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繪本大師》從桑樹街走向你要前往的地方:改變兒童閱讀方式的蘇斯博士(Dr. Seuss)

美國著名作家、漫畫家蘇斯博士(小天下提供)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讓一代代孩童著迷?他們在童書的發展上有什麼貢獻,又為童書世界注入了什麼樣的新活水?

Openbook為喜愛圖畫書的大小讀者,精心規畫「繪本大師」系列報導,每個月為大家介紹一位當月出生的世界級童書大師。邀請讀者一起來逛遊多采多姿的兒童圖畫書世界,也為大師熱鬧慶生。

1957年,日後童書界的兩個知名搗蛋鬼同時出現,一個是蘇斯博士(Dr. Seuss)的《戴帽子的貓》(The Cat In The Hat),另一個是愛德華.高栗《猶豫客》(The Doubtful Guest)中,那隻外型有點像企鵝又有點像蜥蜴的不知名動物。這兩個不速之客都跨界於動物與人類之間,闖入了中產階級家庭,引起一陣混亂,他們預告著,60年代即將崛起的反文化革命已經蠢蠢欲動。

兩本書同樣挑戰了成人對兒童的威權,但高栗《猶豫客》的暗黑美學,未獲得嬰兒潮世代父母的青睞。反之,蘇斯博士漫畫式的風格、卡通動畫的節奏、活潑大膽的用色和簡易重複的字彙,獲得銷售的佳績,並和小兒科醫生斯波克(Doctor Spock)的《育兒寶典》,一同成為大眾文化中對嬰兒潮世代的童年最深遠的影響。

改變了美國童書面貌的《戴帽子的貓》,作者蘇斯博士的本名其實是希爾多.蘇斯.蓋澤爾(Theodor Seuss Geisel),家人親友都暱稱他「泰德」。他在1904年3月2日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春田市,並在那裡度過快樂的童年。

春田市以工業製造為主要產業,蘇斯的祖父從德國移民到美國之後,就以經營釀酒業維生,蘇斯的父親後來接下棒子,成為啤酒廠的負責人,他個性嚴謹、平日熱心公益,於1909年擔任春田市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志工,後來當美國於1920年發佈禁酒令後,啤酒廠不幸關門,蘇斯的父親索性到公園裡的動物園擔任主管。

蘇斯家原本離動物園就只有六條街的距離,每當寧靜的夜晚,他甚至可以在臥室裡聽到清晰的狼叫聲,可是他一點也不害怕,連夢境裡都充滿了有趣的動物。從小,公園就是他和姊姊Marnie的遊樂園,夏天他們在小山丘上追跑,冬天在結凍的蓮花池上溜冰,但蘇斯最愛的地方還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因為父親工作之便,蘇斯有比常人更多親近動物的機會,有好多次,他甚至進入老虎和獅子的籠中,抱住牠們合影。每當他從動物園回家,總會興奮的畫下他「看見」的各種動物,並為那些結合了特徵和奇思異想的新生物取名字。母親非常鼓勵他畫畫,甚至允許他在牆上塗鴉,他曾經畫了一隻耳朵有3碼長(約274公分)的不明生物,取名為Wynnmph,是母親的最愛。

蘇斯家離圖書館更近,只有三條街的距離,母親經常帶姊弟俩去看書,從來不限制他們選什麼書看。媽媽的娘家開烘培坊,為孩子們說床邊故事時,就會把各種水果派的名稱,串連堆疊成無厘頭的打油詩,蘇斯因此對文字遊戲和輕快的聲韻節奏特別感興趣。

父母親給予蘇斯姊弟滿滿的愛,他在社區裡盡情玩耍探險,過著田園詩般的無憂日子。身在德裔家庭,蘇斯平日慣說美、德雙語,直到一戰在歐洲爆發,居住在美國的德國人飽受眾怒,他突然感受到自己變成了局外人。學校裡的小朋友用言語霸凌他,還對他丟石頭。

為了表達他對美國的忠誠,身為童子軍的蘇斯參加販售「自由債券」的比賽(這些債券是為了支持政府軍需而發行),因為祖父出錢買了價值1000美元的債券,蘇斯順利贏得比賽。


蘇斯幼時照片(取自The Art of Dr. Seuss

銷售前10名的贏家由羅斯福總統親自頒獎,沒想到典禮當天承辦人員犯了一個錯誤,只準備了9面獎章,當總統發完手上的獎章,見到蘇斯孤零零的站在台上,羅斯福當下大吼一聲:「這個小男孩在這裡做什麼?」還沒等任何人解釋,蘇斯已經偷偷摸摸逃走了。受到這次事件的傷害,蘇斯一輩子都害怕公開演講。

1917年蘇斯在桑樹街(Mulberry Street)的中央高中就讀,他對學業一直不用心,上課時不是在課本上塗鴉,就是在寫笑話,唯一有興趣的科目就是英文。高中畢業後,英文老師建議他去新罕普夏州(New Hampshire)的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求學,蘇斯喜歡學校優美的環境,並在那兒結交了終生的摯友。

1921年入學後,蘇斯欣喜的發現校刊《Jack-O-Lantern》是一份幽默雜誌,他夢想能參與編輯的工作,於是花費大量時間來寫故事和畫插圖,在一年級結束前,他已經擔任這份刊物的主編,並成為學校的知名人物。但即使如此,他仍被同學票選為「最不像是會成功的人」,因為他似乎對任何事都不在乎。

就在畢業前一個月,蘇斯參加了朋友的聚會,他們一起喝了杜松子酒,朋友酒醉鬧事,被警察逮著這群年輕人違反了禁酒令。闖了禍的蘇斯被懲罰不能再為校刊寫文章,於是他想到用假名的方法繼續發表。事實上,在此之前,他早就使用各種玩笑的名字,例如把姓氏Geisel顛倒成LeSieg,這一次他使用了母親娘家的姓氏Seuss。

在達特茅斯學院,蘇斯所有的心力都放在雜誌上,學業成績自然不理想。父親擔心他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蘇斯則要父親別擔心,並說他會得到一筆獎學金,遠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父親為此興奮不已,立刻將這個訊息告訴了春田當地的記者,第二天,蘇斯就上了日報的頭條新聞。

蘇斯確實申請了牛津大學,但獎學金只是他自己的美夢。當他告訴父親實情,父親已經向全世界公告兒子將去牛津,怎麼丟得起這個臉呢?於是父親決定承擔所有學費,1925年的夏天,蘇斯搭上了遠洋的蒸汽船,踏上了漫長的旅程。

蘇斯一直沒能適應牛津生活,這座800年的老校太嚴肅了,所有英文系的課程對蘇斯來說都太乏味,他試著聽課、作筆記,但思緒總是飄離,筆記本上永遠畫滿了有風車尾巴的雞、走鋼絲的狗和長了翅膀的牛。


蘇斯博士(取自wiki

有一天,同樣來自美國的同學海倫(Helen Palmer)突然看著蘇斯的畫說:「這隻飛牛太棒了!」她認為蘇斯的畫非常特別,他應該成為插畫家。海倫的評論改變了蘇斯的人生,他終於了解自己並不想成為老師,也不想寫小說,他只想繼續畫更多、更多奇異混合的動物。

之後倆人成為親密的朋友,海倫接受了蘇斯的求婚,但倆人因為沒錢無法立刻結婚。海倫畢業後先到紐澤西任教,而最後沒畢業的蘇斯則回到春田的老家,籌畫如何以繪畫維生。他畫了無數的卡通、寫了許多好笑的文章,寄給所有紐約的雜誌社、學院朋友和廣告商,但是沒有人像海倫一樣欣賞他的飛牛。

終於有一天,紐約知名的《周末晚郵報》(Saturday Evening Post)接受了一張蘇斯畫的卡通。為了表示自己成為插畫家的決心,他帶著25美元的微薄稿費毅然前往紐約,和昔日的同學合租一間每晚需要捉老鼠的房間。透過室友的介紹,他得到幽默雜誌《Judge》的正職,也如願和海倫結婚。

蘇斯在《Judge》的專欄中介紹各種他想像的好玩怪物,非常受讀者歡迎。他在這個專欄首次署名「Dr. Seuss」,之所以會加上「Dr.」,除了因為母親曾期待他成為一名醫生,也因為他未能得到牛津的學位,藉此來安慰失望的父親。

不幸的是,雜誌社的財務時常發生問題,就以廣告客戶的產品替代薪水發放。蘇斯曾收到刮鬍膏和蘇打水,有一次甚至收到1872個指甲剪,然而這些物品是沒法拿來付房租的。於是蘇斯又兼職設計廣告,在廣告中體現他敏銳的觀察力。

奇蹟般的幸運在1928年降臨蘇斯,他幫一家殺蟲劑公司「Flit」設計的廣告,風靡了全美,廣告詞「Quick, Henry, the Flit!」直到1950年代仍為大眾熟知。即使經濟大蕭條緊接而來,無數人失業破產,這家公司仍以20000美金的年薪,聘請蘇斯擔任專屬廣告設計師。


蘇斯為殺蟲劑公司「Flit」設計的廣告(取自The Art of Dr. Seuss

突然擁有如此的新財富,蘇斯夫婦開始流連於各種派對中,成為標準的社交動物,但他心裡一直隱藏著模糊的渴望。1931年,52歲的母親驟然過世,過去母親說過的故事,還有節奏歡快的無稽詩,喚醒了蘇斯美好的童年記憶。蘇斯與Flit公司的合約有限制條款,幸好出版童書不在禁止範圍,他開始為第一本書尋找完美的主題。

1936年,在蘇斯夫婦遊歷歐洲返程的輪船上,蘇斯不斷發想新書可用的點子,輪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掙扎,配合著發動機嘎嘎的轉動節奏,他頭痛到就要抓狂時,「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幾個字眼突然浮現腦海。正是這個!獨一無二屬於他的童年經驗,一定會成為一本與眾不同的童書。

讀者常以為蘇斯作品裡跳動的聲韻節奏,都是信手拈來,很容易書寫。但事實上,他下筆時每一個字都經過反覆推敲,有時為了一本書,他扔掉了上千份的草稿。做畫也一樣,那些看起來隨興快意的線條,其實他重畫過無數次,對顏色的選擇更是一絲不苟。蘇斯創建了特殊編號的顏色圖表和複雜的顏色標註,以精確實現他對每本書的期望。他從來沒有忘記父親說過:「凡事要力求完美。」

當他終於完成精心創作的《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向出版社投遞,卻遭遇到連番打擊。大部分編輯都認為這本書與主流不同,不只詩韻粗糙無聊,更要緊的是全書竟無道德意涵,無法教導小孩正確的言行。這本書一再被退稿,前後高達27次。

幸好,就在蘇斯想要放棄,甚至打算燒掉手稿時,他在麥迪遜大道遇見了達特茅斯學院的老友,時任先鋒出版社童書編輯的Marshall McClintock。他正在尋找一些特別的作品,於是這個小男孩從學校走回家的幻想故事,終於在1937年發行。這本書雖然不怎麼暢銷,但因其原創性、娛樂性和獨特性受到好評,連彼得兔的作者波特女士(Beatrix Potter)都稱它是「我看過最聰明的一本書」。

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開始在書店販售時,春田市民都很擔心內容是否在談論當地居民的八卦,事實上反而因為這本書,使得桑樹街成為名聞遐邇的文學地景。然而就在2021年蘇斯冥誕時,負責保存與出版蘇斯著作的蘇斯博士企業發布聲明,包括這本書在內的6本書將停止出版,因為「這些書描寫人的方式傷人且錯誤」。

為了爭取社會的公平正義,近年來美國童書界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針對許多經典童書重新進行審查。蘇斯早期某些作品中插圖對亞洲人和非裔的描繪,被批評為帶有種族歧視的刻板印象,他本人在晚年時,也曾努力想消除這些印記。

然而,如果我們不深入考量作品的時代信息,就蠻橫的掃除一切,是否只是造就另一種無知的犧牲品呢?

1940年出版的《大象荷頓在孵蛋》,甫出版即大獲成功,讀者都為這隻憨傻忠誠的大象而感動。荷頓也是蘇斯本人最喜愛的角色之一,1954年以牠為主角再度創作了《Horton Hears a Who!》,書中倡導平等對待他人的信念。蘇斯正是藉此對二戰期間所畫的反日漫畫中,曾醜化了日本人的行為致歉。

當二戰的戰火燎原,蘇斯越來越關注歐洲的戰爭,心力也由童書改投注於繪製政治漫畫。1941至43年間,他發表了400多篇政治漫畫,童書創作則完全停頓。他在1942年加入美國陸軍,並接受信號兵團的委託,製作培訓教育影片。戰後他將兩部軍事宣傳片改編為商業片和紀錄片,並從事動畫、電視節目製作,獲得三座奧斯卡獎、二座艾美獎和美國廣播電視台的皮博迪獎。


《大象荷頓在孵蛋》內頁(小天下提供)

McElligot’s Pool》是戰後蘇斯重回童書創作行列的第一本作品,也是他獻給父親的書,故事裡滿滿是他小時候和父親釣魚之旅的回憶。這本書為蘇斯贏得第一座凱迪克銀獎,日後他又以《Bartholomew and the Oobleck》和《If I Ran the Zoo》兩度獲得同一獎項。

If I Ran the Zoo》故事源於蘇斯童年在春田動物園度過的快樂時光,書中創造了一座充滿奇異生物的嶄新動物園。應該說,蘇斯用所有的書打造了一個「動物王國」,每本書裡都充滿了各種超現實的動物,諸如長著睫毛的鯨魚、鬍子連在一起的山羊、有許多條腿的乳牛之類。他彷彿現代的達爾文,熱情洋溢的描繪出變化多端的另類生物,驚奇於造物者的大能,對生命流露詩意的讚美。

蘇斯的動物故事不只是為了帶來奇趣,也寓寄了他激進的政治主張。《Yertle the Turtle》的烏龜大王,是對暴君希特勒的調侃;《The Sneetches》講述鳥肚子上的星星所引發的歧視故事,直指「大衛之星」;《The Butter Battle Book》是一則諷刺軍備競賽的寓言;《The Lorax》是遊樂場版本的《寂靜的春天》,控訴人類的貪婪如何破壞了自然生態。甚至被視為歡樂搗蛋王的《戴帽子的貓》,也是在冷戰時期,對威權的反抗。

1954年,記者約翰.赫西(John Hersey)在《生活雜誌》(Life)上發表一篇關於兒童讀寫能力問題的評論,聲稱孩子的教科書通常很無聊,呼籲像蘇斯這樣的作者應該為孩子創作初級讀本。蘇斯真的接下了這個挑戰。他採用初學者的300字字彙表,最後以一年的時間,僅用了225個單字,寫成了《戴帽子的貓》這個發生在雨天下午的鬧翻天故事。

這本書的意味豐富,證明了用字簡單也能創造出無止境的文字遊戲,顯示圖畫書比制式的識字讀本和教科書,更能有效的引導孩子自主閱讀。這本從內容到精神都顛覆體制的書,起初被家長和圖書館視為「邪惡力量」,卻無法阻止孩子們的熱烈擁抱,更從此徹底改變了兒童閱讀的方式。

《戴帽子的貓》開啟了「小孩學讀書」(Beginner Books)系列,蘇斯的朋友Bennett Cerf和他打賭,一定無法只用50個字寫一則故事,然而最後蘇斯贏得了50美金的賭注。《綠火腿加蛋》裡自由躍動的押韻體文字,結合充滿張力的大膽構圖,故事荒誕卻極富感染力,牢牢抓住了閱讀起步者的心,鼓勵小讀者要勇敢嘗試新鮮事物。


《戴帽子的貓》內頁(小天下提供)

之後在「小孩學讀書」系列中,蘇斯又陸續出版了《一條魚、兩條魚,紅的魚、藍的魚》、《蘇斯博士ABC教室》、《狐狸穿襪子》、《形狀大王國》、《一隻毛怪在我的口袋》、《想怎們想就怎麼想》、《閉著眼睛也能讀》等書。他一生創作繪製了60多本書,被翻譯成40多國語言,銷售量超過6億冊,締造了童書史上無人能超越的紀錄。

1984年,蘇斯因「近半個世紀以來對美國兒童及其父母教育的貢獻」,獲頒普立茲特別貢獻獎,是這個獎項唯一一次授予兒童文學人士這個殊榮。他還得到7所大學頒贈的榮譽博士,Dr. Seuss成為真正的「Dr. Dr. Seuss」,終於可以無負父母親對他的深切期望。

蘇斯曾說:「因為我很天真,認為通過書籍來審視我們的觀念,從而可以改變社會。」雖然他的作品常諷刺世界的道德觀和習慣,對於成年人也一直抱持著不信任的態度,但是他對年輕人始終懷抱著溫暖的善意。1990年他出版生前最後一部作品《你要前往的地方》,標誌著這位大師即將與他的讀者告別。


《你要前往的地方!》內頁(小天下提供)

這本書故事開篇便邀請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想像力,設想真實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模樣。對於將隻身開拓新天地的年輕人,這個世界可不是一個簡單、完美無瑕的桃源聖地,需要相信自己的頭腦,腳步不要混淆。蘇斯明智的叮嚀字字珠璣,圖畫裡蘊藏著他一生作品的總和,這是他最後幫助年輕人完成成年禮的美好心意。

這個在桑樹街看見一切的頑童,帶著家鄉春田的銘記,一路闖盪想像世界。他用豐富的創意,和蘇斯派(Seuss-ville)特有的誇張和幽默,讓我們明白:只要用新的方式看待普通事物,平凡無奇的世界處處都有驚喜,每個人都有機會走向你要前往的地方。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我們正在尋找「​專案PM」,有興趣的夥伴請點擊以上圖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