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個人的閱讀經驗,1980年代中期可以算是台灣的百科全書業務代表蓬勃的年代吧,許多在車站、學校門口擺攤,逐家逐戶按鈴拜訪的打拚業務們,把一套又一套大部頭的百科全書和名著套書推進家庭裡面。很感謝家母雖然學歷不高,卻希望我們這些小孩多讀書,而成為書籍業務的堅定支持者。這些書籍,就是我和歐美文學最早的接觸,其中有一套是書佑文化出版的《世界文學名著》24本,另有一套是環華出版的《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大約50本;前者是我青少年時期的讀物,而後者則是我高中以後的重要讀本,至今還時常捧讀。這兩套書,大致形塑了我早期的閱讀和寫作品味。
認真來看,也許那套青少年版的《世界文學名著》影響還要更長遠一點。在日後我比較能懂得文學的類型以後,才了解到,那套世界文學名著大致就是歐美浪漫傳奇文學的精華,隨著科學的興起和大航海時代的來到,當時歐美的文學也就充滿了冒險犯難的精神與探索世界的眼光,這些文學包含了《金銀島》《海底兩萬哩(即鸚鵡螺號)》《地心之旅》《魯賓遜漂流記》《所羅門王寶藏》《格列佛遊記》《基督山恩仇記》《海角一樂園》等等,讓我們這些小孩讀了一遍又一遍,樂此不疲,以致多年以後,當很多人說出了「海洋文學」這個名詞的時候,我竟很快就暸解到那是什麼東西了。當然,我始料未及自己有天會寫出一本台語的《幻影號的奇航》來向這些大師致敬。
在我最早期的這批歐美文學書單中,寫出《鸚鵡螺號》和《地心之旅》的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1905),對科學知識有特別的迷戀,這當然源於他處在一個對科學與理性樂觀的時代。例如他的小說《環遊世界80天》,核心的設問就是當時(1872年)的人類能否藉由各種交通工具,在80天內旅行世界一圈?
縱使不乏沿途迷人的風光寫作,但這本小說核心的趣味還是科學精神,亦即,基於科學知識,人類是否確實可以掌握環境帶來的困難和挑戰。除了科學精神和冒險精神,在營救殉葬寡婦等等的橋段,凡爾納也展露出現代歐美的自由精神與俠義精神。有趣的是,在第38天,小說的主角還搭船經過了「水流險惡」的台灣海峽。整趟旅程可說妙趣橫生。主人公掌握一切,克服萬難,十分快意。
相較於歐美科學啟蒙所帶給凡爾納的自信揮灑,台灣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林獻堂,在1927年啟程的環遊世界壯舉,就顯得深思熟慮許多。在《林獻堂環球遊記》中,我們看到的是「為了台灣前途而遊」的肩負。整本遊記非常認真的記下了世界各地的風土民情觀察,已經接近人類學式的考察。從基隆出發西行,遊歷了東南亞、埃及、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荷蘭、丹麥、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士、美國,最後搭上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回到日本橫濱,是一趟長達一年的旅程。
這本遊記的寶貴之處,除了以台灣人的眼光記下當時世界的各方面細節,也記下了當時這位最具代表性的台灣人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對當時世界政局的議論。例如他在倫敦議院旁聽,仔細記下了英國內閣議會運作的現場、各政黨的分布與女性的參政。
在談及因病而不能成行考察的愛爾蘭自治雜談,他寫下:「倫敦之新聞有批評愛爾蘭政黨之紛爭,謂除上帝之外無人能救得愛爾蘭,此是英人感情的批評,果真是愛爾蘭無自治之能力乎,這豈不是笑話。」
回顧林獻堂出遊前,文協成立的歷史背景及其後的發展,這些語重心長關於民主與自治的議論,確有微言大義。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發掘林獻堂心懷民族意識的段落。
例如在書寫巴黎協和廣場四周豎立的8尊代表8個城市的女神像,他提及1870年普法戰爭後,斯特拉斯堡割讓給德國,一直到1918年一次大戰後才又復歸法國,這49年間,巴黎市民以黑紗罩在斯特拉斯堡女神雕像的身上。在談論埃及獨立的段落,他寫著「查遇爾爾則以國民為後盾,不屈不撓前仆後繼,不知灑許多志士熱血於荒煙沙漠之中,乃得有今日也。」
從台灣看凡爾納筆下主人公環遊世界的暢快豪情和林獻堂世界環遊的憂國憂民,前者是歐美科學、理性、自由、法律精神的化身,後者則是來自初覺醒的被殖民地謙卑的學習者與追求者,兩相對照,不能不感慨,也不能不折服。也或許是因為那次環球旅行,林獻堂對世界政治制度的考察與體會得以更為深刻,讓他後來能對中國古老的政治形態有敏銳的察覺,並預告了離台之後留給風雨台灣的歷史哀歌吧。
在近期出版的《文協精神台灣詩》中,我讀到林獻堂於1949年離台赴日後寫下的詩句:
軍政紛紛似亂絲,黎民飢餓苦安之?風濤萬里重洋隔,欲吐哀音只賦詩。
——詩題〈步文芳君冬日雅集原韻〉,收錄於《文協精神台灣詩》第144頁。
這豈非歷史的殘酷?同屬重洋之隔,讓人不得不懷念起同一位作者在20年前的遠方國度所留下的豪情壯語了。
歷史不能回頭,但幸好,因為前人的腳步,閱讀歷史的吾輩台灣人子孫們,仍得以借鏡先賢的血淚緩緩前行。今年適逢文協百年,各地多有紀念的活動,林獻堂先生也再度被台灣人懷念起來。就在文協成立百週年前夕的10月16日傍晚,在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的一場「臺灣眼世界心:環球遊記音樂會」,是由李哲藝作曲、歐聰陽製作、游源鏗作詞及吟唱、灣聲樂團演出的精采表演,筆者有幸能親臨。
詩人兼戲曲家游源鏗,正是以林獻堂的環球遊記為發想,將林獻堂遊記中的國家城市串聯,譜寫出10段台語漢詩,並親自吟唱。其中的「美利堅」一段相當令人動容。游源鏗的詩句如下:
走遍天涯 為求自主立身地
問君良知 怎忍蓄奴分烏白
嘔心血 奮力開創新世界
開視野 合眾齊心建共和
何方是祖國?
火炬照處 心頭方寸有疆土
哪需念故鄉?
來歷不論 攜手之地即故鄉
借美國的獨立講台灣的新共和,雖百年前的林獻堂遊記未必有那麼直白的表述,但是,歷經百年風雨,後代的子孫們奮力向前,把林獻堂先生未竟的願望書陳出來,在文協百年的今日,他老先生必也是樂意的吧!如此來觀林獻堂先生的遊記,其意義就更顯完備了。●
P.S.「臺灣眼世界心:環球遊記」將在2022年元旦下午的灣聲樂團新年音樂會,以交響樂團編制,於國家音樂廳演出,非常值得一聽。
胡長松
高雄市人。第38屆吳三連獎文學獎得主。詩人、小說家、現代台語文學的推動者,現任《台文戰線》雜誌社社長。目前有華語小說《柴山少年安魂曲》等2本、台語小說《槍聲》、《復活的人》、《幻影號的奇航》等6本和1本台語詩集出版。
Tags: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回想起個人的閱讀經驗,1980年代中期可以算是台灣的百科全書業務代表蓬勃的年代吧,許多在車站、學校門口擺攤,逐家逐戶按鈴拜訪的打拚業務們,把一套又一套大部頭的百科全書和名著套書推進家庭裡面。很感謝家母雖然學歷不高,卻希望我們這些小孩多讀書,而成為書籍業務的堅定支持者。這些書籍,就是我和歐美文學最早的接觸,其中有一套是書佑文化出版的《世界文學名著》24本,另有一套是環華出版的《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大約50本;前者是我青少年時期的讀物,而後者則是我高中以後的重要讀本,至今還時常捧讀。這兩套書,大致形塑了我早期的閱讀和寫作品味。
認真來看,也許那套青少年版的《世界文學名著》影響還要更長遠一點。在日後我比較能懂得文學的類型以後,才了解到,那套世界文學名著大致就是歐美浪漫傳奇文學的精華,隨著科學的興起和大航海時代的來到,當時歐美的文學也就充滿了冒險犯難的精神與探索世界的眼光,這些文學包含了《金銀島》《海底兩萬哩(即鸚鵡螺號)》《地心之旅》《魯賓遜漂流記》《所羅門王寶藏》《格列佛遊記》《基督山恩仇記》《海角一樂園》等等,讓我們這些小孩讀了一遍又一遍,樂此不疲,以致多年以後,當很多人說出了「海洋文學」這個名詞的時候,我竟很快就暸解到那是什麼東西了。當然,我始料未及自己有天會寫出一本台語的《幻影號的奇航》來向這些大師致敬。
在我最早期的這批歐美文學書單中,寫出《鸚鵡螺號》和《地心之旅》的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1905),對科學知識有特別的迷戀,這當然源於他處在一個對科學與理性樂觀的時代。例如他的小說《環遊世界80天》,核心的設問就是當時(1872年)的人類能否藉由各種交通工具,在80天內旅行世界一圈?
縱使不乏沿途迷人的風光寫作,但這本小說核心的趣味還是科學精神,亦即,基於科學知識,人類是否確實可以掌握環境帶來的困難和挑戰。除了科學精神和冒險精神,在營救殉葬寡婦等等的橋段,凡爾納也展露出現代歐美的自由精神與俠義精神。有趣的是,在第38天,小說的主角還搭船經過了「水流險惡」的台灣海峽。整趟旅程可說妙趣橫生。主人公掌握一切,克服萬難,十分快意。
相較於歐美科學啟蒙所帶給凡爾納的自信揮灑,台灣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林獻堂,在1927年啟程的環遊世界壯舉,就顯得深思熟慮許多。在《林獻堂環球遊記》中,我們看到的是「為了台灣前途而遊」的肩負。整本遊記非常認真的記下了世界各地的風土民情觀察,已經接近人類學式的考察。從基隆出發西行,遊歷了東南亞、埃及、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荷蘭、丹麥、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士、美國,最後搭上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回到日本橫濱,是一趟長達一年的旅程。
這本遊記的寶貴之處,除了以台灣人的眼光記下當時世界的各方面細節,也記下了當時這位最具代表性的台灣人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對當時世界政局的議論。例如他在倫敦議院旁聽,仔細記下了英國內閣議會運作的現場、各政黨的分布與女性的參政。
在談及因病而不能成行考察的愛爾蘭自治雜談,他寫下:「倫敦之新聞有批評愛爾蘭政黨之紛爭,謂除上帝之外無人能救得愛爾蘭,此是英人感情的批評,果真是愛爾蘭無自治之能力乎,這豈不是笑話。」
回顧林獻堂出遊前,文協成立的歷史背景及其後的發展,這些語重心長關於民主與自治的議論,確有微言大義。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發掘林獻堂心懷民族意識的段落。
例如在書寫巴黎協和廣場四周豎立的8尊代表8個城市的女神像,他提及1870年普法戰爭後,斯特拉斯堡割讓給德國,一直到1918年一次大戰後才又復歸法國,這49年間,巴黎市民以黑紗罩在斯特拉斯堡女神雕像的身上。在談論埃及獨立的段落,他寫著「查遇爾爾則以國民為後盾,不屈不撓前仆後繼,不知灑許多志士熱血於荒煙沙漠之中,乃得有今日也。」
從台灣看凡爾納筆下主人公環遊世界的暢快豪情和林獻堂世界環遊的憂國憂民,前者是歐美科學、理性、自由、法律精神的化身,後者則是來自初覺醒的被殖民地謙卑的學習者與追求者,兩相對照,不能不感慨,也不能不折服。也或許是因為那次環球旅行,林獻堂對世界政治制度的考察與體會得以更為深刻,讓他後來能對中國古老的政治形態有敏銳的察覺,並預告了離台之後留給風雨台灣的歷史哀歌吧。
在近期出版的《文協精神台灣詩》中,我讀到林獻堂於1949年離台赴日後寫下的詩句:
這豈非歷史的殘酷?同屬重洋之隔,讓人不得不懷念起同一位作者在20年前的遠方國度所留下的豪情壯語了。
歷史不能回頭,但幸好,因為前人的腳步,閱讀歷史的吾輩台灣人子孫們,仍得以借鏡先賢的血淚緩緩前行。今年適逢文協百年,各地多有紀念的活動,林獻堂先生也再度被台灣人懷念起來。就在文協成立百週年前夕的10月16日傍晚,在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的一場「臺灣眼世界心:環球遊記音樂會」,是由李哲藝作曲、歐聰陽製作、游源鏗作詞及吟唱、灣聲樂團演出的精采表演,筆者有幸能親臨。
詩人兼戲曲家游源鏗,正是以林獻堂的環球遊記為發想,將林獻堂遊記中的國家城市串聯,譜寫出10段台語漢詩,並親自吟唱。其中的「美利堅」一段相當令人動容。游源鏗的詩句如下:
借美國的獨立講台灣的新共和,雖百年前的林獻堂遊記未必有那麼直白的表述,但是,歷經百年風雨,後代的子孫們奮力向前,把林獻堂先生未竟的願望書陳出來,在文協百年的今日,他老先生必也是樂意的吧!如此來觀林獻堂先生的遊記,其意義就更顯完備了。●
P.S.「臺灣眼世界心:環球遊記」將在2022年元旦下午的灣聲樂團新年音樂會,以交響樂團編制,於國家音樂廳演出,非常值得一聽。
胡長松
高雄市人。第38屆吳三連獎文學獎得主。詩人、小說家、現代台語文學的推動者,現任《台文戰線》雜誌社社長。目前有華語小說《柴山少年安魂曲》等2本、台語小說《槍聲》、《復活的人》、《幻影號的奇航》等6本和1本台語詩集出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書.人生.韓良憶》帶我去遠方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
書.人生.李崇建》夜燈下讀故事書,解放讀書的靈魂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
書.人生.呂政達》我兒子的《維摩詰經》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