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伴讀 超粒方、亞次圓、邱顯忠》YouTube時代的電視人

部落格時期,人人都是詩人、影評人、作家。如今,人人都能化身youtuber,透過YouTube向全世界放送影像節目。本月伴讀以家庭為單位,邀請到知名youtuber兄弟超粒方與亞次圓,以及他們的電視製作人老爸邱顯忠。且看這三位各懷絕技的影像工作者,在單飛打拚之餘,首度合體組band談心。本週,我們先邀請邱顯忠談他的youtuber兒子與理想中的藝文節目。

▉古典藝術品與超級英雄海報、模型共存——​這就是家

位於板橋的邱家,整潔公寓大樓五樓,進門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家中四處擺放的西洋與中國藝品:牆上懸掛著仕女木雕與水墨書畫,電視櫃角落的琉璃器皿,廚房外的三面彩繪玻璃,以及擺滿一整座展示櫃的音樂鈴。這些精美的裝飾藝品是誰的收藏呢?邱顯忠笑著說是太太的。「她以前在貿易公司上班,公司替國外廠商承製許多美術藝品,她自己也很喜歡,就一點一點買回來;我有機會到國外出差的時候,看到覺得她會喜歡的東西,也會買一些回來給她。」

再一細看,在典雅的木製家具和精美的裝飾藝品之間,還零星散落著幾枚閃亮雷射貼紙,沙發上躺著海綿寶寶抱枕,櫃子裡收著海軍戰艦模型,客廳後方的角落裡放著電動遊戲的宣傳立板。這些物品理所當然地在房子裡占有自己的空間,像從歲月身上刷洗掉落下來的小小碎片。

邱顯忠年輕時出國學電影,回台後很快進入公視,成為電視圈的一員。他和兩個兒子「超粒方」、「亞次圓」雖並不是無所不談的親暱,「但應該還算不錯吧?很多小孩不太願意在臉書上加父母,但我們有互加臉書哦。」說完,邱顯忠輕輕揚起嘴角。聊起「超粒方」、「亞次圓」的youtuber事業,邱顯忠認為,自己並沒有給他們什麼特別的影響。「頂多就是小時候會帶他們去看展覽、電影這些吧,或許是曾經替他們累積起一些基礎……但說起來,他們走在這條路上,我對他們影響力並不大。」超粒方做了第一支影片之後,用一貫酷酷的口氣告訴爸爸這件事時,邱顯忠不免略感驚訝,但只覺得兒子有自己的興趣,而他也鼓勵孩子去多方接觸、嘗試各種事物,於是始終以一種守護的姿態,陪伴在兒子身旁。

▉電視生態的改變與革新

從過去傳統的電視節目,到現在百花爭艷的網路節目時代,觀眾的收視習慣已然改變。長年負責製作藝文節目的邱顯忠,此刻看著兩個兒子經營自己的YouTube頻道,對此有比別人更深一層的體悟。「現在的年輕觀眾已經不太會在特定的時間坐下來,打開電視收看節目了,所以現在做節目的方式一定要跟著改變,因為電視的生態已經在改變了。」

他認為這改變應該從兩方面去著手,第一是「嶄新的行銷方式」:除了發展網路媒體去拓展觀眾群、讓更多人可以很容易就看見以外,也要讓觀眾有機會以不同的方式了解節目的裡裡外外,例如最近很紅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劇組很早就系統性地行銷宣傳,中間也規律地上傳一些影片和花絮來引起話題。

第二是「不要怕通俗」。邱顯忠提起兩廳院的影音頻道「NTCH togo」,曾找了劇場創作者蔡柏璋和歌手蔡依林一起合作:蔡柏璋學跳蔡依林〈Play我呸〉的舞蹈,蔡依林則演了一小段《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獨白劇。「那個影片有很高的點閱率。它有跨界的元素,有蔡依林這樣的明星,有蔡柏璋這樣的表演者,內容很輕鬆有趣、很通俗,兩個創作者也都很放得開、認真學習對方的專業。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告訴大家做文化藝術類的節目的時候,不要怕通俗,而要去想一個比較好的形式——這時候形式會變得很重要,因為這個形式要能把你想講的事情、想作的題目,包裝在裡頭。而當大家開始習慣接受這樣的東西的時候,再開始做比較深入的題目,讓觀眾容易接受它。」

藝文節目因為收視率不高,電視台也就不願意投入比較多的資源,要把節目做好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已經不是去爭論資源多寡是不是真的會影響品質的問題,而是資源多的時候,做節目的規模和概念就可以擴大,同時也會吸引更多人、甚至把不同領域的人都拉進來做這個東西。」他認為不只是節目本身要嘗試跨界,就連創作者也都可以跨界,讓不同領域的人進來電視一起做東西,就可以激盪出更多想法。邱顯忠談起公視《文學Face&Book》這個節目,「最新的第三季完全是跨界的概念。節目找了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和文學作者一起創作,這種做法可以讓對文學有興趣的觀眾也接觸到其他領域,或者反過來,像是因為喜歡音樂、舞蹈、劇場創作者而收看的觀眾,讓這些人接觸到文學作品,如此一來,就可以把不同領域的能量和興趣往外更推進一些。」

▉理解差異,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過去,邱顯忠曾花了四年製作《台灣百年人物誌》這樣共三十集、每集半小時的節目,讓他得到了金鐘獎肯定,而獲得金鐘獎提名的《以藝術之名》,全長八小時的影像,製作時間則長達三年。如此的製作速度,看在年輕世代的眼中簡直不可思議。在一切都講求速度的現在,當紅電影與熱門話題,youtuber必須抓緊在一週內、甚至兩三天內就得生產出影片,才能搶得點擊率。

過去在電視台低頭凝視節目收視率報表的他,如今則不時關注著兩個兒子的YouTube頻道。和兒子分屬兩個世代的影像工作者,雖說不同世代有各自的難題與困境,但有時竟然也道理相通。像是嘗試更專門、更深入的主題時,點擊率卻很難衝高;想維持影片內容的高知識含量,人氣卻很容易被其他只求搶快的娛樂性影片瓜分。

偶爾他也會「技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他們會聽,但不一定會採用。一方面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看的東西跟我們這代已經不一樣了,我的意見不一定有用。」提到兩個兒子的youtuber事業,身為父母,邱顯忠偶爾也有擔心,但更多的則是溫柔守護。為了更了解兒子的世界,他默默讀了《漫畫原來要這樣看》;擔心兒子在忙碌之餘沒有心力沉澱閱讀,又找來《狂粉是怎樣煉成的》。「真的是因為他們在做這個,才因此接觸到這個新的世界,也跟著學了新的東西。」邱顯忠淡淡笑著。

蒙娜麗莎與超級英雄,東方仕女與西洋戰艦。兩個世代的影像工作者,看似兩種不同次元的行進速度,在最底層之處隱隱有著連結。就像這個家給人的感覺一樣,默默容納了各式各樣的物品,悉心照料這些不同而多元的品味,卻又不顯得突兀。

▉節目製作人讀這幾本書刺激靈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