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書房》#BookTok讓4年前小說衝上暢銷榜,及其他藝文短訊

2021-07-31 12:00
  • Sway(文字工作者)
  • Bambook(文字工作者)

科幻小說《They Both Die at the End》因社群平台TikTok多部短片發酵,促成書籍暢銷(翻攝自Tiktok/abbysbooksadamsilvera

【產業消息】

■是什麼讓4年前出版的小說多年後突然衝上暢銷榜?是什麼讓一再被拒的書稿突然獲得出版社青睞,以數十萬美元買下?答案是:BookTok。
BookTok是影音社群平台TikTok上的閱讀社群,讀者可為愛書拍預告短片,或錄下自己讀到故事高潮爆哭的片段,最後加上標籤「#BookTok」,影片就可能在一夜之間爆紅瘋傳。對作者來說,一般在推特或Instagram上的貼文大多只能觸及既有的追蹤者,但TikTok的演算法似乎能讓影片觸及其他更多喜好閱讀、喜歡特定類型小說或特定故事情節的使用者,觀看數、讚數、回應數也成為作者最有力的銷量保證,可做為與出版社談合約的有利條件。
由於TikTok使用者多為青少年,BookTok上最受歡迎的書籍不出YA的奇幻、科幻、羅曼史或其中任兩種以上的混合文類。標記「#BookTok」的影片至今年7月初已累積了126億觀看人次,這番熱潮也從虛擬世界延燒到現實世界,促使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在實體店面和網站上都設立「BookTok專區」,搭上BookTok的熱潮促銷。

■書店新勁敵登場、折扣戰再惡化?美國實體書價值鏈正值重組轉型,過往店內僅販售少樣滯銷書(remainder)的連鎖一元商店(dollar shop),正在全美迅速擴店,或許將成出版社新書的一級戰場。「以瘋狂低價銷售高品質商品」的一元商店對於出版社有何吸引力?首先是以低價促銷、多店面多顧客所累積的高營業額。一家以著色本、貼紙書為主力商品的出版社提出數據,同一本書在一元商店的銷量,能比大型零售店多5~10倍,相差超過10萬本。其次,一元商店幾乎不退書,因此能節省退貨的倉儲與物流成本。
目前一元商店除了原有的低價滯銷書外,以兒童著色書與遊戲書占最大宗,除此之外還有耐翻難撕的硬頁書、繪本與故事書等。新的經銷管道也創造需求,回頭刺激供給。以童書玩具製造商Peachtree Playthings為例,他們向迪士尼購買授權,出版卡通人物的漫畫及雜誌,製造文具、玩具等周邊,一元商店便是主要的銷售管道。

【得獎消息】

■曾獲科斯塔年度小說大獎、金匠獎,多次入圍曼布克獎決選的蘇格蘭作家艾莉.史密斯(Ali Smith),今年6月底以《Summer》獲得歐威爾政治小說獎。史密斯自2015年開始進行猶如即時編年史般的「四季四部曲」寫作計畫,自2016年出版《Autumn》為始,至2020年出版《Summer》為終,寫作和出版速度都令人望塵莫及。《Summer》透過一個虛構的家庭,寫實地描繪去年英國面對疫情、脫歐、氣候危機、難民困境等種種的難題,捕捉時代變動氛圍的精準度使她拿下今年獎項。

■國會圖書館美國小說獎(Library of Congress Prize for American Fiction)得主揭曉,今年榮獲這項終身成就的小說家Joy Williams,過去曾入圍普立茲文學獎、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今年9月將發行第5本長篇小說《Harrow》,是睽違21年的長篇力作。
Williams並不是特別多產的作家,自1973年以長篇小說《State of Grace》出道後,至今出版了4部長篇小說、5本短篇故事集,以及2本非虛構作品。這個獎項得主是由超過60位文壇人士提名,陣容包含過往也獲此獎項肯定的得獎者、受人尊崇的作家與文學評論家。美國國會圖書館長Carla Hayden彙整Williams的得獎原因,是因為半世紀以來Williams的作品揭露了我們生命表相之下,那奇怪又讓人不安的恩典;在一個故事、一個片刻、一個句子中,強迫讀者重新想像我們如何看見自身,如何相互了解,以及如何與自然世界連結。


(取自Library of Congress,Photo credit: Robert Casper)

【新書快報】

■2017年以遺棄和被遺棄為題,創作圖像回憶錄《Imagine Wanting Only This》大獲媒體好評的美國圖像作家克莉絲汀.拉德克(Kristen Radtke),今年7月推出第二本圖像非虛構作品《Seek You: A Journey Through American Loneliness》,關注正默默蔓延全美、名為「寂寞」的瘟疫。
寂寞感從何而來?為何難以訴說,亦無人聞問?拉德克從自身經驗出發,結合個人生命故事、社會紀實、文化觀察、心理學研究等,嫻熟地運用色調營造氛圍和情緒,以第一人稱視角邀請讀者加入她的探索之旅。本書也許無法逐一解答問題,但若仔細審視作者如何描繪寂寞感——「就像整個人沒入水中手忙腳亂,但周遭的世界靜謐無聲,只有你的身體發出的巨大噪音對抗靜默的一切」,讀者會發現本書就是投入無聲之海的一顆石子,期望製造出打破寂靜孤獨的漣漪。

■2位得獎暢銷女性作家Marie Benedict與Victoria Christopher Murray合作譜寫《The Personal Librarian》,一段塵封一甲子的黑人女性傳奇終於重見天日。
20世紀初,金融大亨J. P. 摩根(J. P. Morgan)以驚人財力打造一座私人圖書館,收藏了世上最珍稀的手稿書籍與藝術作品。負責此處館藏徵選的品味把關者,是一位年僅20多歲的年輕女館員Belle。Belle擁有不俗的藝文品味、脫穎而出的聰慧與迷人丰采,加上摩根的賞識加持,讓她迅速成為紐約社交圈的紅人、藝術界與藏書界的意見領袖。
然而,看似無懈可擊的Belle有個不顧一切代價都要守護的祕密,那就是她的身世。Belle的父親Richard Greener是哈佛大學首位黑人學生與黑人畢業生,在她童年時就離開了家庭。同樣擁有淺淡棕膚的Belle母女和她的手足改了姓氏又搬家,從此「漂白」過活。Belle十分清楚,一旦她的身世被揭穿,不只她的聲望和職涯都將化為齏粉,甚至連無辜的家人都會遭受牽連⋯⋯為了成功,為了所愛之人,Belle究竟要付出何種代價?

■英國哈利王子預計於2022年下半年推出回憶錄,將由企鵝藍燈書屋出版,書名未定,出書盈餘將全數捐作慈善。根據出版社和哈利王子的聲明,本書將會是「正確且完全如實」的「第一手紀錄」,涵蓋哈利人生至今的高峰和低谷,也會細數過往犯下的錯誤和學到的教訓,回顧形塑他成長為男人的重要事件。根據英國媒體報導,哈利回憶錄由普立茲獎得主莫林格(J. R. Moehringer)代筆,他也曾操筆網球選手阿格西的回憶錄。哈利和妻子梅根自去年宣布脫離英國皇室後,與皇室的關係出現裂痕,梅根今年3月更在歐普拉訪談中指控皇室成員說出種族歧視言語,媒體預料哈利的回憶錄將會透露更多皇室成員不願公開談論的事件。

■從小在加州長大的日裔美籍作家Katie Kitamura出版第4本小說《Intimacies》,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列入今年的夏日最愛書單。《Intimacies》的主角是海牙國際法庭的口譯,她自紐約流亡到荷蘭,擁有多重身分認同、精通多國語言,卻仍在尋找自己的容身之處。某次,低調的主角被指派為一位被控戰爭罪的前總統進行口譯,因此捲入巨大的政治風暴中。不論在法庭上或私生活中,這位懷抱安靜熱情的女性都面臨與權力、愛情及暴力對戰。在各方夾擊下,她的人生彷彿已在懸崖邊搖搖欲墜,崖底的背叛與心碎叫囂著要她投降,迫使她正視自己的生命到底所求為何。


Katie Kitamura官網

【跨媒體改編】

■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作品《同情者》今年3月剛出版續集《The Committed》(相關書介可見:英美書房2021年3月號),故事也將改編為影集,由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的公司與HBO、A24共同製作,以《原罪犯》、《下女的誘惑》等電影享譽國際的南韓名導朴贊郁執導,並由小勞勃道尼一人分飾多個白人男性配角,例如故事裡的新科議員、CIA幹員與電影導演等。本劇主角無名混血間諜仍在全球徵選中,目前最有可能的人選條件是越南裔。《同情者》作者阮越清是任職南加大的英美研究及民族學教授,他的家庭在1975年西貢陷落後移民美國。故事中透過身世複雜的雙面間諜,以「美籍越南人」的視角重新闡述越戰,刻畫人性也凝視歷史。

■美國Tor Books出版社和麥克米倫有聲書(Macmillan Audio)日前聯手合作,將中國作家劉慈欣獲雨果獎科幻的小說《三體》首部曲英文版依章節拆分,推出連載式Podcast版本,在麥克米倫的科幻文學頻道《Stories from Among the Stars》播出。自7月6日起,每週二和週五各釋出2集《三體》內容,聽眾可在各大Pocast平台上串流播放或下載,預計於8月6日播畢全書,9月10日下架。
《三體》早在2014年即推出有聲書,但內容總長將近13.5個小時,加上資訊密度極高,想要一次聽完可不簡單。出版社趁著《三體》即將改編為Netflix影集的熱潮,推出類似連載的分集Podcast版本。此舉除了可延續作品聲量,同時也測試消費者能否接受不同形式的內容產品,做為往後改編科幻、奇幻長篇小說的參考。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