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地球人花十年編輯一本書
「他們有個倉庫堆滿了稿件,那時候還沒有電腦化,全部的採訪稿、文稿幾乎都是手寫的。」他們,指的是《漢聲雜誌》——或許也指尚未加速運轉的地球——這是劉叔慧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她的編輯基本功在此啟蒙。
當年《漢聲雜誌》主要採集中國的民間藝術與民俗文化傳統,編輯部花上可觀的人力物力,請中國當地文化人協助深度探訪與攝影。那段工作期間帶給她神奇的經驗,最大的衝擊就是他們可以忍受時間的流逝,對自己選擇要出書的題目,非常有耐心。
「我還記得那一落一落的紙箱裡面全部都是文稿,你無法想像有些稿子甚至可以放到十年以上。」劉叔慧談起這段往事,語氣十分愉快。「一個題目還沒完全鑽研清楚、還沒充分掌握之前,是不會著手進行編務的。這些採訪資料就在這裡慢慢等時間醞釀,直到終於熟成,絕對不會為了趕著出版而出版。」
每一落不問時間的紙箱,都讓初入出版圈的劉叔慧站穩腳步,但當時的她沒有想到,自己後來的發明竟變成火箭,將她帶離緩慢的地球,直直進入快速出書的太空旅程。
▉她發明新的出版模式,卻被送到火星
離開漢聲出版社,劉叔慧來到明日工作室,這是她正式編書的工作,也與同仁實驗了在台灣全新的書籍出版方式——便利書。類似日本的文庫本,但並不是一般出版品的文庫版,而是服務這種開本形式和通路的特定書種。便利書的靈感,來自當時英業達副董事長、明日工作室創辦者,同時也是武俠小說家的溫世仁。
在Sars肆虐期間,溫世仁上電台節目談健康保健與隔離概念,之後請劉叔慧將內容整理成一本小書,並透過便利商店發行。令人驚訝的,是便利店一下子便發出五、六萬本,這給了溫世仁靈感:如果這個通路的傳播速度這麼快,是否能讓文化與知識也透過這管道,讓大眾更能方便取得?
於是,便利書的生產線問世。由於該通路不需要太過繁複的製書製程,能夠靈活快速地更新內容,以符合便利商店的客群屬性,因此在讀者群中流行開來,為明日工作室帶來一番榮景。幾年之間,明日工作室養出一批作家與讀者,在各種類型的書種嘗試之後,便利書漸漸演化成通俗小說的搖籃,幾位目前當紅的輕小說作家都曾在明日練過筆。
但對劉叔慧來說,每個月流水線般的製程是純粹的消耗,這與她在漢聲時期的工作方式形成極端對比。如果漢聲時期是身處地球出版人的正常節奏,那麼明日工作室的便利書出版製程,便是她踏上高速運轉的火星的開端。
快,一切都得快。
不管有什麼想做、或非做不可的題材,都得在極短的時程內完成。「快」的確養出了讀者,卻也養成讀者的低耐性與低忠誠度——他們一個月就是要閱讀至少四、五本通俗小說,如果明日出不了這麼多書,他們便投向其他競爭者的懷抱,讀別家的書。
轉速不同所帶來的適應不良,在所難免,但更多的是內心的耗損。在這段痛苦的時間,便利書競爭白熱化、利潤也受到考驗,劉叔慧帶領一手培養起來的作者,讓他們寫起針對一般通路發行的(一般尺寸)小說,還有武俠小說。如此轉變,反而為她開啟另外一扇門。
武俠小說是能讓劉叔慧安心的文類。雖然明日工作室承辦了十屆温世仁武俠小說大獎,為這文類注入了不少活水,但它仍舊流動緩慢,不似口袋書般需要追趕。劉叔慧清楚自己為武俠小說所找的任何可能性跟出路,都在延長它的光輝與亮度。慢,是必然,「所以我覺得比較安心,像在火星之上還有一個屬於地球的花園。」
▉為了那個人,等到世界末日也不足惜
有時,劉叔慧覺得自己不再適合出版工作了。
「創作這件事其實很殘忍,如果沒有持續占有聲量,到最後也不會有任何人等待你了——很多人其實不願意當沒有人等待的人。」劉叔慧說。
當代的出版節奏,逼著編輯得快速找到極具企圖心、亟欲表現自己的作者。時效壓力下,自然少有編輯會鼓勵作者好好寫、慢慢寫,因為只要晚了、來不及出版、沒跟上某個議題,後面就都白費了。
外在的快與內在的慢交互衝突下,她感到強烈的時差。「有些創作者急於占有舞台、占有聲量,那樣也很好,因為創作本來就是對外的、表現自我的。只是我自己偏好的,是對創作有潔癖、有孤獨性格的作者。」相較之下,劉叔慧還是欣賞那願意花很長的時間、甚至花上一生在某個議題上琢磨的專注與情感。恰好在她熟稔的武俠小說世界裡,也有著不急著成名,不急著馬上端出東西來,願意在作品之中一再淬鍊的人。
「遲早,我會等到。」劉叔慧說。這或許便是一個身處火星的地球人編輯,對於心生嚮往的作家,所燃起的意念——就算世界末日來臨,就算歷經無數光年,也不會折損——至少,劉叔慧是這樣相信的。●
攝影:王志元
採訪:王離
影像:廖建華
▉地球人編輯等待的,就是這一本
《三京畫本》第一、二冊書影。(取自日初出版社臉書)
做武俠小說那麼多年來,劉叔慧最喜歡的,便是《三京畫本》作者,盛顏。
盛顏是願意慢的創作者典型。許多和她同期出來的作者,或許去寫玄武、寫仙俠、寫穿越……各種能名利雙收的題材,但是她多年來依然停留在《三京畫本》系列,不急著多久出一本,就是慢慢熬,熬到故事自己願意,也不容許精神的一絲鬆懈或不圓滿。
《三京畫本》跨了兩家出版社,終究只出版兩集,但劉叔慧認為自己和盛顏有著命運上的連結,深信盛顏最終會在自己手上出完所有的作品。雖然她也想過「妳再不出就什麼都沒有了」,但她更明白這個文類需要的是時間和等待的人——而劉叔慧,願意繼續等下去。●
Tags:
面對時代變遷、面對文學從焦點到成為邊緣,以及面對數位時代誕生與成長的原生種,劉叔慧覺得自己像移民到火星的地球人一樣,許多常識與價值觀不斷被挑戰。在這新世界裡要如何重建感官、如何隨遇而安,或許是最大的課題。午飯過後,劉叔慧啜飲著先生沖泡的咖啡,家裡的貓咪在一旁悠閒自在,她聊起了先前那一段地球人編輯生涯。
▉曾經,有地球人花十年編輯一本書
「他們有個倉庫堆滿了稿件,那時候還沒有電腦化,全部的採訪稿、文稿幾乎都是手寫的。」他們,指的是《漢聲雜誌》——或許也指尚未加速運轉的地球——這是劉叔慧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她的編輯基本功在此啟蒙。
當年《漢聲雜誌》主要採集中國的民間藝術與民俗文化傳統,編輯部花上可觀的人力物力,請中國當地文化人協助深度探訪與攝影。那段工作期間帶給她神奇的經驗,最大的衝擊就是他們可以忍受時間的流逝,對自己選擇要出書的題目,非常有耐心。
「我還記得那一落一落的紙箱裡面全部都是文稿,你無法想像有些稿子甚至可以放到十年以上。」劉叔慧談起這段往事,語氣十分愉快。「一個題目還沒完全鑽研清楚、還沒充分掌握之前,是不會著手進行編務的。這些採訪資料就在這裡慢慢等時間醞釀,直到終於熟成,絕對不會為了趕著出版而出版。」
每一落不問時間的紙箱,都讓初入出版圈的劉叔慧站穩腳步,但當時的她沒有想到,自己後來的發明竟變成火箭,將她帶離緩慢的地球,直直進入快速出書的太空旅程。
▉她發明新的出版模式,卻被送到火星
離開漢聲出版社,劉叔慧來到明日工作室,這是她正式編書的工作,也與同仁實驗了在台灣全新的書籍出版方式——便利書。類似日本的文庫本,但並不是一般出版品的文庫版,而是服務這種開本形式和通路的特定書種。便利書的靈感,來自當時英業達副董事長、明日工作室創辦者,同時也是武俠小說家的溫世仁。
在Sars肆虐期間,溫世仁上電台節目談健康保健與隔離概念,之後請劉叔慧將內容整理成一本小書,並透過便利商店發行。令人驚訝的,是便利店一下子便發出五、六萬本,這給了溫世仁靈感:如果這個通路的傳播速度這麼快,是否能讓文化與知識也透過這管道,讓大眾更能方便取得?
於是,便利書的生產線問世。由於該通路不需要太過繁複的製書製程,能夠靈活快速地更新內容,以符合便利商店的客群屬性,因此在讀者群中流行開來,為明日工作室帶來一番榮景。幾年之間,明日工作室養出一批作家與讀者,在各種類型的書種嘗試之後,便利書漸漸演化成通俗小說的搖籃,幾位目前當紅的輕小說作家都曾在明日練過筆。
但對劉叔慧來說,每個月流水線般的製程是純粹的消耗,這與她在漢聲時期的工作方式形成極端對比。如果漢聲時期是身處地球出版人的正常節奏,那麼明日工作室的便利書出版製程,便是她踏上高速運轉的火星的開端。
快,一切都得快。
不管有什麼想做、或非做不可的題材,都得在極短的時程內完成。「快」的確養出了讀者,卻也養成讀者的低耐性與低忠誠度——他們一個月就是要閱讀至少四、五本通俗小說,如果明日出不了這麼多書,他們便投向其他競爭者的懷抱,讀別家的書。
轉速不同所帶來的適應不良,在所難免,但更多的是內心的耗損。在這段痛苦的時間,便利書競爭白熱化、利潤也受到考驗,劉叔慧帶領一手培養起來的作者,讓他們寫起針對一般通路發行的(一般尺寸)小說,還有武俠小說。如此轉變,反而為她開啟另外一扇門。
武俠小說是能讓劉叔慧安心的文類。雖然明日工作室承辦了十屆温世仁武俠小說大獎,為這文類注入了不少活水,但它仍舊流動緩慢,不似口袋書般需要追趕。劉叔慧清楚自己為武俠小說所找的任何可能性跟出路,都在延長它的光輝與亮度。慢,是必然,「所以我覺得比較安心,像在火星之上還有一個屬於地球的花園。」
▉為了那個人,等到世界末日也不足惜
有時,劉叔慧覺得自己不再適合出版工作了。
「創作這件事其實很殘忍,如果沒有持續占有聲量,到最後也不會有任何人等待你了——很多人其實不願意當沒有人等待的人。」劉叔慧說。
當代的出版節奏,逼著編輯得快速找到極具企圖心、亟欲表現自己的作者。時效壓力下,自然少有編輯會鼓勵作者好好寫、慢慢寫,因為只要晚了、來不及出版、沒跟上某個議題,後面就都白費了。
外在的快與內在的慢交互衝突下,她感到強烈的時差。「有些創作者急於占有舞台、占有聲量,那樣也很好,因為創作本來就是對外的、表現自我的。只是我自己偏好的,是對創作有潔癖、有孤獨性格的作者。」相較之下,劉叔慧還是欣賞那願意花很長的時間、甚至花上一生在某個議題上琢磨的專注與情感。恰好在她熟稔的武俠小說世界裡,也有著不急著成名,不急著馬上端出東西來,願意在作品之中一再淬鍊的人。
「遲早,我會等到。」劉叔慧說。這或許便是一個身處火星的地球人編輯,對於心生嚮往的作家,所燃起的意念——就算世界末日來臨,就算歷經無數光年,也不會折損——至少,劉叔慧是這樣相信的。●
攝影:王志元
採訪:王離
影像:廖建華
▉地球人編輯等待的,就是這一本
做武俠小說那麼多年來,劉叔慧最喜歡的,便是《三京畫本》作者,盛顏。
盛顏是願意慢的創作者典型。許多和她同期出來的作者,或許去寫玄武、寫仙俠、寫穿越……各種能名利雙收的題材,但是她多年來依然停留在《三京畫本》系列,不急著多久出一本,就是慢慢熬,熬到故事自己願意,也不容許精神的一絲鬆懈或不圓滿。
《三京畫本》跨了兩家出版社,終究只出版兩集,但劉叔慧認為自己和盛顏有著命運上的連結,深信盛顏最終會在自己手上出完所有的作品。雖然她也想過「妳再不出就什麼都沒有了」,但她更明白這個文類需要的是時間和等待的人——而劉叔慧,願意繼續等下去。●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2》愛黏媽媽的幼鷹算不算是一種媽寶小鷹?
延伸閱讀
6月伴讀 劉叔慧》回歸家庭,無所事事可以嗎?
自嘲成長於「才女很容易出現」的時代,劉叔慧早早出道,進入創作與出版的世界,在職場闖蕩十幾年之後回到家庭生活。雖然上班族、主婦和母親的三重身分在現代十分普遍,... 閱讀更多
6月伴讀 劉叔慧》預告:地球人媽媽的火星生活
*** 閱讀更多
4月伴讀 周耀輝》知名詞人用這本書度過創作的困難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