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為什麼臥斧這次會用漫畫的形式談「鬼」?對你來說,「鬼」是什麼樣的存在?
臥斧:畫漫畫是一直都有的興趣。前陣子因慢工出版總編輯黃珮珊談到一個專題企劃,問我有沒有興趣畫,那時算算時間允許,於是參加。選擇這個題目其實重點不是「鬼」,而是利用這個大家似乎很熟悉的東西,來談日常存在卻可能視而不見的扭曲。另一個考量是企劃篇幅限制,我希望在僅有10頁的篇幅裡講完一個有趣的故事,同時能觸及重要主題。
對我來說,「鬼」是現實的變形折射,有趣的創作材料。
Q:曾有發生過什麼靈異或神祕經驗嗎?
臥斧:高中時有張合照,友人背後多出兩隻手,並未查明原因。
Q:認為都市傳說、靈異類型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
臥斧:我讀過很多寫得不怎麼樣的鬼故事,它是就算粗糙仍可能撩撥原始情緒的類型,對許多讀者而言,這種情緒就是魅力所在——身處一個安全的場域同時能夠感受恐懼帶來的刺激。
不過,包括各種超自然現象如鬼魂、妖魔、怪物甚或外星生物等等,廣義歸類為「恐怖」的作品當中,我偏好或者我認為上乘的,幾乎都是人類角色描寫得好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能夠反應出異常環境裡的深刻人性。
Q:對你來說,有什麼比鬼更可怕?
臥斧:我不大確定所謂「更可怕」的標準如何定義,不過我認為「人」應是最可怕的存在。
Q:相信死後的世界嗎?
臥斧:倘若這題問的是天堂、地獄、靈界之類所在,那麼在虛構層面我可以全然相信,現實層面我目前還沒讀到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也就是說,閱聽故事時我可以相信,創作時也可以,但現實當中我無法確知死後的狀況,自然也無法選擇信或不信。
Q:臥斧從前大多發表以台灣社會肌理為藍本的推理懸疑小說,最近開始在慢工出版網路連載《見鬼》漫畫專欄,透過圖像說出驚悚卻動人的鬼故事。謝宜安在今年2月出版《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前言寫到:「流傳鬼故事的是人」、「假使學生需要,那麼鬼故事就會誕生」,想請臥斧分享你的看法,以及對於本書印象深刻的地方。
臥斧:宜安在這本書及以「都市傳說」為題的其他作品當中,對於包括超自然現象在內的傳聞,態度與我應該相當接近。故事的創作與流通當中都會或多或少反映出創作者及傳聞者個人與社會的部分狀況,宜安把它當成研究題目,而我把它拿來創作——《見鬼》專欄是這類傳聞、真實事件,以及社會現況的組合。
印象深刻之處可分成幾點:一是以場域特色分類的方式相當清楚,二是與日本類似傳聞的比較見解獨到,三是態度認真——宜安書中提及的《軍中鬼話》、《校園鬼話》之類書籍我也讀過不少,假若重新翻閱可能還是會有些趣味,不過委實沒什麼興緻重讀,宜安的研究同時滿足了我的複習癖好以及吸收資訊的欲望。
Q:宜安的作品往往圍繞著都市傳說與鬼故事,能不能分享為什麼對於鬼故事、靈異傳說如此著迷?對你來說,「鬼」是什麼樣的存在?
謝宜安:其實我小時候很怕鬼,我以前也不是個愛看恐怖片或鬼故事的人。但我想我的經歷,應該很能代表多數人——就算不愛看,但我們從小到大都聽說過一打鬼故事。
小時候無法後設的看,但在跟著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夥伴一起研究妖怪的過程中,我們都理解到「妖怪是文化」,「鬼故事是文化」這種事情——如今我活成一個「聊天時動不動問大家聽說過什麼鬼故事」的人,完全是出於這般研究興趣。
Q:曾有發生過什麼靈異或神祕經驗嗎?
謝宜安:高中時我住宿舍,宿舍發生了幾件,當時大家認為是「靈異事件」的事情。其中一件發生在我認識的學姊身上。據說某夜,某位學姊明明不在寢室,但是寢室裡有人叫她時,上鋪卻傳來她的聲音……就在這時,那名學姊從寢室外回來。因此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剛剛在上鋪回應的人是誰?
我聽到時,宿舍裡的學姊們態度驚恐而諱莫如深,我當下也感染了那份恐懼。
但是多年之後,我開始搜集宿舍鬼故事,我很驚訝地發現,這種「有人在床上回應,實際上不是本人」的故事非常多——我寫在《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時,把這類故事整理成「有『人』在床上」一類。還有另一類,是「覺得床下有人,以為是室友,但隔天才發現室友從未下床」的經驗談,我歸類為「有『人』在床下」。這兩類「經驗談」非常多,成了《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我例外收錄的非傳說故事。
因為查過,所以我知道那種靈異感受,很多人都體驗過。十幾年前宿舍裡的我們,並不孤單——而我們會有同樣的感覺,我想不是因為「真的有靈異」,而是因為相似的宿舍空間,帶來了相同的恐懼。回頭接納那個時刻,是這份「理性研究鬼故事」的寫作歷程,給我個人的禮物。
Q:認為都市傳說、靈異類型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
謝宜安:我在研究都市傳說時,核心是「這些都市傳說全都是集體心態的化身」,這一樣可以沿用到《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裡。《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所收,絕大多數是都市傳說,只是「校園裡的都市傳說」。它們擁有都市傳說的特性,包括「實際上虛假但被當成真實」,以及擁有許多變體與萬變不離其宗的某個核心。那些故事核心會一再出現,反映故事傳播者們最深的關注、趣味與焦慮。
為了理解「核心是什麼」,我先收集了數百則故事,再從中整理、提煉出類型,以收攏、凝聚成核心。我們看到核心,就會知道「原來大家最關心這個」,我非常享受這個宛如解碼的過程。
Q:對你來說,有什麼比鬼更可怕?
謝宜安:太多了。我害怕突如其來的車禍,害怕不治之症,害怕頭痛肚子痛,害怕食物中毒,害怕卡被盜刷……很多時候去到某些感覺陰森的地方,想到「這裡可能有鬼」,我反而會覺得比較安心,覺得「只是有鬼」而已。而且在傳統漢人的神鬼觀念中,就算出現鬼,也只要祭祀祂們,就可以避免鬼作祟、還可以得到庇佑。鬼有鬼的解決辦法,不是只能害怕。
Q:相信死後的世界嗎?
謝宜安:說到「死後世界」,我其實相信的是《死亡筆記本》裡的那種死後世界——在《死亡筆記本》裡,使用過死亡筆記本的人,不會上天堂也不會下地獄,死後只有一片虛無。
《死亡筆記本》主角夜神月死掉的那一瞬間,他即將前往虛無。後來幾次想到「死後」,我想到的都是那一瞬間的夜神月。只是我的想像,跟漫畫設定比較不一樣——我們死後所有人都要前往虛無,就像使用過死亡筆記本一樣。
Q:《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蒐羅100則涵蓋高中大學的校園鬼故事,進行社會學與文本分析,討論其起源與變化及蘊含的台灣性。臥斧漫畫專欄《見鬼》第一話也是大學迎新時發生的鬼故事,想請宜安談談《見鬼》連載內容印象深刻的地方。
謝宜安:臥斧在這系列上線前有跟我預告,上線後我果然在第一話中看到「學校以前是刑場」傳說,以及在第三話中看到「幽靈船」,兩者都覺得非常熟悉。第一話精彩的地方,是在跟白色恐怖受難者對話的過程中,破解「日據刑場」傳說。「日據刑場」跟白色恐怖我覺得是一組對照的主題,前者是被誤植的虛假殺戮,後者是被噤聲的政治創傷,很適合放在一起談。
第三話也是一個翻轉,透過船的意象,連結第一廣場的前世今生——前世是幽靈船傳說徘徊地,今生是「移工樂園」的東協廣場。正是因為我寫過,所以我清楚這些元素,覺得連結都很自然而巧妙。●
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
作者:謝宜安
出版:蓋亞文化
定價:499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謝宜安
1992年生,鹿港人。臺大中文所碩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著有非虛構《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小說《蛇郎君:蠔鏡窗的新娘》,合著《臺灣都市傳說百科》,考證、分析百則臺灣都市傳說。參與《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歷史上的刺蝟島:前進全臺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島嶼拾光.文物藏影──臺灣文學的轉譯故事》、《說妖》系列小說與桌遊等。多年來研究都市傳說與鬼故事,相信藉由傳說可以解讀人心。
|
見鬼
作者:臥斧
合作單位:慢工出版
Instagram漫畫這裡看:
第1話|第2話|第3話
|
合作單位:慢工出版
本漫畫專欄將每月集中連載一位漫畫家小專欄,嘗試在IG形式中探索更多漫畫表達的可能性。2024年3月,讓我們鄭重歡迎不是創作界新人的漫畫新人臥斧。
作者簡介:臥斧
文字工作者,Readmoo讀墨「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著有 《舌行家族》、《螞蟻上樹》、「碎夢三部曲」、《FIX》 、《一開始就是假的》、《多美好的世界啊》 等書。已完成與慢工出版合作的漫畫專欄《見鬼》連載。
|
Tags:
左:《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插圖,詭異的室友(©《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謝宜安 著/Kan 插畫/蓋亞文化),右:慢工出版網路連載的臥斧漫畫專欄《見鬼》第一話。
編按:都市傳說、靈異經驗與鬼故事向來讓人又怕又愛聽。今年初離世的說書大師司馬中原在《今夜鬼未眠》的開場白「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喔!恐怖到了極點喔!」一直是傳誦不止的名句。
近日有兩部「鬼故事」作品受到不少矚目,分別是謝宜安《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分析校園鬼故事的各種版本與敘事元素;以及臥斧在慢工出版的網路漫畫連載《見鬼》,從靈異體質陰陽眼的角色設計出發,製造靈異懸疑的劇情,並延伸到台灣社會議題,影射人的無知偏見與「視而不見」。
謝宜安是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都市傳說與文化研究者;臥斧則是Readmoo讀墨「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返鄉祭祖、緬懷故人的清明節前夕,Openbook特別安排筆訪。想知道兩位如何透過作品詮釋台灣社會對於鬼/靈異的需求及個人生死觀,歡迎閱讀。
Q:為什麼臥斧這次會用漫畫的形式談「鬼」?對你來說,「鬼」 是什麼樣的存在?
臥斧:畫漫畫是一直都有的興趣。前陣子因慢工出版總編輯黃珮珊談到一個專題企劃,問我有沒有興趣畫,那時算算時間允許,於是參加。選擇這個題目其實重點不是「鬼」,而是利用這個大家似乎很熟悉的東西,來談日常存在卻可能視而不見的扭曲。另一個考量是企劃篇幅限制,我希望在僅有10頁的篇幅裡講完一個有趣的故事,同時能觸及重要主題。
對我來說,「鬼」是現實的變形折射,有趣的創作材料。
Q:曾有發生過什麼靈異或神祕經驗嗎?
臥斧:高中時有張合照,友人背後多出兩隻手,並未查明原因。
Q:認為都市傳說、靈異類型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
臥斧:我讀過很多寫得不怎麼樣的鬼故事,它是就算粗糙仍可能撩撥原始情緒的類型,對許多讀者而言,這種情緒就是魅力所在——身處一個安全的場域同時能夠感受恐懼帶來的刺激。
不過,包括各種超自然現象如鬼魂、妖魔、怪物甚或外星生物等等,廣義歸類為「恐怖」的作品當中,我偏好或者我認為上乘的, 幾乎都是人類角色描寫得好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能夠反應出異常環境裡的深刻人性。
Q:對你來說,有什麼比鬼更可怕?
臥斧:我不大確定所謂「更可怕」的標準如何定義,不過我認為「人」應是最可怕的存在。
Q:相信死後的世界嗎?
臥斧:倘若這題問的是天堂、地獄、靈界之類所在,那麼在虛構層面我可以全然相信,現實層面我目前還沒讀到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也就是說, 閱聽故事時我可以相信,創作時也可以,但現實當中我無法確知死後的狀況,自然也無法選擇信或不信。
Q:臥斧從前大多發表以台灣社會肌理為藍本的推理懸疑小說,最近開始在慢工出版網路連載《見鬼》漫畫專欄,透過圖像說出驚悚卻動人的鬼故事。謝宜安在今年2月出版《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前言寫到:「流傳鬼故事的是人」、「假使學生需要,那麼鬼故事就會誕生」, 想請臥斧分享你的看法,以及對於本書印象深刻的地方。
臥斧:宜安在這本書及以「都市傳說」為題的其他作品當中,對於包括超自然現象在內的傳聞,態度與我應該相當接近。故事的創作與流通當中都會或多或少反映出創作者及傳聞者個人與社會的部分狀況,宜安把它當成研究題目,而我把它拿來創作——《見鬼》專欄是這類傳聞、真實事件,以及社會現況的組合。
印象深刻之處可分成幾點:一是以場域特色分類的方式相當清楚,二是與日本類似傳聞的比較見解獨到,三是態度認真——宜安書中提及的《軍中鬼話》、《校園鬼話》之類書籍我也讀過不少,假若重新翻閱可能還是會有些趣味,不過委實沒什麼興緻重讀,宜安的研究同時滿足了我的複習癖好以及吸收資訊的欲望。
Q:宜安的作品往往圍繞著都市傳說與鬼故事,能不能分享為什麼對於鬼故事、靈異傳說如此著迷?對你來說,「鬼」是什麼樣的存在?
謝宜安:其實我小時候很怕鬼,我以前也不是個愛看恐怖片或鬼故事的人。但我想我的經歷,應該很能代表多數人——就算不愛看,但我們從小到大都聽說過一打鬼故事。
小時候無法後設的看,但在跟著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夥伴一起研究妖怪的過程中,我們都理解到「妖怪是文化」,「鬼故事是文化」這種事情——如今我活成一個「聊天時動不動問大家聽說過什麼鬼故事」的人,完全是出於這般研究興趣。
Q:曾有發生過什麼靈異或神祕經驗嗎?
謝宜安:高中時我住宿舍,宿舍發生了幾件,當時大家認為是「靈異事件」的事情。其中一件發生在我認識的學姊身上。據說某夜,某位學姊明明不在寢室,但是寢室裡有人叫她時,上鋪卻傳來她的聲音……就在這時,那名學姊從寢室外回來。因此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剛剛在上鋪回應的人是誰?
我聽到時,宿舍裡的學姊們態度驚恐而諱莫如深,我當下也感染了那份恐懼。
但是多年之後,我開始搜集宿舍鬼故事,我很驚訝地發現,這種「有人在床上回應,實際上不是本人」的故事非常多——我寫在《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時,把這類故事整理成「有『人』在床上」一類。還有另一類,是「 覺得床下有人,以為是室友,但隔天才發現室友從未下床」的經驗談,我歸類為「有『人』在床下」。這兩類「經驗談」非常多,成了《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我例外收錄的非傳說故事。
因為查過,所以我知道那種靈異感受,很多人都體驗過。十幾年前宿舍裡的我們,並不孤單——而我們會有同樣的感覺,我想不是因為「真的有靈異」,而是因為相似的宿舍空間,帶來了相同的恐懼。回頭接納那個時刻,是這份「理性研究鬼故事」的寫作歷程,給我個人的禮物。
Q:認為都市傳說、靈異類型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
謝宜安:我在研究都市傳說時,核心是「這些都市傳說全都是集體心態的化身」,這一樣可以沿用到《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裡。《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所收,絕大多數是都市傳說,只是「校園裡的都市傳說」。它們擁有都市傳說的特性,包括「實際上虛假但被當成真實」,以及擁有許多變體與萬變不離其宗的某個核心。那些故事核心會一再出現,反映故事傳播者們最深的關注、趣味與焦慮。
為了理解「核心是什麼」,我先收集了數百則故事,再從中整理、提煉出類型,以收攏、凝聚成核心。我們看到核心,就會知道「原來大家最關心這個」,我非常享受這個宛如解碼的過程。
Q:對你來說,有什麼比鬼更可怕?
謝宜安:太多了。我害怕突如其來的車禍,害怕不治之症,害怕頭痛肚子痛,害怕食物中毒,害怕卡被盜刷……很多時候去到某些感覺陰森的地方,想到「這裡可能有鬼」,我反而會覺得比較安心,覺得「只是有鬼」而已。而且在傳統漢人的神鬼觀念中,就算出現鬼,也只要祭祀祂們,就可以避免鬼作祟、還可以得到庇佑。鬼有鬼的解決辦法,不是只能害怕。
Q:相信死後的世界嗎?
謝宜安:說到「死後世界」,我其實相信的是《死亡筆記本》裡的那種死後世界——在《死亡筆記本》裡,使用過死亡筆記本的人,不會上天堂也不會下地獄,死後只有一片虛無。
《死亡筆記本》主角夜神月死掉的那一瞬間,他即將前往虛無。後來幾次想到「死後」,我想到的都是那一瞬間的夜神月。只是我的想像,跟漫畫設定比較不一樣——我們死後所有人都要前往虛無,就像使用過死亡筆記本一樣。
Q:《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蒐羅100則涵蓋高中大學的校園鬼故事,進行社會學與文本分析,討論其起源與變化及蘊含的台灣性。臥斧漫畫專欄《見鬼》第一話也是大學迎新時發生的鬼故事,想請宜安談談《見鬼》連載內容印象深刻的地方。
謝宜安:臥斧在這系列上線前有跟我預告,上線後我果然在第一話中看到「學校以前是刑場」傳說,以及在第三話中看到「幽靈船」,兩者都覺得非常熟悉。第一話精彩的地方,是在跟白色恐怖受難者對話的過程中,破解「日據刑場」傳說。「日據刑場」跟白色恐怖我覺得是一組對照的主題,前者是被誤植的虛假殺戮,後者是被噤聲的政治創傷,很適合放在一起談。
第三話也是一個翻轉,透過船的意象,連結第一廣場的前世今生——前世是幽靈船傳說徘徊地,今生是「移工樂園」的東協廣場。正是因為我寫過,所以我清楚這些元素,覺得連結都很自然而巧妙。●
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
作者:謝宜安
出版:蓋亞文化
定價:499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謝宜安
1992年生,鹿港人。臺大中文所碩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著有非虛構《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小說《蛇郎君:蠔鏡窗的新娘》,合著《臺灣都市傳說百科》,考證、分析百則臺灣都市傳說。參與《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歷史上的刺蝟島:前進全臺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島嶼拾光.文物藏影──臺灣文學的轉譯故事》、《說妖》系列小說與桌遊等。多年來研究都市傳說與鬼故事,相信藉由傳說可以解讀人心。
見鬼
作者:臥斧
合作單位:慢工出版
Instagram漫畫這裡看:
第1話|第2話|第3話
合作單位:慢工出版
本漫畫專欄將每月集中連載一位漫畫家小專欄,嘗試在IG形式中探索更多漫畫表達的可能性。2024年3月,讓我們鄭重歡迎不是創作界新人的漫畫新人臥斧。
作者簡介:臥斧
文字工作者,Readmoo讀墨「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著有 《舌行家族》、《螞蟻上樹》、「碎夢三部曲」、《FIX》 、《一開始就是假的》、《多美好的世界啊》 等書。已完成與慢工出版合作的漫畫專欄《見鬼》連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6》台灣也有自己的《侏儸紀公園》喔!
延伸閱讀
書評》小學同學與連環謀殺案:張亦絢評臥斧《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
閱讀更多
對談》鄉野和民俗裡的溫柔:張嘉祥、謝宜安談《夜官巡場》
裝咖人樂團主唱張嘉祥以成長的嘉義火燒庄(現民雄地區)為藍本,用音樂和文字起造一座魔幻的民雄地方誌,出版《夜官巡場》小說及同名專輯,將故鄉的正史野史、... 閱讀更多
話題》靈魂與灰燼:胡淑雯、童偉格談《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編按:繼《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之後,春山出版社與國家人權館再度合作推出《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由小說家胡淑雯、童偉格主編,選集涵蓋散文、...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