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詩級豪邁雄渾風格見長的金鼎獎繪本作家李如青,即將出版最新力作《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他自認這是創作15年來的最高峰,並喟嘆:「爬過這座大山之後,未來要超越這個題材太難!」
台北市「榮譽市民」林旺(1917-2003)是陪伴台灣民眾超過半世紀、情牽至少三代人記憶的巨星。牠曾名列2013年美國《時代》雜誌「史上最具影響力的15隻動物」榜首,也曾是金氏世界紀錄中「全球最長壽的大象」,最後以86歲高齡在木柵動物園離世。
林旺與孫立人(羅超群攝影,羅廣仁典藏)
林旺在緬甸森林出生,最初隸屬英國東印度公司,二戰時與200多頭大象一起被俘成為日本軍伕。日軍敗逃後牠又跟隨抗日將領孫立人的遠征軍修築滇緬公路,從緬甸、雲南、貴州、廣州,展開漫長又艱險的離家5000公里路程。這隻在二戰時曾經震驚世界、鼓舞盟軍的大象,最後落腳台灣,孤獨度過牠的晚年餘生。
早在2007年完成首部作品《那魯》時,李如青即已動念創作《大兵林旺》,他針對林旺進行相關史料背景的考察,前後耗時10年。「這部作品原本早在5年前就該出來了,但這麼大的歷史,竟發生在一頭大象身上,不只如此,他還打過仗(每月領9個上尉的薪餉,比一個師長還高),牠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圖騰,牠的份量讓我10年之中不敢輕易完成它!」
▇透過畫筆詳實考證、拼補還原歷史:獻給未來朋友的禮物
創作初期,李如青為了尋找台灣山林資料,經常赴中橫進行田調,結識了多位參與過中橫公路開發的榮民,意外得知這些老兵曾親身經歷二戰的滇緬之役,更令人震驚的是林旺竟然是他們的同袍戰友。
從小生長在戰地金門的李如青,對戰爭的感受是很深刻的,「戰友」二字更讓他渾身雞皮疙瘩。「這兩個字就像個開關,1978年我還年少,第一次到台灣就跑去動物園見過林旺了,但是在動物園理解到的林旺,跟從老兵口中得知的林旺,在心裡的發酵是截然不同的。我立刻深深明白,在我面前展開的是一段揹負了許多人生命經歷的故事,同時也是我身邊許多叔叔伯伯們的故事。如今他們雖然都不在了,但我還在,希望我能替他們把這個故事留存下來,化為一份禮物,獻給未來的朋友。」
打開《大兵林旺》首部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胎毛未脫、姿態各異,生動宛如相機連拍的小象。李如青將老兵(郝宏文)的口述,化身為稚氣的少年兵「小元子」,在書中與林旺一起經歷從誕生的緬甸森林,一路迢迢到台灣的傳奇一生。
少年兵「小元子」在緬甸森林中偶遇遭日本軍隊遺棄的象群(步步出版提供)
《大兵林旺》與坊間諸多相關書籍不同也更加珍貴的是,李如青除了近身從林旺的戰友身上獲得第一手口述資料與老照片之外,更將如今已佚失的歷史畫面,透過他擅長的畫筆詳實考證、拼補還原回來。每一頁畫面裡還埋藏了許多哏,只要讀者(或說書人)背景知識夠豐富,即可從圖像中看出其間透露的線索。這些支線的資訊量龐大,幾乎各個都足以化為主線,自成一則故事或延伸成另一本書。
受訪當天,李如青在Openbook辦公室席地展開他為《大兵林旺》特別製作、分別長達5公尺的3幅捲軸。他彷彿開啟了一座「腦內圖書館」,以鉅細靡遺的敘述,一一解開隱藏在畫面背後那些文字未提及的故事,帶我們穿越時空,進入砲聲隆隆的惡水森林,登上邊境的天險大山、壯闊的歷史地景、赴台的龐然巨艦,最後來到熟悉的台北街頭,親炙工程浩大的「動物園大搬家」。
李如青展開《大兵林旺》的畫作卷軸,細細講解作品背後故事。
▇戰象的一生,近代史的縮影
譬如首部曲《再見吧叢林》裡,就有13頭大象、13個少年,他/牠們各有名字、也各有書中無法詳述的經歷。大戰席捲了土地上的所有人,造成了許多孤兒,也包括無辜的大象。日軍潰逃後遺棄了牠們與象伕,孫立人接收後,請3名緬甸象伕訓練這些被他收容下來的孤兒。照顧大象、禍福與共,人與象的形影不離,也成為貫穿全書最常見的景像。
根據史載,「小元子」與林旺邂逅之前,盟軍在亞洲戰場屢屢失利、傷亡慘重;而小元子與林旺的相遇,正是孫立人與盟軍首次大捷初嘗的戰果。這場滇緬之役不僅是遠征軍唯一的境外戰爭,也是二戰邁向勝利的轉折點。其中救亡圖存的最大關鍵,就是依靠滇緬公路的修築與駝峰航線的運補,因此書中雖無具名,但李如青特地畫上此役最重要的兩位將領:孫立人與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的影像,此外還有美國陸軍航空隊中將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的「鯊魚頭」飛虎隊戰機。
知名電影《第一滴血》的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扁帽」(Green Berets),其前身就是史迪威統帥的麥瑞爾突擊隊(Merrill's Marauders)。由於與孫立人並肩作戰,救回了許多盟軍,麥瑞爾突擊隊的隊徽上還有中華民國國徽。而「鯊魚頭」戰機,代表的則是中美合作的空軍部隊,他們賭上性命,沿著叢林裡飛機殘骸的金屬反光飛行,穿越素有「死亡航線」之稱的駝峰航線,才得以突破敵軍防線,為膠著的戰況帶來轉機。
還有諸多二戰代表性的地景地物,例如改變抗戰歷史的惠通橋,它曾被炸毀多次,又數度被盟軍奪回;二戰最知名的亞洲戰場重要史跡「晴隆二十四拐」,是滇緬公路向後方(重慶)運補國際援資的大動脈。這段路途遙遠又艱辛,讓13頭大象與部隊一同歷經萬難,最後僅剩林旺與阿蘭、阿沛走完全程。
《大兵林旺》中繪及諸多二戰代表性的地景,如惠通橋、滇緬公路(步步出版提供)
▇還原林旺移動歷程:訪談參與者,細緻重建史料缺失的場景
到了二部曲《離家五千里》,林旺與小元子跟隨遠征軍終於抵達廣州,迎面高聳獨立的是當年廣州最高地標:愛群酒店。相當於現今的紐約時代廣場,許多重大慶典與人潮都在此聚集,書中以此為背景,宣告抗戰勝利。另外,廣州第一座跨江大橋:海珠橋,則象徵著林旺再次的旅程,牠將在此搭船、告別中國大陸,跟隨孫立人撤退來台。
根據記載,林旺與青年軍一同搭乘的是海基輪,但李如青一直苦尋不著任何資料,因此他取用參與過諾曼地登陸有功,與孫立人撤退時間也吻合的201號中海艦,載著林旺來到台灣。畫面可見軍艦迫人的巨體,李如青詳細繪製了艦體的各種細節與勞動的士兵與人群,很有《威利在哪裡》的趣味。
《大兵林旺》中細緻描繪軍艦艦體細節及勞動的士兵與人群(步步出版提供)
李如青特別著墨的中海艦,是中華民國如今唯一僅存的「功勳艦」。他說:「我小時候從金門到台灣也坐這種船,對它有感情,所以希望在書裡我也能跟林旺搭同一艘船。」海軍司令部一度傳出擬將中海艦當成廢鐵變賣,李如青不但加入民間搶救的行列,也特意將它的各種姿態身影化為作品,留存書中。中海艦後來輾轉流浪各地,幸而2021年終於在台南尋得歸處,預計最快2023年會以嶄新的面貌與眾人見面。
回到書中,林旺搭乘的船終於在高雄港靠岸,港灣的景色以跨頁畫面遼闊展開。專訪前一天,李如青就站在同一個視點處(壽山),瞭望畫裡的山海。從言談中可以發現,他是個多情的人,片刻思緒就飄至林旺身邊,與牠的命運交疊——「如果我是牠,如果我也在這裡,我會是什麼心情?」畫面上,李如青從林旺腳底踩踏的土地視角仰望,傾斜的陸地帶出大象的暈眩搖晃,動態的擬象彷彿就要躍出紙外,帶給人身歷其境的衝擊(或暈眩)感受。
林旺初抵達高雄港,傾斜的視角彷彿帶出大象的暈眩搖晃(步步出版提供)
林旺來到台灣後,與牠的夥伴阿蘭、阿沛在鳳山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惜好景不常,阿蘭與阿沛後來相繼去世,獨留林旺成為亞洲最後的戰象。1954年10月林旺正式退役,命運繼續推動著牠,緩緩從高雄向台北的圓山動物園前進。
李如青說:「這個時期的林旺跟人的關係還是很好的,否則畫面中的木頭籠子怎麼攔得住牠?」李如青訪談過載送林旺從高雄到台北的士兵,得知當時使用的是坦克運輸車,全中華民國只有5台,李如青很得意連這部車也被他找到,並在書中還原了。
歷經三天,載運林旺的車隊駛入台北城,沿途經過許多知名地標——建於清朝的台北府正門(北門)、日治時期的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及茶商建造的圓山別莊(今台北故事館)、國民黨接收台灣後,拆除日本神宮原地重蓋的台灣大飯店(今圓山飯店)……在林旺徐行的隊伍眼前,宛如一部台灣近代史的流轉,走過千山萬水的牠,今後將在這個都市的某處鐵柵背後生活。
兒童圖畫書作家李如青
林旺自戰象身分退役,被載往台北圓山動物園的情景(步步出版提供)
▇從戰場到動物園
第三部《夢回森林》,彷彿相機的演進一般,畫面也逐漸從黑白轉為彩色。林旺自此成為動物園的大明星,許多民眾都很喜愛牠。
1986年圓山動物園遷址木柵,為數以千計、各型各類的動物搬家,是當年的熱門新聞。這是個浩大工程,李如青畫了各種動物的搬運過程,包括兇猛的獅子、高䠷的長頸鹿、噸位龐大的黑熊、駱駝等,各有各的技巧與難度。其中最讓人頭疼的自然是林旺,不只因為牠的體積龐大,還包括牠的機警聰明。動物園特地為牠製作了一個比貨櫃還巨大的搬運箱,並且連續3個月在裡面放置各種美味來消除牠的戒心,但這番機關算盡還是騙不倒林旺,享用美食的同時,牠會故意留一腳,讓管理員怎樣也關不了牠。
李如青與出版社將這個林旺專屬的搬運箱設計成書盒,別出心裁之外,也具有「值得一段故事」的紀念價值。而「動物大搬家」的過程,亦在出版前(因為等不及李如青的細火慢熬了),即被改編成同名音樂劇,於2021年2月在國家音樂廳演出。
當年蔚為話題的圓山動物園遷址行動(步步出版提供)
▇歷史的轉身,英雄的落寞
故事來到尾聲,林旺去世了。被製成標本的巨象,與身影依舊少年的小元子,在一片靜寂中無聲對望。最後,為故事展開序曲的那隻胎毛未脫的小象再次出現,牠回眸看了讀者一眼,與佇足在綠色叢林等待牠的已故象群們,一同步入叢林深處……
問李如青,《大兵林旺》是否還有故事很想說、卻只能讓它盡在不言中?他提起有一段在寫與不寫間一直斟酌猶豫的,那就是孫立人與同袍的情誼。「不管人或動物,孫立人對夥伴都是很講情義的。一般將領打勝仗都慶功,只有孫立人會燒紙錢,以祭拜他戰死的弟兄為先。我想這也是過去以來那些子弟兵,經過60年都齒搖髮禿了,卻依然對他誓死效忠的原因。」
書中數度寫到「林旺在等待牠的朋友」,其實指的就是孫立人與當年和他一起來台的部屬。孫立人會將林旺送去動物園有其不得已的原因,果然沒多久他就遭忌被軟禁,幾乎林旺認識的所有人都受牽連,重要軍職超過300人處境悲慘。
《大兵林旺》第三部 內頁(步步出版提供)
「林旺進到動物園後,孫立人只來見過牠一次,那是英雄落寞無言的時刻。我本來很想畫一張圖,讓林旺和孫將軍分別站在鐵欄杆後面,但這件事太敏感了,且書中主軸還是應該鎖定林旺,所以最後沒畫。」李如青說:「何況對這件事的看法,可能也有我的主觀在裡面,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搜尋這段歷史,去尋找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另外,我也很想把當年那些小象如何被訓練成工作象的殘酷過程畫出來——所有動物會聽話,都是用恐懼去制約出來的。我對『服從』兩個字有很深的體會,我認為服了就沒有從不從的問題,服了就從了嘛,你還擔心會跟不上呢!不服才靠壓制來解決,都是違反動物天性的。但想想這不也能寫,怕對小朋友刺激太大。」
▇有些體悟不能太卡通化
談到小朋友,有人曾質疑李如青的繪本太難(很寫實)、太具象(不可愛)、太傳統(諸多歷史背景),所以是大人看的,不適合小朋友。對此,他解釋道:「年輕時我畫過漫畫,但在我畫繪本之前,有件事讓我印象深刻——我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大傢伙(大象、水泥攪拌車、獅子王),他第一次去動物園時滿心雀躍,可是看到動物真面後卻大失所望,因為跟他在卡通或故事書裡見到的不一樣,他說『這不是他原本認識的朋友』,完全無法接受。」
李如青因此希望他的繪本更具教育意義:「我希望我筆下的一隻鳥,你會知道牠叫鴿子,該有的具體特徵我不會捨棄、也不能誤導,嚴謹的考察,才能提供小朋友正確的訊息。我認真的對待,也希望你能獲得一段認真的記憶,我會特別鉅細靡遺的原因也在這裡。很多故事背後都是有意義的,有些體悟不能太卡通,那會輕易讓真實的勇敢變卡通化的勇敢,友誼變卡通化的友誼,珍貴變成卡通化的珍貴。」
尤其李如青的創作靈感,常常來自對畫面瞬間的感動。「我的各種寫實,都是為了更接近我想傳達的感動。瞬間的感動不易留住,例如一段音樂,透過畫面就已失真了,我不能讓它在我筆下失真更多,因此沒有所謂我畫得細不細膩,純粹是為了交代清楚。」
至於內容對小朋友是否會太難?他認為難與易應該讓孩子自己表達,不該由大人來框限。他說,學習本來就是學「不懂的事物」,孩子一時不懂沒關係,只要曾經為畫面感到震撼,就成功在他心中埋入一顆種籽了。小孩想探索、挑戰難度,其實值得鼓勵。「我們從小就在書中尋找自己,一個問題立刻得到答案是我覺得最可惜的事。」
他還認為,故事無分新舊,只要是孩子沒看過,就是新的。「要說古老,恐龍更古老,但對孩子來說還是充滿新鮮感。對我來說,所有的過去都指向未來,我們的想像力也是,都是拿過去的經驗為基礎去重組未來。所以當下我能留住好的故事,就會盡力而為,畢竟人的記憶有限,能記得多少是多少,至少我們下的功夫沒有白費,這樣就值得了。」
許多兒童讀李如青的書,完全沒有大人以為的那些問題。「我的書常被孩子翻爛,有小朋友拿書給我看,真的跟狗啃的一樣,我感動到真想馬上送他一本新的。只是和孩子共鳴的密碼在哪裡?我自己也說不上來,只能說小孩的想像真的不可思議,他們寫給我的心得,讓我看都看不完。」
▇林旺故事「如實」的編輯者
李如青有半數的繪本都與動物有關,也畫過不少戰地的故事,《大兵林旺》正好兼而有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從事廣告業,非常擅長「抓眼球」,他深知以動物為主角對讀者來說,投注的情感會大不相同,但在他內心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感觸。
「太宰治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也經常對動物感覺很抱歉,因為跟人類相比就是不對等,我們虧欠牠們。雖然我也想借繪本傳達,但不大敢說。幸而有前輩告訴我,『真正想做的事不用說,說了就破』,所以很多故事我不會告訴你太多,你去感覺就好,與其讓我說,不如你看完故事,自己來說。」
至於作品刻畫戰爭故事,李如青的回應更令人意外:「如果真打仗,我想我應該會逃兵,因為打仗太不文明了。」他說,戰爭是一件普遍受難的事,無論善惡俱被摧毀,許多的美好都瞬間消失。但它又會讓人性在這樣的時刻,凸顯出最大的慈悲,就像黑暗中一根火柴,就能綻放真正的光輝。
《大兵林旺》第三部 內頁(步步出版提供)
「否則我們都是芸芸眾生,沒有對比反差,什麼是真正的勇氣,我們也看不出來。雖然我寫戰爭,但從來只描寫戰爭背後的故事,沒有戰爭血腥殘暴的場面。佛家有句話說『一燈可破千年暗』,戰爭就是那個『暗』,誰打贏我完全沒興趣,我在意的是戰爭底下微小人物那盞燈。」
就像林旺,李如青看見牠歷經滄桑的故事,包藏許多同代人的悲傷。「我想理解牠的當年,對於故事裡的痛苦,我也想分擔。」他甚至對創作二字心懷敬畏,認為自己只是林旺故事「如實」的編輯者,是去溫暖它,讓它慢慢熟成的人。
「林旺折磨我好久(10年!),但被牠折磨是我的榮幸。」李如青說《大兵林旺》完成後,卸下重擔,帶來的也並非輕鬆愉快,反倒是一種失落感。「因為我的任務結束了,接下來這個故事就不是我的了,是你的、是這個圖書市場的。」●
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
作者:李如青
出版:步步出版
定價:120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李如青
1962年出生在海角窮荒的金門縣境,1987年來臺謀生,喜歡爬爬山、看看電影、下下廚房、逗逗小孩。國立藝專畢業,曾在廣告公司擔任企劃,達十多年之久。2007年,因為一個偶然的際遇,讓他體認到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一切,竟是如此美好。於是,他開始從事繪本創作,已出版:《旗魚王》、《那魯》、《勇12:戰鴿的故事》、《雄獅堡最後的衛兵》、《紋山》、《遠山》等繪本,分別獲得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最佳圖畫書獎、「好書大家讀」等獎項,希望將自己所見、所聽、所聞、所感知一切的美好,能夠和每個孩子一起分享。
Tags:
(圖片選自李如青《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
以史詩級豪邁雄渾風格見長的金鼎獎繪本作家李如青,即將出版最新力作《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他自認這是創作15年來的最高峰,並喟嘆:「爬過這座大山之後,未來要超越這個題材太難!」
台北市「榮譽市民」林旺(1917-2003)是陪伴台灣民眾超過半世紀、情牽至少三代人記憶的巨星。牠曾名列2013年美國《時代》雜誌「史上最具影響力的15隻動物」榜首,也曾是金氏世界紀錄中「全球最長壽的大象」,最後以86歲高齡在木柵動物園離世。
林旺在緬甸森林出生,最初隸屬英國東印度公司,二戰時與200多頭大象一起被俘成為日本軍伕。日軍敗逃後牠又跟隨抗日將領孫立人的遠征軍修築滇緬公路,從緬甸、雲南、貴州、廣州,展開漫長又艱險的離家5000公里路程。這隻在二戰時曾經震驚世界、鼓舞盟軍的大象,最後落腳台灣,孤獨度過牠的晚年餘生。
早在2007年完成首部作品《那魯》時,李如青即已動念創作《大兵林旺》,他針對林旺進行相關史料背景的考察,前後耗時10年。「這部作品原本早在5年前就該出來了,但這麼大的歷史,竟發生在一頭大象身上,不只如此,他還打過仗(每月領9個上尉的薪餉,比一個師長還高),牠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圖騰,牠的份量讓我10年之中不敢輕易完成它!」
▇透過畫筆詳實考證、拼補還原歷史:獻給未來朋友的禮物
創作初期,李如青為了尋找台灣山林資料,經常赴中橫進行田調,結識了多位參與過中橫公路開發的榮民,意外得知這些老兵曾親身經歷二戰的滇緬之役,更令人震驚的是林旺竟然是他們的同袍戰友。
從小生長在戰地金門的李如青,對戰爭的感受是很深刻的,「戰友」二字更讓他渾身雞皮疙瘩。「這兩個字就像個開關,1978年我還年少,第一次到台灣就跑去動物園見過林旺了,但是在動物園理解到的林旺,跟從老兵口中得知的林旺,在心裡的發酵是截然不同的。我立刻深深明白,在我面前展開的是一段揹負了許多人生命經歷的故事,同時也是我身邊許多叔叔伯伯們的故事。如今他們雖然都不在了,但我還在,希望我能替他們把這個故事留存下來,化為一份禮物,獻給未來的朋友。」
打開《大兵林旺》首部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胎毛未脫、姿態各異,生動宛如相機連拍的小象。李如青將老兵(郝宏文)的口述,化身為稚氣的少年兵「小元子」,在書中與林旺一起經歷從誕生的緬甸森林,一路迢迢到台灣的傳奇一生。
《大兵林旺》與坊間諸多相關書籍不同也更加珍貴的是,李如青除了近身從林旺的戰友身上獲得第一手口述資料與老照片之外,更將如今已佚失的歷史畫面,透過他擅長的畫筆詳實考證、拼補還原回來。每一頁畫面裡還埋藏了許多哏,只要讀者(或說書人)背景知識夠豐富,即可從圖像中看出其間透露的線索。這些支線的資訊量龐大,幾乎各個都足以化為主線,自成一則故事或延伸成另一本書。
受訪當天,李如青在Openbook辦公室席地展開他為《大兵林旺》特別製作、分別長達5公尺的3幅捲軸。他彷彿開啟了一座「腦內圖書館」,以鉅細靡遺的敘述,一一解開隱藏在畫面背後那些文字未提及的故事,帶我們穿越時空,進入砲聲隆隆的惡水森林,登上邊境的天險大山、壯闊的歷史地景、赴台的龐然巨艦,最後來到熟悉的台北街頭,親炙工程浩大的「動物園大搬家」。
▇戰象的一生,近代史的縮影
譬如首部曲《再見吧叢林》裡,就有13頭大象、13個少年,他/牠們各有名字、也各有書中無法詳述的經歷。大戰席捲了土地上的所有人,造成了許多孤兒,也包括無辜的大象。日軍潰逃後遺棄了牠們與象伕,孫立人接收後,請3名緬甸象伕訓練這些被他收容下來的孤兒。照顧大象、禍福與共,人與象的形影不離,也成為貫穿全書最常見的景像。
根據史載,「小元子」與林旺邂逅之前,盟軍在亞洲戰場屢屢失利、傷亡慘重;而小元子與林旺的相遇,正是孫立人與盟軍首次大捷初嘗的戰果。這場滇緬之役不僅是遠征軍唯一的境外戰爭,也是二戰邁向勝利的轉折點。其中救亡圖存的最大關鍵,就是依靠滇緬公路的修築與駝峰航線的運補,因此書中雖無具名,但李如青特地畫上此役最重要的兩位將領:孫立人與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的影像,此外還有美國陸軍航空隊中將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的「鯊魚頭」飛虎隊戰機。
知名電影《第一滴血》的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扁帽」(Green Berets),其前身就是史迪威統帥的麥瑞爾突擊隊(Merrill's Marauders)。由於與孫立人並肩作戰,救回了許多盟軍,麥瑞爾突擊隊的隊徽上還有中華民國國徽。而「鯊魚頭」戰機,代表的則是中美合作的空軍部隊,他們賭上性命,沿著叢林裡飛機殘骸的金屬反光飛行,穿越素有「死亡航線」之稱的駝峰航線,才得以突破敵軍防線,為膠著的戰況帶來轉機。
還有諸多二戰代表性的地景地物,例如改變抗戰歷史的惠通橋,它曾被炸毀多次,又數度被盟軍奪回;二戰最知名的亞洲戰場重要史跡「晴隆二十四拐」,是滇緬公路向後方(重慶)運補國際援資的大動脈。這段路途遙遠又艱辛,讓13頭大象與部隊一同歷經萬難,最後僅剩林旺與阿蘭、阿沛走完全程。
▇還原林旺移動歷程:訪談參與者,細緻重建史料缺失的場景
到了二部曲《離家五千里》,林旺與小元子跟隨遠征軍終於抵達廣州,迎面高聳獨立的是當年廣州最高地標:愛群酒店。相當於現今的紐約時代廣場,許多重大慶典與人潮都在此聚集,書中以此為背景,宣告抗戰勝利。另外,廣州第一座跨江大橋:海珠橋,則象徵著林旺再次的旅程,牠將在此搭船、告別中國大陸,跟隨孫立人撤退來台。
根據記載,林旺與青年軍一同搭乘的是海基輪,但李如青一直苦尋不著任何資料,因此他取用參與過諾曼地登陸有功,與孫立人撤退時間也吻合的201號中海艦,載著林旺來到台灣。畫面可見軍艦迫人的巨體,李如青詳細繪製了艦體的各種細節與勞動的士兵與人群,很有《威利在哪裡》的趣味。
李如青特別著墨的中海艦,是中華民國如今唯一僅存的「功勳艦」。他說:「我小時候從金門到台灣也坐這種船,對它有感情,所以希望在書裡我也能跟林旺搭同一艘船。」海軍司令部一度傳出擬將中海艦當成廢鐵變賣,李如青不但加入民間搶救的行列,也特意將它的各種姿態身影化為作品,留存書中。中海艦後來輾轉流浪各地,幸而2021年終於在台南尋得歸處,預計最快2023年會以嶄新的面貌與眾人見面。
回到書中,林旺搭乘的船終於在高雄港靠岸,港灣的景色以跨頁畫面遼闊展開。專訪前一天,李如青就站在同一個視點處(壽山),瞭望畫裡的山海。從言談中可以發現,他是個多情的人,片刻思緒就飄至林旺身邊,與牠的命運交疊——「如果我是牠,如果我也在這裡,我會是什麼心情?」畫面上,李如青從林旺腳底踩踏的土地視角仰望,傾斜的陸地帶出大象的暈眩搖晃,動態的擬象彷彿就要躍出紙外,帶給人身歷其境的衝擊(或暈眩)感受。
林旺來到台灣後,與牠的夥伴阿蘭、阿沛在鳳山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惜好景不常,阿蘭與阿沛後來相繼去世,獨留林旺成為亞洲最後的戰象。1954年10月林旺正式退役,命運繼續推動著牠,緩緩從高雄向台北的圓山動物園前進。
李如青說:「這個時期的林旺跟人的關係還是很好的,否則畫面中的木頭籠子怎麼攔得住牠?」李如青訪談過載送林旺從高雄到台北的士兵,得知當時使用的是坦克運輸車,全中華民國只有5台,李如青很得意連這部車也被他找到,並在書中還原了。
歷經三天,載運林旺的車隊駛入台北城,沿途經過許多知名地標——建於清朝的台北府正門(北門)、日治時期的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及茶商建造的圓山別莊(今台北故事館)、國民黨接收台灣後,拆除日本神宮原地重蓋的台灣大飯店(今圓山飯店)……在林旺徐行的隊伍眼前,宛如一部台灣近代史的流轉,走過千山萬水的牠,今後將在這個都市的某處鐵柵背後生活。
▇從戰場到動物園
第三部《夢回森林》,彷彿相機的演進一般,畫面也逐漸從黑白轉為彩色。林旺自此成為動物園的大明星,許多民眾都很喜愛牠。
1986年圓山動物園遷址木柵,為數以千計、各型各類的動物搬家,是當年的熱門新聞。這是個浩大工程,李如青畫了各種動物的搬運過程,包括兇猛的獅子、高䠷的長頸鹿、噸位龐大的黑熊、駱駝等,各有各的技巧與難度。其中最讓人頭疼的自然是林旺,不只因為牠的體積龐大,還包括牠的機警聰明。動物園特地為牠製作了一個比貨櫃還巨大的搬運箱,並且連續3個月在裡面放置各種美味來消除牠的戒心,但這番機關算盡還是騙不倒林旺,享用美食的同時,牠會故意留一腳,讓管理員怎樣也關不了牠。
李如青與出版社將這個林旺專屬的搬運箱設計成書盒,別出心裁之外,也具有「值得一段故事」的紀念價值。而「動物大搬家」的過程,亦在出版前(因為等不及李如青的細火慢熬了),即被改編成同名音樂劇,於2021年2月在國家音樂廳演出。
▇歷史的轉身,英雄的落寞
故事來到尾聲,林旺去世了。被製成標本的巨象,與身影依舊少年的小元子,在一片靜寂中無聲對望。最後,為故事展開序曲的那隻胎毛未脫的小象再次出現,牠回眸看了讀者一眼,與佇足在綠色叢林等待牠的已故象群們,一同步入叢林深處……
問李如青,《大兵林旺》是否還有故事很想說、卻只能讓它盡在不言中?他提起有一段在寫與不寫間一直斟酌猶豫的,那就是孫立人與同袍的情誼。「不管人或動物,孫立人對夥伴都是很講情義的。一般將領打勝仗都慶功,只有孫立人會燒紙錢,以祭拜他戰死的弟兄為先。我想這也是過去以來那些子弟兵,經過60年都齒搖髮禿了,卻依然對他誓死效忠的原因。」
書中數度寫到「林旺在等待牠的朋友」,其實指的就是孫立人與當年和他一起來台的部屬。孫立人會將林旺送去動物園有其不得已的原因,果然沒多久他就遭忌被軟禁,幾乎林旺認識的所有人都受牽連,重要軍職超過300人處境悲慘。
「林旺進到動物園後,孫立人只來見過牠一次,那是英雄落寞無言的時刻。我本來很想畫一張圖,讓林旺和孫將軍分別站在鐵欄杆後面,但這件事太敏感了,且書中主軸還是應該鎖定林旺,所以最後沒畫。」李如青說:「何況對這件事的看法,可能也有我的主觀在裡面,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搜尋這段歷史,去尋找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另外,我也很想把當年那些小象如何被訓練成工作象的殘酷過程畫出來——所有動物會聽話,都是用恐懼去制約出來的。我對『服從』兩個字有很深的體會,我認為服了就沒有從不從的問題,服了就從了嘛,你還擔心會跟不上呢!不服才靠壓制來解決,都是違反動物天性的。但想想這不也能寫,怕對小朋友刺激太大。」
▇有些體悟不能太卡通化
談到小朋友,有人曾質疑李如青的繪本太難(很寫實)、太具象(不可愛)、太傳統(諸多歷史背景),所以是大人看的,不適合小朋友。對此,他解釋道:「年輕時我畫過漫畫,但在我畫繪本之前,有件事讓我印象深刻——我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大傢伙(大象、水泥攪拌車、獅子王),他第一次去動物園時滿心雀躍,可是看到動物真面後卻大失所望,因為跟他在卡通或故事書裡見到的不一樣,他說『這不是他原本認識的朋友』,完全無法接受。」
李如青因此希望他的繪本更具教育意義:「我希望我筆下的一隻鳥,你會知道牠叫鴿子,該有的具體特徵我不會捨棄、也不能誤導,嚴謹的考察,才能提供小朋友正確的訊息。我認真的對待,也希望你能獲得一段認真的記憶,我會特別鉅細靡遺的原因也在這裡。很多故事背後都是有意義的,有些體悟不能太卡通,那會輕易讓真實的勇敢變卡通化的勇敢,友誼變卡通化的友誼,珍貴變成卡通化的珍貴。」
尤其李如青的創作靈感,常常來自對畫面瞬間的感動。「我的各種寫實,都是為了更接近我想傳達的感動。瞬間的感動不易留住,例如一段音樂,透過畫面就已失真了,我不能讓它在我筆下失真更多,因此沒有所謂我畫得細不細膩,純粹是為了交代清楚。」
至於內容對小朋友是否會太難?他認為難與易應該讓孩子自己表達,不該由大人來框限。他說,學習本來就是學「不懂的事物」,孩子一時不懂沒關係,只要曾經為畫面感到震撼,就成功在他心中埋入一顆種籽了。小孩想探索、挑戰難度,其實值得鼓勵。「我們從小就在書中尋找自己,一個問題立刻得到答案是我覺得最可惜的事。」
他還認為,故事無分新舊,只要是孩子沒看過,就是新的。「要說古老,恐龍更古老,但對孩子來說還是充滿新鮮感。對我來說,所有的過去都指向未來,我們的想像力也是,都是拿過去的經驗為基礎去重組未來。所以當下我能留住好的故事,就會盡力而為,畢竟人的記憶有限,能記得多少是多少,至少我們下的功夫沒有白費,這樣就值得了。」
許多兒童讀李如青的書,完全沒有大人以為的那些問題。「我的書常被孩子翻爛,有小朋友拿書給我看,真的跟狗啃的一樣,我感動到真想馬上送他一本新的。只是和孩子共鳴的密碼在哪裡?我自己也說不上來,只能說小孩的想像真的不可思議,他們寫給我的心得,讓我看都看不完。」
▇林旺故事「如實」的編輯者
李如青有半數的繪本都與動物有關,也畫過不少戰地的故事,《大兵林旺》正好兼而有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從事廣告業,非常擅長「抓眼球」,他深知以動物為主角對讀者來說,投注的情感會大不相同,但在他內心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感觸。
「太宰治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也經常對動物感覺很抱歉,因為跟人類相比就是不對等,我們虧欠牠們。雖然我也想借繪本傳達,但不大敢說。幸而有前輩告訴我,『真正想做的事不用說,說了就破』,所以很多故事我不會告訴你太多,你去感覺就好,與其讓我說,不如你看完故事,自己來說。」
至於作品刻畫戰爭故事,李如青的回應更令人意外:「如果真打仗,我想我應該會逃兵,因為打仗太不文明了。」他說,戰爭是一件普遍受難的事,無論善惡俱被摧毀,許多的美好都瞬間消失。但它又會讓人性在這樣的時刻,凸顯出最大的慈悲,就像黑暗中一根火柴,就能綻放真正的光輝。
「否則我們都是芸芸眾生,沒有對比反差,什麼是真正的勇氣,我們也看不出來。雖然我寫戰爭,但從來只描寫戰爭背後的故事,沒有戰爭血腥殘暴的場面。佛家有句話說『一燈可破千年暗』,戰爭就是那個『暗』,誰打贏我完全沒興趣,我在意的是戰爭底下微小人物那盞燈。」
就像林旺,李如青看見牠歷經滄桑的故事,包藏許多同代人的悲傷。「我想理解牠的當年,對於故事裡的痛苦,我也想分擔。」他甚至對創作二字心懷敬畏,認為自己只是林旺故事「如實」的編輯者,是去溫暖它,讓它慢慢熟成的人。
「林旺折磨我好久(10年!),但被牠折磨是我的榮幸。」李如青說《大兵林旺》完成後,卸下重擔,帶來的也並非輕鬆愉快,反倒是一種失落感。「因為我的任務結束了,接下來這個故事就不是我的了,是你的、是這個圖書市場的。」●
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
作者:李如青
出版:步步出版
定價:12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如青
1962年出生在海角窮荒的金門縣境,1987年來臺謀生,喜歡爬爬山、看看電影、下下廚房、逗逗小孩。國立藝專畢業,曾在廣告公司擔任企劃,達十多年之久。2007年,因為一個偶然的際遇,讓他體認到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一切,竟是如此美好。於是,他開始從事繪本創作,已出版:《旗魚王》、《那魯》、《勇12:戰鴿的故事》、《雄獅堡最後的衛兵》、《紋山》、《遠山》等繪本,分別獲得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最佳圖畫書獎、「好書大家讀」等獎項,希望將自己所見、所聽、所聞、所感知一切的美好,能夠和每個孩子一起分享。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延伸閱讀
12月繪本大師》父子接力傳承的家書:《大象巴巴》的兩代作者尚和洛朗.德.布倫諾夫(Jean de Brunhoff & Laurent de Brunhoff)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 閱讀更多
童書評》留白的藝術:柯倩華評湯姆牛《畫家馬一邊》
閱讀更多
童書短評》#81 陪孩子與書中妖魔,周遊歷險打通關
Openbook「童書選書小組」每月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