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詩專題II》在一片冰原底下:17位不同世代緬甸詩人的故事

(照片取自《緬甸詩人的故事書》一書,遠流出版提供)

過去我們對於緬甸的認識,多集中於政治與旅遊。關於緬甸的當代文學,台灣的出版品相對稀少。近日由遠流出版公司推出的《緬甸詩人的故事書》,介紹了17位橫跨不同世代的當代緬甸詩人,每位詩人皆有各自的專訪與精選詩作。

由於世代的跨度廣大,讀者從詩人的訪問中,也可讀到在地人對緬甸政局的第一手見證。他們的寫作,涉及了被迫害的記憶與寫作的技藝。Openbook閱讀誌邀請專家從政治及詩歌歷史等不同面向為文,並有緬僑的閱讀分享,邀請讀者一同認識緬甸與其現代詩。

鑑於台灣讀者對緬甸政治與環境較陌生,出版社日前邀請獨立撰稿人翁婉瑩,就其長年出入並研究緬甸的經歷,分享對本書的觀察,本文為其菁華摘要。

講者:翁婉瑩
主持人:沈嘉悅(本書編輯)
整理:遠流出版、
Openbook閱讀誌

s_21110787.jpg
獨立撰稿人翁婉瑩(攝影:吳致良)

我先做一張Excel表,把《緬甸詩人的故事書》書中,17位詩人出生年標記出來,算出這幾個重大事件發生時,這些詩人是幾歲,應該會出現怎樣的反應。

這張表按照目錄排列,標記緬甸3個重要的歷史時刻。1948年在二戰後成立的獨立建國,1962年他發生一次軍事政變。當時,很多詩人都還未出生,書中最年輕的、1995年出生的孟杜恩還不知道在哪裡,但第一位貌昂賓,出生於1945年,他們年齡相差了整整差了半個世紀,就是貌昂賓都可以當她的爺爺了。

mian_dian_shi_ren_de_gu_shi_shu_20180512.jpg
(翁婉瑩製作,遠流出版提供)

1988年8月8日,又叫8888,學生與民眾走上街頭,要求軍政府從一黨專政改為多黨制,達到這個民主抗爭運動的高點。這也是翁山蘇姬崛起的時刻,此時書中的大部份詩人都出生了,貌昂賓已達中年,四十幾歲了。而詩人山佐兌還是位青少年,他是最激動的,他在書中提到家中鈔票直接變成廢鈔的事情,因為錢是他們辛苦存下來的。

2011開放時,緬甸第一任文人總統登盛(Thein Sein)就任,結束鎖國。對外開放外資、外媒、網路等,此時貌昂賓已66歲,孟杜恩16歲,才剛上高中。2012年 廢除出版審查,加速對外開放。翁山蘇姬帶領的全民盟參選國會改選。

2013年荷蘭電影人Petr Lom遇上貌昂賓,展開拍攝計畫。2015年全民盟贏得國會過半席次。年初羅興亞難民流亡海上受國際關切。2016年結束軍事統治,和平轉移政權,翁山蘇姬以國家資政成為實質領導人。

aung_san_suu_kyi_gives_speech_wiki.jpg
翁山蘇姬(照片來源wiki)

回顧緬甸這幾個重大歷史事件後,再來,我們以平面俯瞰緬甸的地理位置,這個國家邊境是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動盪因素,有大緬族主義、種族衝突、佛穆衝突、天然資源爭奪戰(水資源、翡翠礦、紅寶石、柚木、石油[輸油管]、金屬礦等)、區域爭奪戰(來自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與東協)與憲法限制與舊(軍)政府的影響力與裙帶關係(如國會保障名額、25%修憲門檻、國家安全委員會等)。

tou_ying_pian_2.jpg
左為緬甸國內各族群比例,右為緬甸與邊境的相對位置(遠流出版提供)

▇詩與覺察

我將書中17位詩人的生命故事,找出一個圓圈,把這17人的經歷拆開,找出一條線,環繞在「詩的本質」。將這些詩人的生命歷程,跟這些重大歷史事件連結。

tou_ying_pian_1.jpg
(翁婉瑩製作,遠流出版提供)

大家已經知道詩人的年齡,我發現不同世代的詩人,對新政府、對詩的態度也不太一樣,這是滿有趣的觀察。例如貌昂賓提到:「詩教我如何面對人生中的所有煩擾,還教我如何找到力量、平靜、以及面對生活的方式。」

滿多詩人都會提到「覺察」,其實覺察不只是詩,任何的行動、任何時刻,都必須抱持著覺察的態度。譬如像美瑞,她是一位年輕的女性寫作者,她說:「你必須順從自己的想像,不然,就乾脆回到軍政府時代去吧。」

杜克門萊的詩,是這樣譬喻的:

我在寫詩
你在演講
我的戀人正在這裡洗碗
乾淨的世界尚未來到
乾淨碗盤已經降臨

他這裡用比喻的方式,將乾淨的碗盤譬喻成政治改變,但真正的正常狀態,卻從來沒有降臨。

▇詩與生活

書中有一位記者名叫「蜜」,算是中壯世代的四十幾歲的詩人。她說:「我的生活若沒有詩,就會像咖哩少了鹽一般無味。」其實你可以發現,很多詩人都把詩當成生活。但是每個人都會告訴你,寫詩會餓死。

mao_yu_bai__0.jpg
詩人貌玉百(遠流出版提供)

詩人貌玉百則提到:「很少人尊重或認可詩人和他的作品。雖然我們不是為了得到認可才成為詩人,但是要在這種不重視藝術價值的環境下生活,還是非常痛苦。你必須要很努力才不會失去勇氣。」

在出版業工作的莫偉則提到:「有些詩人願意讓審查員刪掉一些段落或詩句。然而有些詩人則完全不肯,所以我們必須把這些詩作從出版品中整個刪掉。」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有一天,某本書或雜誌出版的前一天,上司跟你說要抽掉幾頁,或是叫你把幾頁塗黑,甚至跟你說不可以拿去賣,你會怎麼樣?所以當地很多雜誌或報社都經營不下去。

▇詩的政治實踐

貌昂賓是一個以行動參與的倡議詩人,他透過拍攝紀錄片或是出版,記錄少數民族因為政治、軍事奪權,沒辦法得到完整自主權的狀態下面臨的戰爭、生存及勞役的問題。他說:「親眼見證這些事情,讓我決定起身參與行動。寫詩已經不夠了。」

另一個有趣的人物是覺杜,他原本是個演員,在當地是知名的明星與慈善家,他曾被僧侶說演員會下地獄,所以開始做很多公益。他埋葬沒有資源負擔自己葬禮的窮人,也提供醫療服務。他感嘆:「學生參與抗議活動時,我們提供緊急醫療服務,但警察在逮捕學生的過程中,竟然砸爛了我們一台救護車。到底為什麼會有人做出這種事?」

jue_du_.jpg
覺杜是緬甸家喻戶曉的大明星,是慈善家,同時也是詩人。(遠流出版提供)

▇言論自由/詩人的自我審查

這本書,其實第一個觸動我的,是貌玉白的〈一座冰原下〉那首詩:

在一片冰原底下
一個被活活掩埋的國家
國土底下
一座沒有任何神佛可以駐守的寺廟
寺廟底下
被埋藏著的世界大戰

這首詩讀起來像科幻小說,詩人說:「我們的存在以及我們多元種族的歷史,交織著許許多多系統性的互相壓迫,一個疊壓在另一個之上。同時我們又集體被一塊巨大的冰層蓋壓在一起。而這塊冰層又壓在一個更大塊的冰層之下。這座冰山象徵我們半死不活的存在。」他很慶幸這首詩通過了審查委員會,因為他們比較著重在政治詞彙的審查。

▇信任崩解/隱喻的困境

今年1月我到泰緬邊境採訪,尋找罌粟花,沒有任何導遊願意帶我去,因為導遊一定要講國家的正面形象嘛。後來我找到一個賊頭賊腦的導遊,他願意帶我去,他跟我要的價格滿高的,我也沒跟他殺價。但那個晚上,我突然覺得,請他帶我去訪談種罌粟的農民,一天100元美金夠嗎?把我賣掉,他會不會得到更多錢?對,你會開始懷疑他,甚至你會懷疑路上所有你問過、所有你訪談過的人。如果他們知道你在尋找鴉片,會不會為了想要更多錢把你給賣掉?

我剛好跟我的攝影記者分開行動,只有我一個人,在那個很奇怪的城市裡,那個晚上,我本來要去雜貨店買礦泉水,晃來晃去,最後買了一把水果刀。其實我滿難過的,有那把刀到底能幹嘛呢?當警察來敲我的門時,那把刀又怎麼樣?詩人山佐兌其實就在談信任崩解的問題

雖然我的腦袋知道
沉默著的整個發聲系統
都在擔心我
什麼時候發瘋
而那個認知本身
已不敢再相信任何真實

對社會的不信任,讓詩作變得更晦澀,詩人蜜說道:「我們將我們想說的話藏在隱喻的背後,但是越這麼做,就越少人會讀我們的詩。詩與文學作品,就會限縮在『同溫層』之間,最終讓緬甸的文學生命走向衰落之途。」

▇詩與牢獄

寫詩會坐牢,參與政治行動也會坐牢,這個地方是仰光的永盛監獄,以關政治犯聞名。

insein_prison_0.jpg
位於仰光的永盛監獄。緬甸政治犯協助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1月此處仍有45名政治犯關押中。Photo credit: Phyo WP

貌昂賓寫了〈揪心的夜晚〉,這是一首非常傷感的詩。他太太為了探監,要搭好幾天的車。探監很難,要自己準備食物,去那邊可能只見幾個小時,為了多些會面時間,還得住宿,隔天再看幾小時,就回家。不像我們去土城看守所探監很方便,對他們來說,探監需要翻山越嶺,會面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有時候家人要工作,沒錢搭車,也沒錢準備東西,所以貌昂賓才會寫出這麼難過的詩。

這首詩在緬甸是很著名的,貌昂賓說:「那是在我太太探視之後寫的,當時感到非常絕望。為了平復心情,我潦潦草草地寫在牢房的白色牆面。」

mao_ang_bin_.jpg
詩人貌昂賓(遠流出版提供)

▇當今緬甸與詩的去政治化

當然現在緬甸開放了,詩人重新回去思考關於詩的藝術美感。颯雅林說:「對我們而言,詩才是最重要的。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反對政治,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為連我們呼吸的空氣都攸關政治。然而我們想要關注的,是藝術作品的詩意本質。」譬如我滿喜歡莫偉這首詩,談失眠:

像現在,我失眠,仰光城也失眠
在整個城市都好眠的時刻
我將無法忘卻的思念
一邊在新建物的牆上塗鴉
一邊回到仰光,仰光也和我一樣

這是一首很單純的詩,很美。但在這本書中,要找到這樣情境的詩比較少,很多詩人還是會回到對現狀的抗議。在翁山蘇姬執政的時候,以詩諷刺緬軍攻擊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的詩人郭覺誜奈,與其弟《The Voice》總編輯礄明穗,2016年6月因誹謗軍隊罪名遭到逮捕,被監禁二個月餘。當時緬甸的記者協會就發動抗議行動。如果說在軍政府時期,這樣的狀況是常見的,甚至會覺得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但今天是以前反對黨上台了,還是維持這樣的狀態,會讓人覺得難以忍受,這是現代緬甸的問題。

▇自由的意義及詩的無明

自由的意義,其實好幾位詩人在書中都講得很清楚,尤其是貌玉白。他說:「我們的下一代正享受著自由與新的科技,卻很容易就忘掉以前現代主義詩人寫詩的技藝,當時他們必須和生活搏鬥,僅僅為了讓自己活下去。」

現在是新的科技時代,可是過去的詩人,為了寫詩必須去賣湯、必須去菜市場做生意、開藥局或做任何事情,寫詩,支持他活下去,繼續活。

在緬甸採訪的困境是,很多NGO、教會或中文學校,他們做的都是好事,可是會告訴你:不要把我寫出來,連學校名字都不能寫,我的名字更不能寫,最好都不要出現在媒體上。我們變得非常難以報導,要把他們藏來藏去、藏來藏去,但又要把他們的話寫出來。

有一個中文學校兼教會,環境很不錯,一直告訴我千萬不要把他寫出來,不要說他們那邊在戒毒,因為他們才剛開始跟政府搭上線,透過勞力跟勞作、勞動跟禱告、唱聖詩歌和讀經,讓吸毒者回到正常規律的生活。我們要求採訪,他會說不要,最好不要讓他出現,他擔心因為媒體曝光會增加經營風險。

《瑜珈經》裡面講「無明」,把無常視為永恆,把不乾淨的當作乾淨的,把痛苦視為快樂,把假我視為真我。當詩人得面對這麼多問題,寫詩被抓,參與政治行動被抓,飯吃不好,家人擔心,必須自我審查,到底要不要寫?就算開放了,還是有人隨時會因為不爽而抓你。面對這無常,人能做什麼?只能試著超越它。

shu_yin_.jpg
詩人書印(遠流出版提供)

書中的詩人,有兩位滿有趣,一位是書印,他是一位僧侶;另外一位是覺杜,他是NGO工作者,也就是慈善人士。他們兩人的想法很接近,只是一個是行動者,一個是修行者。書印說:「倘若你陷入了那個束縛之網,你將永不自由。你必須自己從那裡解脫出來。它們事實上都是你自己繫上的羈絆。所謂『從執著中解脫』,是佛家思想。但我認為這個觀點其實是超越宗教的普世價值。」覺杜則說:「我熱愛我正在做的事。現在,我對生命價值有了更好的體悟,對死亡也沒有無明恐懼。」

▇詩的本質

從詩與覺察到超越無明,我們順時間繞了一圈,其實逆時針也很順,像是回顧一樣。回到詩的本質,貌昂賓是這樣說的:「我們同理這個苦難,而我們的情感就反映在我們的詩作之中。現在,甚至宗教在我的心中已無多少地位。唯獨詩、同理心,還有對和平的渴望。這些已足夠讓人過上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主持人補充:今天感覺起來好像講得很硬,但事實上這些文學,真的都是從這些經歷和背景裡面慢慢產出的。這些詩人之中,最打動我的是貌昂賓說的這句:

詩的本質核心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非常的重要,那也是我自己的觀點,有些在文學或政治上遇到的困境,很多是因為缺乏同理心。這件事情用講的很簡單,但當你真的面對這個困境的時候,就會知道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像剛剛提到覺杜,他投身NGO,有一次問一名僧侶,他以後會不會下地獄,僧侶說:「嗯,你會下地獄。」因為演員會讓人產生喜怒哀樂。覺杜很害怕,所以開始投入慈善工作。他成立一個機構,安葬各種人,不限單一民族。學運的時候,他還變成自願的醫療組織,提供醫療協助。他相當於緬甸的影帝,得了很多大獎,是非常重要、標誌性的演員,他的詩超狂:

做自己的事
負自己的責任
堅守自己的道德
書寫自己的歷史
就這樣

這首詩非常短,叫做〈走自己的路〉。我在想,台灣的詩選應該不會選這樣的詩,可是當他這樣子做的時候,詩就有了它的意義和力量。

講者簡介:翁婉瑩
2年前結束14年服務政治人物的幕僚工作,現為自由工作者與獨立供稿人,同時就讀於印度Kaivalyadhama瑜珈學院。2014年起,五度進出緬甸,從政治角度觀察這個令人著迷而困惑的國度,作品散見網路媒體與傳統文字傳播媒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完整專題



 

636595509117447500.jpg

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BURMA STORYBOOK
作者:佩特洛姆、柯琳艾禾拉特、欽昂埃 
譯者:罕麗姝、廖珮杏
出版社:遠流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編者簡介:佩特.洛姆(Petr Lom)
1968年生於布拉格。在加拿大成長,目前定居荷蘭。哈佛政治哲學博士,曾在喬治.索羅斯的中歐大學擔任副教授並教授人權和哲學。於2003年成為紀錄片導演和製片,專精於人權議題。得獎影片曾在三十個國家、逾兩百五十個影展中放映,其中包括日舞與柏林影展。拍攝《緬甸詩人的故事書》紀錄片後,於2017年與太太柯琳艾禾拉特、緬甸詩人欽昂埃等編選同名出版品。

柯琳.馮.艾禾拉特(Corinne van Egeraat)
荷蘭的獨立電影製作人、具劇場背景的創意製作人。擅長以言論自由為命題,創作獨立電影。在2011~2012年與年輕的埃及藝術家製作自傳性質的”ANA ANA”(阿拉伯語:我就是我)紀錄長片。這部電影在2014年的IDFA影展獲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並在荷蘭全國放映。柯琳目前正在製作”Framing the Transition”,是一部與十二位青年緬甸攝影師共同創作的人權影像故事集。

欽昂埃
緬甸詩人。

譯者簡介:罕麗姝
緬甸華人,台大中文所碩士生。喜愛文學。曾參與2018年「赤道二三五‧東南亞文學論壇」讀本翻譯計劃之緬甸讀本翻譯,希望將來能夠譯介更多的緬甸文學作品給中文讀者。

廖珮杏
輔大德語系畢業。陰錯陽差進了德語系,又陰錯陽差踏入自由譯者之途。後來漸漸明白,也許所有的偶然都是在回應生命的渴望。喜歡蒐集各種故事,著迷於光影,習慣在回憶與經驗中找規律。偏好人物、文化、社會議題的書。目前以打掉重練的心情,在工作中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