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真相在人們不說真實故事時死去:專訪科幻小說家劉宇昆

華裔美籍作家劉宇昆,其作品曾獲得雨果獎、星雲獎、世界奇幻獎三大獎項,雖然科幻迷們對他並不陌生,但在《摺紙動物園》(新經典文化)出版前,他自己創作的作品卻從未被引介至台灣。

他曾英譯劉慈欣經典科幻作品《三體》,使這部作品在2015年獲得雨果獎長篇科幻小說獎;隔年,他翻譯的〈北京折疊〉再度摘下雨果獎。接連的好成績讓許多人以為他是專職譯者,但他說,他只偶爾做翻譯。

哈佛法學院畢業的劉宇昆,大多時候是一位執業律師,也曾服務於微軟,擔任軟體工程師。然而他的小說創作,卻屢獲各大獎肯定。

撕下文化「衝突」的標籤

他從短篇小說寫起。2002年發表第一部作品〈迦太基的玫瑰〉(Carthaginian Rose),劉宇昆即開始受美國文壇矚目,歷來創作短篇小說超過一百三十餘篇。2011年,他以短篇小說〈摺紙動物園〉(The Paper Menagerie)獲得星雲獎,2012年再拿下雨果獎、世界奇幻獎,成為同時獲得此三大獎項肯定的作家。2013年再以〈物哀〉(mono no aware)蟬聯雨果獎,再度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在中國甘肅出生,但十歲左右就隨父母移居美國至今,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一對女兒。他是典型的華裔美國人(Chinese-American),但這正是他最想擺脫的標籤。他不認為自己活在兩種文化的分裂感裡,他說,如果問他的國籍認同,「我第一會說美國人,第二才會說是散居華人群體(Chinese diaspora)的一員。」「我不是傳統美國白人,也不是傳統美國新移民,我就是想在這兩個標籤之間找到另類的可能。」

ken_liu_-_photo_credit_to_lisa_tang_liu_-_no_fee_0.jpg
(攝影:Lisa Tang Liu,新經典文化提供)

研究科技的歷史學家

他想擺脫的標籤還不只這一項。人家說他是中國科幻的推手,他卻說自己寫的小說跟科幻沒什麼關係。他讀各式各樣的書,喜歡看科技資訊,很多時候閱讀第一手研究報告。加上職業因素,他很自然會去思考科技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他認為他寫的就是小說,不去區分科幻小說或奇幻小說,也不區分類型小說和主流小說。他只是把他感興趣的題材放進小說,把他的求知、閱讀、思考放進小說,把他學到的新奇觀點用小說從頭到尾推敲一遍。他不為科幻而寫小說。

相反地,認為自己是「研究科技的歷史學家」。他認為科技是中性的,但會放大對人性的考驗,而所有人類都是歷史的後裔,都應該挖掘歷史。而歷史的判讀沒有絕對,一如他在最滿意的一篇中短篇作品〈終結歷史的人〉中所呈現的:「真相並不脆弱,也不會因為人們否認而受苦——真相只有在人們不說真實故事的時候才會死去。」

藉著這次《摺紙動物園》在台灣的出版,Openbook閱讀誌特別與新經典文化一同企劃,專訪這位科幻小說的重要作家。以下是訪談內容:

Q.你寫過非常多短篇小說,但在美國只出版這本短篇小說集,可否談談《摺紙動物園》這本書的選文角度?

我由衷感謝這本短篇小說集在台灣出版。這將是台灣讀者第一次讀到我的作品,我超級興奮。

將這些作品集結成冊,不只因為它們入圍或得過文學獎,也因為我在寫作這些作品時,真的很樂在其中。我試著在某個範圍內,用不同風格、類型與手法來寫,希望呈現給讀者寬闊且變化多樣的故事;我想說的故事。其中有接近核心科幻的作品(包含對科技與社會進展的思索),也有讀起來像魔幻寫實或奇幻文學的作品。有些短篇故事以魔法驅動,有些由科學推展,當然也有兩者並存的。

總括來說,這本書裡的所有故事,都攸關人類內心的種種面向,與人類透過說故事來了解世界的這種獨特能力。

lao_hu_qu_bei_2.png
《摺紙動物園》書封中的摺紙老虎(© Quentin Trollip)

Q.收在這本書裡十五篇小說各異其趣,你會推薦臺灣第一次看你作品的讀者,從哪一篇開始認識你的作品?

這是個困難的問題,就像大多數家長一樣,我對每個「孩子」都很真心。

如果是第一次閱讀我的作品的讀者,不妨照著本書的順序閱讀。這個順序經過特別設計,是我跟我的美國編輯Jon Monte討論出來的,能讓讀者有獨特的體驗,就像音樂專輯裡的曲目安排。

不過,也歡迎各位「隨機播放」,照自己想要的順序來讀。

Q.與一般西方科幻、奇幻小說很不同的是,你的作品經常納入中國神話、傳說及歷史元素,可否分享你的看法?

我認為我們生活在「全球」文化中,所以我不特別關注「中國的」、「芬蘭的」、「法國的」、「古希臘的、「日本的」,或「盎格魯薩克遜的」等等的分野。我寫作是為了自己,我是人類的一份子,所以我挖掘全人類曾發生過的故事,用我的筆展示世界的樣貌,以及世界未來可能的變化。

Q.你的小說以英文寫成,也常以拼音來表示中文發音(例如狐狸精寫做Hulijing,以及用"kan kan"表示中文口語的「看,看」),且沒有加註解,英文讀者會有閱讀障礙嗎?

這我還真不知道。有些作家很擔心市場反應,或是預設讀者會有意見,但我不會。我只為一名讀者而寫,就是我自己。

不過,我可以分享一位英文讀者的反應:他很喜歡。

嚴格來說,我想讀者不需要看懂每個拼音單詞,也能理解該篇故事。事實上,我認為一部好故事的特徵是,不同讀者會「錯過」不同的面向。這個世界不全然讓人理解,正因如此才有趣,故事也是這樣子。一看就懂,且少了個人化特色的故事,就沒什麼樂趣了。

Q.你的小說也常涉及中國、臺灣的近代歷史,以及種族文化的問題,你是否將這些視為(現階段)的寫作核心?可以談談你想傳達的核心觀點嗎?

其實,我著墨的不是這些主題。我寫的是人類的處境,和所有與之攸關的事,包括:科技、歷史、哲學、政治、科學等,是這些構成了人類今日的生活樣態。

如果要說一個對我來說重要的主題,我想是「既相信也質疑故事」的態度。故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或許也是我們認識世界唯一的方式。

故事是理解現實的一門途徑,但不是現實本身。在這樣的鴻溝中,存在著悲劇與喜劇。

51b8ek2gobl-horz.jpg

Q.我們知道你很小的時候就到美國生活,在觸及中國和臺灣近代史的題材時,你如何掌握?

我認為局內人與局外人看待同一個社會與國家的觀點,會有很大的差異。

當故事提到某個特定社會時,只要作家沒察覺到這兩個立場的差異(自負一點的作家會認為自己可以無視這差異),就會出現最常見的缺陷。局內人若試著寫得像局外人,就容易失敗,就像局外人試著寫得像局內人不容易成功一樣。

所以我寫作時,總是將這樣的差異謹記在心。當我研究這些資料時,我會堅持查證每一項資料來源。

Q.從小說裡,可以觀察到你的閱讀範疇很廣。可以聊聊你的閱讀地圖嗎?以及,有比較影響你寫作的作家或作品嗎?

因為我有小孩,我經常跟他們一起讀書。傑夫.肯尼(Jeff Kinney,他住得離我的城鎮很近)的《遜咖日記》(The Diary of the Wimpy Kid)系列我跟我女兒都很喜歡。我們也喜歡理察.亞當斯(Richard Adams)的《瓦特希普高原》(Watership Down)。

關於小說,我喜歡愛瑪.唐納修(Emma Donoghue)與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她們的作品都很棒。我也喜歡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的作品。

非文學方面,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的作品具深度視野,值得一讀再讀。我比較不會花時間去讀科普書,反而喜歡讀科學新知論文。

以上提到的文學作品都沒有真正影響我寫作。別人提到哪些作家影響自己時,多半指的是他們可能仿效了某些特色。我從沒仿效過我敬佩的作者。我喜歡他們的創作,因為他們做得比其他人出色。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想當個只是模仿他人的二流寫作者。

我反而受我討厭的作品影響。因為強烈的負面的情緒,代表這故事有個洞沒有填滿。而可以填滿那個洞的故事又常常不存在,這就是我得動筆寫的原因。

Q.既創作又翻譯,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兩者會有矛盾的時候嗎?

我偶爾才做翻譯,那只是因為似乎沒有太多人跟我走一樣的路。所以我不能說自己是翻譯專家,我當作者的經驗比較多。

有鑑於此,我對這兩個角色沒有感到太大的牴觸。創作時,我是在製作音樂;翻譯時,我是演奏別人的音樂。我想兩者有共同的基本技巧,我不會讓這兩個角色相互干擾。

516e9-tjddl._sx329_bo1204203200_.jpg
劉慈欣著,劉宇昆譯的《三體》英文版書封

Q.科幻小說在台灣似乎還沒那麼主流,可以請你談一下美國的科幻奇幻寫作環境與市場狀況嗎?

我沒有能力總結美國多姿多彩的市場,也懷疑有誰做得到。事實上,我猜如果問一百個美國作家這個問題,可能會得到一百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可以這麼說,我想「科幻」只是來自主流的定義。如果你去看看美國的賣座大片,大部分是科幻片。這麼看來,我覺得其實不用對科幻作家被視為小眾這件事太過認真看待。

事實上,我並沒有將自己的作品已被定位為某個類型看得很認真。將我的作品被歸類到科幻或奇幻,如果能幫助讀者找到我的作品,那是好事。

但我個人沒有很在意它們非得被定位成科幻、奇幻或其他類型。可能因為我大部分時候的工作是工程師或律師,我很自然地抱持工程師看待世界的觀點(律師也算是工程師的一種,不同的是他們操縱的是語言的機器)。意思是,我的小說會自然地被可知的宇宙引力牽引,頌讚著名為「修補」的詩歌,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讓情感與人際關係的網絡不斷變得更密緻。

我寫的是具有人性的小說,不論讀者透過哪一個標籤找到我的作品,我都希望他們能看到使我們結合在一起的、人性中有著光亮的部分。

li_ti_shu_feng_wu_shu_yao_suo_.jpg

摺紙動物園
The Paper Menagerie and other stories
作者:劉宇昆(Ken Liu)
譯者:張玄竺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4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劉宇昆(Ken Liu)
美國文學界備受讚譽的作家,曾獲得星雲獎(Nebula Award)、雨果獎(Hugo Award)、世界奇幻獎(World Fantasy Award)、側面獎(Sidewise Award)、軌跡獎(Locus Award)及科幻暨奇幻翻譯獎(Science Fiction & Fantasy Award),並入圍西奧多.史鐸金紀念獎(The Theodore Sturgeon Memorial Award)。他的短篇小說〈摺紙動物園〉於2012年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與世界奇幻獎,是第一部同時獲得這三項大獎的作品。他也翻譯了劉慈欣的《三體》,於2015年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是第一部獲得雨果獎的翻譯小說。
劉宇昆的首部長篇小說《國王的恩典》(The Grace of Kings)是他與他藝術家妻子鄧啟怡(Lisa Tang Liu)一起創造的宇宙,也是絲綢龐克史詩奇幻系列(silkpunk epic fantasy series)首部曲。現與家人住在波士頓附近。

譯者簡介:張玄竺
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文學碩士,現從事翻譯及教職工作。翻譯是一生的志業及身心靈的形而上搖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