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諾貝爾文學獎"相關的文章列表
英美書房》末世中的藝術,匈牙利作家卡撒茲納霍凱・拉茲洛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匈牙利作家卡撒茲納霍凱・拉茲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摘下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二位來自匈牙利的桂冠作家,獲獎理由為「作品深具說服力和遠見,... 閱讀更多
書評》前往死蔭的智慧——讀庸.佛瑟(Jon Fosse)《閃光》
初讀《閃光》這本書時,我們會發現整篇小說的基底建立在一個開車者的瀕死體驗——遇到一個發光體、如同幻影般的父母、赤腳黑衣人。這些存在引領著主角,「照亮了那呼吸著的虛無」,帶著他前往死蔭之地。... 閱讀更多
話題》「雪」如何作為文學/抗爭的主體:韓江文學中的抵抗宇宙
去(2024)年10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奪得桂冠的是年僅53歲的亞洲第一位女性得主韓江。從那一天起,韓國各大書店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熱潮,不到一週韓江的作品累計售出上百萬冊,海外的文學評論、講座、... 閱讀更多
書評》不再存在的帝國,不曾存在的島嶼,以及疾病的隱喻:帕慕克《大疫之夜》
關於瘟疫的小說,光是經典知名的部分,就可以列上許多:薄伽丘《十日談》、狄福《大疫年紀事》、卡繆《鼠疫》、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等。 瘟疫的主題似乎可以迫使作者與讀者面對人性的極致、文明的脆弱... 閱讀更多
書評》對現世的鄉愁與眷戀:《水果賊,或前往內陸的單純之旅》
「人家常說,作家靠寫作逃離生活,這簡直荒謬。就是作家,才能體驗生活,那種不受保護、殘酷無比,與最強烈形式的生活。」 ──彼得.漢德克 在閱讀《水果賊》的這三天,... 閱讀更多
話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納寫下遙遠大陸的歷史創傷:《天堂》只存在於《來世》
一個人的記憶,是一個人存在的事實。作家寫下記憶,將個人的存在長存於眾人心間。 出走坦尚尼亞的英國作家阿卜杜勒拉札克.古納(Abdulrazak Gurnah),再三以自身的出生地為小說題材,「... 閱讀更多
話題》唯有直接地寫,才能展示承受的撕裂:蔣亞妮談諾貝爾文學得主安妮.艾諾(Annie Ernaux)
講題:時間,書寫者的手術刀—談安妮艾諾 主講:蔣亞妮(作家) 整理:梁嘉真、趙俐雯 散文作為一種文類,應奠基於非虛構的全然事實描述,抑或能有揮灑想像的虛構空間?這之間的界線與拿捏,... 閱讀更多
英美書房》美獨立書店「Boxed Out」活動,呼籲抵制亞馬遜書店,及其他藝文短訊
【產業消息】 疫情發展至今,美國平均每週有一家以上獨立書店關門倒閉,網路書店亞馬遜的業績卻蒸蒸日上。為了凸顯問題並鼓勵消費者在當地書店購書,美國書商協會(American... 閱讀更多
英美書房》近200年雜誌封面展現文化流變,及其他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備受注目的回憶錄《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Becoming)...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