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日本の絵本100年100人100冊》(日本繪本百年百人百冊)的資深童書編輯廣松由希子,長期為日本繪本雜誌撰寫評論與專欄,她重視繪本作品的生命力、留白、藝術美感和冒險創新的實驗精神。她不僅是童書展覽的策展人,更擔任過多個繪本插畫大賽的國際評審。
9月底舉行的第一屆臺灣國際兒少書展中,廣松由希子應邀擔任壓軸演講嘉賓,分享她擔任國際評審的經驗與獨到觀點,解析各國繪本作品如何在國際舞台上脫穎而出。
➤波隆納插畫展:風格獨特性與故事說服力
廣松由希子在2010年首度擔任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Bologna Illustrators Exhibition)的評審。她回憶,當時場地狹小,評選採取實體審查。眾多作品陳列得像萬國旗,5位評審各持不同顏色的專屬便利貼,只要認可就貼上。
廣松指出,作品集滿5張不同顏色便利貼實屬不易。那一年,岡田千晶 以作品《小春家的小客人》獲得5張便利貼而入選。她認為岡田千晶的筆觸扎實、故事敘事能力強,且光線掌握精準。
岡田千晶歷年在台出版的繪本作品。
讓廣松印象深刻的藝術家還包括,現已成為繪本界名人的韓國插畫家蘇西.李 (Suzy Lee)以及德國的達諾夫斯基 (Sonja Danowski)。達諾夫斯基的插畫風格以豐富的細節和寫實手法見長,並巧妙融入虛構的想像元素,呈現出細膩懷舊的氛圍。
達諾夫斯基在台灣出版的作品是與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合作的《外婆住在香水村》(遠流)
同年,來自義大利的亮眼新星喬丹諾 (Philip Giordano)脫穎而出,他榮獲2010年波隆納兒童書展SM基金會國際插畫獎(Fundación SM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Illustration)的首屆首獎(此獎項限 35 歲以下創作者參加)。
延伸閱讀: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勇敢的山羊羅賓
廣松總結,獲得波隆納插畫展獎項的作品,必須具備創作者個人的風格與獨特性,同時也要有故事說服力,參賽的5幅作品之間需要有緊密的連結性,才能說服評審。
➤BIB:追尋繪本的純粹藝術表現
「布拉提斯拉瓦國際插畫雙年展」(Biennial of Illustrations Bratislava,簡稱BIB)創立於1965年,於1967年開辦。廣松指出,BIB成立於冷戰時期,當時斯洛伐克為共產國家,資訊相對封閉,希望藉由BIB讓世界各地的插畫藝術來到這裡。第一屆大獎便由日本的瀨川康男以作品《不可思議的竹筍》拔得頭籌。
BIB的評選標準不以商業為考量,而純粹追求繪本的藝術表現。廣松於2011年首次擔任BIB評審。她回憶,評選過程是高度的體力勞動,評審團必須移動到每一件作品前,並以舉手表決表達意見。這類投票過程會重複幾百次、好幾輪,從數百件作品中篩選出30至50件,再進行集中比較。
2011 年的評審團普遍認為日本作品水準高,但韓國的參賽氣勢令人驚豔。那一年,韓國的Eunyoung Cho以作品《Run Toto! 》獲得大獎。
廣松提到,Eunyoung Cho以破釜沉舟的心情創作該繪本,傾盡全力,每一頁都使用不同的技法,甚至帶有實驗性。光是賽馬場觀眾席上每個大叔的描繪,就展現了各異的精采技法。
Eunyoung Cho的獲獎作品《Run Toto! 》
2013年,瑞士的勞貝與維爾勒( Evelyne Laube & Nina Wehrle,「It's Raining Elephants」工作室創辦人)以作品《La Nuit, quand je dors... 》 (暫譯:夜裡,當我睡著時)獲得BIB大獎。廣松指出,這部作品來自聖經《創世紀》的故事,整幅皆以鉛筆繪製,原畫篇幅巨大,充滿了細節、細膩的筆觸與幽默感。
日本作家蓜島伸彥獲得金蘋果獎,這位現代藝術家兼書畫家的作品風格極簡,他的作品《聽見了嗎?》以模糊清淡的剪影和安靜的文字,幾乎沒有故事情節,卻能帶來異常的平靜感。廣松特別提到,當時很多外國評審不理解這些極簡圖像,她便以日本文化的角度向大家說明,凸顯了理解文化差異在國際評選中的重要性。
VIDEO
2015年BIB大獎得主是英國插畫家卡爾琳(Laura Carlin)獲得,廣松說,她是個擅長融合不同媒材的描寫高手。
卡爾琳在台出版的繪本作品。
廣松對於2017年那一屆印象尤其深刻,那是她首次擔任BIB評委會主席,責任重大。該屆大獎得主是荷蘭藝術家沃爾貝達(Ludwig Volbeda),得獎作品是《De vogels 》(暫譯:《鳥》)。廣松指出,有些作品最初以壓倒性的表現手法吸引目光,但久看會產生視覺疲乏。而首獎作品則屬於耐看型,畫面看似平淡,初審時並不起眼,但在評審們反覆閱讀、交換意見後,卻愈發覺得有味道。她認為,這種不斷篩選與討論的過程,正是擔任BIB評審的有趣之處。
荷蘭藝術家沃爾貝達( Ludwig Volbeda)2017年BIB獲獎作品《De vogels》
日本植物畫畫家荒井真紀 以作品《蒲公英》獲得金蘋果獎。這本書不僅寫實描繪了植物的生命歷程,更讓讀者從畫面中產生安定感。廣松點出,她的構圖讓人聯想到日本的造形藝術流派「琳派 」,畫面帶有侘寂美學中孤寂簡約的留白之美。
荒井真紀在台出版的繪本作品。
在金蘋果獎之下是獎牌(Plaque),同年,丹麥作家巴托蘭(Hanne Bartholin)的《A Story about You 》(暫譯:《你的故事》)獲獎。本書乍看像抽象畫,仔細看亦有很多細節。另一位得獎者是日本作家ミロコマチコ (Mirocomachiko),以作品《けもののにおいがしてきたぞ》(暫譯:《聞到野獸的氣味了喔》)獲獎。
日本作家ミロコマチコ獲獎作品《けもののにおいがしてきたぞ》。
➤Nami Concours:充滿樂趣與互動的交流賽
由南韓主辦的「南怡島國際插畫大賽」 (Nami Concours)於2013年開始舉辦,是相對年輕但影響力迅速擴大的國際競賽。該比賽要求每位參賽者就一個主題提交5張電子檔案作品。初審在線上進行,決選則在首爾審閱實體繪本。
Nami的特色在於其「歡樂互動的交流賽」性質。得獎者不僅可獲得獎金、舉辦展覽,還會被收錄至大會出版品,並受邀參加在南怡島舉行的國際兒童圖書節。在圖書節期間,作家、創作者、評審與主辦單位之間會有密切的互動與交流,廣松形容這像是一個密集的夏令營活動,充滿樂趣。
由於Nami的評審陣容多為資深人士(包含安徒生獎、BIB獎的評委主席),其得獎者與波隆納、BIB的獲獎者多有重疊。廣松特別介紹了兩位得獎藝術家。
2017年大獎得主波蘭藝術家古羅芙斯卡(Malgorzata Gurowska),是一位關心社會議題的視覺藝術家。得獎作品《The Locomotive 》 (暫譯:《火車頭》)是根據波蘭經典詩歌改編,融入對現代社會的批判。這部作品製作成 188頁的風琴頁裝幀,攤開可環繞會場一周,視覺效果震撼。
古羅芙斯卡(Malgorzata Gurowska)的得獎作品《The Locomotive 》(暫譯:《火車頭》)。(圖源:Miniboo大人繪本研究室 )
榮獲 2017 年Nami綠島獎(Green Island)的阿貝婷 (Albertine),並接著在2020年獲得全球兒童文學最高榮譽的國際安徒生大獎。廣松提到,國際安徒生大獎是肯定藝術家的終身成就。她真心佩服這些得獎者在獲獎之後,仍然沒有停止創作,持續突破自我天花板的精神。
➤大賽起於冷戰,繪本溫暖人心
最後,廣松感傷地提到,許多重量級的繪本藝術家近來相繼離世,包括去年(2024)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和撕貼畫名家瀨名惠子。就在前不久,歐洲也傳來2010年國際安徒生獎得主鮑爾(Jutta Bauer)意外辭世的消息。
廣松總結,國際安徒生大獎、波隆納書展競賽、BIB等頂尖賽事,都崛起於東西冷戰的1960年代,在那個危機與衝突不斷的年代,童書繪本成為連結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樑。她鼓勵大家,持續擴展繪本的世界,讓這些作品的力量幫助每個人的心靈。●
Tags:
日本資深童書編輯廣松由希子。(講座照片皆由文化部提供)
9月底舉行的第一屆臺灣國際兒少書展中,廣松由希子應邀擔任壓軸演講嘉賓,分享她擔任國際評審的經驗與獨到觀點,解析各國繪本作品如何在國際舞台上脫穎而出。
➤波隆納插畫展:風格獨特性與故事說服力
廣松由希子在2010年首度擔任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Bologna Illustrators Exhibition)的評審。她回憶,當時場地狹小,評選採取實體審查。眾多作品陳列得像萬國旗,5位評審各持不同顏色的專屬便利貼,只要認可就貼上。
廣松指出,作品集滿5張不同顏色便利貼實屬不易。那一年,岡田千晶以作品《小春家的小客人》獲得5張便利貼而入選。她認為岡田千晶的筆觸扎實、故事敘事能力強,且光線掌握精準。
讓廣松印象深刻的藝術家還包括,現已成為繪本界名人的韓國插畫家蘇西.李 (Suzy Lee)以及德國的達諾夫斯基 (Sonja Danowski)。達諾夫斯基的插畫風格以豐富的細節和寫實手法見長,並巧妙融入虛構的想像元素,呈現出細膩懷舊的氛圍。
同年,來自義大利的亮眼新星喬丹諾(Philip Giordano)脫穎而出,他榮獲2010年波隆納兒童書展SM基金會國際插畫獎(Fundación SM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Illustration)的首屆首獎(此獎項限 35 歲以下創作者參加)。
延伸閱讀: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勇敢的山羊羅賓
廣松總結,獲得波隆納插畫展獎項的作品,必須具備創作者個人的風格與獨特性,同時也要有故事說服力,參賽的5幅作品之間需要有緊密的連結性,才能說服評審。
➤BIB:追尋繪本的純粹藝術表現
「布拉提斯拉瓦國際插畫雙年展」(Biennial of Illustrations Bratislava,簡稱BIB)創立於1965年,於1967年開辦。廣松指出,BIB成立於冷戰時期,當時斯洛伐克為共產國家,資訊相對封閉,希望藉由BIB讓世界各地的插畫藝術來到這裡。第一屆大獎便由日本的瀨川康男以作品《不可思議的竹筍》拔得頭籌。
延伸閱讀:4月繪本大師》繪本中森羅萬象的宇宙:變換自在的孤高繪師瀨川康男
BIB的評選標準不以商業為考量,而純粹追求繪本的藝術表現。廣松於2011年首次擔任BIB評審。她回憶,評選過程是高度的體力勞動,評審團必須移動到每一件作品前,並以舉手表決表達意見。這類投票過程會重複幾百次、好幾輪,從數百件作品中篩選出30至50件,再進行集中比較。
2011 年的評審團普遍認為日本作品水準高,但韓國的參賽氣勢令人驚豔。那一年,韓國的Eunyoung Cho以作品《Run Toto! 》獲得大獎。
廣松提到,Eunyoung Cho以破釜沉舟的心情創作該繪本,傾盡全力,每一頁都使用不同的技法,甚至帶有實驗性。光是賽馬場觀眾席上每個大叔的描繪,就展現了各異的精采技法。
2013年,瑞士的勞貝與維爾勒( Evelyne Laube & Nina Wehrle,「It's Raining Elephants」工作室創辦人)以作品《La Nuit, quand je dors...》(暫譯:夜裡,當我睡著時)獲得BIB大獎。廣松指出,這部作品來自聖經《創世紀》的故事,整幅皆以鉛筆繪製,原畫篇幅巨大,充滿了細節、細膩的筆觸與幽默感。
日本作家蓜島伸彥獲得金蘋果獎,這位現代藝術家兼書畫家的作品風格極簡,他的作品《聽見了嗎?》以模糊清淡的剪影和安靜的文字,幾乎沒有故事情節,卻能帶來異常的平靜感。廣松特別提到,當時很多外國評審不理解這些極簡圖像,她便以日本文化的角度向大家說明,凸顯了理解文化差異在國際評選中的重要性。
2015年BIB大獎得主是英國插畫家卡爾琳(Laura Carlin)獲得,廣松說,她是個擅長融合不同媒材的描寫高手。
廣松對於2017年那一屆印象尤其深刻,那是她首次擔任BIB評委會主席,責任重大。該屆大獎得主是荷蘭藝術家沃爾貝達(Ludwig Volbeda),得獎作品是《De vogels》(暫譯:《鳥》)。廣松指出,有些作品最初以壓倒性的表現手法吸引目光,但久看會產生視覺疲乏。而首獎作品則屬於耐看型,畫面看似平淡,初審時並不起眼,但在評審們反覆閱讀、交換意見後,卻愈發覺得有味道。她認為,這種不斷篩選與討論的過程,正是擔任BIB評審的有趣之處。
日本植物畫畫家荒井真紀以作品《蒲公英》獲得金蘋果獎。這本書不僅寫實描繪了植物的生命歷程,更讓讀者從畫面中產生安定感。廣松點出,她的構圖讓人聯想到日本的造形藝術流派「琳派」,畫面帶有侘寂美學中孤寂簡約的留白之美。
在金蘋果獎之下是獎牌(Plaque),同年,丹麥作家巴托蘭(Hanne Bartholin)的《A Story about You》(暫譯:《你的故事》)獲獎。本書乍看像抽象畫,仔細看亦有很多細節。另一位得獎者是日本作家ミロコマチコ(Mirocomachiko),以作品《けもののにおいがしてきたぞ》(暫譯:《聞到野獸的氣味了喔》)獲獎。
➤Nami Concours:充滿樂趣與互動的交流賽
由南韓主辦的「南怡島國際插畫大賽」 (Nami Concours)於2013年開始舉辦,是相對年輕但影響力迅速擴大的國際競賽。該比賽要求每位參賽者就一個主題提交5張電子檔案作品。初審在線上進行,決選則在首爾審閱實體繪本。
Nami的特色在於其「歡樂互動的交流賽」性質。得獎者不僅可獲得獎金、舉辦展覽,還會被收錄至大會出版品,並受邀參加在南怡島舉行的國際兒童圖書節。在圖書節期間,作家、創作者、評審與主辦單位之間會有密切的互動與交流,廣松形容這像是一個密集的夏令營活動,充滿樂趣。
由於Nami的評審陣容多為資深人士(包含安徒生獎、BIB獎的評委主席),其得獎者與波隆納、BIB的獲獎者多有重疊。廣松特別介紹了兩位得獎藝術家。
2017年大獎得主波蘭藝術家古羅芙斯卡(Malgorzata Gurowska),是一位關心社會議題的視覺藝術家。得獎作品《The Locomotive》(暫譯:《火車頭》)是根據波蘭經典詩歌改編,融入對現代社會的批判。這部作品製作成 188頁的風琴頁裝幀,攤開可環繞會場一周,視覺效果震撼。
榮獲 2017 年Nami綠島獎(Green Island)的阿貝婷 (Albertine),並接著在2020年獲得全球兒童文學最高榮譽的國際安徒生大獎。廣松提到,國際安徒生大獎是肯定藝術家的終身成就。她真心佩服這些得獎者在獲獎之後,仍然沒有停止創作,持續突破自我天花板的精神。
➤大賽起於冷戰,繪本溫暖人心
最後,廣松感傷地提到,許多重量級的繪本藝術家近來相繼離世,包括去年(2024)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和撕貼畫名家瀨名惠子。就在前不久,歐洲也傳來2010年國際安徒生獎得主鮑爾(Jutta Bauer)意外辭世的消息。
廣松總結,國際安徒生大獎、波隆納書展競賽、BIB等頂尖賽事,都崛起於東西冷戰的1960年代,在那個危機與衝突不斷的年代,童書繪本成為連結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樑。她鼓勵大家,持續擴展繪本的世界,讓這些作品的力量幫助每個人的心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53》書也是回憶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童書書房》波隆那拉加茲獎頒布!阿拉伯繪本《智慧之家》獲頒故事類首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閱讀更多
與故事去更遠的地方IV》從無到有,打通台灣與斯洛伐克的兒童文學出版橋樑 ft.譯者梁晨
閱讀更多
前進國際10・2019遠征隊》9位台灣創作者進入插畫家的朝聖殿堂
近年台灣圖畫書創作在國際一再交出亮眼成績,2019年波隆那兒童書展開幕前夕,Openbook特別製作「前進國際,台灣原創圖畫書,出發!」專題,從政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