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詩人王和平,是在曾經設於華山文創園區的紅氣球書屋。那時我們共同參加詩擂台,一種舞台性質的詩歌表演。王和平朗讀《過動公寓》裡的〈敬我們的過動公寓〉,中文與粵語夾雜,非常迷人。追蹤他的IG,發現有一場演出在臺南,然而點進連結時,已經是活動結束,貼在網路上的照片分享。我立刻私訊詢問,請他下一場務必通知我,我想去。
終於,等到最近的一次演出,在溽熱的午後舉辦的詩專輯《怪咖啡因》導聆會。演出場地位於聲色Sounds Good的地下一樓視聽室。王和平正在臺前調整樂器lyre,一把橫躺在桌面上的琴。他一邊調音,背景是有點電子迷幻風格的鼓聲。
在王和平正後方的牆上,投影一段截取自朵卡萩(Olga Tokarczuk)《雲遊者》書中的文字,彷彿今日表演的邀請函:
儘管同樣映入眼簾,讓人聯想到曼陀羅根,依附子宮生長,子宮是一種賞心悅目的肌肉,纖細勻稱,很難想像曾幾何時,竟有人相信它會在身體裡遊蕩,讓所有人心驚膽顫。無庸置疑的是,身體裡的器官都是經過謹慎包裝,以便長途旅行。而她的陰道也一樣,沿著形狀切開,揭露當中的秘密,短短的甬道,盡頭是死路,感覺上全然無用,只因它壓根不是通往身體內部的途徑。陰道的盡頭,是一個沒有出路的內室。
搭配〈怪咖啡因〉演出的限定飲料,是由聲色Sounds Good設計的怪咖啡因特調:「葡萄柚冰美式」,確實「怪感」十足。
演出前的間接照明,將王和平的身影團團包圍在巨大音響、筆電、混音器、吉他、效果器,與各式各樣的器材線之中,彷彿置身於他的巢穴。王和平一身黑色造型,連襪子也是全黑。(因為他希望現場是更黑的狀態,沒想到連造型都這麼一致用心。)演出開始前,燈全關掉,只剩下投影的亮度,以及電腦旁小小螢光綠的桌燈、製造氣氛的一小串燈泡。
燈暗不久,音樂進來,王和平唱了一些像是暖身問候的序曲,接著進入開場說明。《怪咖啡因》的詩專輯脫胎自詩集《過動公寓》的二部曲,王和平邀請參與者盡可能放鬆自己,不論身體或感受都希望調整到最自在的狀態;可以當作他是一場夢的DJ,邀請參與者緩慢共同入夢。此外,王和平也分享自己曾經想像莎弗(Sappho)帶著樂器,唸一首詩,因此重新思考,關於作者跟表演者之間的定義,且幻想能回溯口述文學的傳統,像從前一群人圍著火堆說故事。
昏暗中,跟著投影與聲音的指引,一同翻動手中的詩集,來到第一首〈走來走去〉。王和平藉由詩中的情境,以樂器帶出背景的環境音,雙腳打著拍子。明明坐在檯上的木椅,透過音樂,彷彿真的在原地走起路來,進入詩中的情節,體驗一段沉浸式的口述文字。
手腳並用的同時,王和平有時混音,有時敲擊lyre的琴弦,創造豐富的聲景。像被丟進空曠的地底廢墟。王和平閉上眼,繼續吟詩,中文與粵語交替、混雜。音樂結束後,他聊天般談起這首詩的背景,立體了文字內容的厚度。
投影切換到下一首詩〈迷宮內在〉的前導,王和平聊起關於貪食蛇遊戲的戲劇化困境,投影同步來到詩集的文字。導聆會現場聽到不少關於詩作背後的故事,包含寫詩的起因與念頭。〈貪食蛇〉的音樂響起時,電子效果的成分多了點迷幻太空感,王和平的身體跟著旋律,微幅擺盪。內容是《怪咖啡因》的錄製成品,昏黑的環境中,令人逐漸失去時間感。
音樂結束後,王和平聊起第三首曲目〈敬我們的過動公寓〉,背景故事與照片輪番登場,他想用這首詩致敬過往的魔幻時光。當他開始表演時,我發現先前在詩擂台聽過的版本,與今日演出所創造的質感,南轅北轍。譬如中文與粵語的交錯,讓人猜不到下一句會聽到什麼語言,有時以為是中文,但聽不懂,看著詩句的文字,才意識到是粵語。像這樣的陌生話語帶來的聆聽感受,莫名令人上癮。尤其這首詩有一句「要不要再來一杯」,不斷誘惑著,與這次的限定飲品一樣瘋狂,難以抗拒。
當文字作為共通語言的文本時候,王和平在先前詩擂台的表演是手拿詩集,站著朗讀,這次詩專輯的演出則是更有靈性、更活潑地自由玩耍。譬如來來回回的重複與跳接,就算不看文字,也可以單純享受字詞間的情感與情緒流動。王和平詩集的文字像是壓縮檔,詩專輯的呈現則宛如解壓縮。
導聆會在現場氣氛逐漸像將睡未睡前,近乎失去意識的狀態,音樂將文字的質地轉換成更難以捉摸的生命體。《過動公寓》裡的詩作充滿日常的生活感,王和平藉由音樂的實驗與聲調的戲耍,將簡短的句子,有機地重複排列組合,化作綿延的意識漫遊。
王和平的嗓音帶點鼻腔的摩擦感,適合神遊,而他的音樂與曲調,過動的詩意,不斷在彼此對話、自言自語,反覆交替,中文、粵語、英文,多重混雜。不知為何,讓我想起《色情白噪音》裡的一些畫面。一個小時的表演告一段落,中場休息時,現場燈亮,投影上出現王和平的個人介紹,背景的照片是他在東華唸書時,從住處的窗景看出去的風景。左下角角落放上一個Google翻譯的截圖畫面,左側的英文:「sound-sculptor-writer, when she zones in.」右側的中文:「聲音雕塑家兼作家,當她進入時。」
下半場的另一個小時,王和平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他就讀臺大音樂所博士班時,接收到的創作上刺激。譬如,他提出關於聲音與語言的路徑、聲音與語言的移動、甚至性別與社會環境,會如何影響到聲音與語言的表現。
王和平回憶,當初第一個用力製作的專輯《路人崇拜》,完成後卻沒有用一樣的力氣去推廣。之後,他陸續出版兩本文字作品,包括小說集《色情白噪音》和詩集《過動公寓》,也因此發現台灣的作品推廣流程,似乎是先出書,接著辦新書發表會,有機會還可以全台巡迴辦分享會。於是當他從《過動公寓》取出詩作,完成最新的詩專輯《怪咖啡因》後,決定把這樣的流程反過來;他設定全台的巡迴日期,逐一完成大半的巡迴演出,最後再辦今天這場,相當於發表會的導聆會,準備迎接專輯上市的日期。
王和平用他熟悉的音樂語言,挑戰文字語言的邊界,產出新生的閱讀體驗。其質地與調性,都與純文字的差異甚大。聽完王和平的故事與音樂,再回頭去讀詩集,有更多體會上的加乘。
這次的《怪咖啡因》使用復古感的卡帶形式發表,已在嘖嘖上募資。今日的導聆會徹底刷新想像——王和平如同莎弗,在成為詩人以前,他先是一個音樂人。●
VIDEO
Tags:
(照片提供:王和平)
2024年Openbook好書獎得主王和平近日於募資平台推出一項「詩專輯」計畫,以聲音重新詮釋其首部詩集《過動公寓 it’s the caffeine dancing》中的15首詩作,命名為《怪咖啡因 blame it on the caffeine》,一部實驗性有聲書專輯。
詩歌本一家,Openbook特邀詩人小令前往《怪咖啡因》詩專輯導聆試聽會,與讀者分享由詩入歌的奇妙感受。
第一次見到詩人王和平,是在曾經設於華山文創園區的紅氣球書屋。那時我們共同參加詩擂台,一種舞台性質的詩歌表演。王和平朗讀《過動公寓》裡的〈敬我們的過動公寓〉,中文與粵語夾雜,非常迷人。追蹤他的IG,發現有一場演出在臺南,然而點進連結時,已經是活動結束,貼在網路上的照片分享。我立刻私訊詢問,請他下一場務必通知我,我想去。
終於,等到最近的一次演出,在溽熱的午後舉辦的詩專輯《怪咖啡因》導聆會。演出場地位於聲色Sounds Good的地下一樓視聽室。王和平正在臺前調整樂器lyre,一把橫躺在桌面上的琴。他一邊調音,背景是有點電子迷幻風格的鼓聲。
在王和平正後方的牆上,投影一段截取自朵卡萩(Olga Tokarczuk)《雲遊者》書中的文字,彷彿今日表演的邀請函:
搭配〈怪咖啡因〉演出的限定飲料,是由聲色Sounds Good設計的怪咖啡因特調:「葡萄柚冰美式」,確實「怪感」十足。
演出前的間接照明,將王和平的身影團團包圍在巨大音響、筆電、混音器、吉他、效果器,與各式各樣的器材線之中,彷彿置身於他的巢穴。王和平一身黑色造型,連襪子也是全黑。(因為他希望現場是更黑的狀態,沒想到連造型都這麼一致用心。)演出開始前,燈全關掉,只剩下投影的亮度,以及電腦旁小小螢光綠的桌燈、製造氣氛的一小串燈泡。
燈暗不久,音樂進來,王和平唱了一些像是暖身問候的序曲,接著進入開場說明。《怪咖啡因》的詩專輯脫胎自詩集《過動公寓》的二部曲,王和平邀請參與者盡可能放鬆自己,不論身體或感受都希望調整到最自在的狀態;可以當作他是一場夢的DJ,邀請參與者緩慢共同入夢。此外,王和平也分享自己曾經想像莎弗(Sappho)帶著樂器,唸一首詩,因此重新思考,關於作者跟表演者之間的定義,且幻想能回溯口述文學的傳統,像從前一群人圍著火堆說故事。
昏暗中,跟著投影與聲音的指引,一同翻動手中的詩集,來到第一首〈走來走去〉。王和平藉由詩中的情境,以樂器帶出背景的環境音,雙腳打著拍子。明明坐在檯上的木椅,透過音樂,彷彿真的在原地走起路來,進入詩中的情節,體驗一段沉浸式的口述文字。
手腳並用的同時,王和平有時混音,有時敲擊lyre的琴弦,創造豐富的聲景。像被丟進空曠的地底廢墟。王和平閉上眼,繼續吟詩,中文與粵語交替、混雜。音樂結束後,他聊天般談起這首詩的背景,立體了文字內容的厚度。
投影切換到下一首詩〈迷宮內在〉的前導,王和平聊起關於貪食蛇遊戲的戲劇化困境,投影同步來到詩集的文字。導聆會現場聽到不少關於詩作背後的故事,包含寫詩的起因與念頭。〈貪食蛇〉的音樂響起時,電子效果的成分多了點迷幻太空感,王和平的身體跟著旋律,微幅擺盪。內容是《怪咖啡因》的錄製成品,昏黑的環境中,令人逐漸失去時間感。
音樂結束後,王和平聊起第三首曲目〈敬我們的過動公寓〉,背景故事與照片輪番登場,他想用這首詩致敬過往的魔幻時光。當他開始表演時,我發現先前在詩擂台聽過的版本,與今日演出所創造的質感,南轅北轍。譬如中文與粵語的交錯,讓人猜不到下一句會聽到什麼語言,有時以為是中文,但聽不懂,看著詩句的文字,才意識到是粵語。像這樣的陌生話語帶來的聆聽感受,莫名令人上癮。尤其這首詩有一句「要不要再來一杯」,不斷誘惑著,與這次的限定飲品一樣瘋狂,難以抗拒。
當文字作為共通語言的文本時候,王和平在先前詩擂台的表演是手拿詩集,站著朗讀,這次詩專輯的演出則是更有靈性、更活潑地自由玩耍。譬如來來回回的重複與跳接,就算不看文字,也可以單純享受字詞間的情感與情緒流動。王和平詩集的文字像是壓縮檔,詩專輯的呈現則宛如解壓縮。
導聆會在現場氣氛逐漸像將睡未睡前,近乎失去意識的狀態,音樂將文字的質地轉換成更難以捉摸的生命體。《過動公寓》裡的詩作充滿日常的生活感,王和平藉由音樂的實驗與聲調的戲耍,將簡短的句子,有機地重複排列組合,化作綿延的意識漫遊。
王和平的嗓音帶點鼻腔的摩擦感,適合神遊,而他的音樂與曲調,過動的詩意,不斷在彼此對話、自言自語,反覆交替,中文、粵語、英文,多重混雜。不知為何,讓我想起《色情白噪音》裡的一些畫面。一個小時的表演告一段落,中場休息時,現場燈亮,投影上出現王和平的個人介紹,背景的照片是他在東華唸書時,從住處的窗景看出去的風景。左下角角落放上一個Google翻譯的截圖畫面,左側的英文:「sound-sculptor-writer, when she zones in.」右側的中文:「聲音雕塑家兼作家,當她進入時。」
下半場的另一個小時,王和平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他就讀臺大音樂所博士班時,接收到的創作上刺激。譬如,他提出關於聲音與語言的路徑、聲音與語言的移動、甚至性別與社會環境,會如何影響到聲音與語言的表現。
王和平回憶,當初第一個用力製作的專輯《路人崇拜》,完成後卻沒有用一樣的力氣去推廣。之後,他陸續出版兩本文字作品,包括小說集《色情白噪音》和詩集《過動公寓》,也因此發現台灣的作品推廣流程,似乎是先出書,接著辦新書發表會,有機會還可以全台巡迴辦分享會。於是當他從《過動公寓》取出詩作,完成最新的詩專輯《怪咖啡因》後,決定把這樣的流程反過來;他設定全台的巡迴日期,逐一完成大半的巡迴演出,最後再辦今天這場,相當於發表會的導聆會,準備迎接專輯上市的日期。
王和平用他熟悉的音樂語言,挑戰文字語言的邊界,產出新生的閱讀體驗。其質地與調性,都與純文字的差異甚大。聽完王和平的故事與音樂,再回頭去讀詩集,有更多體會上的加乘。
這次的《怪咖啡因》使用復古感的卡帶形式發表,已在嘖嘖上募資。今日的導聆會徹底刷新想像——王和平如同莎弗,在成為詩人以前,他先是一個音樂人。●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2024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過動公寓
閱讀更多
2023臺北詩歌節》未曾立志成為詩人,創作念頭由內而生:專訪駐市詩人碧娜(Bina)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4EP7》音樂藝術家王榆鈞/用聲音與詩歌對話 ft.「不朽的青春」展覽音樂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