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曾聽朋友說周耀輝人很親切,可以安心交談,但當他對採訪團隊侃侃而談時,我依舊捏了一把冷汗——他從被指責是不男不女的童年談起,一路談到在荷蘭的兩段戀愛,毫無遮掩,也不會像是其他大牌作家說完話後補上一句:「聽聽就好,不要寫。」
採訪結束,回到台灣後,我聽了幾輪錄音檔做逐字稿,除了重新回憶他講國語時慢條斯理的口氣,也同時確認周耀輝說話時的關鍵字是「不一樣」。我回頭想,採訪當下為他流的那把冷汗,或許是出自心疼,畢竟他生在台灣玫瑰少年葉永鋕死去之前的時代。那時,所有主流的價值觀全部向他傾軋而來,不曾間斷,他當然努力想變成大家眼中那款標準男人,但都宣告失敗。「以前覺得不一樣是一種缺憾,後來我才知道不一樣是一種美麗。」
「身分於我,往往是分身,分裂不定,性別、階級、家國、界別都是,我喜歡混雜一點。」周耀輝以歌詞實踐這樣的理念,在他的歌詞作品中,往往能讀見孤立的他者在大時代的遭遇,有碰撞,有撫慰,也有更多的曖昧。
男男女女/地地天天/誰人也有獨角/正脫落/正脫落/才會快樂/是什麼/由我/支配/撩動/成就/還未試過/是什麼/由我/支配/撩動/成就/我——麥浚龍〈呻吟〉
後來,周耀輝在浸會大學教書,開了歌詞創作班,沒有子嗣的他成為學生眼中的父執輩,偶爾,他會遇見和他同樣被歸類成「不夠Man」的年輕男生。「我對年輕的陰柔男說,我1961年出生的,和他們(長輩)年紀差不多,不是每個大人都用有色眼光看你。和別人不同,是沒關係的。」這可能是一種自我喊話,如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一般,喊久了便信了,就此生出力量,讓他回頭與過去和解,對那個想要「正常」一點的自己說:「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你看,也是可以活得很好啊。」
然,周耀輝不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就算他理解現實之苦,也有應對之策略,但他不想讓學生變得那麼樂觀。曾有學生說要學他一樣跑來跑去,在不同城市生活,才會過得比較好。周耀輝告訴她:「不一定。我支持妳的決定,但這決定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而面對無法脫離階級貧困或歧視陰影的學生,他對他們說:「你先做一些事,去還債,之後就可以做自己了。」
若沒有人選你/在暴雨狂風後/用自由而囂張的溫柔/做美好的獸/若沒有人選我/但未怕人依舊/為著能夠/就有好理由/讓我邀請我們/走——盧凱彤〈囂張〉
在荷蘭讀博士班時,他便想過,如果要教書,絕對想教香港的學生。「我們這一代的人,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讓現在的年輕人過這樣的生活,現在年輕人沒有機會過自己的生活。荷蘭人有自己的問題,但他們不會擔心自己的生活。」回來之後,在教室碰到了這些年輕人,他便解下一部分的自我給他們,傳遞勇氣。碰不到面的那些,他就用歌詞或書。
「歌詞、書都是我送給這個世界的東西,送出去之後,就是看他的造化了。」我問他有沒有創作的怪癖——像我一樣凌晨寫稿,一邊吃垃圾食物一邊敲鍵盤——他搖搖頭,沒有。「我每天有兩個堅持,一是早上一起床喝三杯咖啡,二是晚上臨睡時吃兩顆橙,或是兩顆水果。」吃水果,也是緬懷母親的一種方式:從小家窮,但只要手邊有錢,周耀輝的母親無論如何都會買水果給他吃。「吃完早餐,十一二點便開始寫作,到一兩點就停,晚上絕不熬夜。大家對寫作者有刻板印象,但我想活得健康一點。」
創作之外,周耀輝喜愛閱讀,買了房子後,堆了很多書的書房,反而不是經常閱讀的地方。從小住在公屋,他習慣在樓梯間看書,後來也養成不在書房也能專心閱讀的習慣。除了讀書,他也讀人,偶爾更讀青春。「只要不太熱,我就走出去,去公園看人打球,感受青春。」我問周耀輝創作對他而言,到底是什麼。這一次,他沒有再提起「不一樣」,「有時候,我也是藉創作來給自己一點安靜。」
後來,他帶我們去看接生他的「九龍樂善堂」,沿途經過九龍城寨拆除後改建而成的公園,我們走到足球場邊的看台,他逕自坐下。我索性拿出筆記本與原子筆,請他給台灣讀者寫幾個字,他翻開好幾面,試寫了幾次才成功。他當時解釋了,曾有朋友帶來一本台版日文翻譯小說,上頭的序文引了這兩句歌詞。「我看到,非常感動,知道自己的字碰到了應該碰到的人,而因為這個人,又可能碰到更多應該碰到的人。」
或許當時外頭風大,我又緊張接下來的拍攝行程,因此沒有聽仔細書名。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記成是白石一文的《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或是《一瞬之光》,回到台灣後翻書遍尋不著,google了句中字詞,才發現周耀輝提及的,是詩人孫梓評為吉田修一《最後的兒子》寫的導讀,而那一首歌是他獻給尚.考克多(Jean Cocteau, 1889-1963),由黃耀明演唱的〈給你〉。
翻開筆記本,書頁上歪歪斜斜卻溫柔的字跡,寫著「給世上搖搖欲墜的我/給一切明明是對的錯」。
我讀著那字跡,懂了;猜測世上無數無助的孩子,總有幾個會因為遇見那兩句歌詞,而哭出聲音。
文字:零零肆
攝影:王志元
攝影助理:小子
協力:紅眼、郭正偉
周耀輝想推薦給台灣讀者的創作歌單
天問/達明一派
愛彌留/達明一派
萬福瑪利亞/黃耀明+關淑怡
彳亍/麥浚龍
呻吟/麥浚龍
銀髮白/林二汶+岑寧兒
囂張/盧凱彤
模特/李榮浩
渺少/田馥甄
玻璃/黃靖
假如我們甚麼都不怕
作者:周耀輝
出版:寫樂文化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周耀輝
畢業於香港大學英國語文及比較文學系,其後參與多種媒體工作。1989年發表第一首詞作,書寫歌詞及其他文字創作至今,出版約一千首詞作,包括《忘記他是她》(達明一派)丶《流星》(王菲)丶《萬福瑪麗亞》(黃耀明)丶《開水與白麵包》(莫文蔚)丶《我的失敗與偉大》(劉若英)丶《雌雄同體》(麥浚龍)丶《愛愛愛》(方大同)丶《渺小》(田馥甄)丶《模特》(李榮浩), 文集包括《突然十年便過去》丶《7749》丶《假如我們甚麼都不怕》丶《紙上染了藍》丶《一個身體,兩個人》。 1992年移居荷蘭。2011年獲阿姆斯特丹大學傳媒學院博士學位,回港任職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近年亦參與舞台及視覺藝術創作。
|
Tags:
2000年4月20日,葉永鋕提前下課去上廁所,之後再也沒有回來了。玫瑰少年離世17年,世界並未更加體貼。今天,周耀輝談不男不女,談和別人不一樣其實不是缺憾,是一種美麗。
願每一分鐘/奪魄銷魂/隨日與夜我變身/如像瑪利亞再生/懷日與夜結的孕/看華麗女神/永紋在我身/你明艷照人/日染的病要等夜裡生/我存在至今/共你相望懶相認卻相襯。
——黃耀明、關淑怡〈萬福瑪利亞〉,周耀輝填詞作品
儘管曾聽朋友說周耀輝人很親切,可以安心交談,但當他對採訪團隊侃侃而談時,我依舊捏了一把冷汗——他從被指責是不男不女的童年談起,一路談到在荷蘭的兩段戀愛,毫無遮掩,也不會像是其他大牌作家說完話後補上一句:「聽聽就好,不要寫。」
採訪結束,回到台灣後,我聽了幾輪錄音檔做逐字稿,除了重新回憶他講國語時慢條斯理的口氣,也同時確認周耀輝說話時的關鍵字是「不一樣」。我回頭想,採訪當下為他流的那把冷汗,或許是出自心疼,畢竟他生在台灣玫瑰少年葉永鋕死去之前的時代。那時,所有主流的價值觀全部向他傾軋而來,不曾間斷,他當然努力想變成大家眼中那款標準男人,但都宣告失敗。「以前覺得不一樣是一種缺憾,後來我才知道不一樣是一種美麗。」
「身分於我,往往是分身,分裂不定,性別、階級、家國、界別都是,我喜歡混雜一點。」周耀輝以歌詞實踐這樣的理念,在他的歌詞作品中,往往能讀見孤立的他者在大時代的遭遇,有碰撞,有撫慰,也有更多的曖昧。
男男女女/地地天天/誰人也有獨角/正脫落/正脫落/才會快樂/是什麼/由我/支配/撩動/成就/還未試過/是什麼/由我/支配/撩動/成就/我——麥浚龍〈呻吟〉
後來,周耀輝在浸會大學教書,開了歌詞創作班,沒有子嗣的他成為學生眼中的父執輩,偶爾,他會遇見和他同樣被歸類成「不夠Man」的年輕男生。「我對年輕的陰柔男說,我1961年出生的,和他們(長輩)年紀差不多,不是每個大人都用有色眼光看你。和別人不同,是沒關係的。」這可能是一種自我喊話,如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一般,喊久了便信了,就此生出力量,讓他回頭與過去和解,對那個想要「正常」一點的自己說:「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你看,也是可以活得很好啊。」
然,周耀輝不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就算他理解現實之苦,也有應對之策略,但他不想讓學生變得那麼樂觀。曾有學生說要學他一樣跑來跑去,在不同城市生活,才會過得比較好。周耀輝告訴她:「不一定。我支持妳的決定,但這決定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而面對無法脫離階級貧困或歧視陰影的學生,他對他們說:「你先做一些事,去還債,之後就可以做自己了。」
若沒有人選你/在暴雨狂風後/用自由而囂張的溫柔/做美好的獸/若沒有人選我/但未怕人依舊/為著能夠/就有好理由/讓我邀請我們/走——盧凱彤〈囂張〉
在荷蘭讀博士班時,他便想過,如果要教書,絕對想教香港的學生。「我們這一代的人,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讓現在的年輕人過這樣的生活,現在年輕人沒有機會過自己的生活。荷蘭人有自己的問題,但他們不會擔心自己的生活。」回來之後,在教室碰到了這些年輕人,他便解下一部分的自我給他們,傳遞勇氣。碰不到面的那些,他就用歌詞或書。
「歌詞、書都是我送給這個世界的東西,送出去之後,就是看他的造化了。」我問他有沒有創作的怪癖——像我一樣凌晨寫稿,一邊吃垃圾食物一邊敲鍵盤——他搖搖頭,沒有。「我每天有兩個堅持,一是早上一起床喝三杯咖啡,二是晚上臨睡時吃兩顆橙,或是兩顆水果。」吃水果,也是緬懷母親的一種方式:從小家窮,但只要手邊有錢,周耀輝的母親無論如何都會買水果給他吃。「吃完早餐,十一二點便開始寫作,到一兩點就停,晚上絕不熬夜。大家對寫作者有刻板印象,但我想活得健康一點。」
創作之外,周耀輝喜愛閱讀,買了房子後,堆了很多書的書房,反而不是經常閱讀的地方。從小住在公屋,他習慣在樓梯間看書,後來也養成不在書房也能專心閱讀的習慣。除了讀書,他也讀人,偶爾更讀青春。「只要不太熱,我就走出去,去公園看人打球,感受青春。」我問周耀輝創作對他而言,到底是什麼。這一次,他沒有再提起「不一樣」,「有時候,我也是藉創作來給自己一點安靜。」
後來,他帶我們去看接生他的「九龍樂善堂」,沿途經過九龍城寨拆除後改建而成的公園,我們走到足球場邊的看台,他逕自坐下。我索性拿出筆記本與原子筆,請他給台灣讀者寫幾個字,他翻開好幾面,試寫了幾次才成功。他當時解釋了,曾有朋友帶來一本台版日文翻譯小說,上頭的序文引了這兩句歌詞。「我看到,非常感動,知道自己的字碰到了應該碰到的人,而因為這個人,又可能碰到更多應該碰到的人。」
或許當時外頭風大,我又緊張接下來的拍攝行程,因此沒有聽仔細書名。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記成是白石一文的《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或是《一瞬之光》,回到台灣後翻書遍尋不著,google了句中字詞,才發現周耀輝提及的,是詩人孫梓評為吉田修一《最後的兒子》寫的導讀,而那一首歌是他獻給尚.考克多(Jean Cocteau, 1889-1963),由黃耀明演唱的〈給你〉。
翻開筆記本,書頁上歪歪斜斜卻溫柔的字跡,寫著「給世上搖搖欲墜的我/給一切明明是對的錯」。
我讀著那字跡,懂了;猜測世上無數無助的孩子,總有幾個會因為遇見那兩句歌詞,而哭出聲音。
文字:零零肆
攝影:王志元
攝影助理:小子
協力:紅眼、郭正偉
周耀輝想推薦給台灣讀者的創作歌單
天問/達明一派
愛彌留/達明一派
萬福瑪利亞/黃耀明+關淑怡
彳亍/麥浚龍
呻吟/麥浚龍
銀髮白/林二汶+岑寧兒
囂張/盧凱彤
模特/李榮浩
渺少/田馥甄
玻璃/黃靖
假如我們甚麼都不怕
作者:周耀輝
出版:寫樂文化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周耀輝
畢業於香港大學英國語文及比較文學系,其後參與多種媒體工作。1989年發表第一首詞作,書寫歌詞及其他文字創作至今,出版約一千首詞作,包括《忘記他是她》(達明一派)丶《流星》(王菲)丶《萬福瑪麗亞》(黃耀明)丶《開水與白麵包》(莫文蔚)丶《我的失敗與偉大》(劉若英)丶《雌雄同體》(麥浚龍)丶《愛愛愛》(方大同)丶《渺小》(田馥甄)丶《模特》(李榮浩), 文集包括《突然十年便過去》丶《7749》丶《假如我們甚麼都不怕》丶《紙上染了藍》丶《一個身體,兩個人》。 1992年移居荷蘭。2011年獲阿姆斯特丹大學傳媒學院博士學位,回港任職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近年亦參與舞台及視覺藝術創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7》大川普,吹什麼,吹……
延伸閱讀
4月伴讀 周耀輝》一個世界已經不能滿足我了——周耀輝談「我喜歡住在哪裡」
遷徙,是家的反面,但兩者可以並存。看似矛盾的概念,或許是構成周耀輝的關鍵字之一。那天,周耀輝帶我們前往為他接生的慈善醫院,也帶我們到九龍城晃晃,喝了標榜能「去骨火」... 閱讀更多
4月伴讀 周耀輝》一世不想畢業,周耀輝歌詞班——叫我們別看小青春
香港人也害怕「輸在起跑點上」,曾有學生對周耀輝說:「什麼起跑點,這已經是我的終點。」面對世代不義,詞人無法置身事外,今天,聽周耀輝談歌詞創作、香港浸會大學歌詞班,... 閱讀更多
4月伴讀 周耀輝》就怕和你一樣——活在一齣恐怖片中
你一定聽過他寫的歌。 周耀輝,寫過約莫一千首歌詞,與林夕、黃偉文並列香港詞壇三大詞人。今天,周耀輝不談流行歌,他談他走過的恐怖片場景,以及一個人如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