新女性」的職業生涯是短暫的,仍然以結婚進入家庭為大宗。

但即使如此,各方菁英女性漸漸嶄露頭角,例如台灣第一位女醫生蔡阿信、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艋舺第一藝旦王香蟬以及文學少女黃鳳姿等。

▇以戀愛開啟的社會翻新

「自由戀愛」展第二區以「想愛就愛?」為題,呈現「自由戀愛」對當代社會的衝擊。印入眼簾的是以錄影方式再現當年「彰化戀愛事件」時,報紙上的新舊知識分子論戰。

接著重溫代表性知識分子杜聰明、鍾理和、張我軍、楊逵等的戀愛故事,雖然「自由戀愛」好像一時間蔚為新潮流,但另一方面,當時的文學作品,例如張文環《父親的要求》、林輝焜〈命運難為〉、楊千鶴〈花開時節〉等,卻普遍道出故事主角對於婚姻、職業,以至於自我人生道路的茫然,顯示在「自由戀愛」的粉紅泡泡底下,仍有許多社會面相亟待翻轉更新。


zhan_qu_b_xiang_ai_jiu_ai_na_xie_zheng_qu_zi_you_lian_ai_de_gu_shi_-0041200x900.jpg

「自由戀愛展」展區B 想愛就愛?那些爭取自由戀愛的故事


2_13.jpg

左起鍾理和與鍾台妹、杜聰明與林雙隨、張我軍與羅文淑、楊逵與葉陶

婚姻殿堂常是戀愛的下一個里程碑,展覽的第三區也帶領觀眾走入婚姻,展場布置以細密的白紗圍成小圈圈,彷彿在每一位新娘漂亮白紗禮服下的小皺褶,承載著許多不為人知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

舊時婚姻談論的第一個話題是「聘金與嫁妝」,聘金似乎象徵著女方「所有權」的轉換,也在這一來一往的交易中,展現男女祖父輩的社經地位。《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11月16日報導:臺北某女聘金高達 6000 圓,展覽以此篇報導為開頭,並對照當時的物價,如電影票「特等」一圓二十錢、奶粉大罐六圓二十錢、台北地價大稻埕永樂町每坪兩百圓等,討論接受不同教育的女畢業生,聘金的「公定價」。聘金文化受當時新知識份子的反對,認為「聘金等於身價金」是必須改除的舊習。

台灣日治時代的舊習,除了聘金,還有例如童養媳、續妾、賣身契等,在連續劇中的俗套情節,都記載在日本政府調查的「台灣慣習記事」中,展場羅列了真人真事的小故事,增添逛展趣味。「自由戀愛」風潮衝擊這些舊習,在新舊論戰中,自由戀愛逐漸成為主流。

婚前準備完成後,結婚時可選擇中式、西式或日式裝扮,剪報資料展示一則板橋林家與台中清水蔡家婚姻,新娘身穿中國傳統嫁衣霞披、頭戴珠簾,新郎則是清代長袍馬褂;另一則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的結婚照,有著西裝筆挺的新郎與身穿白紗的新娘,兼以和服或旗袍的其他親友,顯示衣著穿搭也隨著社會風氣處於過度期。

bu_tong_de_jie_hun_fang_shi_.jpg

自由戀愛並不等同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童話,騙婚、悔婚、外遇、納妾等報導此時輩出,台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主動申請離婚的案例,也開啟女性終止婚姻、提倡離婚權的自主意識另一章。

百年戀愛史

展區的最後一區重新梳理「自由戀愛」的百年沿革,並讓觀眾參與,討論今昔的「理想結婚對象」的異同。1939年5月24日《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刊出對「理想對象的問卷調查」,對象是200位「臺北高等女學校」(北一女) 的女學生,問卷的類型有:血統、健康、年齡、人物、學歷、職業、收入、趣味、家庭狀況、容貌等十大類。看完百年前女學生的白馬王子,再體驗小遊戲測驗今日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對象,並從日據時代的文學作品,設計戀愛籤詩作為展覽小禮物,讓觀眾滿載而歸。

不論你曾經談過戀愛、正在熱戀中或期待下一場戀情,「自由戀愛」展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故事,值得一遊。

▇「自由戀愛—時代製造的浪漫」特展活動資訊

zhan_qu_d_zi_you_lian_ai_shi_-0061200x900.jpg

  • 展期:2019年10月16~2020年 5月17日
  • 地點: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號)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週一休館)
  • 更多資訊: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penbook閱讀誌誠徵【數位美術編輯】(全職)

詳情請點選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