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台漫 3》從「雷克小子」到《上海大少爺》:董事長黃熙文的漫畫路

2019-01-03 17:09
  • 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漫畫家黃熙文及《上海大少爺》內頁;本文照片由大辣出版提供

Openbook閱讀誌推出【跨世紀台漫】系列,邀請學者翁稷安專文析論,以「人」為單位,評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活躍於漫壇、近年推出新作或有舊作重印的漫畫家,回顧並展望台灣漫畫的風景。

小時候筆者家裡有個金屬製的垃圾桶,說是垃圾桶,只是一個直徑15公分左右、高度約莫相等的正圓柱體,上面附有鐵蓋,下方則有用來開蓋的踏板。真拿來使用也裝不了什麼,從來不曾用來裝垃圾。


lei_ke_xiao_zi_s.jpg

雷克小子系列商品

沒記錯的話,這好像是某次交換禮物抽籤得來的「成果」,符合那種場合的購物邏輯,不見得實用,但小巧精美。吸引人的亮點是上面的圖案,「雷克小子」(這名稱也是很後來才知道的)倚著摩托車,站在夕陽映照的港邊。圖像層次分明,有著細膩的質感,在雷克小子的天真中,注入淡淡少見的成熟。

雖然是單幅圖畫,沒有前因後果的情節或對話,卻似乎藏有許多故事,讓人忍不住聯想各種可能。對小孩來說,這樣的想像,已是他最接近所謂「浪漫」的事物。

▉用飽滿的圖像賦予商品鮮明個性

雷克小子是今日許多中年人成長時期的共同記憶之一。搭配著當時的知音文具,雷克小子以不同姿態,被製作成無數產品,陳列在文具店或書店裡,等著孩童們下課返家前的逗留。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雷克小子,和稍晚些由凱西.陳所繪製的凱西系列,以圖像結合商品的方式,席捲了當時的文具禮品市場,成為許多人「包包」裡或「本本」上常見的圖樣,和進口的外國圖案如史努比、加菲貓等分庭抗禮,平起平坐。


m24613168_big-tile.jpg

凱西.陳所繪製的凱西系列(取自阿秀商行

雷克小子和凱西系列的共同點是都屬於「單幅」圖案,依循不同的商品屬性,柔順自然地銜接,取得商業的成功。但兩者的畫風截然不同:雷克小子精緻豐富,有如廣告看板般華麗,凱西則帶有信手塗鴉般的質樸。

凱西還有少量的文字敘述,以文字發揮畫龍點睛的效果,賦與凱西和她的夥伴們某種「故事」性格,進而形成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使用者認同和消費對象。而雷克小子則幾乎沒有文字,沒有明確的角色和情節設定(即使有,多數消費者大概也不太清楚),只有「Blue Rex」的標題或偶爾出現的狀聲詞。


lei_ke_.jpg

《就是雷克It's REX》

雷克小子完全擺脫依循文字組合所構成的世界,純粹以圖像直接對決,還能吸引這麼多人的注意和喜愛,顯示了創作者黃熙文豐沛且獨特的魁力和創作能量。透過圓潤飽滿的筆觸,縝密堆疊、雕塑出不同的細節,讓謎樣的雷克小子順應著商品屬性,一同產生鮮明的「個性」,吸引消費的目光。

在「文創」還沒泛濫到廉價,甚至完整的概念要等到多年後才會正式出現的年代裡,雷克小子開創了圖像創作與商品結合的合作和獲利模式。這個發展脈絡自成一格,一路延伸到下新世紀初彎彎的出現,以及目前如雨後出筍般浮現的圖文作家們。

以畫面構成的風格替代故事,或許是雷克小子在商品市場獲得成功的條件。但令人忍不住好奇(或說遺憾):如果將這一幅幅圖像串連成完整敘事的漫畫,不知會是怎樣的面目?這可能是無數當年擁有雷克小子相關商品的孩童或青少年,曾經在腦海中浮現過的念頭。

雖然在2003年出版的漫畫集《就是雷克It's REX》曾短暫滿足了雷克小子迷,但這部漫畫集的流通有限,加上黑白四格或短篇的形式,似乎還離童年的想像有些距離。這樣的遺憾背後,不只是針對雷克小子,同時也是對能創造出那麼完美圖像效果的作者黃熙文,在創作能力上的期待。

作畫風格再進化

 《上海大少爺》 預告動畫短片

《上海大少爺》在2018年問世,這份遲來的意外,多少回應了漫迷跨越時代的期盼。

《上海大少爺》的故事舞台設定在1929年的上海,以獎金獵人「大少爺」冼小冬為主角,開啟一場剷惡鋤奸的青春大冒險。主角雖然不是雷克小子,但相似的畫風和外型設定,馬上勾起人們的回憶。

除了充滿「黃熙文風格」的人物設定之外,能喚起人們印象的就是畫面構成的細緻。多數人翻開這部作品,最搶眼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圖像的「滿」。這不只是全彩造成的效果,更是黃熙文一路以來作畫風格的再進化。


shou_gao_.jpg

《上海大少爺》手稿

從人物到前景或背景,一層又一層細細的雕琢,藉由色彩及無數細節,營造出厚實滿溢的飽和感,承襲過去商業圖像的「腔調」,又以這份飽和感替代了商品所提供的基底,開發出全新的「語法」。這樣的語法不只應用在故事的講述,更從盈滿的構圖中,生成出動感。

如果雷克小子如同作者自己形容的,是商品導向的「靜態」作品,那麼「升級」過後的黃熙文在《上海大少爺》中不只給予劇情,更藉由「滿」的技法,將整個畫面推向了「動態」的極端。譬如第九章〈相信〉中的最後高潮,一格格快速的節奏,與其說是漫畫,倒不如說具有更濃烈的動畫感。

讀者不只等來了老朋友,而且還是在「精神時光屋」中修練多時,已成為「超級賽亞人」的老朋友。

在夢想和現實的斜槓之間堅持淬練

許多人應該是經由《上海大少爺》的宣傳文案,才知道黃熙文是「十八銅人行氣散」的經營者。這段消失的空白,某種意義上是在夢想和現實的「斜槓」之間,尋找平衡的摸索和苦鬥。十年一劍,讀者在《上海大少爺》看到的種種改變,或許就是在這苦鬥中被淬鍊的強韌。


shi_ba_tong_ren_.jpg

於2010年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大展推出的「十八銅人.PIZZA CUT FIVE.PUSH COMIC」聯名展

從90年代到新世紀,台灣漫畫經歷過太多令人啞然無語的頓挫,使許多才華洋溢的創作者喪志,或選擇轉換到相對安穩的跑道。然而同時還是有不分世代的創作者,選擇在逆風之中繼續航行,堅持與風浪對抗,如同《老人與海》裡的主人翁,即使最後只能拖回魚骨,但過程中與大環境的肉搏,已是可歌可泣的史詩。

在書末和水瓶鯨魚的對話中,那個在正職之外徹夜未眠,只為一圓漫畫夢的黃熙文,不僅體現出台灣漫畫某種不倒的倔強,也是所有逐夢者的典範。


zuo_hua_ji_jie_.jpg

 黃熙文為圓漫畫夢,利用下班之餘創作漫畫

史家本質上就是一群守著過去殘存的懷舊者,創作者則理應相反,必須不斷向前,和未知的挑戰奮鬥,雙方觀點理應不同。歷史從來不是一面鏡子,過去和現在分屬不同時空脈絡,直接比對只會造成偏差。然而史學確實能從已逝的時光中,萃取出抽象的經驗,雖然不見得能完全避免錯誤,但至少降低了同樣錯誤一再重複的機率。

面向過去是為了未來創生的參考。像黃熙文這樣的創作者,了解他一路走來的歷程,除了加深對他作品的理解,也能為在前線和他共同作戰的人們提供參考。雷克小子時代,黃熙文對於圖像和商品兩者性質的探索,仍是當下許多圖文創作者在思考文創的商業運作時,值得參考的標的。而黃熙文對漫畫的堅持,更是一則關於夢想的勵志故事。

無論如何,十年等到黃熙文一劍,只希望下次出鞘,不要又是十年。


wei_tu_2.jpg

《上海大少爺》內頁


zi_hua_xiang__0.jpg

黃熙文自畫像

0831-shanghai-book.jpg上海大少爺
Shanghai Junior: A Story in China 1929

作者:黃熙文
出版:大辣文化
定價:6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黃熙文

  • 1966年生,A型天秤座,台灣嘉義人
  • 日本東京設計師學院(Tokyo Designer Gakuin College)畢業
  • 曾以「雷克小子」(BLUE REX)造型人物風靡卡片禮品界
  • 現任和氣藥品公司董事長和漫畫家
  • 1981年,因受到《小咪漫畫周刊》影響,在嘉義和幾個熱愛畫漫畫的朋友共同創立了「漫畫之友」研究社團
  • 1984年,成為「漫畫之友」會長,之後北上就讀復興商工、同時一面打工接漫畫、插圖、設計稿件繪製。隔年發行《漫畫之友》刊物,並舉辦二屆漫畫比賽
  • 1987年,進入卡片禮品界工作,以時尚造型風格、精湛細膩的畫風《雷克小子》(BLUE REX)風靡全台灣的年輕人,期間推出無數周邊系列商品
  • 1991年,赴日求學專攻電腦繪圖,於1995年以「最優秀賞」的成績畢業於「東京デザイナー学院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専攻」
  • 1999年,成為老牌藥廠第二代接班人,接手「和氣藥品」董事長。公司最著名的商品為「十八銅人行氣散」、「鳥頭牌愛福好」
  • 2000年,因支持漫畫家好友林政德創作理念,共同合作鹿鼎記、星貓等行銷與動畫前製設計和製作
  • 2003年,出版個人第一本漫畫作品集《就是雷克》
  • 2006年,在《漫樂雜誌》共發表三期短篇漫畫:〈有沒有一種感覺叫溫柔〉、〈有沒有一種趕稿叫無間〉、〈有沒有一種驚聲叫尖叫〉
  • 2008年,開始構思17歲時就想畫的長篇漫畫《上海大少爺》劇本,進行老上海資料蒐集、場景考查、劇本編寫、人物設定
  • 2009年,為改變30多年老牌藥品新形象,特以十八銅人為核心概念打造全新形象「十八銅人浴火重生」,於台北紐約紐約六樓展演廳舉辦的「十八銅人X PIZZA CUT FIVE聯名藝術展」
  • 2010年,「十八銅人‧PIZZA CUT FIVE‧PUSH COMIC」首度在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大展推出一系列震撼聯名
  • 2018年,完成第二部漫畫作品《上海大少爺》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