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日常累積的情感記憶,散落在生活中:羅寗《台灣活所在》新書分享會 ft.阮光民

2025-08-29 16:00

《台灣活所在》作者羅寗。(遠流出版提供)

「台灣感性」這個從國外紅回來的詞彙,是近期社群媒體上流行的標籤,呈現如步登公寓、巷弄、鐵花窗、宮廟戲台等影像,而我們透過他者的凝視,重新回望台灣多元文化的交織與更迭。今(2025)年6月出版的《台灣活所在》,作者羅寗醞釀5年,繪畫、書寫生活於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所觀所感。日前舉行的新書分享會邀請漫畫家阮光民擔任嘉賓,兩人暢敘創作歷程與生活經驗的連結,本文是活動側記。

➤街道散步,在生活中開展畫布

我們的每日生活會與許多店舖往來,例如上班前順道去早餐店、棉被衣物要清洗送乾洗店、購買維修用材至五金行……羅寗仔細觀察、用心過日子,如實地將感受到的一切繪入作品,讓觀眾也能悠遊其中找尋共鳴。

「我的創作是從生活出發的。」2020年夏天,威力彩連續摃龜46期、頭獎飆至25億,眾人皆渴望奇蹟降臨,羅寗也不例外。隨著結果揭曉、日子又恢復平靜,但此事讓她感受到個人與大眾的連結,參與其中的人們共同營造了回憶。羅寗想記錄當下的觸動,因而繪成〈金有吉彩券行〉,也成為「活所在」系列的起點。


《台灣活所在》書中內頁。(遠流出版提供)

開出頭彩的祝賀紅紙、買刮刮樂的黃鼠狼、下注桌邊「像極了愛情」的塗鴉⋯⋯巧筆令人會心一笑。羅寗說,她的創作靈感源自於日常散步時,會屏除雜念專注於當下,任景物自然流進眼底,去感受內在最直觀的想法。遇到怦然心動的風景,腦海會浮現賓果的聲音:「啊、好可愛哦!」正是不期而遇所帶來的喜悅,讓她持續步行、取材,不斷有動力推進創作。

➤化身黃鼠狼,陪伴讀者穿梭漫遊

穿梭在書中圖像的黃鼠狼,其誕生全因摯友不經意的玩笑話:「哎,你瘦瘦長長、看起來呆呆的,好像黃鼠狼哦!」小動物的形象靈動可愛,原先出沒於羅寗的日記,後被繪入店舖場景裡,外型從擬人轉化成現在圓滾滾的吉祥物模樣。

漫畫家阮光民認為這部分富含童趣:「我小時候有個癖好,每當出門都會選一個或一對玩具帶著,這是種安心、陪伴的感覺,也幻想這個小玩具會從它的視野看著我生活的世界。」羅寗也認同黃鼠狼從作者的化身,到漸漸成為獨立的個體,彷彿領路人,帶領讀者觀看感受台灣街景。


羅寗筆下的黃鼠狼。(遠流出版提供)

➤虛實交織的店舖風景,喚起每個人的記憶

羅寗分享,她設定創作主題後,會先到5、6間店舖取材,從文字、色彩、氛圍、物件陳列、店名等等,考察比較各店家的異同,再擷取「心動」的素材布置在畫面上。

以〈元氣蔘藥行〉為例,選45度為主視角,視覺動線會先被掌櫃桌及藥材玻璃櫃吸引。前置鐵製高腳椅、後擺百草櫃,搭建觀看的層次。藥材物件再擺放進去。店名寄以補足精氣神的寓意,羅寗的創作過程就像玩微縮模型,「可以很自由去陳設、隨意擺放物件位置。」


〈元氣蔘藥行〉創作過程。(遠流出版提供)

自從在社群平台上發表「台灣活所在」的系列創作以來,經常有讀者好奇詢問羅寗,筆下店舖是不是自家附近的那家?正是真實又虛構的視覺敘事,留給讀者想像空間,並讓走進店舖的人們,回想起與這個場所的連結。

阮光民對此有感而發地說:「我們的人生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每個人生活都不同。」例如對於早餐的印象,有的人是美而美,阮光民則是中和的一家肉羹店。年少時他擔任漫畫家助手,薪資微薄、得量入為出,有家常去光顧的肉羹店,不必交談老闆便知道他要吃什麼。但某次在肉羹麵中吃到異物,於是阮光民默默用衛生紙蓋住、不引起騷動地完食,盼老闆主動發現、日後留意,展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體貼。


作者羅寗(左)、漫畫家阮光民。(遠流出版提供)

➤從繪畫到書寫,捕捉記憶與風景的流動變化

書中有好幾間店舖已隨時代變遷歇業,於是〈再會電器行〉留存了萬華桂林路57巷的電器街拓寬拆遷前的景象;〈自由水族館〉的大型水族箱及霓虹燈的絢麗光彩,記錄曾開業於社子島上的水族館;〈時代租書坊〉呈現閱讀形式、習慣的改變,與實體租書店的式微。

面對日常風景的變化,「我的作品很想強調『當下』這件事。」羅寗說,繪畫呈現某一個片刻,但其實時間是延續的,繪圖銜接著過去與現在、還有新舊之間的交錯,「畫面之外,仍有故事。」

繪圖完成後,羅寗才著手撰文,「經由書寫,能夠釐清原本沒有想到的事,將我重新拉回觀察店舖的當下,也可以梳理回憶,聯想店舖和自己的生命連結。」

對羅寗別具意義的〈初心文具行〉,是她回想起就讀幼稚園時,哥哥常帶她去附近的文具行,購買神奇寶貝模型、動漫小卡等等,「畫面上有位小女孩,是我小時候在文具行看卡片的樣子。」老闆將商品陳列得整齊有序、文具用品色彩繽紛,既炫目又勾動人心,從孩童視角看來相當震撼。「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對『店家』有概念」,也是讓她動念想描畫台灣店鋪的原點。

過去羅寗的母親工作忙碌,上班前就要載孩子們去學校,所以前一天就會買好麵包當作早餐。早餐都吃麵包,天天吃麵包難免心生膩煩。直到羅寗進行這幅創作時,重返麵包店,感受各式麵包的誘人香氣,才察覺到,「其實我滿感謝學生時期陪伴我的早晨麵包」,她感謝母親,對麵包也不再排斥了。


《台灣活所在》書中內頁。(遠流出版提供)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令人回想起自己的人生故事。」阮光民憶起,國小時騎腳踏車通學,因校內不開放停車,學校附近有間常光顧的理髮廳,和老闆算是相識,便商量將腳踏車借停在店前,他的作品《東華春理髮廳》便是以理髮廳作為故事舞台。

➤ 保持純然的目光,前往下一處所在

羅寗的家人也一同出席分享會,父母談及她自幼對於繪畫的喜愛:「從3歲左右開始,若她有點不耐煩的情緒,只要一張紙、一支筆,她就會安靜下來,沉浸在畫畫中。」羅寗從小就愛畫攤販,常在聯絡簿旁留下一幅幅小插圖,也曾參加全市四格漫畫比賽獲獎,到如今出版首部著作,創作路上始終懷抱熱忱。

家人旁觀羅寗的創作過程,認為她以「不批判」的觀看方式,面對外在風景的呈現與變動,能夠純粹欣賞人事物的本質,是「修持己心」的過程,亦是樂於分享的「布施」。她將自身感受轉化成畫作,勾勒眾人對台灣這片土地的記憶共鳴。羅寗也希望能持續在散步中探索、創作,與黃鼠狼一起相遇未知的風景。

台灣活所在:
走進街巷店舖,遇見日常驚喜

作者:羅寗
出版:遠流出版
定價:5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羅寗(Ning Lo)

台灣圖像創作者,散步的人。靈感通常來自生活人事物,喜歡街道觀察、記錄日常細節,並將之融入創作,創造場景來賦予故事。

筆下的角色「黃鼠狼」時常漫遊於作品畫面之中,也帶領著觀者,一起找尋在場景裡的共同記憶。

曾參與《島嶼狂想曲:聽台灣在唱歌》漫畫合輯,繪製過《魔法阿媽漫畫1:豆豆的畢業紀念冊》漫畫,以及《大風吹過竹籬笆》、《爺爺奶奶的情人裝》、《幸福月餅店》等繪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