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台漫 1》麥人杰和台漫的黃金一代

2018-10-18 12:33
  • 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漫畫家麥人杰及《黑色大書》內頁(大辣出版提供)

「千年一問:故宮鄭問大展」掀起各界對漫畫的藝術定位及台漫前景的關注,Openbook閱讀誌推出【跨世紀台漫】系列,邀請學者翁稷安專文析論,以「人」為單位,評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活躍於漫壇、近年推出新作或有舊作重印的漫畫家,回顧並展望台灣漫畫的風景。

▉【跨世紀台漫】前言:重現台灣漫畫的風景線

說來或許殘忍:在台灣,一位漫畫家之死,往往不會引起太多注意。2017年鄭問去世後,相關報導和各界的緬懷是少見的備極哀榮。似乎只有像鄭問這樣具國際知名度的漫畫家離世,才能重新喚起人們對同世代漫畫家的關注。

那些陪著我們成長、一度能與日本漫畫相庭抗禮的創作者,很長一段時間沒被提起。除了如鄭問或2015年先走一步的陳弘耀,讀者因其離世而知其終局之外,很多創作者就此散落四方,離開了台灣漫畫的舞台,許久不曾聽聞他們的消息,更遑論新作,成為讀者心中的懷念。

1990年代,蓄勢待發的台灣漫畫在沒有政治枷鎖的限制下,各方高手雲集,出版市場亦蒸蒸日上,曾有過單行本一集銷售超過10萬冊的榮景。沒想到曇花一現,當初許諾的天國竟快速萎縮成一片荒漠,猶如電影《瘋狂麥斯》(Mad Max)裡的末日場景,只剩少數幾人在殘存的綠洲之地,苦苦維繫著台漫的命脈。

1990年代對台漫而言,是最初也是最後的榮光,但在回顧時,卻處於尷尬的位置。從歷史研究來說,二、三十年的距離太近,似乎還無法進入學院規範的研究射程裡;若著重台漫發展的角度,又似乎一切都該關注當下,無暇顧及看似塵封的往事。

然而,今日台漫所有的難題,或因應難題而生的各種建言,無一不在上世紀末即已搬演。倘若不正視過去,那麼就只是重複同樣的錯誤,陷在同樣的迷宮中,迎來相同的僵局和困境。要振興台漫,就必須勾勒並理解台漫的歷史,而不應只是淺碟地只看眼下,更不應老是抱著戒嚴時期的上古考據。

個人以為,我們應從台漫一度的繁榮著手,解剖分析,找出衰落的病因所在,才能理解當前腳下的泥淖所在,一步步走出新的道路。


man_hua_jia_he_zhao__1.jpg

1989年,6位台灣漫畫家與他們的作品。左起:蕭言中、鄭問、阿推、敖幼祥、麥人杰、曾正忠。(攝影:高重黎,大辣出版提供)

鄭問故宮展已完滿落幕,雖然過程中偶有雜音,質疑漫畫為何能走入以傳世稀寶為對象的帝王殿堂,但只要曾走進展場,就會明顯感受到,鄭問的作品並不需要故宮光環的加持,反而是故宮借重了鄭問的才氣和名氣,苦苦學習如何拉進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台灣擁有超越國寶的漫畫家,並且在大眾文化中扮演了關鍵的推手。這不只是台漫的幸運,也是漫畫該發揮的社會影響。如同手塚治虫之於日本,他不單在漫畫藝術上不斷突破,也替日本大眾文化描繪出新的容貌。

像手塚這樣的漫畫大師,在日本並不是孤例,藝術的火炬在一代又一代的創作者手中共同傳承。而台灣漫畫也絕非只有鄭問一人,曾經歷過90年代的讀者,就知道那是台漫創作能量大爆炸的歲月,無數精力旺盛身懷絕招的漫畫家們,企圖打造一片漫畫新天地。最幸運的是,這些漫畫老將們還有不少人堅持在創作線上,正努力重振旗鼓,推出新作。

【跨世紀台漫】系列的回顧並不只是為了緬懷,而是希望在過去中找尋未來的契機,以歷史出發,串連起台漫的「未來昔日」。最終期盼能呼喚那些暫別江湖的大師們:現實情勢或許依舊險惡,但新秀前扑後繼,仍不到絕望之時,該是離開阿奇托星(Ahch-To)的時候了。各位絕地大師,當年在便利商店或租書店存著零用錢,苦心追隨的讀者們,雖然已進中年,但依舊在這裡等待。

▉從「麥先生」到「麥叔叔」

今(2018)年6月「千年一問」故宮展開展時,相關報導裡有一則漫畫家麥人杰的訪問,吸引了不小關注。

訪談中,麥人杰略顯激動但懇切地說著:「去年鄭問過世,很突然,我們今年要在故宮展,首位進入故宮的漫畫家——你一定要等他過世嗎?他在的時候故宮不能展嗎?他在世的時候你不能肯定他,你看不出來嗎?你得等他死了,然後所有人才說:『哇,這個人多重要啊!他多棒啊!台灣之光啊!』又來了,我都覺得台灣之光已經變成一句髒話了。」

擲地有聲的語詞,在網路世界引起陣陣迴響。這番談話說的是鄭問,但多少也是麥人杰自己的寫照。

運動世界裡喜歡用「黃金一代」(golden generation,或譯黄金世代)的概念來形容國家隊:一群年紀相近、才華洋溢(或用中國體育報導最熱愛的詞彙「橫空出世」)的選手一時集結,組成了最強的代表,有資格挑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佳蹟。

回顧台灣漫畫史的發展,1990年代前後的這批漫畫家,即足以被稱作台灣漫畫的「黃金一代」。麥人杰是其中最為全能的一員,畫風既廣且深,敘事的流暢更是無人能及。這群人之中或許有許多秀異特立的創作者,如同足球場上有身披7號或9號的前鋒,也有走穩健路線、長於規劃的後衛,但只有麥人杰有資格穿上10號球衣,在中場穿梭傳輸,串連起一波波的攻勢。

昔日鋒芒畢露的鬼才,如今頭髮斑白、眉宇間不時流露出受環境壓抑的窘迫。從「麥先生」到「麥叔叔」,中間的滄桑、感嘆,或許正代表整個世代的縮影。

▉本土漫畫的閃亮戰場

90年代的台灣本土漫畫有個非常重要的軸線,是由時報集團主導、接續出現的三本刊物:《歡樂漫畫半月刊》、《星期漫畫》以及《High》。這三份刊物或許在商業上的表現並不突出,存活時間稍嫌短暫,面對市場上合法(或盜版)的日本漫畫時也只屬於小眾,然而這條支線開啟了台灣漫畫創作的可能,讓我們理解到,台漫並非沒有和外人爭勝的人才,豐沛的才華和創作力需要的只是登場的機會。

這三本刊物的調性各不相同,但不管在開啟舞台、培養後進,或者帶動市場的理念企圖上,都彼此貫穿承續,成為黃金一代發光發熱的試金石。在這三本刊物中,都留有麥人杰的身影,而他的畫作也彷彿有意配合三者的性質般,不斷調整和演變。

麥人杰出道於「全國漫畫大擂台」漫畫比賽,以《天問》奪得第一名,接著就在《歡樂漫畫半月刊》連載了《劇場》、《零代傳說》。


huan-le-comics-magazine-tile.jpg

《歡樂漫畫半月刊》、《星期漫畫》、《High》以及以單行本發行的《零代傳說》

《零代傳說》在1995年以單行本的形式發行,相隔10年後重新上市。這本已變成藏家珍本的著作,21世紀的今天再看,畫面和敘事依舊在時代的尖端。它的風格更接近《重金屬》(Heavy Metal)雜誌的歐美系統,而非台漫常見的日本血緣。

這也是《歡樂漫畫半月刊》獨特之處。該刊所發掘的漫畫家不拘一格,沒有任何強加的一致性和模仿,重點都在個人「風格」的養成。這樣的評選標準,或許如論者所批評的忽視了商業運作,然而強調漫畫的藝術層面,展現鮮明的個人色彩,也使得台漫在面對外力影響時,不會變成失去性格、照本宣科的模仿,走出了自己的漫畫道路。

這正是後世的人們會不斷談起鄭問、阿推、傑利小子、陳弘耀、麥人杰……等漫畫家的原因。這也是當前的文化或文創政策試圖保有或挖掘,卻屢戰屢敗的目標。

《歡樂漫畫半月刊》之後的《星期漫畫》和《High》雜誌仍維持著同樣的品鑑標準,但隨著日本《週刊少年Jump》時代降臨,主宰了日、台甚或亞洲的漫畫市場,台漫不只在商業上受到打擊,日漫的腔調也影響了台漫創作者說故事的方式。《星期漫畫》和《High》兩份刊物的堅持,益加顯得孤掌難鳴。

迴異日漫的閱讀震撼

《星期漫畫》強調是全本土期刊,內容更顧及商業層面,企圖與市面上的日本和香港漫畫交鋒。在這樣的轉向和修正下,麥人杰交出了他最完整、最貼近市場(或者日漫風格)的作品《天才超人頑皮鬼》。


wan_pi_gui_s.jpg

(大辣出版提供)

如同當年的編輯、現為導演的馬西宇在這本書的新版中回憶:「回顧當時的作品,沒有美日漫畫產業生產線下出來的工整和匠氣,但不論在故事、造型、構圖、分鏡各方面,都各自修練出奇特奔放的技法,展現台灣漫畫前所未見的創意。」

《天才超人頑皮鬼》在角色設定、敘事和構圖上,不乏當時流行的日漫腔調,但本質上仍充滿麥人杰的個人風格。比如其中科學怪人乘著馬車現身的全版畫面,那死之馬在細節或整體構圖上的氣勢,是麥人杰獨有的簽名(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新舊版的單行本,因為裝訂的限制,都無法重現當年連載時16開本、完全攤開時的閱讀震撼)。


tian_cai_chao_ren_wan_pi_gui_2-nei_ye_01.jpg

《天才超人頑皮鬼》內頁(大辣出版提供)

類似的例子在麥人杰的創作中俯拾即是,而且不只限於《天才超人頑皮鬼》,也體現於當年《星期漫畫》的所有作品。漫畫家學習、操演著流行的圖像語彙,但不忘持續保有、開拓自己的風格。

90年代的台漫最後仍不敵日漫的原因,並非台灣創作者過於偏重畫技和藝術,而是如同馬西宇指出的:產業面上並沒有足夠的配合。麥人杰和多數台漫的創作者都是一人軍隊(one man army),編、導、繪一手包辦,再加上收入有限,還必須兼職動畫和插畫的接案。在這樣的情況下,麥人杰僅只偶爾數次開天窗,最後交出《天才超人頑皮鬼》這樣有些許「爛尾」草草收場、但前後一貫的完整故事,幾乎已經是奇蹟。

▉成人漫畫風格炯然

1991年《星期漫畫》結束後,麥人杰的創作分成兩個不同的走向:一是繼續面向市場,維持主流的「少年」路線。和許多漫畫家一樣,他開始轉往東立、大然等出版公司旗下各個打著「少年」旗號的漫畫週刊發展,《花木蘭》、《橫霸天下》就是這系列的產物。

另一個走向則是朝「成人漫畫」風格發展,和《High》的訴求相近。在「少年」路線裡,已經證明台漫無法超越日本漫畫的傾銷,這批稜角分明的漫畫家,投向類似歐美風格甚或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可能是更適合的選擇。從麥人杰個人的創作來看,這樣的方向也回到了他創作的原點,將只能在少年漫畫中偷渡的元素,不加隱藏地徹底解放。

這個取向的麥人杰作品,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花花公子》(Playboy)中文版上連載的「狎客行」系列。

1126-modern-cover-300.jpg

日後集結成以古俠武裝為背景的《狎客行》,和近日重新「出土」、以科幻為題材的《現代狎客行》,圍繞著「性愛」、「情色」的創作,深具話題,並且能直覺地代表「成人」。不過,麥人杰更為完熟、具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應當是《黑色大書》及《My Trouble麥先生的麻煩》。

019-hei_se_da_shu_-cover-tile.gif

以大片黑白色塊構成的《黑色大書》,觸及人性中幽暗的暴力。畫面、故事和題旨環環相扣,很容易令人聯想Frank Miller經典的《萬惡城市》(Sin City)。然而《黑色大書》在光影的掌握上更為簡約扼要,近乎剪影或紙雕的技法,以弦外之音的方式,點出無所不在的黑暗。


hei_se_da_shu_nei_ye_.png

《黑色大書》內頁(大辣出版提供)

My Trouble麥先生的麻煩》畫面則像是隨筆的塗鴉,和讀者分享生活的種種。在麥人杰作品中,「我」的形象本來就無所不在,直接和讀者對話更是他擅長的敘事手法。這部作品中,不同的「麻煩」透過文字和圖像的拼貼,融合了各種實驗手法,剪輯出獨有的麥氏節奏。

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在〈Richard Metson的人生奇遇〉一文裡,形容麥人杰講話「抑揚頓挫,插科打諢,絕無冷場」,甚至一度有人考慮請他表演脫口秀。在《My Trouble麥先生的麻煩》中,口語的魅力轉換成平面,引領的讀者產生共鳴,有時大笑,有時傷感。對許多媒介或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這樣的轉化都是困難的考驗,但在麥人杰筆下卻顯得再自然不過。

▉動畫創作亦有可觀

從《花木蘭》、《橫霸天下》、「狎客行」系列、《黑色大書》到《My Trouble麥先生的麻煩》數部迥異的完整作品,再加上各式各樣的短篇、插畫,在上世紀末,麥人杰將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這還只是平面圖像而已。

麥人杰同時也是動畫創作者。在投身漫畫之前,他任職於全亞洲最大的卡通製作公司宏廣,專為各國動畫代工,一直夢想著創作出台灣原創的動畫。1998年麥人杰和王小棣合作《魔法阿媽》,可說是這夢想的實現,也是台灣動畫重要的一刻。

隨著近期新聞的批露,我們才得知,當年礙於金馬獎的學歷規定,麥人杰無法被列為導演;又因為迷信等理由,金馬獎摒棄《魔法阿媽》,最終選擇讓最佳動漫獎得主從缺。面對這些打擊,當事人或許只能一笑置之,但也顯示出官方或社會對於漫畫、動畫的成見,並未隨著黃金一代的閃耀而有所鬆動。

《魔法阿媽》影片片段

《魔法阿媽》不知不覺中成為麥人杰創作生涯的轉折,2002年的繪本《期限:Deadline》是本難以界定的作品,帶有化不開的沉重和哀傷。這似乎是麥人杰更為個人的作品,也宣告這位創作力如泉源般的鬼才走到了新的階段。


qi_xian_-tile.jpg

(大塊文化提供)

進入新世紀後,麥人杰將重心移到動畫,並前往中國發展,直到近期為動畫《鐵男孩》募資,他才重新在新聞版面曝光,大辣出版公司也重新出版他的《天才超人頑皮鬼》。

黃金一代的鄭問和陳弘耀已相繼離世,其他漫畫家則紛紛四散,如今看到大師的身影,不免讓讀者百感交集。相信許多讀者都與筆者一樣,希望麥人杰能重拾畫筆,隨便畫點什麼都好,就算當作是和當年一同成長、如今已然邁入中年的讀者敘舊也罷。

漫畫不像體育,沒有那麼嚴苛的年齡限制。在漫畫的世界裡,五十多歲的創作者其實仍然是當打之年,當年一較高下的對手浦澤直樹、井上雄彥、冨樫義博、荒木飛呂彦……在日本畫壇都還是備受期待的大師。也唯有不同世代不間斷地創作出各自的作品,才能產生傳承,成為打破惡性循迴,源源不絕的活水源頭。

台漫的「黃金一代」多年後仍屢屢被提起,正因為那是可遇不可求、一閃而逝的機緣。對許多國家來說,一旦錯過了,就是永遠,成了與勝利榮光最接近也最遙遠的距離。台灣新一代的創作者也許即將發光發熱,然而,若我們不好好檢視黃金一代榮辱成敗的過程,那麼或許同樣的問題只會輪迴重現。

沒有人應該死後才被銘記,台灣漫畫也不應只有一次又一次砍掉重練的斷點和失憶。身為讀者,我們不想要台灣之光,我們只想看漫畫,看屬於我們自己土地的漫畫。


zi_hua_xiang_wu_tian_di_.jpg

麥人杰自畫像(大辣出版提供)

tian_cai_chao_ren_wan_pi_gui_shu_feng_.jpg 天才超人頑皮鬼1-3(套書)
Wizard and Brat 1-3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辣
定價:900元
內容簡介

1126-modern-cover-300_0.jpg 現代狎客行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辣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getimage_6.jpg 狎客行:九真陰經
作者:麥人杰/圖文
出版:大辣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003-xia_ke_xing_-cover.jpg 狎客行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辣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qi_xian_.jpg 期限:DEADLINE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220元
內容簡介

019-hei_se_da_shu_-cover.gif 黑色大書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辣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麥人杰
1964年生,射手座A型。創作橫跨漫畫、動畫、電影、電玩、時尚各界。

1983年時一邊從事動畫工作一邊畫漫畫,1991年開始創作動畫短片,並於1998年參與製作台灣本土動畫長片《魔法阿媽》,擔任動畫導演一職,此片分別在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舊金山、紐約、西雅圖、費城等國際影展深獲好評,將台灣本土自製動畫帶入另一個里程碑。

2002年發表第一本圖文集《期限》,將文字與圖像的創作慾一併呈現。

2003年則集結《PLAYBOY》國際中文版上之性喜劇漫畫作品,發表《狎客行》一書,並已授權發行法文版、英文版進軍國際!
目前,製作動畫創作電影《鐵男孩》。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