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與卡拉森
既然是帽子系列,我們就先來談帽子吧。總是戴著帽子的作者卡拉森選擇以帽子為主題發展似乎很合理。不過,他在接受訪問的時候曾談到,使用帽子有視覺上的考量:一方面,動物戴帽子的造型很有趣,再則,以失去帽子、尋找帽子的過程帶動熊主角的情緒,比較容易讓孩子理解。不過他也提到,假如是設定掉了金錢或食物,容易引發其他複雜的聯想,但是「找帽子」就相對輕巧且容易處理。
不同於其他系列繪本,帽子系列的三本書各有各的特性。不過前兩本《我要找回我的帽子》和《這不是我的帽子》確實是兩本鏡面呼應的對照組合。在第一集裡掉了帽子的主角大熊,和第二集裡偷了帽子的逃命小魚,反映了失物者和竊物者各自的心情和觀點。而第一集地面上那隻不停焦慮尋找帽子的大熊,似乎默默地為第二集水面下那隻一言不發的大魚代言了帽子被拿走的情緒怒氣。
當然,還有那兩位取走帽子的犯人,不管是絕口不認罪行的兔子,或是喜歡就帶走的小魚,他們各在故事中有一段值得深思玩味的表述。帽子系列前兩本的這些細節,實在很適合三五同好,泡杯咖啡或是沏壺茶,坐下來深入聊聊。
➤繪本故事線
從找帽子的熊,到偷帽子的小魚,再到撿到帽子的烏龜們,卡拉森形容自己走向獨立創作的過程,最初很怯弱。尤其是繪製《我要找回我的帽子》的時候,心中充滿焦慮和不確定。他說自己甚至感覺到書中的角色也在質疑他:「啊現在是要我們站這裡嗎?還是要怎樣?」
不過,卡拉森畢竟是經過動畫分鏡訓練的專業人士。維基百科上對這個專業的描述是這樣的:「畫分鏡腳本的人,以故事圖格的方式來說明影像的構成,將連續畫面以一次運鏡為單位作分解。」這樣的專業訓練反映在卡拉森的繪本製作上,效果非常明顯,他的帽子系列在翻頁的設計和故事圖像的律動性上,手法都巧妙老練得令人印象深刻。
帽子系列前兩本相當成功,也為卡拉森帶來一些創作的信心。系列第三本《發現一頂帽子》刻意選擇不同的方式表現。雖然《發現一頂帽子》的劇場形式未必廣被讀者接受,不過,我個人最愛這本。書中以三幕劇的方式,透過兩隻烏龜緩慢的、微微的身形移動和眼珠移轉中,將兩隻烏龜好朋友面對路邊偶然發現的一頂帽子時,在顧念友誼和取捨帽子之間那種幽微玄妙的心思,表現得精確到位。這本書真的非常適合用來和大孩子談人際關係裡的友誼互動,同時,也許當婚姻諮商的引導書也頗適合。
《發現一頂帽子》內頁
➤動作不多,滿眼是戲
從熟悉的動畫分鏡,轉換到32頁的圖畫書,卡拉森在處理這些定格的角色時,幾乎沒有太多肢體的變化移動,但他確實是非常擅長掌握眼神的插畫家。在眼珠瞳仁左右移轉之間,只要身體位置稍稍變動,讀者們就能全然被召喚進入故事裡。卡拉森很會用眼神說故事,他對創作的想法深厚成熟,透過他對作品的解說更加清晰。推薦大家上網觀看卡拉森在BookTube Jr.裡引導現場小讀者閱讀《我要找回我的帽子》的過程,一定更能體會卡拉森作品的魅力。
VIDEO
當然,繪本的頁數確實是種限制,我們不難發現,到了帽子系列第三本,原先繪本書頁的量體已不能承載卡拉森的意念,所以《發現一頂帽子》和近期出版的《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在頁數運用上都更不受拘束。這兩部作品也跟卡拉森喜歡讀劇有關,他在某次接受專訪時提到自己喜歡讀劇,也提到《等待果陀》這齣經典荒誕劇的作者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看來卡拉森的帽子第三本就有對戲劇喜好的影響,而到《天上掉下來的石頭》時,又更加自在揮灑。
➤當《青蛙和蟾蜍》遇到「等待果陀」
先前知道卡拉森受到童書作家羅北兒(Arnold Lobel)的《青蛙和蟾蜍》影響,當時突然有些理解帽子系列前兩本書。這次又加上貝克特,突然間似乎懂了藏在《發現一頂帽子》和《天上掉下來的石頭》裡那種若有似無的觀看經驗和找不到句點的懸空結局。
創作者的底蘊和養成真是很奇妙的過程,沒有不受閱讀經驗影響的、所謂無菌的原創,但每個閱讀的養分經過消化轉換,都會成為寶貴又獨一無二的驚奇。●
雍.卡拉森大師經典繪本組
I Want My Hat Back、This is Not My Hat、We Found a Hat、Sam & Dave Dig a Hole、The Rock from the Sky
作者:雍.卡拉森(Jon Klassen)
譯者:柯倩華、劉清彥、李貞慧、林良、張淑瓊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175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雍.卡拉森
生於加拿大,現居美國加州洛杉磯市,曾為動畫長片、音樂錄影帶和雜誌書刊等繪圖,為一知名插畫家和設計師。他曾說,他最喜歡的工作就是講故事。他認為說好故事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觀眾自然而然的被圖像帶著走,就像有股神祕力量讓讀者一開始就「入戲」,而不需要另外有人告訴他們該往哪裡走。這是卡拉森一直在工作上致力達到的目標。
2010年,他以《Cats’Night Out 》一書榮獲加拿大重要的插畫獎Governor General’s Award for Illustration 。2011年,《我要找回我的帽子》是他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獲得 2012年 Theodor Geisel Award 銀牌獎,成為童書界最受矚目的閃亮新星。2013年更以《這不是我的帽子》獲得美國凱迪克金牌獎等共計 19 項獎項。同年,由他繪圖的《Extra Yarn 》也拿下美國凱迪克銀牌獎。他成為自凱迪克獎創獎以來,1947年之後,唯一同時拿下金、銀牌雙料殊榮的作家。
Tags:
(本文圖片提供:親子天下)
知名繪本大師雍.卡拉森(Jon Klassen)的代表作《我要找回我的帽子》近日重新面市。這部經典是卡拉森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舊譯名《找回我的帽子》,迄今在台出版10周年,與《這不是我的帽子》及《發現一頂帽子》合稱「帽子三部曲」,一直以來深受讀者歡迎。本文邀請繪本評論家張淑瓊,從「帽子三部曲」談起,解說卡拉森的創作脈絡和養成的底蘊。
➤帽子與卡拉森
既然是帽子系列,我們就先來談帽子吧。總是戴著帽子的作者卡拉森選擇以帽子為主題發展似乎很合理。不過,他在接受訪問的時候曾談到,使用帽子有視覺上的考量:一方面,動物戴帽子的造型很有趣,再則,以失去帽子、尋找帽子的過程帶動熊主角的情緒,比較容易讓孩子理解。不過他也提到,假如是設定掉了金錢或食物,容易引發其他複雜的聯想,但是「找帽子」就相對輕巧且容易處理。
不同於其他系列繪本,帽子系列的三本書各有各的特性。不過前兩本《我要找回我的帽子》和《這不是我的帽子》確實是兩本鏡面呼應的對照組合。在第一集裡掉了帽子的主角大熊,和第二集裡偷了帽子的逃命小魚,反映了失物者和竊物者各自的心情和觀點。而第一集地面上那隻不停焦慮尋找帽子的大熊,似乎默默地為第二集水面下那隻一言不發的大魚代言了帽子被拿走的情緒怒氣。
當然,還有那兩位取走帽子的犯人,不管是絕口不認罪行的兔子,或是喜歡就帶走的小魚,他們各在故事中有一段值得深思玩味的表述。帽子系列前兩本的這些細節,實在很適合三五同好,泡杯咖啡或是沏壺茶,坐下來深入聊聊。
➤繪本故事線
從找帽子的熊,到偷帽子的小魚,再到撿到帽子的烏龜們,卡拉森形容自己走向獨立創作的過程,最初很怯弱。尤其是繪製《我要找回我的帽子》的時候,心中充滿焦慮和不確定。他說自己甚至感覺到書中的角色也在質疑他:「啊現在是要我們站這裡嗎?還是要怎樣?」
不過,卡拉森畢竟是經過動畫分鏡訓練的專業人士。維基百科上對這個專業的描述是這樣的:「畫分鏡腳本的人,以故事圖格的方式來說明影像的構成,將連續畫面以一次運鏡為單位作分解。」這樣的專業訓練反映在卡拉森的繪本製作上,效果非常明顯,他的帽子系列在翻頁的設計和故事圖像的律動性上,手法都巧妙老練得令人印象深刻。
帽子系列前兩本相當成功,也為卡拉森帶來一些創作的信心。系列第三本《發現一頂帽子》刻意選擇不同的方式表現。雖然《發現一頂帽子》的劇場形式未必廣被讀者接受,不過,我個人最愛這本。書中以三幕劇的方式,透過兩隻烏龜緩慢的、微微的身形移動和眼珠移轉中,將兩隻烏龜好朋友面對路邊偶然發現的一頂帽子時,在顧念友誼和取捨帽子之間那種幽微玄妙的心思,表現得精確到位。這本書真的非常適合用來和大孩子談人際關係裡的友誼互動,同時,也許當婚姻諮商的引導書也頗適合。
➤動作不多,滿眼是戲
從熟悉的動畫分鏡,轉換到32頁的圖畫書,卡拉森在處理這些定格的角色時,幾乎沒有太多肢體的變化移動,但他確實是非常擅長掌握眼神的插畫家。在眼珠瞳仁左右移轉之間,只要身體位置稍稍變動,讀者們就能全然被召喚進入故事裡。卡拉森很會用眼神說故事,他對創作的想法深厚成熟,透過他對作品的解說更加清晰。推薦大家上網觀看卡拉森在BookTube Jr.裡引導現場小讀者閱讀《我要找回我的帽子》的過程,一定更能體會卡拉森作品的魅力。
當然,繪本的頁數確實是種限制,我們不難發現,到了帽子系列第三本,原先繪本書頁的量體已不能承載卡拉森的意念,所以《發現一頂帽子》和近期出版的《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在頁數運用上都更不受拘束。這兩部作品也跟卡拉森喜歡讀劇有關,他在某次接受專訪時提到自己喜歡讀劇,也提到《等待果陀》這齣經典荒誕劇的作者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看來卡拉森的帽子第三本就有對戲劇喜好的影響,而到《天上掉下來的石頭》時,又更加自在揮灑。
➤當《青蛙和蟾蜍》遇到「等待果陀」
先前知道卡拉森受到童書作家羅北兒(Arnold Lobel)的《青蛙和蟾蜍》影響,當時突然有些理解帽子系列前兩本書。這次又加上貝克特,突然間似乎懂了藏在《發現一頂帽子》和《天上掉下來的石頭》裡那種若有似無的觀看經驗和找不到句點的懸空結局。
創作者的底蘊和養成真是很奇妙的過程,沒有不受閱讀經驗影響的、所謂無菌的原創,但每個閱讀的養分經過消化轉換,都會成為寶貴又獨一無二的驚奇。●
雍.卡拉森大師經典繪本組
I Want My Hat Back、This is Not My Hat、We Found a Hat、Sam & Dave Dig a Hole、The Rock from the Sky
作者:雍.卡拉森(Jon Klassen)
譯者:柯倩華、劉清彥、李貞慧、林良、張淑瓊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17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雍.卡拉森
生於加拿大,現居美國加州洛杉磯市,曾為動畫長片、音樂錄影帶和雜誌書刊等繪圖,為一知名插畫家和設計師。他曾說,他最喜歡的工作就是講故事。他認為說好故事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觀眾自然而然的被圖像帶著走,就像有股神祕力量讓讀者一開始就「入戲」,而不需要另外有人告訴他們該往哪裡走。這是卡拉森一直在工作上致力達到的目標。
2010年,他以《Cats’Night Out》一書榮獲加拿大重要的插畫獎Governor General’s Award for Illustration。2011年,《我要找回我的帽子》是他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獲得 2012年 Theodor Geisel Award 銀牌獎,成為童書界最受矚目的閃亮新星。2013年更以《這不是我的帽子》獲得美國凱迪克金牌獎等共計 19 項獎項。同年,由他繪圖的《Extra Yarn》也拿下美國凱迪克銀牌獎。他成為自凱迪克獎創獎以來,1947年之後,唯一同時拿下金、銀牌雙料殊榮的作家。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3》在這間酒吧看書,不會有人覺得你很奇怪
延伸閱讀
第34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得獎書單與評審推薦語,全專題上線!
閱讀更多
話題》天上掉下來的石頭砸中了誰?雍.卡拉森新作讓讀者驚呼快逃啊
閱讀更多
3月繪本大師》從桑樹街走向你要前往的地方:改變兒童閱讀方式的蘇斯博士(Dr. Seuss)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