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我們家的愛,總是慢半拍:談張友漁《記恨家族》

  • 游珮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2025-07-06 12:00

「我們家很有意思。」這是張友漁《記恨家族》的開頭第一句,看似平靜,卻像一顆悄悄埋在心底的地雷,隨著情節推進,一點一點揭露這個「很有意思」背後的酸楚與愛怨糾葛。

這次,張友漁將鏡頭對準「家族」這個難以描摹的單位——不是小家庭的溫馨日常,而是牽扯著阿公阿嬤、伯叔嬸嬸、表兄表姐、父母手足的一整串「親戚系統」。這些人彼此關心,卻不說出口;彼此記恨,卻裝作雲淡風輕。他們是一張舊相簿裡的團體照,每個人都有點歪、都不完美,卻誰也無法從畫面中抹去。

故事的主角是楊吉星,一個看起來普通的小男孩,卻有著一顆過度敏感又極度壓抑的心。他的角色就像許多孩子在家族中所扮演的那種:「夾在大人之間的觀察者」,沉默、配合、不添麻煩,內心卻暗潮洶湧。

他看見大人間的冷戰、計較與假裝,也體會到被遺忘、被誤解的難受。張友漁用極簡卻深刻的文字,寫出了許多孩子難以言說的心情,也讓大人讀者猛然一驚:原來孩子都知道,只是不說。

書名《記恨家族》本身就帶著一種黑色幽默的味道——是的,我們的家,總記得對方的不是,總是太慢說出「沒關係」或「對不起」。


(圖片來源:pixabay

張友漁在序言裡寫道:「我試著從一個小孩的角度,把記憶中那些破碎又微妙的片段重新拼湊。」這樣的拼圖,不是為了指責誰,而是為了讓愛有機會重新拼回原位,哪怕只是一小塊。

張友漁的文字有種獨特的節奏感,總能在沉重與輕盈之間自如切換。《記恨家族》並不一味悲傷,反而經常令人忍俊不禁。像是家人間那些尷尬又荒謬的對話,讓人讀了嘴角上揚,卻也因為太真實而笑得苦澀。她筆下的親人,不是壞人,只是「不擅長好好愛人」的人。而這不擅長,代代相傳。

這本書也寫給每一個在成長中,逐漸發現「父母並不完美」的孩子。吉星的父母、祖父母和其他長輩,並非純然的惡角,他們有脆弱、有無奈,也有自己的童年傷痕。他們愛吉星,只是方式笨拙、時間來得太晚。而吉星,正像許多青少年一樣,在這樣的家中努力不迷失自己,也渴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記恨的循環」。

這是一部寫給家人的和解之書。《記恨家族》不是什麼家庭教科書,也不提供解方,但它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自己與家人的距離,也看見那一點點願意靠近的可能。只要我們還願意說話,願意回頭,那些沉澱多年的誤解與心結,也許就能慢慢鬆動。

張友漁從《我的爸爸是流氓》、《西貢小子》到《我的同學是一隻熊》,一直擅長書寫孩子內心的細微感受。而《記恨家族》是她近年來極具深度與情感厚度的作品之一,不只是寫給孩子看的小說,更是大人讀來會低頭沉思、眼眶微熱的故事。小說提醒我們,家人之間的愛與怨,有時只差一句話;但那句話,要有人先說,才可能真正開始修補。

如果你也曾為家人掉過淚、生過氣、放不下,那麼這本書會成為你的某種安慰,某種告白,甚至某種力量。畢竟,我們不是不愛彼此,只是太會記恨了。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記恨家族
作者:張友漁
繪者:阿飄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張友漁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花蓮玉里鎮人,專職寫作30餘年。熱愛小說創作。小說總是會讓小說家遇見一些事,或者說,小說家總是能遇見一些可以變成小說的事。更精準的說,小說家的眼裡,看到的都是故事,很多時候她覺得自己不過也只是一個故事。

出版過《壞學姊》、《悶蛋小鎮》、《江湖,還有人嗎?》、《一箭之遙》、《今天好嗎?公主殿下》、《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西貢小子》、《我的爸爸是流氓》、《再見吧!橄欖樹》、《蘭嶼、飛魚、巨人和故事》、《聽說,月亮有一個書房》、《來畫一棵神奇的樹》、《我的同學是一隻熊》、《我的同學是一隻熊2:深山裡的同學會》、【小頭目優瑪】系列,以及【小徒弟兔寶的創作課】系列:《吃紅蘿蔔的七種方法》、《有了三隻怪獸,然後呢?》、《送給大海的讚美》、《森林裡的怪咖》等50餘本著作,2025年推出全新作品《記恨家族》。

繪者簡介:阿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畢業,近期有短篇漫畫《春花驟開》。喜歡描繪洋溢喜悅和溫暖的角色們,偶爾會嘗試不同風格來作畫。現從事插畫與漫畫創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