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話》上官鼎不太武俠,《阿飄》不太靈異

整理:James/照片:時報出版提供

眾所周知,「上官鼎」是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於附中及台大就讀期間,與哥哥劉兆藜、弟弟劉兆凱三人共用的筆名。他們一開始為古龍代筆,後自創武俠小說。1968年上官鼎封筆,劉兆玄赴加拿大攻讀化學博士,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與東吳大學校長、交通部長、行政院正副院長等職。

離開行政院後,2014年上官鼎以《王道劍》復出,距離封筆相隔45年。然而他卻能以一年一作的快筆,4年推出4部小說——《王道劍》講述的是明朝歷史,距今六百多年;《雁城諜影》是抗戰紀實,距今七十多年;接著《從台灣來》,是設定在2014年的跨國綁架案。時間一步步從古代邁向現代的上官鼎,最新出版的《阿飄》一書,一口氣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不但跨幅大,題材也相當特別。

wang_dao_jian_-side.jpg

跨越星際旅行的「科幻阿飄」

雖然書名《阿飄》讓人產生靈異聯想,但上官鼎向讀者招手,說書裡的阿飄不用怕,而且他開宗明義就寫了,碰到阿飄會走運。不過事實上真相是:「寫的過程我越陷越深,很多陳年往事從眼前一一飄過,便信手拈來放進書中,最後就寫成了一本飄來飄去的科幻小說。」這才是書名「飄」字的由來。

新書出版前,出版公司與網路文學平台合作,以連載方式親近讀者,甫刊登兩天即突破一萬點擊率。故事一開場,便見司馬遷觸怒龍顏,但接下來筆鋒一轉,時間就跨越了兩千年,場景來到了台北市辛亥路一場離奇車禍的意外現場。

隨後,無所不在的阿飄飄進了總統府、立法院,看到台灣政府失靈,各種選舉弊端、土地炒作;又進一步飄到美國白宮與五角大廈,看見台灣成為資本主義帝國的附庸、全球面臨民主的困境;甚至還飄到貴州,看到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以及中華文化慢慢商業化的各種故事……

上官鼎說:「雖然這本書歷經漢武帝到近未來,卻不是穿越小說。書裡的阿飄,是司馬遷與外星人的第二代。已有天文學證實孫悟空所說天上一年、地上一百年,因此兩千年於『塞美奇晶』星球來說,轉眼不過20年。」

原來,主角阿飄(司馬永漢)的媽媽(隨清娛),為考察地球社會人文,於兩千年前到訪,她找到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西漢)中,對典章制度、歷史沿革最清楚的人(太史公)。只是沒想到,她後來愛上太史公司馬遷;更沒想到,返回塞美奇晶的時刻來臨,她已懷孕。

阿飄20歲的時候,再度走上媽媽的旅途,塞美奇晶星人重返地球。這次他將考察地球盛行的「民主制度」,他選了最強的民主國家美國,與新興民主國家中最有名的台灣來學習。這場充滿各種驚奇意外的星際旅行,使全書呈現多線發展,最後,阿飄帶走了地球上一個「84.6公斤的東西」離開……

院長寫小說為哪樁?「這筆帳需要有人算一算」

「為什麼一位閣揆要寫小說?」東華大學華文系主任須文蔚以「史統散,小說興」6個字,說明在當前的時代下,小說必須興起,才有機會讓我們共同思考台灣的未來。他認為,上官鼎心中必然有非常強烈的動機,有重要的核心關懷。

「其實我寫《阿飄》有兩個理由,一個非常愚蠢,一個很嚴肅。」上官鼎說,當幾本書越寫越現代,就有讀者鼓譟「那下一本是不是要寫未來啊?」他明知可以一笑置之,卻又深受刺激。但真正促使他寫《阿飄》的主因很嚴肅——整個世界的局勢,民主制度正不幸地面臨崩壞,這件事一直不斷盤旋在他腦海中。

「比方近年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是很多地方在打仗,造成許多難民,然而製造戰爭的人,卻不是發生戰爭的國家。例如敘利亞,誰想炸它就去炸,美國、俄國、土耳其、以色列,好像把它當成一個可以隨便試驗自家炸彈的場地,這是住在台灣小確幸的民眾所無法體會的。」

「如果今天拿世界的各種指標來衡量,敘利亞一定排名最後,因為它的經濟、環境都被破壞了,但那些丟炸彈的人經濟好得很,各個名列前茅,你說這公平嗎?如果我們用西方人的思維來計算,你量不到這一塊,就如同過去正史裡,我們看不到當權者以外的觀點。這筆帳需要有人去把它算一算。」

上官鼎坦言,政治論述枯燥嚴肅,眾人只會掩耳疾走,畫成漫畫可能還好一點。「後來我就想,好,我來寫成小說,用一些故事包裝把它引出來。至於引得好不好、有沒有做到,不是我說了算,你們買書看了就知道。」

書寫台美政治黑幕,行文卻不尖酸刻薄

科幻作家葉言都指出,台灣文壇缺乏政治、軍事、戰爭等類型小說,也少有人針對台美關係來創作,商戰小說自陳映真之後就沒了,這一塊變成荒蕪之地。「所以如果讀者想搞懂台灣是怎麼一回事,看(阿飄)這部小說比看什麼都來得好。」


nei_wen_tu_.jpg

劉兆玄(左)與作家須文蔚(時報出版提供)

須文蔚則稱許《阿飄》是當前重要的政治諷刺小說,「甚至接近晚清流行的黑幕小說。但很多諷刺小說修辭上比較潑辣,這本書卻刻意節制,許多真實社會的揭露,也多用科幻方式取代。林語堂說『去其酸腐』,用幽默的方式讓大家理性反思,我想是這部小說很重要的文學價值所在。」

對此,上官鼎表示:「其實我一直不覺得寫得辛辣就會感人,也許剛看有點爽,但看完未必有心靈上的震憾。我小時候學過畫,一開始想畫漫畫,但老師跟我說,『你那麼小就想學漫畫,將來會變得尖酸刻薄』。因為真正好的漫畫不是刻薄,是幽默。老師的話我深深記得,所以寫的時候會自然避免辛辣。讓大家笑一笑不是很好嗎?」

上官鼎說,小說倘若以憤世嫉俗來寫就,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司馬遷寫《史記》也沒有太多憤怒,還是平實地書寫歷史。所以他自言寫的時候滿理智的,將想法寫得具有故事性,讓讀者受到感染比較重要。「如果是罵人的東西,我們在媒體看到、聽到的還嫌不夠多嗎?」

他自陳:「我不敢說自己是為台灣做歷史紀錄,但確實是想用一種比較詼諧的方式把它留下來。我也知道一定有人對號入座,但我不希望讀者感覺我對特定人事物有所指涉,只要覺得這些事件離自己很近,我的目的就達成了。」

史蒂芬.金曾說:「引人入勝的小說都是謊言包裹著真相。」須文蔚認為《阿飄》最厲害之處,是很多事件表面看來是寓言,有天突然成真,就成了「預言」。譬如他才剛讀完書中美國人被請吃鼎泰豐小籠包一段,沒幾天就看到AIT宴請助理國務卿吃鼎泰豐小籠包的新聞。

上官鼎回應:「其實去年10月底我就寫完了,但寫的過程有些地方蠻掙扎的,所以花了3個月重新梳理。不過還沒等到出版,書裡一些我覺得不可能發生的事,在台灣都發生了,再不趕快出版,這本科幻書就要變歷史書了。」

看小說、有想法,力量就會很大

《阿飄》試圖暴露台灣的巨大黑幕,循著線索,讀者可以找到為什麼台灣政治永遠無法清明的重要原因。各種民主亂象中我們究竟該信仰什麼?其實也是阿飄想要讀者一起思考的。

例如特別代碼「BS2-1」,談土地炒作的SOP,從成立開發公司、廉購大量土地、推動區域計畫或都更,最後獲得暴利達數十到數百倍不等,炒作集團背後若有政治人物,就有種種的遊說與複雜的鬥爭。這種犧牲國家利益「藏賄於民」的做法,使得這類政治人物即便做得再差,選舉時永遠有一群人把票投給他。

上官鼎表示,「好的制度」需要有「對的土壤」來讓它運作良好,如果土壤慢慢流失,不管是台北還是華盛頓,任何地方都會發生同樣的毛病。「簡單來說,好的制度運作首先要有中間分子,不管是中間收入的中產階級,或是意識形態較為理性的公民族群,只要足夠強大,制度就可以運作。如果走向M型化,難免流於民粹,兩端拉鋸。此外,在民主體制上,競爭得勝者擁有權力,但使用權力要知所節制,如果為所欲為,這樣的水準也沒辦法好好運作。」

很不幸的,這兩件要素,不管在台灣或美國都朝向負面發展,因為有資本主義在背後,最後什麼都是金錢運作。上官鼎說,他在書裡講過一段非常無奈的話——過去選舉完,輸家會鞠躬道歉:「我們努力不夠,對不起支持者」,贏家也很有風度:「我們高興一個晚上就好,明天早上就捲起袖子來好好做事」。但現在卻慢慢演變成「高興一個晚上就好,明天捲起袖子來拚下一場選舉」。

「好像整個民主最後只剩選舉?我們不能說原來的制度不好或立意不佳,就是運作上走了樣。這件事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必須每個人都站出來,尤其年輕人,我希望不要對政治冷感,而是看到這些現象後,想想我們能做什麼。民主的建立很困難,想重新來過有如覆水難收,小說裡我不可能給得了答案,但我相信看了小說的人,說不定自己會產生想法,許多想法聚積在一起,力量就會很大。」

在新書發表會上,舊書迷發言評價道:雖然後來的新作不再有「武」,但上官鼎的「俠」氣仍在、依舊動人。

上官鼎聞言感動回應:「我字字句句寫的都是痛啊!」他說,武俠從17歲寫到70歲很夠了,但他想到,歷史上很少有人像司馬遷一樣,在正史中特別開出篇章記錄俠客(《史記》游俠列傳),所以即便眾人認為上官鼎已經改刀劍為槍砲,升級為「武俠2.0版」了,他還是希望以「俠氣」集大成。

從《王道劍》到《阿飄》,上官鼎的著作在在對應世界情勢的變化,不管是對永續的關懷、民主價值的追求,乃至整個環境的思考。投身創作的政治人物,希望帶給讀者不同的視野。

a_piao_.jpg

阿飄
作者:上官鼎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4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上官鼎
60年代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為劉兆藜、劉兆玄、劉兆凱三兄弟集體創作之筆名,隱喻三足鼎立之義,著有多部武俠小說:《蘆野俠蹤》(1960)、《長干行》(1961)、《沉沙谷》(1961)、《鐵騎令》(1961)、《烽原豪俠傳》(1962)、《七步干戈》(1963)、《俠骨關》(1964)、《金刀亭》(1966)等,亦曾幫古龍接手代寫《劍毒梅香》(1960)。1968年宣告封筆,2014年以《王道劍》重出江湖,由劉兆玄獨立完成,後續更跳脫武俠小說的範疇,著有《雁城諜影》、《從台灣來》(以上為遠流出版)、《阿飄》(時報文化出版)等小說。

劉兆玄
1943年生,湖南衡陽人,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清華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國科會主委、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自幼嗜讀武俠小說,就讀師大附中期間,為了掙零用錢,便與四哥兆藜、六弟兆凱合寫《蘆野俠蹤》,自此成名。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曾撰文論:「在18歲少壯之年能寫出《沉沙谷》這樣的傑作,真是天下奇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更盛譽:「台灣在全盛時代,前前後後有五百位作家在寫武俠小說,作品大概有四千部之多。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第一是古龍,第二就是上官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