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青年創作成果媒合會小記 II:文學多元,承載世界

2022-10-28 19:00

照片提供:玉山社

隨著氣溫倏忽寒冷,青年創作補助媒合會很快來到第二場。攤開8份獲補助的創作文本,有人以詩情袒露自我,有人以小說展現思辨,甚至以散文回擊生活——文類多變、題材多元,本場的8位創作者們,展現出新世代獨特的個性與態度。主持人李金蓮自述擱筆30年後再重拾創作之筆,以此勉勵在場創作者「寫作的決心更重要」。


主持人李金蓮

在溫暖的開場之後,首位上場的廖顯耿,帶來輕小說創作《暴言女教師小愛》。這位言行粗暴的美少女教師,經過地獄一回,獲得轉生的二次機會,收斂言行而成良師⋯⋯角色個性鮮明的校園喜劇,引起華興娛樂影視企畫的舉手提問:未來是否有續作的撰寫計畫?創作者對於本作的IP改編又有什麼樣的延伸想法?廖顯耿直率表示:「校園題材有廣大受眾,續作與改編不排斥在內容上調整,但仍希望保留小愛的角色魅力。」

「今天開始,我是你爸爸。」第二位創作者林佳霖,帶來《把空白填上記憶》,從自身家族故事為發想,以第二人稱的視角,寫下戒嚴時期的少女與軍人相遇的故事()。 讀過節錄篇章後,主持人李金蓮提醒,創作為長久之事,豐富自身的生活歷練,方有足夠的創作能量持續書寫。


廖顯耿(左)、林佳霖

同為細膩的日常寫作,邱怡青帶來長篇小說《蜂鳥的火種》,以「亞斯伯格」與「思覺失調」為主題,不煽情、不聳動,加重著墨與患者的相處細節。邱怡青說:「我不能夠美化、誇大或醜化。還原真實,是我下筆時最謹慎處理的部分。」

本身為「昨日網路書店」店長的林佑霖,交出詩集《浪漫主義狗崽》,分作四輯,既寫面對家國社會的觀察,又可見個人情感的自剖,同時亦見對文學本質的多重扣問。林佑霖更是現場朗讀一首〈周林:一封交不出去的信〉,詩中遺憾而真摯的情感,感動現場讀者。另一位創作者林益彰,自言以詩交朋友,以全臺商號詩為主題,帶來詩集《南國夢獸》,並附親筆細繪的繪圖,重新詮釋地景詩的內涵。


左起邱怡青、林佑霖、林益彰

本次獲補助的作品,除華語之外,亦有臺語書寫的創作。陳柏宇的短篇小說《失咒》,呈現火星文、漢羅與台羅等幾種台灣現階段的台語書寫;此外,本次亦有臺語繪本《閬縫》,與繪師鄭羽琪合作,關注快被現代社會遺忘的長者們。陳柏宇說:「現今台語文書寫常面臨排斥閱讀的狀況,搭配繪本與有聲書的形式,較能打破這樣的困境。

近年來,職人與特殊題材頗受讀者的青睞,楊若榆以親身經驗出發,撰寫的長篇競技啦啦隊運動小說《空氣停止的啦啦隊員》,以練成絕技「空拋」為目標,滯空後重回懷抱的降落練習。李金蓮打趣表示:「寫作者需要第二專長,前有做工的人、洗車人家,現在歡迎啦啦隊的登場!」並也提出觀察:「對話與情節的比例較低,是否為刻意的設計?」楊若榆回應:「現在的版本的確較為文藝,且更著重在一路上所認識的女性角色的刻畫與建立。」

唯一的散文創作,則由陳泓名《雨水下水道裡抬頭時的面孔》,身為前水利局公務員,他以自身經驗分享任職時的趣事與鳥事,他自言是以觀察職人的謙虛之心,書寫「上班日常中的非日常」,公文用字、蓋章,到調解圍牆中樹木的所屬權,公部門的奇怪生態,從見怪到不怪,陳泓名笑說:「原本書名要取做『我怎麼還沒死在下水道裡』!」


左起陳柏宇、楊若榆、陳泓名

相較前一場「類型文學場」,第二場媒合會的創作者儘管在表達呈現上略顯青澀,卻能彰顯青年創作者的衝勁與獨特風格。會後,包括蓋亞文化、台灣東方、聯經、九歌、耶魯、遠景、華興、三民書局與浪潮文化等多家出版社、寫作平台與影視業者,紛紛與創作者交換名片,接洽後續的出版事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