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漫畫部的開端:從「大航海」迎向藍海
檢視本屆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的書單 ,獲選的37部漫畫中就有25部為台灣作品 ,其中寫實類型超過半數,包括職人甘苦談、本土青春劇、歷史傳記,甚至社運議題亦涵蓋其中。在多元的題材中,蓋亞文化公司和旗下的子品牌原動力文化合計有7部作品入選 。
第40次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書單 ;還有抽獎活動可以參加喔:請按我
而在金漫獎的23件入圍作品 中,原動力與蓋亞也有6部獲選,其中《龍泉俠大戰迷霧人》、《異人茶跡》及《北城百畫帖》3部作品更包下了整個跨域應用獎的所有入圍名額。最後獎項出爐,由英張的《天黑請閉眼》榮獲漫畫新人獎、《龍泉俠大戰迷霧人》拿下跨域應用獎、《1661國姓來襲》奪得年度大獎與青年漫畫獎,為本屆最大贏家。
交出了傲人的成績單,蓋亞漫畫部及原動力文化總編輯李亞倫卻表示,向來以出版奇想類小說為主的蓋亞文化,其實很晚才踏入台灣漫畫界。2008年,為護玄、林綠、可蕊等蓋亞作家群繪製封面的插畫家沈穎傑(Akru),以《柯普雷的翅膀 》榮獲「行政院新聞局劇情漫畫獎」首獎及最佳劇情獎,才意外激起蓋亞成立漫畫部門的興趣。
描述大航海時代福爾摩沙故事的《柯普雷的翅膀》創造銷售佳績的成功經驗,使這類題材成為台灣漫畫可望開拓的藍海;加上這類漫畫本質上接近「影像化的小說」,受眾與蓋亞的小說讀者群高度重疊,因此蓋亞漫畫部一開始即側重本土題材,鎖定青年、歷史、紀實等定位,向少男少女主流漫畫以外的族群招手圈粉。
李亞倫透露:「當時蓋亞沒有漫畫編輯,對漫畫市場又很陌生,初期做得很辛苦,因此收購了當時的原動力亞細亞,連同編輯也一起加入蓋亞的行列。」原動力成為蓋亞的一員後,起初選書仍維持過去以日漫為主、反映市場的取向,後來慢慢引進港漫,接著才著力於本土創作的經營。
▉整體漫畫市場,遭逢「交叉低點」
細數蓋亞與原動力獲得本屆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TOP 10的作品,《1661國姓來襲》參照荷蘭末代長官揆一的據台回憶錄,重新編寫台灣重大歷史;《五味八珍的歲月》藉名廚傅培梅的故事,細訴台灣庶民文化與往日的社會面貌;《魔幻時刻:The Actor第一集》揭開演員生活群像,描繪青年如何踏上築夢之路;《台北不來悔2》則為作者米奇鰻「街頭創業」親身經歷,是感動藝術相關科系的勵志小品。
許多讀者表示,這些充滿本土特色、十分接地氣的作品,與市場大宗的日本漫畫相較,「雖然冷門,但好看、不老梗,至今還沒買到過雷本。」然而雖然讀者風評甚佳,但李亞倫對市場卻不表樂觀。究其原因,就得從台灣、亞洲,乃至全球化的趨勢說起了。
「全球漫畫市場連續好幾年以10-20%的比例不停下滑,不僅日本,台灣也深受重創。本土漫畫七、八年前賣得都比現在好,因為在那之後隨著網路普及,瓜分了讀者看紙本書的興致與時間。」
另一方面,日本電子書的營業額已超越紙本,挽救了不小的出版頹勢,而反觀台灣,電子書的普及率卻遲遲未有起色。另外還包括對岸網路中文化太快速,連帶傷害到台灣,讓使用者付費的習慣養成不易。在種種條件下,蓋亞發展的青年、歷史、紀實這區塊的漫畫作品雖已具口碑,仍不足以止跌回升。
「台灣正處於紙本書急速下挫與電子書未成長的交叉低點,這個青黃不接的階段,我們必須一起熬過去。」李亞倫說。
▉給新生代的期許:堅持與覺悟,跨一步成大師
談到最受關切的創作人才問題,李亞倫認為,最大的癥結點是台灣漫畫少了一個世代。他說:「台灣漫畫創作有斷層,資深漫畫家已漸漸不畫,而新生代還沒起來。中間缺少的那個世代,照說本應該是現在這個時期最熱門的漫畫家。造成斷層的原因很多,例如景氣因素,例如中國崛起——跑去對岸發展的創作者相當多。」
他還認為,創作者有夢想是遠遠不夠的,重點是「覺悟」。
「我看過有才華的人不少,但覺悟往往不夠,因此最後成功的未必是最有才華的那一個,而是堅持下去的那個。以日本為例,眾所週知的漫畫大師都是畫了幾十年,才創造出生命價值,甚至畫到現在,連載還沒結束。台灣的漫畫家卻往往畫到一個階段就累了、放棄了,少有年輕畫到老的。」李亞倫強調:「台灣漫畫家放棄的階段,在日本正好是跨一步就成為大師的時候。」
李亞倫也指出,許多漫畫家在最顛峰的階段就漸漸不再畫了,「當時一部好作品可以賣二、三十萬本,版稅收入已經很可觀,卻沒有堅持下去,癥結還是因為台灣市場不夠大。在產業不足以支撐下,很多人轉去做遊戲、做網路。或許他們覺得畫漫畫太辛苦了。」
李亞倫說:「我們很想努力扭轉這個局面,希望有個平台,可以支付稿費讓創作者穩定生計、專心畫畫,出版社也可以得到好作品,形成良好、正常的循環。」
恰在此時,中研院漫畫人文期刊出版計畫《CCC創作集》(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前來尋求合作,正好與蓋亞的發展理念一拍即合。
中研院與蓋亞合作,重生的《CCC創作集》
「《CCC創作集》的稿費比市場行情來得高,與蓋亞的讀者也很match,有才華的年輕人我們盡量給予機會,雖然還沒有真正成名之前確實無法過很好的生活,但跟其他商業出版相較,CCC相對穩定。」
李亞倫接著苦笑:「編輯會盡力幫創作者將作品推送到讀者面前,反過來說,也請創作者穩定供稿,不要經常拖稿、開天窗,像一個月交不出8頁這種情形也太扯了。」
目前的新生代創作者,在月刊形式的《CCC創作集》雖然以「群戰」形式攻占市場,但集結成冊的作品集,也漸漸為個別作者匯聚出不錯的個人累積。例如包辦本屆金漫獎跨域應用獎3項入圍的作品,在今年「漫筆虛實:CCC創作集數位體驗展」的展出中便成績斐然。
譬如《北城百畫帖》可用手機搭載Google Tango空間感知技術,進入昭和時代台北喫茶店的奇想空間,體驗虛實交錯的圖像;《異人茶跡》將博物館變身為清代茶行,並由漫畫主角現身導覽,體驗19世紀瘋迷全球的台灣茶魅力;《龍泉俠大戰謎霧人》則特邀霹靂集團偶動漫監製,除了有龍泉俠與謎霧人戲偶本尊的展示,並有3D投影重現武打的經典場面。
VIDEO
▉跨域合作:從各種角度詮釋作品
李亞倫表示,「目前可期待的契機,就是數位應用與IP的多元化發展。」蓋亞目前正著手籌備網路平台,希望幾年內能達到一定規模的瀏覽量,也期盼國人能養成使用者付費的習慣。若再配合海外授權,及諸如電影、文字書等多方面的接觸與平行合作,期待能同時扶植創作者並培養讀者。
原動力合作過的成功案例,可舉「漫畫植劇場」為例。這個合作案一開始,從劇本、繪製漫畫再到拍戲,每部作品的狀況都不一樣,編劇和漫畫作者的磨合都需要借重編輯與各方溝通,碰撞過程難度很高,編輯工作相當吃重。
「例如《魔幻時刻:The Actor》,故事談的是年輕人入行受訓的藝界人生,是由王小棣老師的編劇描繪植劇場幕後的寫實作品,也是台灣首部演員養成的實境漫畫。我們的合作過程是編劇寫完一回之後,漫畫作者就要銜接下去畫。但漫畫不是分鏡腳本而是另一種創作,從文字轉為畫面難度相當高,編劇想像的也常跟漫畫作者不一樣,加上劇本是為電視劇而寫,6到8集變成一部漫畫,除了必須要做很多濃縮的工夫之外,結局跟電視劇也未必相同。」
「所幸成品很好看,讀者反應很正面,媒體聲量也很高。而且電視劇收視率好,漫畫銷量就好,兩者加起來成效必然大於2。」
漫畫植劇場宣傳影片
▉只要孩子願意看書,漫畫也是好選擇
國中赴日本就讀,大學畢業才回台灣的李亞倫,當完兵後,因不忍好作品被糟蹋了,「看不下去,只好自己投入漫畫出版工作。」他說:「那個年代,日本漫畫在台灣一片大好,但翻譯卻很爛,誤譯的情況很多,像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竟被音譯成美托羅波瑞塔,簡直像咒語一樣,專有名詞不見了,真實的藝術品在書裡一個個都像虛構,還造成文化上的誤解。」
當初為了「撥亂反正」而踏入漫畫產業,如今多年過去,景氣有了變化,連閱讀生態也已大大不同。「小時候家長禁止看漫畫,我們只能偷看;到了我兒子(小四生)這一輩,已經不是看漫畫長大的世代,他們可以接觸到的免費娛樂媒介太多了。現在家長只要孩子願意看書,多半都會鼓勵;文字書若嫌字太多,看漫畫也很好。」
被問及推薦給青少年學生的書單時,李亞倫想了想說,像是收假後、開學時需要收心;或者下雨天、心情不好有點消沉時,建議可以看勵志類、比較正面積極的漫畫。「例如《龍泉俠大戰謎霧人》,故事內容有點奇幻,又有深度。等我的小孩上了國高中,我就會介紹他看這一部。」●
▇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完整書單:請點我
官網抽獎活動:請點我 (有送平板電腦,快去參加XDD)
FB抽獎活動:請點我
Tags:
▉蓋亞漫畫部的開端:從「大航海」迎向藍海
檢視本屆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的書單,獲選的37部漫畫中就有25部為台灣作品,其中寫實類型超過半數,包括職人甘苦談、本土青春劇、歷史傳記,甚至社運議題亦涵蓋其中。在多元的題材中,蓋亞文化公司和旗下的子品牌原動力文化合計有7部作品入選。
而在金漫獎的23件入圍作品中,原動力與蓋亞也有6部獲選,其中《龍泉俠大戰迷霧人》、《異人茶跡》及《北城百畫帖》3部作品更包下了整個跨域應用獎的所有入圍名額。最後獎項出爐,由英張的《天黑請閉眼》榮獲漫畫新人獎、《龍泉俠大戰迷霧人》拿下跨域應用獎、《1661國姓來襲》奪得年度大獎與青年漫畫獎,為本屆最大贏家。
交出了傲人的成績單,蓋亞漫畫部及原動力文化總編輯李亞倫卻表示,向來以出版奇想類小說為主的蓋亞文化,其實很晚才踏入台灣漫畫界。2008年,為護玄、林綠、可蕊等蓋亞作家群繪製封面的插畫家沈穎傑(Akru),以《柯普雷的翅膀》榮獲「行政院新聞局劇情漫畫獎」首獎及最佳劇情獎,才意外激起蓋亞成立漫畫部門的興趣。
描述大航海時代福爾摩沙故事的《柯普雷的翅膀》創造銷售佳績的成功經驗,使這類題材成為台灣漫畫可望開拓的藍海;加上這類漫畫本質上接近「影像化的小說」,受眾與蓋亞的小說讀者群高度重疊,因此蓋亞漫畫部一開始即側重本土題材,鎖定青年、歷史、紀實等定位,向少男少女主流漫畫以外的族群招手圈粉。
李亞倫透露:「當時蓋亞沒有漫畫編輯,對漫畫市場又很陌生,初期做得很辛苦,因此收購了當時的原動力亞細亞,連同編輯也一起加入蓋亞的行列。」原動力成為蓋亞的一員後,起初選書仍維持過去以日漫為主、反映市場的取向,後來慢慢引進港漫,接著才著力於本土創作的經營。
▉整體漫畫市場,遭逢「交叉低點」
細數蓋亞與原動力獲得本屆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TOP 10的作品,《1661國姓來襲》參照荷蘭末代長官揆一的據台回憶錄,重新編寫台灣重大歷史;《五味八珍的歲月》藉名廚傅培梅的故事,細訴台灣庶民文化與往日的社會面貌;《魔幻時刻:The Actor第一集》揭開演員生活群像,描繪青年如何踏上築夢之路;《台北不來悔2》則為作者米奇鰻「街頭創業」親身經歷,是感動藝術相關科系的勵志小品。
許多讀者表示,這些充滿本土特色、十分接地氣的作品,與市場大宗的日本漫畫相較,「雖然冷門,但好看、不老梗,至今還沒買到過雷本。」然而雖然讀者風評甚佳,但李亞倫對市場卻不表樂觀。究其原因,就得從台灣、亞洲,乃至全球化的趨勢說起了。
「全球漫畫市場連續好幾年以10-20%的比例不停下滑,不僅日本,台灣也深受重創。本土漫畫七、八年前賣得都比現在好,因為在那之後隨著網路普及,瓜分了讀者看紙本書的興致與時間。」
另一方面,日本電子書的營業額已超越紙本,挽救了不小的出版頹勢,而反觀台灣,電子書的普及率卻遲遲未有起色。另外還包括對岸網路中文化太快速,連帶傷害到台灣,讓使用者付費的習慣養成不易。在種種條件下,蓋亞發展的青年、歷史、紀實這區塊的漫畫作品雖已具口碑,仍不足以止跌回升。
「台灣正處於紙本書急速下挫與電子書未成長的交叉低點,這個青黃不接的階段,我們必須一起熬過去。」李亞倫說。
▉給新生代的期許:堅持與覺悟,跨一步成大師
談到最受關切的創作人才問題,李亞倫認為,最大的癥結點是台灣漫畫少了一個世代。他說:「台灣漫畫創作有斷層,資深漫畫家已漸漸不畫,而新生代還沒起來。中間缺少的那個世代,照說本應該是現在這個時期最熱門的漫畫家。造成斷層的原因很多,例如景氣因素,例如中國崛起——跑去對岸發展的創作者相當多。」
他還認為,創作者有夢想是遠遠不夠的,重點是「覺悟」。
「我看過有才華的人不少,但覺悟往往不夠,因此最後成功的未必是最有才華的那一個,而是堅持下去的那個。以日本為例,眾所週知的漫畫大師都是畫了幾十年,才創造出生命價值,甚至畫到現在,連載還沒結束。台灣的漫畫家卻往往畫到一個階段就累了、放棄了,少有年輕畫到老的。」李亞倫強調:「台灣漫畫家放棄的階段,在日本正好是跨一步就成為大師的時候。」
李亞倫也指出,許多漫畫家在最顛峰的階段就漸漸不再畫了,「當時一部好作品可以賣二、三十萬本,版稅收入已經很可觀,卻沒有堅持下去,癥結還是因為台灣市場不夠大。在產業不足以支撐下,很多人轉去做遊戲、做網路。或許他們覺得畫漫畫太辛苦了。」
李亞倫說:「我們很想努力扭轉這個局面,希望有個平台,可以支付稿費讓創作者穩定生計、專心畫畫,出版社也可以得到好作品,形成良好、正常的循環。」
恰在此時,中研院漫畫人文期刊出版計畫《CCC創作集》(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前來尋求合作,正好與蓋亞的發展理念一拍即合。
「《CCC創作集》的稿費比市場行情來得高,與蓋亞的讀者也很match,有才華的年輕人我們盡量給予機會,雖然還沒有真正成名之前確實無法過很好的生活,但跟其他商業出版相較,CCC相對穩定。」
李亞倫接著苦笑:「編輯會盡力幫創作者將作品推送到讀者面前,反過來說,也請創作者穩定供稿,不要經常拖稿、開天窗,像一個月交不出8頁這種情形也太扯了。」
目前的新生代創作者,在月刊形式的《CCC創作集》雖然以「群戰」形式攻占市場,但集結成冊的作品集,也漸漸為個別作者匯聚出不錯的個人累積。例如包辦本屆金漫獎跨域應用獎3項入圍的作品,在今年「漫筆虛實:CCC創作集數位體驗展」的展出中便成績斐然。
譬如《北城百畫帖》可用手機搭載Google Tango空間感知技術,進入昭和時代台北喫茶店的奇想空間,體驗虛實交錯的圖像;《異人茶跡》將博物館變身為清代茶行,並由漫畫主角現身導覽,體驗19世紀瘋迷全球的台灣茶魅力;《龍泉俠大戰謎霧人》則特邀霹靂集團偶動漫監製,除了有龍泉俠與謎霧人戲偶本尊的展示,並有3D投影重現武打的經典場面。
▉跨域合作:從各種角度詮釋作品
李亞倫表示,「目前可期待的契機,就是數位應用與IP的多元化發展。」蓋亞目前正著手籌備網路平台,希望幾年內能達到一定規模的瀏覽量,也期盼國人能養成使用者付費的習慣。若再配合海外授權,及諸如電影、文字書等多方面的接觸與平行合作,期待能同時扶植創作者並培養讀者。
原動力合作過的成功案例,可舉「漫畫植劇場」為例。這個合作案一開始,從劇本、繪製漫畫再到拍戲,每部作品的狀況都不一樣,編劇和漫畫作者的磨合都需要借重編輯與各方溝通,碰撞過程難度很高,編輯工作相當吃重。
「例如《魔幻時刻:The Actor》,故事談的是年輕人入行受訓的藝界人生,是由王小棣老師的編劇描繪植劇場幕後的寫實作品,也是台灣首部演員養成的實境漫畫。我們的合作過程是編劇寫完一回之後,漫畫作者就要銜接下去畫。但漫畫不是分鏡腳本而是另一種創作,從文字轉為畫面難度相當高,編劇想像的也常跟漫畫作者不一樣,加上劇本是為電視劇而寫,6到8集變成一部漫畫,除了必須要做很多濃縮的工夫之外,結局跟電視劇也未必相同。」
「所幸成品很好看,讀者反應很正面,媒體聲量也很高。而且電視劇收視率好,漫畫銷量就好,兩者加起來成效必然大於2。」
漫畫植劇場宣傳影片
▉只要孩子願意看書,漫畫也是好選擇
國中赴日本就讀,大學畢業才回台灣的李亞倫,當完兵後,因不忍好作品被糟蹋了,「看不下去,只好自己投入漫畫出版工作。」他說:「那個年代,日本漫畫在台灣一片大好,但翻譯卻很爛,誤譯的情況很多,像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竟被音譯成美托羅波瑞塔,簡直像咒語一樣,專有名詞不見了,真實的藝術品在書裡一個個都像虛構,還造成文化上的誤解。」
當初為了「撥亂反正」而踏入漫畫產業,如今多年過去,景氣有了變化,連閱讀生態也已大大不同。「小時候家長禁止看漫畫,我們只能偷看;到了我兒子(小四生)這一輩,已經不是看漫畫長大的世代,他們可以接觸到的免費娛樂媒介太多了。現在家長只要孩子願意看書,多半都會鼓勵;文字書若嫌字太多,看漫畫也很好。」
被問及推薦給青少年學生的書單時,李亞倫想了想說,像是收假後、開學時需要收心;或者下雨天、心情不好有點消沉時,建議可以看勵志類、比較正面積極的漫畫。「例如《龍泉俠大戰謎霧人》,故事內容有點奇幻,又有深度。等我的小孩上了國高中,我就會介紹他看這一部。」●
▇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3》在這間酒吧看書,不會有人覺得你很奇怪
延伸閱讀
話題》熱帶季風再起,給漫畫一封衝動而浪漫的情書
去年(2017)年底,紀實漫畫雜誌《熱帶季風》創刊號聲勢浩壯地推出集資計畫,獲得不少讀者支持,募得金額比目標高出了191%。... 閱讀更多
專訪》這是生命的火花:黃春明的文學漫畫
閱讀更多
餐桌對話》窮活與忙活:昔日的漫畫助手,如今的中年大叔
在食物面前,我們誠實。在他人身邊,我們陪伴。 想說的話很多很多,不如留在餐桌上慢慢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