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初,春寒料峭,出身彰化的醫生作家賴和先前莫名入獄,元氣大傷,出獄後健康惡化,沒撐到農曆年頭,就因心臟病發作溘然過世。這位生命橫跨臺灣日治時期的社會運動者、臺灣新文學之父,身後留下數萬元債務,更留下醫人治心的好名聲。出殯那日,彰化民眾沿途擺設香案、供品等為他祭拜,送他遠行,抬棺隊伍綿延不絕。
時過滄桑,這段歷史灰飛沒入大時代改朝換代的亂局中。緊接著冷戰時期、肅殺的白色恐怖,後來,時局綏靖,科技昌明,之前那段歷史卻是模糊失語的。
今(2023)年是賴和過世80周年。隨著愈來愈多臺灣研究的資料出土,相關爬梳資料出版,那個時代的故事開始被述說。大塊文化也在今年出版《兩撇喙鬚醫生──賴和》,作為「日治時代臺灣人物」臺語繪本系列第一彈。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的創作者黃郁欽與協力陶樂蒂,在具有歷史既視感的大稻埕接受訪問。夫妻倆一口自然地道的臺語,在現今都會區實屬難得,其中因緣始於6年前的一場約定。陶樂蒂坦率還原:「既然我們回原生家庭時都是跟父母講母語,為什麼兩個人一轉身就不講母語了呢?」於是他們相約,成為即知即行的臺語夫妻。
➤寫父輩不說的時代
兩人以臺語娓娓談起這部繪本故事的源起。黃郁欽是出生於竹山、成長於埔里的鹿港人,講起臺語帶著一點泉州海口腔,濁音多了厚實感。他從事編劇工作,喜歡看日本大河劇,有個願望是想要寫臺灣的大河劇,尤其是臺灣現代化過程的那段故事。「寫一個人的故事是一本書,寫十個人的故事就是一個時代。」夫妻兩人深有同感。
而深層的起心動念,是想更接近出生於日治時代的父輩,記錄與理解那個時代。黃郁欽的阿爸今年103歲了,出生於大正11年,和故總統李登輝同庚,如今仍身體硬朗。「日治時期,對我們來說是歷史,對他們來說是生活。現在不記下來,以後的後代都不知道了。」
五年級生的黃郁欽還能從父輩口中知道一點以前的生活,覺得有責任勾勒那個時代,「那一輩無法選擇自己的國籍,睡一覺起來就改朝換代,昨天講日文,今天要說華語,以前的都不算數……」藉著繪本作為創作載體,他溫柔地揭露時代的痕跡。
「我爸以前從日治時代就在郵局做囡仔工,後來曾經和白色恐怖的郵電案擦身而過。」黃郁欽說,日本人為臺灣現代化打下基礎,可是,臺灣人畢竟是次等國民,和日本人同工不同酬。他的阿爸日治時代每個月可以賺3塊錢,臺灣光復以後,國民政府播遷來臺的外省人佔了離開日本人的缺,本省人的薪資還是一樣低。
1949年3月26日,四百多個郵電工人拉著布條大遊行,從臺北郵局遊行走到臺灣省政府(今日的行政院),爭取臺灣員工「歸班」,納入郵電局的正式編制,與外省籍員工同工同酬。遊行後,郵局提供考試轉正的辦法,用華語考試對於受日本教育的臺灣人來說「足硬篤(很困難),當時阿爸27歲,靠著死背硬記,拼命考過了。」
他問阿爸郵電工人大遊行的事,「恁毋驚喔(你們不怕喔)?」
「四百外人做伙,毋知驚。(四百多人一起,不知道害怕。)」阿爸雖然這樣說,但那年遊行後,5月中,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就宣布戒嚴,長達38年。
陶樂蒂老家住在士林舊街區,她的阿爸小時候念過一年日本學校,臺灣就光復了,身邊也有人在白色恐怖時期被牽連。小時候,阿公外嬤不准他們去別人家玩,要小孩不要亂講話,「抓耙仔」(告密者)就在你身邊。長大後才了解,老一輩經歷過那段歷史,不管表面順從或抗拒,心裡都會有恐懼。
➤手製繪本到系列作
黃郁欽原本打算把賴和的故事寫成青少年小說,後來一想,繪本是許多孩童認識這個世界最初的方式,透過繪本可以讓孩子們對這些臺灣歷史人物留下印象,開啟他們的好奇心,進而對這些人物有更深入的認識。於是《兩撇喙鬚醫生──賴和》先是完成手製繪本,參加去年「2022書店裡的手製繪本展」,在北中南5家獨立書店巡迴展出。作品亮相後,得到大塊文化的邀約,決定以賴和為起點,出版「日治時代臺灣人物」臺語繪本系列。
黃郁欽喜歡說故事,一開始從事幼兒繪本。2013年創作了反核議題的繪本《好東西》,注意到議題繪本不好做,也較少人做。2016年他到義大利參加波隆那書展,看到國外為數甚多的議題繪本,內心頗受衝擊。回頭想想,國外有他們生活中產生的議題,例如黑白種族歧視、二戰的轉型正義,而臺灣的本土議題則有我們的脈絡,沒有翻譯書可以代勞:「議題繪本沒有人會替你做,只能靠本土的創作者。」歷史人物傳記更是進階的考驗,涉及細瑣的史料蒐集和考證,以及如何將平面的敘述資訊,變成讀起來有趣的立體故事。
黃郁欽原本以為,像賴和傳記這樣的作品不會是出版社喜歡的路線,不如利用每年展出手製繪本的機會,一年做一本,完成心中的願望。「有機會出版,覺得喜出望外,可以做多少就做多少,填補這一塊歷史的空白。」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是大塊文化的第三部臺文繪本,最先是向陽與幾米合作的兒童詩繪本《鏡內底的囡仔》,第二本是阿尼默詩繪本《情批》,接下來將會是一系列日治時期人物傳記的臺文繪本。
➤讓圖像說故事
人物傳記的圖像風格多採用寫實手法,黃郁欽在《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書中,則利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以象徵畫風表達故事情節。「文字旁白以外,讓讀者透過畫面感受另外的故事」,多一點抽象,讀者可以有更多想像。譬如書中講到,過年時節賴和需要去借錢周轉。畫面上沒有圍爐、沒有放鞭炮,而是賴和走過一棟棟像紅包袋的房子,畫面詩意,充滿隱喻,讓讀者自己投射與聯想。
全書的顏色主要選用黃藍對比色,加入紅色與棕色,色彩控制嚴謹,設計感強,對比張力大。繪本的翻頁具有舞台轉場的趣味,這個跨頁是藍色鬍子向右邊飄飄如河流,講醫生的親切和醫術高明;翻到下一頁,紅色鬍子向左邊噴發如火舌,述說病人不聽話糟蹋健康,醫生會大發脾氣。畫面極具舞台表演的亮點。
賴和一生經歷兩次入獄,書中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第一次入獄,他從下巴光潔到蓄鬍,出獄後保留兩撇喙鬚,表達勿忘反抗日本政府的心情。第二次莫名入獄,遲遲等不到審判結果,獄中日記記錄平凡庸碌的愁腸,黃郁欽以紙/日記拼貼成賴和困在監獄的樣子。文字沒有說盡的,圖像可以埋梗。
書頁中,與主題有關的人名,會化為圖像的一部分。談到賴和就讀總督府醫學校時,他的同學和學長學弟的名字排列在畫面中。賴和在《臺灣民報》當文藝欄副刊主編,培養臺灣人作家,畫面上則以園丁在花園灌溉來比喻,花叢間有楊逵、朱點人、呂赫若等臺灣作家的名字。
看完這本書,大家對於留著兩撇鬍鬚的賴和醫生以及他所處的時代,會有初步的印象。黃郁欽鼓勵有興趣再進一步認識日治時代臺灣人物的讀者,不要忽略畫面中安排的名字所提供的線索,上網Google可以認識更多影響臺灣現代化的臺灣人,串聯出那個時代更生動的網絡關係。
➤語言要是創作者可以自在表達的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是黃郁欽第一次用臺文創作繪本故事,文字採用全漢字,搭配黃郁欽線上語音講古。他提到:「很多人以為臺語沒有文字,也有人說一開始看不懂,是對照我念的內容才看得懂。」
臺語文本來是口語,文字有漢字與羅馬拼音(一種是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簡稱「臺羅」;另一種則是教會系統的白話字羅馬拼音,簡稱「教羅」),目前臺語文出版大多選擇全漢字或漢羅混合,再搭配有聲書或線上語音,幫助對照發音與文字。黃郁欽說:「用正確的漢字寫臺文,可能大家一開始不習慣,但看久了就知道如何對應與發音。」陶樂蒂補充,這是習慣臺文的過程,她自己也是這樣把母語書寫建立起來的。
談起這次出版經驗,兩人呵呵笑說,「難得出書後的採訪,可以都用臺語應答。」在好幾場廣播和podcast受訪時,意外地大家都用臺語聊開了。而且,順著賴和故事摸藤回溯,還碰到好幾位彰化鄉親來相認。
與華文出版經驗不同之處是,責任編輯並非臺文專業,所以需要臺語老師協助審定文本,確認正確的用辭和語法。如果碰到個人經驗或地方差異,用語習慣不同,黃郁欽和陶樂蒂主張用作者日常中會使用的詞語,「繪本是需要唸出來的,是日常使用、創作者可以自在表達的,這樣才有意義。」出版至今,沒有遇到來指正的意見,他們自我期許,先求用語用字正確,把臺文寫得優美繼續努力中。
➤他們都在那裡──用故事重現場景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是個起頭,黃郁欽將繼續創作日治時期人物雕塑家黃土水、記者楊千鶴、政治家林獻堂和植物園園丁林火塗的故事。當我們肯定當時的日本人為臺灣奠定現代化的基礎,不要忽略,當時也有很多有才能的臺灣藝術家、專業者、技術人員,一起成就臺灣的現代化。已經收集不少資料的黃郁欽賣個關子:這些人物彼此間都有關係與交會,屆時讀者可以在這系列繪本圖文中找到很多有巧思的彩蛋。
欲知現在果,當知過去事!陶樂蒂轉述與朋友間的笑談:就算要穿越到日治時代,我們也需要故事,幫我們想像重現那個場景。期待愈來愈多人述說那個時代的故事,將淹沒在歷史灰燼中的人物,透過故事重現,幫助我們認識過去。●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日治時代臺灣人物」臺語繪本系列第一彈!)
作者:黃郁欽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6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黃郁欽
讀冊時陣學的是電影,愛眠夢,嘛足愛畫圖。對1986年做電視編劇到這馬。
1988年開始做繪本,作品有:《好物仔》、《要站哪一邊?》、《給我咬一口》、《給你咬一口》、《小鷹與老鷹》、《媽媽是天使》、《喵喵,不要!》、《我家在這裡》、《魔幻大戲院》、《伊比伊比呀》、《嘰哩咕嚕碰》、《陶樂蒂的開學日》、《花狗》、《好東西》、《躲好了沒?》、《我不要跟你玩了》、《不對、不對》、《這是誰的?》、《烏魯木齊先生的1000隻小小羊》、《當我們同在一起》,及生活旅遊文學作品《繪本感小物的旅行紀事》。
捌得過第3屆牧笛獎首獎、第7屆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優選佮第24屆信誼幼兒文學獎佳作,2016年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
|
Tags:
1943年初,春寒料峭,出身彰化的醫生作家賴和先前莫名入獄,元氣大傷,出獄後健康惡化,沒撐到農曆年頭,就因心臟病發作溘然過世。這位生命橫跨臺灣日治時期的社會運動者、臺灣新文學之父,身後留下數萬元債務,更留下醫人治心的好名聲。出殯那日,彰化民眾沿途擺設香案、供品等為他祭拜,送他遠行,抬棺隊伍綿延不絕。
時過滄桑,這段歷史灰飛沒入大時代改朝換代的亂局中。緊接著冷戰時期、肅殺的白色恐怖,後來,時局綏靖,科技昌明,之前那段歷史卻是模糊失語的。
今(2023)年是賴和過世80周年。隨著愈來愈多臺灣研究的資料出土,相關爬梳資料出版,那個時代的故事開始被述說。大塊文化也在今年出版《兩撇喙鬚醫生──賴和》,作為「日治時代臺灣人物」臺語繪本系列第一彈。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的創作者黃郁欽與協力陶樂蒂,在具有歷史既視感的大稻埕接受訪問。夫妻倆一口自然地道的臺語,在現今都會區實屬難得,其中因緣始於6年前的一場約定。陶樂蒂坦率還原:「既然我們回原生家庭時都是跟父母講母語,為什麼兩個人一轉身就不講母語了呢?」於是他們相約,成為即知即行的臺語夫妻。
➤寫父輩不說的時代
兩人以臺語娓娓談起這部繪本故事的源起。黃郁欽是出生於竹山、成長於埔里的鹿港人,講起臺語帶著一點泉州海口腔,濁音多了厚實感。他從事編劇工作,喜歡看日本大河劇,有個願望是想要寫臺灣的大河劇,尤其是臺灣現代化過程的那段故事。「寫一個人的故事是一本書,寫十個人的故事就是一個時代。」夫妻兩人深有同感。
而深層的起心動念,是想更接近出生於日治時代的父輩,記錄與理解那個時代。黃郁欽的阿爸今年103歲了,出生於大正11年,和故總統李登輝同庚,如今仍身體硬朗。「日治時期,對我們來說是歷史,對他們來說是生活。現在不記下來,以後的後代都不知道了。」
五年級生的黃郁欽還能從父輩口中知道一點以前的生活,覺得有責任勾勒那個時代,「那一輩無法選擇自己的國籍,睡一覺起來就改朝換代,昨天講日文,今天要說華語,以前的都不算數……」藉著繪本作為創作載體,他溫柔地揭露時代的痕跡。
「我爸以前從日治時代就在郵局做囡仔工,後來曾經和白色恐怖的郵電案擦身而過。」黃郁欽說,日本人為臺灣現代化打下基礎,可是,臺灣人畢竟是次等國民,和日本人同工不同酬。他的阿爸日治時代每個月可以賺3塊錢,臺灣光復以後,國民政府播遷來臺的外省人佔了離開日本人的缺,本省人的薪資還是一樣低。
1949年3月26日,四百多個郵電工人拉著布條大遊行,從臺北郵局遊行走到臺灣省政府(今日的行政院),爭取臺灣員工「歸班」,納入郵電局的正式編制,與外省籍員工同工同酬。遊行後,郵局提供考試轉正的辦法,用華語考試對於受日本教育的臺灣人來說「足硬篤(很困難),當時阿爸27歲,靠著死背硬記,拼命考過了。」
他問阿爸郵電工人大遊行的事,「恁毋驚喔(你們不怕喔)?」
「四百外人做伙,毋知驚。(四百多人一起,不知道害怕。)」阿爸雖然這樣說,但那年遊行後,5月中,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就宣布戒嚴,長達38年。
陶樂蒂老家住在士林舊街區,她的阿爸小時候念過一年日本學校,臺灣就光復了,身邊也有人在白色恐怖時期被牽連。小時候,阿公外嬤不准他們去別人家玩,要小孩不要亂講話,「抓耙仔」(告密者)就在你身邊。長大後才了解,老一輩經歷過那段歷史,不管表面順從或抗拒,心裡都會有恐懼。
➤手製繪本到系列作
黃郁欽原本打算把賴和的故事寫成青少年小說,後來一想,繪本是許多孩童認識這個世界最初的方式,透過繪本可以讓孩子們對這些臺灣歷史人物留下印象,開啟他們的好奇心,進而對這些人物有更深入的認識。於是《兩撇喙鬚醫生──賴和》先是完成手製繪本,參加去年「2022書店裡的手製繪本展」,在北中南5家獨立書店巡迴展出。作品亮相後,得到大塊文化的邀約,決定以賴和為起點,出版「日治時代臺灣人物」臺語繪本系列。
黃郁欽喜歡說故事,一開始從事幼兒繪本。2013年創作了反核議題的繪本《好東西》,注意到議題繪本不好做,也較少人做。2016年他到義大利參加波隆那書展,看到國外為數甚多的議題繪本,內心頗受衝擊。回頭想想,國外有他們生活中產生的議題,例如黑白種族歧視、二戰的轉型正義,而臺灣的本土議題則有我們的脈絡,沒有翻譯書可以代勞:「議題繪本沒有人會替你做,只能靠本土的創作者。」歷史人物傳記更是進階的考驗,涉及細瑣的史料蒐集和考證,以及如何將平面的敘述資訊,變成讀起來有趣的立體故事。
黃郁欽原本以為,像賴和傳記這樣的作品不會是出版社喜歡的路線,不如利用每年展出手製繪本的機會,一年做一本,完成心中的願望。「有機會出版,覺得喜出望外,可以做多少就做多少,填補這一塊歷史的空白。」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是大塊文化的第三部臺文繪本,最先是向陽與幾米合作的兒童詩繪本《鏡內底的囡仔》,第二本是阿尼默詩繪本《情批》,接下來將會是一系列日治時期人物傳記的臺文繪本。
➤讓圖像說故事
人物傳記的圖像風格多採用寫實手法,黃郁欽在《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書中,則利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以象徵畫風表達故事情節。「文字旁白以外,讓讀者透過畫面感受另外的故事」,多一點抽象,讀者可以有更多想像。譬如書中講到,過年時節賴和需要去借錢周轉。畫面上沒有圍爐、沒有放鞭炮,而是賴和走過一棟棟像紅包袋的房子,畫面詩意,充滿隱喻,讓讀者自己投射與聯想。
全書的顏色主要選用黃藍對比色,加入紅色與棕色,色彩控制嚴謹,設計感強,對比張力大。繪本的翻頁具有舞台轉場的趣味,這個跨頁是藍色鬍子向右邊飄飄如河流,講醫生的親切和醫術高明;翻到下一頁,紅色鬍子向左邊噴發如火舌,述說病人不聽話糟蹋健康,醫生會大發脾氣。畫面極具舞台表演的亮點。
賴和一生經歷兩次入獄,書中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第一次入獄,他從下巴光潔到蓄鬍,出獄後保留兩撇喙鬚,表達勿忘反抗日本政府的心情。第二次莫名入獄,遲遲等不到審判結果,獄中日記記錄平凡庸碌的愁腸,黃郁欽以紙/日記拼貼成賴和困在監獄的樣子。文字沒有說盡的,圖像可以埋梗。
書頁中,與主題有關的人名,會化為圖像的一部分。談到賴和就讀總督府醫學校時,他的同學和學長學弟的名字排列在畫面中。賴和在《臺灣民報》當文藝欄副刊主編,培養臺灣人作家,畫面上則以園丁在花園灌溉來比喻,花叢間有楊逵、朱點人、呂赫若等臺灣作家的名字。
看完這本書,大家對於留著兩撇鬍鬚的賴和醫生以及他所處的時代,會有初步的印象。黃郁欽鼓勵有興趣再進一步認識日治時代臺灣人物的讀者,不要忽略畫面中安排的名字所提供的線索,上網Google可以認識更多影響臺灣現代化的臺灣人,串聯出那個時代更生動的網絡關係。
➤語言要是創作者可以自在表達的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是黃郁欽第一次用臺文創作繪本故事,文字採用全漢字,搭配黃郁欽線上語音講古。他提到:「很多人以為臺語沒有文字,也有人說一開始看不懂,是對照我念的內容才看得懂。」
臺語文本來是口語,文字有漢字與羅馬拼音(一種是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簡稱「臺羅」;另一種則是教會系統的白話字羅馬拼音,簡稱「教羅」),目前臺語文出版大多選擇全漢字或漢羅混合,再搭配有聲書或線上語音,幫助對照發音與文字。黃郁欽說:「用正確的漢字寫臺文,可能大家一開始不習慣,但看久了就知道如何對應與發音。」陶樂蒂補充,這是習慣臺文的過程,她自己也是這樣把母語書寫建立起來的。
談起這次出版經驗,兩人呵呵笑說,「難得出書後的採訪,可以都用臺語應答。」在好幾場廣播和podcast受訪時,意外地大家都用臺語聊開了。而且,順著賴和故事摸藤回溯,還碰到好幾位彰化鄉親來相認。
與華文出版經驗不同之處是,責任編輯並非臺文專業,所以需要臺語老師協助審定文本,確認正確的用辭和語法。如果碰到個人經驗或地方差異,用語習慣不同,黃郁欽和陶樂蒂主張用作者日常中會使用的詞語,「繪本是需要唸出來的,是日常使用、創作者可以自在表達的,這樣才有意義。」出版至今,沒有遇到來指正的意見,他們自我期許,先求用語用字正確,把臺文寫得優美繼續努力中。
➤他們都在那裡──用故事重現場景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是個起頭,黃郁欽將繼續創作日治時期人物雕塑家黃土水、記者楊千鶴、政治家林獻堂和植物園園丁林火塗的故事。當我們肯定當時的日本人為臺灣奠定現代化的基礎,不要忽略,當時也有很多有才能的臺灣藝術家、專業者、技術人員,一起成就臺灣的現代化。已經收集不少資料的黃郁欽賣個關子:這些人物彼此間都有關係與交會,屆時讀者可以在這系列繪本圖文中找到很多有巧思的彩蛋。
欲知現在果,當知過去事!陶樂蒂轉述與朋友間的笑談:就算要穿越到日治時代,我們也需要故事,幫我們想像重現那個場景。期待愈來愈多人述說那個時代的故事,將淹沒在歷史灰燼中的人物,透過故事重現,幫助我們認識過去。●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日治時代臺灣人物」臺語繪本系列第一彈!)
作者:黃郁欽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黃郁欽
讀冊時陣學的是電影,愛眠夢,嘛足愛畫圖。對1986年做電視編劇到這馬。
1988年開始做繪本,作品有:《好物仔》、《要站哪一邊?》、《給我咬一口》、《給你咬一口》、《小鷹與老鷹》、《媽媽是天使》、《喵喵,不要!》、《我家在這裡》、《魔幻大戲院》、《伊比伊比呀》、《嘰哩咕嚕碰》、《陶樂蒂的開學日》、《花狗》、《好東西》、《躲好了沒?》、《我不要跟你玩了》、《不對、不對》、《這是誰的?》、《烏魯木齊先生的1000隻小小羊》、《當我們同在一起》,及生活旅遊文學作品《繪本感小物的旅行紀事》。
捌得過第3屆牧笛獎首獎、第7屆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優選佮第24屆信誼幼兒文學獎佳作,2016年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3》在這間酒吧看書,不會有人覺得你很奇怪
延伸閱讀
對談》乘著台語的風,來見你:畫家阿尼默vs音樂人廖士賢的創作對話
閱讀更多
走讀台灣》我們都是秦得參?——賴和,以及《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走讀台灣」為主題,最大特色是:有景點,有路線,還有書單。... 閱讀更多
現場》時代的夢遊者與點燈人:賴香吟談日治作家群像
7月下旬,作家、台灣日治文學研究者賴香吟應台文館之邀發表演講,吸引了許多年輕作家、讀者及學生與會。台文館館長蘇碩斌表示,賴香吟對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詮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