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自己的牙醫診所裡設置的社區圖書館,提供民眾免費借閱的書本數量比現今90%以上的獨立書店還多,而且在行動上網盛行之前,每天到診所來看書借書的民眾比看診的人多。
住家的藏書也不輸診所,算是不對外公開的私人圖書館,套用咖啡癡的名言:「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除了一起生活的家人知道我是個非常自閉,只要有書什麼事都無所謂的人之外,所有認識或不認識我的朋友,都以為我是個整天往外跑,喜歡朋友喜歡大自然的過動兒。為什麼會有這麼矛盾的人生或分裂的生活,當然是書害我的,或者講具體一點,就是幾本書害的。
原本我應該是個因為從小被書「銘印」,然後單純喜歡看書,終身與書為伍的人。
1960年代的台灣正從農業慢慢轉型為輕工業(那時謝東閔省主席全力推動客廳即工廠),當時也正是台灣人口急速增加的階段,我讀的老松國小人數超過一萬人,是世界第一。因為校舍不足,學生只好分為上午班跟下午班共用一間教室,也就是全校一半的班級這星期上午上半天課,隔周就改成上午放假下午上課,小學生活過著只有上課半天的悠哉日子。
印象中有許多沒有玩伴的漫長午後等著打發,家住萬華火車站後面大理街一間小小的兩層小公寓,二樓上還有個斜斜的小閣樓,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閣樓窗戶邊看課外書,在安靜閱讀中憧憬著窗外那個似真卻又跟書中虛擬存在混淆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從小愛看書的人大概都跟我一樣,發現書中迷人又廣闊的世界後,就捨不得浪費太多時間跟街坊鄰居玩幼稚的遊戲,不知不覺就會變成別人眼中自閉的怪人。幸好透過閱讀,讓我知道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那時候我就知道,只要把功課顧好,考試每次都滿分的話,就不會有人來煩你,管你在幹嘛。就像長大之後,我也很清楚知道,當醫生,尤其當一個自己開業自己當老闆的醫生,也就不會有人來干涉你的生活作息。
是的,原本就應該是這樣單純地以一個愛看書的人過完一生。但是在我看過的無數本書裡,就是有幾本書的印象特別深刻,也一直留在我身邊,冥冥中這幾十年的生命歷程也受這些書所影響。
小學階段有兩本,一本是東方出版社的《十五少年漂流記》,描述一群少年因意外漂流到小島,一起分工合作解決困境的求生冒險故事。另一本是《櫻桃園》,水牛出版社出版,內容是英國倫敦4個孩子,因為身體虛弱,父母把他們送到鄉下的叔叔家調養身體。他們碰到一個住在山裡的野人,野人帶著這4個小朋友探索自然,獲得許多課本學不到的珍貴知識,也讓身心靈更強壯了。
大概是《十五少年漂流記》的影響,我嚮往跟一群好朋友一起冒險,從中建立伙伴的情誼。這種渴望,讓我從書裡的精神世界,落實到現實生活,也希望能有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漢,雖然各有各的缺點與不足,但是組合起來就是一支堅忍不拔,最後贏得勝利(最重要的是贏得彼此的友誼與信任)的團隊,這大概是我參加童軍團的原因。
閱讀是安靜且孤獨的,但是我卻又嚮往有個團隊。在那個沒有電玩沒有熱血動漫的時代,我因著書,有個積極正面的人生觀。我天真浪漫地相信,不管原先如何平凡的一群人,只要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就能夠面對挑戰,並且完成從未想過能夠實現的成就。
《櫻桃園》則是勾引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後來對生物產生興趣,選擇讀醫學院,甚至後來成立荒野保護協會,以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為生命職志,應該也是這本書的無形影響。
後來,深深受到《未央歌》這本書的吸引。大學聯考放榜後拿起這本字很小、頁數很多的小說,一看就欲罷不能,天快破曉時書也近尾聲,居然很捨不得把書看完。因為這本書,我對即將進入的大學生活充滿憧憬,小童、大余、燕梅……這些對我而言不是虛構的角色,深深影響著與朋友的互動,連帶著羨慕古人朋友間那種曲水流觴的逸趣,踏花歸去的自在,或者狂放醉酒的豪氣。同時也尋找著可以為之兩肋插刀的朋友,以及一起完成事情的伙伴情誼,那種不求名、不求利,為了理想而一起付出的純真關懷。
就在開設診所圖書館的同時,荒野保護協會也開始籌備,一直到成立後幾個月,荒野的辦公室都設在我的診所裡,這幾本書的影響在真實世界裡開花結果。我很努力在荒野保護協會裡塑造宛如《未央歌》裡的伙伴情誼,也因著這種純真的胸懷,荒野得以不斷成長發展。
組織規模大到絕大部分的志工我都不認識了,但是偶而應邀參加大型典禮或活動致詞時,我喜歡看著朋友們,相熟的、不相熟的,在燦爛的笑聲中來來去去。我好想告訴所有人,有一個地方,有一群人,這麼認真、快樂地過著生活。雖然我沒有趕上《未央歌》的大時代,但是我們也有屬於我們的時代。
荒野成立後,影響我最大的書大概就是梭羅的《湖濱散記》了,也或許這些年不斷重讀,我自己的真實生活也愈來愈像梭羅。像我住在台北近郊的山上,就如同他的湖邊小屋雖說在森林,其實離城市不遠;也如同梭羅常常讚頌獨處一般,我需要大量獨處時間,但我家裡也像他的小木屋,常常高朋滿座。
27年前荒野成立,之後幾年在全台各地成立分會。記得當年在各地辦公室裡,我都會將梭羅所寫的這段話佈置在牆上:「我到森林裡,是因為我想過真實的生活,只去面對生活必要的部分,看我是否可以學會它所教導的,而不至於在我死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真正活過!」
我很慶幸從小有機會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同時也能夠使我對身邊的這個世界保持「又即又離」、「既出世又入世」的態度。因為書,我願意投入紅塵奉獻心力;也因為書,我可以逃回精神心靈世界,與世無爭,自得其樂。
也因為充分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所以我不在乎物質世界的口腹之慾或名利虛妄的追求(比如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別人對我有什麼看法……),只要每天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在書海裡悠遊,吾願已足。
以前,很難表達出這樣的感受,因此看到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普通讀者》書中的描述,讓我心有戚戚焉,感動到無法自己。
「……我往往夢見在最後審判那天,那些偉人,那些行善之人,都來領取皇冠桂冠或永留青史的榮耀等等獎賞的時候,萬能的上帝看見我們腋下夾著書走近,便轉過身,很羨慕地對聖彼得說:『等等,這些人不需要獎賞。我們這裡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他。他們一生愛讀書。』」●
作者簡介:李偉文
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來實踐,生活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所以三十多年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二十多年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透過寫作分享心得,出版各種題材的書籍四十多本。
Tags:
(本文圖片由李偉文提供)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我在自己的牙醫診所裡設置的社區圖書館,提供民眾免費借閱的書本數量比現今90%以上的獨立書店還多,而且在行動上網盛行之前,每天到診所來看書借書的民眾比看診的人多。
住家的藏書也不輸診所,算是不對外公開的私人圖書館,套用咖啡癡的名言:「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除了一起生活的家人知道我是個非常自閉,只要有書什麼事都無所謂的人之外,所有認識或不認識我的朋友,都以為我是個整天往外跑,喜歡朋友喜歡大自然的過動兒。為什麼會有這麼矛盾的人生或分裂的生活,當然是書害我的,或者講具體一點,就是幾本書害的。
原本我應該是個因為從小被書「銘印」,然後單純喜歡看書,終身與書為伍的人。
1960年代的台灣正從農業慢慢轉型為輕工業(那時謝東閔省主席全力推動客廳即工廠),當時也正是台灣人口急速增加的階段,我讀的老松國小人數超過一萬人,是世界第一。因為校舍不足,學生只好分為上午班跟下午班共用一間教室,也就是全校一半的班級這星期上午上半天課,隔周就改成上午放假下午上課,小學生活過著只有上課半天的悠哉日子。
印象中有許多沒有玩伴的漫長午後等著打發,家住萬華火車站後面大理街一間小小的兩層小公寓,二樓上還有個斜斜的小閣樓,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閣樓窗戶邊看課外書,在安靜閱讀中憧憬著窗外那個似真卻又跟書中虛擬存在混淆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從小愛看書的人大概都跟我一樣,發現書中迷人又廣闊的世界後,就捨不得浪費太多時間跟街坊鄰居玩幼稚的遊戲,不知不覺就會變成別人眼中自閉的怪人。幸好透過閱讀,讓我知道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那時候我就知道,只要把功課顧好,考試每次都滿分的話,就不會有人來煩你,管你在幹嘛。就像長大之後,我也很清楚知道,當醫生,尤其當一個自己開業自己當老闆的醫生,也就不會有人來干涉你的生活作息。
是的,原本就應該是這樣單純地以一個愛看書的人過完一生。但是在我看過的無數本書裡,就是有幾本書的印象特別深刻,也一直留在我身邊,冥冥中這幾十年的生命歷程也受這些書所影響。
小學階段有兩本,一本是東方出版社的《十五少年漂流記》,描述一群少年因意外漂流到小島,一起分工合作解決困境的求生冒險故事。另一本是《櫻桃園》,水牛出版社出版,內容是英國倫敦4個孩子,因為身體虛弱,父母把他們送到鄉下的叔叔家調養身體。他們碰到一個住在山裡的野人,野人帶著這4個小朋友探索自然,獲得許多課本學不到的珍貴知識,也讓身心靈更強壯了。
大概是《十五少年漂流記》的影響,我嚮往跟一群好朋友一起冒險,從中建立伙伴的情誼。這種渴望,讓我從書裡的精神世界,落實到現實生活,也希望能有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漢,雖然各有各的缺點與不足,但是組合起來就是一支堅忍不拔,最後贏得勝利(最重要的是贏得彼此的友誼與信任)的團隊,這大概是我參加童軍團的原因。
閱讀是安靜且孤獨的,但是我卻又嚮往有個團隊。在那個沒有電玩沒有熱血動漫的時代,我因著書,有個積極正面的人生觀。我天真浪漫地相信,不管原先如何平凡的一群人,只要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就能夠面對挑戰,並且完成從未想過能夠實現的成就。
《櫻桃園》則是勾引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後來對生物產生興趣,選擇讀醫學院,甚至後來成立荒野保護協會,以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為生命職志,應該也是這本書的無形影響。
後來,深深受到《未央歌》這本書的吸引。大學聯考放榜後拿起這本字很小、頁數很多的小說,一看就欲罷不能,天快破曉時書也近尾聲,居然很捨不得把書看完。因為這本書,我對即將進入的大學生活充滿憧憬,小童、大余、燕梅……這些對我而言不是虛構的角色,深深影響著與朋友的互動,連帶著羨慕古人朋友間那種曲水流觴的逸趣,踏花歸去的自在,或者狂放醉酒的豪氣。同時也尋找著可以為之兩肋插刀的朋友,以及一起完成事情的伙伴情誼,那種不求名、不求利,為了理想而一起付出的純真關懷。
就在開設診所圖書館的同時,荒野保護協會也開始籌備,一直到成立後幾個月,荒野的辦公室都設在我的診所裡,這幾本書的影響在真實世界裡開花結果。我很努力在荒野保護協會裡塑造宛如《未央歌》裡的伙伴情誼,也因著這種純真的胸懷,荒野得以不斷成長發展。
組織規模大到絕大部分的志工我都不認識了,但是偶而應邀參加大型典禮或活動致詞時,我喜歡看著朋友們,相熟的、不相熟的,在燦爛的笑聲中來來去去。我好想告訴所有人,有一個地方,有一群人,這麼認真、快樂地過著生活。雖然我沒有趕上《未央歌》的大時代,但是我們也有屬於我們的時代。
荒野成立後,影響我最大的書大概就是梭羅的《湖濱散記》了,也或許這些年不斷重讀,我自己的真實生活也愈來愈像梭羅。像我住在台北近郊的山上,就如同他的湖邊小屋雖說在森林,其實離城市不遠;也如同梭羅常常讚頌獨處一般,我需要大量獨處時間,但我家裡也像他的小木屋,常常高朋滿座。
27年前荒野成立,之後幾年在全台各地成立分會。記得當年在各地辦公室裡,我都會將梭羅所寫的這段話佈置在牆上:「我到森林裡,是因為我想過真實的生活,只去面對生活必要的部分,看我是否可以學會它所教導的,而不至於在我死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真正活過!」
我很慶幸從小有機會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同時也能夠使我對身邊的這個世界保持「又即又離」、「既出世又入世」的態度。因為書,我願意投入紅塵奉獻心力;也因為書,我可以逃回精神心靈世界,與世無爭,自得其樂。
也因為充分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所以我不在乎物質世界的口腹之慾或名利虛妄的追求(比如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別人對我有什麼看法……),只要每天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在書海裡悠遊,吾願已足。
以前,很難表達出這樣的感受,因此看到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普通讀者》書中的描述,讓我心有戚戚焉,感動到無法自己。
作者簡介:李偉文
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來實踐,生活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所以三十多年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二十多年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透過寫作分享心得,出版各種題材的書籍四十多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6》台灣也有自己的《侏儸紀公園》喔!
延伸閱讀
書.人生.陳智德》一百一十箱漂流之書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
書.人生.曹疏影》文字是豎在我與世界的鏡之橋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
書.人生.戴金蜜》種子裡的店長、狗與小男孩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