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字,我從童年就有興趣咀嚼,搭公車可以為了看車頂上的看板字而從車頭走到車尾,為了讀小說而荒廢功課也是家常便飯的事。起先是讀家裡的書,也不知從哪冒出來那麼多書。童年第一本課外書很奇怪,竟是《白蛇傳》,且反覆讀好幾次,每到端午節還特別緊張,且為那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的白素貞自此不能見孩子而落淚,大概那時候對愛別離的哀傷就種下了。長大去杭州遊西湖和雷峰塔,在多霧的春雨中,彷然見到那個童蒙時代的多愁心靈。
讀的第一本詩集也很怪,是《泰戈爾詩集》,綠色燙金字硬書皮。後來才知道有些書是從監獄寄出的,我那個原本可以當詩人卻變成殺人犯的大舅寄到我家的書,包括一本《聖經》,媽媽把書隨意擱到一旁,心裡大概想寄書來幹嘛,家裡缺的是錢。
書就被我囫圇吞棗地讀了。
家裡的書都蠻嚴肅的,後來我自己去租書店借書看,借的不外是漫畫書羅曼史武俠之類的,躲在屋頂看書,看到黃昏天暗,字看不見了,才下來吃飯,常挨母親的罵。有一天老師跟我說,你那麼愛看書,要不要看進階版的。啊,有進階版的?有啊,就像玉有很多等級,書也有很多等級。羅曼史是可以看,但你總得進步吧。於是我又胡亂讀了些書,彷彿跳級似地讀了張愛玲、沈從文、林語堂,翻讀了《紅樓夢》。印象最深是兩個晚上把《半生緣》、《京華煙雲》讀畢,食字獸像被餵了大補丸,功力加深。
這些往事回想起來,彷彿是命運把我帶到書的門口,敲醒我的文學夢。
比如13歲吧,長長的暑假等著我度過。巷口開了家新書店,文具外書也不少,剛生孩子的老闆娘很喜歡我,抱著孩子顧店,每回看到我都很開心,直要我進去任意翻書看,不買沒關係。印象中當時我看的好像都是西洋翻譯小說,《簡愛》、《咆嘯山莊》之類的,也看三毛和聊齋鬼故事,大陸30年代小說。
有一天得到國語日報400元稿費,決定拿錢買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在三大排書架上巡著,我突然取下了《蟬》。夏天蟬聲正喧鬧,書名很吸引我,翻到背面,作者黑白照片很酷,就拿書去結帳。老闆娘看了書說,這小說暢銷好幾年,你買的都已是十幾刷了吧,不知道為什麼很紅,你讀了再告訴我。
我說這可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錢買書。當時好像付了七、八十元,用300元在書店還買了一架迷你玩具小鋼琴,剩下的錢吃了一碗魷魚羹,買了一盒森永牛奶糖請好友吃。
於是那個長長的夏天,就在蟬聲與玩具鋼琴發出的小蜜蜂,度過盛夏時光,被母親直說浪費。
書再次把我帶到命運的門口。
有一天我竟然和《蟬》的作者當鄰居,且那老宅的薄牆還會滲出大師清喉嚨、講電話與開爐火的聲音。
當然距離13歲的那年夏天,這已是時光翻轉多年後的事了。
有一天媽媽打電話要我從紐約回家,說別再晃蕩了。我想也混得差不多了,且突然很想寫作,我的寫作必須回到中文世界,食字獸才不會變形。回國沒地方落腳,我跟媽媽說想住到可以看到河海的房子,沒想到母親找到八里沿河居所,鄰居是林懷民先生。母親不知鄰居的名氣之響亮,亦不懂雲門舞集之曼妙,她只知找一個地方好安頓趴趴走的女兒而已。
我常常想起掏錢買書將要轉成少女的那年夏天,喜歡上書的滋味,之後多年竟和作者為鄰的時間差。自己竟接續了寫作,而童年愛上的作者自此落筆的是身體的字,以身體言說藝術。
《蟬》的作者照,很多年後才知道是心儀攝影師郭英聲拍的,難怪把作者拍得如此深邃,簡直到了一個境界。
那本自己花錢買的《蟬》掉了,因搬家好幾次。讀大學時為了懷念童年那家書店,在台北又買了一本。買了被借走沒還,又買了一次,總共買了3次。可能太常召喚它了,竟使我變成它的鄰居(且有天還發現第一次買的書其實沒掉)。
偶爾開門會見到林老師,以前雲門舞場還在八里時,如半路遇到,會順便載林老師上山。
這幾年,因為媽媽臥床,河邊老公寓無法照顧母親,因此為媽媽另租了隔壁電梯大樓。有意思的是,林老師發生車禍腿傷的那段時間,竟也暫時住到了同一棟樓,我們又成為鄰居。
書的緣分,屢屢把我帶到了命運的門口。
時光轉換多年,換成自己要邁入我輩中人了。回首讀者和我的關係常是亦師亦友,我把真正的個性放在書裡,但不把我真正的個性放在與人的相處上。我和人相處基本上是簡單而柔慈,因為短暫相逢,溫潤是最舒適的距離,因此讀者都覺得我很親切。其實我很孤僻,看人的生活結果就知道個性了,我沒上班,也沒社交,和大師為鄰卻一年見不上幾次,除非剛好開門見到彼此。我其實很怕遇見鄰居,媽媽老說我孤僻。
雖不常見到童年的大師,但卻常聽到他的聲音,覺得聽到他的聲音很安然,彷彿我是個臥底者。小說家基本上都是各種場域的人生臥底者,只是有人臥底的是洞察人情世故,有人臥底的卻是八卦流言或祕密不堪。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仍常常把鏡頭微調到童少,回盼那個瘦削的小女孩從書架上取下人生自己付費的第一本小說時,那整個耳內盈滿蟬聲之際的開心。那個時刻,是我初心的永恆碇錨處,總能喚起往事的生動形象,且讓我寫下了似水年華。
──有一年夏天,我遇到一群人……
那年夏天過後,我再也不曾聽見他們,再也不曾聽到蟬聲──
《蟬》
後來,我一直沒有和書店老闆娘說起關於《蟬》寫了什麼,因為夏天之後小女孩就滾進了考試機器,被高壓輾過,傷痕累累。
所幸,文學收留了我,我是那個幸運者,蟬聲一直住在我的寫作耳廓深處,不曾離去,永誌銘刻。
鍾文音
專職寫作,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兼擅攝影,並以繪畫修身。多次參與台灣東華、愛荷華、柏林、聖塔菲、香港等大學之國際作家駐校計畫。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等。著有島嶼三部曲《豔歌行》、《短歌行》、《傷歌行》;短篇小說集《一天兩個人》等;散文集《憂傷向誰傾訴》、《最後的情人》、《捨不得不見妳》等。2018最新長篇小說《想你到大海》。
Tags: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
「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所有的字,我從童年就有興趣咀嚼,搭公車可以為了看車頂上的看板字而從車頭走到車尾,為了讀小說而荒廢功課也是家常便飯的事。起先是讀家裡的書,也不知從哪冒出來那麼多書。童年第一本課外書很奇怪,竟是《白蛇傳》,且反覆讀好幾次,每到端午節還特別緊張,且為那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的白素貞自此不能見孩子而落淚,大概那時候對愛別離的哀傷就種下了。長大去杭州遊西湖和雷峰塔,在多霧的春雨中,彷然見到那個童蒙時代的多愁心靈。
讀的第一本詩集也很怪,是《泰戈爾詩集》,綠色燙金字硬書皮。後來才知道有些書是從監獄寄出的,我那個原本可以當詩人卻變成殺人犯的大舅寄到我家的書,包括一本《聖經》,媽媽把書隨意擱到一旁,心裡大概想寄書來幹嘛,家裡缺的是錢。
書就被我囫圇吞棗地讀了。
家裡的書都蠻嚴肅的,後來我自己去租書店借書看,借的不外是漫畫書羅曼史武俠之類的,躲在屋頂看書,看到黃昏天暗,字看不見了,才下來吃飯,常挨母親的罵。有一天老師跟我說,你那麼愛看書,要不要看進階版的。啊,有進階版的?有啊,就像玉有很多等級,書也有很多等級。羅曼史是可以看,但你總得進步吧。於是我又胡亂讀了些書,彷彿跳級似地讀了張愛玲、沈從文、林語堂,翻讀了《紅樓夢》。印象最深是兩個晚上把《半生緣》、《京華煙雲》讀畢,食字獸像被餵了大補丸,功力加深。
這些往事回想起來,彷彿是命運把我帶到書的門口,敲醒我的文學夢。
比如13歲吧,長長的暑假等著我度過。巷口開了家新書店,文具外書也不少,剛生孩子的老闆娘很喜歡我,抱著孩子顧店,每回看到我都很開心,直要我進去任意翻書看,不買沒關係。印象中當時我看的好像都是西洋翻譯小說,《簡愛》、《咆嘯山莊》之類的,也看三毛和聊齋鬼故事,大陸30年代小說。
有一天得到國語日報400元稿費,決定拿錢買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在三大排書架上巡著,我突然取下了《蟬》。夏天蟬聲正喧鬧,書名很吸引我,翻到背面,作者黑白照片很酷,就拿書去結帳。老闆娘看了書說,這小說暢銷好幾年,你買的都已是十幾刷了吧,不知道為什麼很紅,你讀了再告訴我。
我說這可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錢買書。當時好像付了七、八十元,用300元在書店還買了一架迷你玩具小鋼琴,剩下的錢吃了一碗魷魚羹,買了一盒森永牛奶糖請好友吃。
於是那個長長的夏天,就在蟬聲與玩具鋼琴發出的小蜜蜂,度過盛夏時光,被母親直說浪費。
書再次把我帶到命運的門口。
有一天我竟然和《蟬》的作者當鄰居,且那老宅的薄牆還會滲出大師清喉嚨、講電話與開爐火的聲音。
當然距離13歲的那年夏天,這已是時光翻轉多年後的事了。
有一天媽媽打電話要我從紐約回家,說別再晃蕩了。我想也混得差不多了,且突然很想寫作,我的寫作必須回到中文世界,食字獸才不會變形。回國沒地方落腳,我跟媽媽說想住到可以看到河海的房子,沒想到母親找到八里沿河居所,鄰居是林懷民先生。母親不知鄰居的名氣之響亮,亦不懂雲門舞集之曼妙,她只知找一個地方好安頓趴趴走的女兒而已。
我常常想起掏錢買書將要轉成少女的那年夏天,喜歡上書的滋味,之後多年竟和作者為鄰的時間差。自己竟接續了寫作,而童年愛上的作者自此落筆的是身體的字,以身體言說藝術。
《蟬》的作者照,很多年後才知道是心儀攝影師郭英聲拍的,難怪把作者拍得如此深邃,簡直到了一個境界。
那本自己花錢買的《蟬》掉了,因搬家好幾次。讀大學時為了懷念童年那家書店,在台北又買了一本。買了被借走沒還,又買了一次,總共買了3次。可能太常召喚它了,竟使我變成它的鄰居(且有天還發現第一次買的書其實沒掉)。
偶爾開門會見到林老師,以前雲門舞場還在八里時,如半路遇到,會順便載林老師上山。
這幾年,因為媽媽臥床,河邊老公寓無法照顧母親,因此為媽媽另租了隔壁電梯大樓。有意思的是,林老師發生車禍腿傷的那段時間,竟也暫時住到了同一棟樓,我們又成為鄰居。
書的緣分,屢屢把我帶到了命運的門口。
時光轉換多年,換成自己要邁入我輩中人了。回首讀者和我的關係常是亦師亦友,我把真正的個性放在書裡,但不把我真正的個性放在與人的相處上。我和人相處基本上是簡單而柔慈,因為短暫相逢,溫潤是最舒適的距離,因此讀者都覺得我很親切。其實我很孤僻,看人的生活結果就知道個性了,我沒上班,也沒社交,和大師為鄰卻一年見不上幾次,除非剛好開門見到彼此。我其實很怕遇見鄰居,媽媽老說我孤僻。
雖不常見到童年的大師,但卻常聽到他的聲音,覺得聽到他的聲音很安然,彷彿我是個臥底者。小說家基本上都是各種場域的人生臥底者,只是有人臥底的是洞察人情世故,有人臥底的卻是八卦流言或祕密不堪。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仍常常把鏡頭微調到童少,回盼那個瘦削的小女孩從書架上取下人生自己付費的第一本小說時,那整個耳內盈滿蟬聲之際的開心。那個時刻,是我初心的永恆碇錨處,總能喚起往事的生動形象,且讓我寫下了似水年華。
後來,我一直沒有和書店老闆娘說起關於《蟬》寫了什麼,因為夏天之後小女孩就滾進了考試機器,被高壓輾過,傷痕累累。
所幸,文學收留了我,我是那個幸運者,蟬聲一直住在我的寫作耳廓深處,不曾離去,永誌銘刻。
鍾文音
專職寫作,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兼擅攝影,並以繪畫修身。多次參與台灣東華、愛荷華、柏林、聖塔菲、香港等大學之國際作家駐校計畫。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等。著有島嶼三部曲《豔歌行》、《短歌行》、《傷歌行》;短篇小說集《一天兩個人》等;散文集《憂傷向誰傾訴》、《最後的情人》、《捨不得不見妳》等。2018最新長篇小說《想你到大海》。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6》台灣也有自己的《侏儸紀公園》喔!
延伸閱讀
書.人生.施清真》生命如不朽繁星:馬拉與我,還有爸爸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 「書.人生」... 閱讀更多
書.人生.吳曉樂》文學從不擔保快樂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
書.人生.楊富閔》自己的玩法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