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飛向宇宙,浩瀚無垠:以獨立精神,創造讀力時代

左起為獨立出版聯盟劉霽、台灣勞工陣線楊書瑋、三餘書店鍾尚樺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即將於2月6日開跑,今年主題定為「讀力時代」,這4個字一出,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劉霽忍不住在臉書上留言:「我們的時代來了!」

近幾年來,由獨立出版聯盟、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及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聯合策展的「公民書區」,屢屢成為書展現場的亮點,更帶動了各家出版社對參展的想像力。在出版市場生存不易的時刻,國際書展近年反倒越來越見活力,彷彿要以旺盛的創意面對挑戰。今年公民書區又會為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呢?

閱讀太空站,發送資訊、探索未知的冒險基地

「公民書區」集合了3個不同性質的單位,「獨立出版聯盟」聚集了充滿活力與想像的新世代出版人;「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是書店店主和愛好獨立書店的讀者,為了推廣多樣化閱讀而成立的組織;各家NGO則在身體力行之外,長年藉由出版與文字傳播理念。三個單位分別代表出版的不同環節,平時於自己的崗位上各自努力,到了國際書展時便「合體」,展現出版的獨立精神。

閱讀就像是進入不同的宇宙。每一本作者嘔心瀝血完成的作品中,都包含著無限的想像與能量。藉由閱讀,我們可以一次又一次體驗不同的冒險。今年公民書區的攤位,便以太空及資訊站做為設計概念。

2037.png

點擊圖片可閱覽展冊

獨立出版聯盟相當於資訊生產及發送區,放射狀排列的書櫃如同伺服器承載著知識,中央展區的發射裝置,則象徵知識的傳遞與散播;獨立書店無疑就像控制基地與轉播站,將資訊廣為傳遞至世界各個角落;NGO區則採用多座大型三角立柱裝置,既象徵有待探索的未知領域,也是勇於突破的飛行器。展場中央則如同往年,準備了開放式空間「獨劇場」,從新書講座、對談分享,到議題討論……書展期間內,將有各式各樣的交流不斷在此發生。

To Infinity and Beyond,用想像力和與讀者一同漫遊

獨立出版聯盟成立迄今,已邁向第5個年頭,而在書展的「讀字」系列則已是第8年了,每年攤位布置設定的不同情境,機場、車站、部落、酒館……不僅在展場裡總是特別顯眼,更成為許多出版人、作者與讀者交流的場所。今年似乎野心又更大了,主題不再限於具體的空間,而是充滿未來感的「讀字漫遊2037」。

為什麼是「2037」(絕對不會告訴你其實只是因為加個數字聽起來比較酷)?去年是台灣解嚴30週年,自1988年開放報禁至今,台灣出版已成為華語世界最自由開放、百花齊放的象徵。獨立出版社雖然規模迷你,但每一家都代表著一分可能性,更展現了台灣多元的創意活力。獨立出版聯盟希望藉由今年的「讀字漫遊2037」,和讀者一同想像未來20年的出版樣貌。

除了更前瞻的命題,已聚集超過30組單位的獨立出版聯盟,今年新加入5個極具特色的成員,比如成立超過10年,以女同志小說為主的文學出版社「北極之光」;2016年於馬來西亞創立,致力推廣馬華文學的雜誌《季風帶》也跨海來台。在個人出版成員中,不僅同樣有生力軍加入,好久不見的詩人夏宇,亦將帶著最新作品及絕版逸品重返讀字攤位(尖叫吧,粉絲們!)。

讀字漫遊_0.jpg

獨立書店多元再進化,北中南同步發聲

相較於出版社每年此時把握與讀者面對面的機會,平常就以銷售為主軸的書店,在書展中的定位反倒不那麼理所當然。對書店而言,賣書已然不是參展的目的,而是藉由這個機會展現理念。

成立於2013年的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以支援獨立書店的文化精神、經營與生存為核心,經常性舉辦各種推廣及交流活動。今年展區的主題為「蛻變與展望」,意圖借鏡上個世紀人類探索太空的科學冒險精神,自詡獨立書店做為知識與閱讀的推廣基地。展區中央裝置的天線雷達,就是要串聯台灣各地的獨立書店,共同推動嶄新的社會閱讀樣貌。

在這個書籍不是唯一的知識載體,「閱讀」也必須重新定義的時代,若不隨著科技調整目前的書店型態,書店很可能成為消失的行業,書店精神也將跟著一起消失。如同生態環境需要維持多樣性,書店同樣需要多元發展。

IMG_7771.JPG

獨立書店並不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新玩意,數十年來,全台的獨立書店早已演繹出各種類型與主題模式,展現台灣土地上豐富的文化樣貌。2018年國際書展的展出內容,便包括各地獨立書店的發展歷程,介紹深藏於巷弄間的小書店,或已被記憶遺忘的老書店。藉由這些分享與回憶,喚回讀者對於走讀實體書店的樂趣。歷年來已創下口碑的「獨立書店地圖」,今年將推出線上版本,台中和高雄等地還將製作包含藝文旅遊路線的雙語觀光地圖,讓逛書店變得更有趣。

既然是書店,活動自然不僅限於展場內。書展期間,北、中、南三地獨立書店,將同時串聯舉辦書展及座談,與當地民眾進行互動,討論獨立書店的未來發展及可嘗試的演化方向。期待更多讀者的參與,激發出更多火花,促進新型態書店的誕生。

充滿生命力,對社會現實的書寫與想像

NGO不是都出現在街頭、在媒體版面上嗎?和出版有什麼關係?

如果這麼想,你就錯了。

「出版」是直接與群眾接觸的重要途徑。回顧沒有言論自由的戒嚴時期,社會進步力量就以「黨外雜誌」等方式,將主流媒體不敢報、也不能報的資訊有效地散播出去。「出版」之於NGO,其實是最有力也最重要的發聲管道之一。

IMG_7776.JPG

點擊圖片可閱覽展冊

自90年代以降,台灣社運界努力經營出版事業,對這些NGO而言,出版品能擴大碁盤,同時對外倡議組織理念。然而出版畢竟非社運組織的主要業務,NGO常因人力、物力等條件限制,在出版作業上無以為繼,也造成許多寶貴的社運經驗傳承不易。儘管如此,在不少有心人士的努力下,近年來不少NGO出版品獲得獎項的肯定,為台灣書市增添了豐富面貌,成為台灣出版的特殊風景。

本次參展的組織,成立的時間跨越了台灣民主化發展的維度。在解嚴屆滿30周年之際,NGO將參展主題定為「書寫與想像」,既回顧過去,又透過書寫勾勒出無窮想像的未來。公民書寫、社運出版,文字不僅是記錄社會脈動的工具,也讓出版更具穿透力和生命力。

下載-horz-vert.jpg
NGO組織近期推出的新書

書展現場除了以象徵飛行器的大型展板介紹各NGO組織外,每天在展場都安排了公民講座,邀請兼具NGO工作者和書寫者身份的講者,藉由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將草根語言化為文字。除了讓讀者能藉此理解各組織為推廣議題所做的努力,也是讓民眾更貼近NGO,促進社會改革的最好機會。

▇讀字漫遊2037,活動時間表

讀字漫遊(全).jpg

展覽資訊(全).jpg

直播(全).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