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不眠夜
反轉失眠焦慮!釋放「夜間自我」的顛覆性力量
Sleepless: Unleashing the Subversive Power of the Night Self
安娜貝爾.斯特里玆(Annabel Streets)著,李佳純譯,遠流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夜不成眠既擾人也迷人。作者由自身的失眠經驗為起點,走入夜晚的旅程。在個人經驗、腦科學與文化史之間交錯,並透視性別於此間的獨特脈絡。這段探索不僅追問知識,也喚醒靈性,更成為凝視自我的契機。在放下成見,放鬆體感的同時,這場閱讀也收穫一段由失眠和夜晚交織的身心論述。【內容簡介➤】
●廣島醫生
一部終戰前的真實日記
Hiroshima Diary: The Journal of a Japanese Physician, August 6-September 30, 1945
蜂谷道彥(Michihiko Hachiya M.D.) 著,姚怡平譯,一卷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1945年廣島原爆的一手紀錄。蜂谷醫師當下又旁觀的視線,銘記出紀實又人道的質地,為人類歷史的關鍵一刻、為戰爭可怖留下見證,今日讀來更不啻為一記警鐘。而在他筆下如常的敍寫,更為那段崩裂的時段著上魔幻之色,也展現出日記在時代之海中淘洗出身影與心語的力量。【內容簡介➤】
●潛入核動力潛艇
最機密軍事行動,不能留下任何鏡頭,全程手繪重現法國潛艦「警戒號」110名成員巡航與訓練內容。
Le Vigilant: Immersion à bord d’un sous-marin nucléaire
雷納.佩利謝(Raynal Pellicer)著,黃明玲譯,大是文化,6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軍事設施不給拍,所以只能用畫的。不過圖繪反而沒有實照的壓廹感,甚至有概念圖的靈氣,硬是讓核動力潛艇多了幾分軍事宅的浪漫。這正是翻閱本書的詭異之處,明明是能工巧匠的精密傑作,卻是兵凶戰危的惘惘威脅。【內容簡介➤】
●我生來是夏天
馬尼尼為著,新經典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馬尼尼為的女系書寫,跨文化又跨物種,詭異,斑斕,稀奇可怪,隱隱卻又讓人覺得這心態真好,越看越輕安:只要別太把自己當人看,就可以delete掉一大堆麻煩。這是面對末日一定要培養的能耐。【內容簡介➤】
●沒有女人的女人們
溫泠著,二〇四六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女人與女人,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可能性?這批不想當然爾的小說,搬演,追尋,是試驗,更是試煉。在認同與慾望的拉扯中,自我未必能順利脫模,失去與獲得卻曖昧難分。這倒不是身心靈,而是愛的博弈論。【內容簡介➤】
●在女與公之間
許恩恩著,九歌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這部作品集結9篇小說,透過擾動公與私、男與女、異與同、壓迫與抵抗、持有與佔有的邊界,挑戰公共/性書寫的界線。說作者在挑戰,但其實是更親密一點地在搏鬥,就像書中角色總有些遲疑、總在思索、與自我檢視。延續前作挹注書寫探討「變成」,此書給予「人」的處境與身體各種成為的可能。【內容簡介➤】
●鐵道家族
철도원 삼대 Mater 2-10
黃皙暎(황석영)著,盧鴻金譯,春山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入圍國際布克獎的此作,以「鐵道」為韓國近代史經緯,除了百年韓國勞工運動史主軸,小說縱向訴說圍繞鐵道產業勞動家族的三代故事,橫向將女性、家族、乃至亡靈史觀編織進韓國現代史,是一部既厚重又生動的史詩作品,也是豎立於當代韓國小說的一座高峰。【內容簡介➤】
●信任的模樣
믿음에 대하여
朴相映(박상영)著,尹嘉玄譯,潮浪文化,5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朴相映在此作繼續實踐第一人稱的書寫美學,也持續關照30歲世代的心靈困境。4篇小說主調如閒談與自語,處理當代人共享的愛情與職場難題,雖然讀來日常且輕盈,但有一種存在主義式的提問貫穿全書。就如對「信任」的辯證,「孤獨」、「幸福」等難以參透的人生追求,亦是此書意圖趨近的思索。【內容簡介➤】
●沙壇城
A Place Where Life Begins
林俊龍著,時報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部小說集以7篇短篇寫下馬來西亞的特殊質地與現代心靈處境。如「水」的意象在各篇章是具體的雨、水溪、雨林,同時也是生活中的伏流、人們陷溺的情感溼地、或人鬼之間的交界處。水的質地也如全書統一的筆觸與主題,緩緩訴說,分支後再匯流,構成一部整體性極強的佳作。【內容簡介➤】
●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
아주 희미한 빛으로도
崔恩榮(Choi Eun-young)著,胡椒筒譯,馬可孛羅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2009年韓國首爾發生因迫遷抗議衝突、導致6人死亡的「龍山事件」,事件的後續效應體現在這本小說的主角與老師身上。作者讓小說成為記憶社會事件的載體,但不以控訴、重構事件資訊為策略,而是讓流淌在倖存者、旁觀者、普通人身上的罪惡感與羞恥感成為黏著劑,重新修補因衝突而破碎的社會關係,以微光姿態引領迷失的心靈。【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Tags:
●擁抱不眠夜
反轉失眠焦慮!釋放「夜間自我」的顛覆性力量
Sleepless: Unleashing the Subversive Power of the Night Self
安娜貝爾.斯特里玆(Annabel Streets)著,李佳純譯,遠流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夜不成眠既擾人也迷人。作者由自身的失眠經驗為起點,走入夜晚的旅程。在個人經驗、腦科學與文化史之間交錯,並透視性別於此間的獨特脈絡。這段探索不僅追問知識,也喚醒靈性,更成為凝視自我的契機。在放下成見,放鬆體感的同時,這場閱讀也收穫一段由失眠和夜晚交織的身心論述。【內容簡介➤】
●廣島醫生
一部終戰前的真實日記
Hiroshima Diary: The Journal of a Japanese Physician, August 6-September 30, 1945
蜂谷道彥(Michihiko Hachiya M.D.) 著,姚怡平譯,一卷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1945年廣島原爆的一手紀錄。蜂谷醫師當下又旁觀的視線,銘記出紀實又人道的質地,為人類歷史的關鍵一刻、為戰爭可怖留下見證,今日讀來更不啻為一記警鐘。而在他筆下如常的敍寫,更為那段崩裂的時段著上魔幻之色,也展現出日記在時代之海中淘洗出身影與心語的力量。【內容簡介➤】
●潛入核動力潛艇
最機密軍事行動,不能留下任何鏡頭,全程手繪重現法國潛艦「警戒號」110名成員巡航與訓練內容。
Le Vigilant: Immersion à bord d’un sous-marin nucléaire
雷納.佩利謝(Raynal Pellicer)著,黃明玲譯,大是文化,6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軍事設施不給拍,所以只能用畫的。不過圖繪反而沒有實照的壓廹感,甚至有概念圖的靈氣,硬是讓核動力潛艇多了幾分軍事宅的浪漫。這正是翻閱本書的詭異之處,明明是能工巧匠的精密傑作,卻是兵凶戰危的惘惘威脅。【內容簡介➤】
●我生來是夏天
馬尼尼為著,新經典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馬尼尼為的女系書寫,跨文化又跨物種,詭異,斑斕,稀奇可怪,隱隱卻又讓人覺得這心態真好,越看越輕安:只要別太把自己當人看,就可以delete掉一大堆麻煩。這是面對末日一定要培養的能耐。【內容簡介➤】
●沒有女人的女人們
溫泠著,二〇四六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女人與女人,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可能性?這批不想當然爾的小說,搬演,追尋,是試驗,更是試煉。在認同與慾望的拉扯中,自我未必能順利脫模,失去與獲得卻曖昧難分。這倒不是身心靈,而是愛的博弈論。【內容簡介➤】
●在女與公之間
許恩恩著,九歌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這部作品集結9篇小說,透過擾動公與私、男與女、異與同、壓迫與抵抗、持有與佔有的邊界,挑戰公共/性書寫的界線。說作者在挑戰,但其實是更親密一點地在搏鬥,就像書中角色總有些遲疑、總在思索、與自我檢視。延續前作挹注書寫探討「變成」,此書給予「人」的處境與身體各種成為的可能。【內容簡介➤】
●鐵道家族
철도원 삼대 Mater 2-10
黃皙暎(황석영)著,盧鴻金譯,春山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入圍國際布克獎的此作,以「鐵道」為韓國近代史經緯,除了百年韓國勞工運動史主軸,小說縱向訴說圍繞鐵道產業勞動家族的三代故事,橫向將女性、家族、乃至亡靈史觀編織進韓國現代史,是一部既厚重又生動的史詩作品,也是豎立於當代韓國小說的一座高峰。【內容簡介➤】
●信任的模樣
믿음에 대하여
朴相映(박상영)著,尹嘉玄譯,潮浪文化,5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朴相映在此作繼續實踐第一人稱的書寫美學,也持續關照30歲世代的心靈困境。4篇小說主調如閒談與自語,處理當代人共享的愛情與職場難題,雖然讀來日常且輕盈,但有一種存在主義式的提問貫穿全書。就如對「信任」的辯證,「孤獨」、「幸福」等難以參透的人生追求,亦是此書意圖趨近的思索。【內容簡介➤】
●沙壇城
A Place Where Life Begins
林俊龍著,時報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部小說集以7篇短篇寫下馬來西亞的特殊質地與現代心靈處境。如「水」的意象在各篇章是具體的雨、水溪、雨林,同時也是生活中的伏流、人們陷溺的情感溼地、或人鬼之間的交界處。水的質地也如全書統一的筆觸與主題,緩緩訴說,分支後再匯流,構成一部整體性極強的佳作。【內容簡介➤】
●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
아주 희미한 빛으로도
崔恩榮(Choi Eun-young)著,胡椒筒譯,馬可孛羅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2009年韓國首爾發生因迫遷抗議衝突、導致6人死亡的「龍山事件」,事件的後續效應體現在這本小說的主角與老師身上。作者讓小說成為記憶社會事件的載體,但不以控訴、重構事件資訊為策略,而是讓流淌在倖存者、旁觀者、普通人身上的罪惡感與羞恥感成為黏著劑,重新修補因衝突而破碎的社會關係,以微光姿態引領迷失的心靈。【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50》濕濕的植物園
延伸閱讀
OB短評》#546洞察人間遊戲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閱讀更多
OB短評》#545從日常搭建時代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閱讀更多
OB短評》#544隱藏真實與謊言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