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輕拍翅膀的蝴蝶:評彭臨桂譯《倖存者,如我們》

2023-03-07 11:00
  • 梁孫傑(學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與英語學系合聘教授)

翻譯大師獎 優選
【評審推薦語】

梁孫傑(學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文與觀光研究所暨英語學系合聘教授)
高天恩(學者/中華民國筆會理事)

讓我們從書名We, the Survivors開始談起。

歐大旭選擇如此的書名,強烈反映出小說中馬來西亞底層華裔老百姓,面對全球化資本流動的跨國移工問題和社會殘酷的現實生活,所體現的茫然無助和困頓失所。對自我身分的認同,不是以國族和血統作為訴求,也並非以道德規範來標示精神高度,而是以平鋪直敘的筆法,描述一次次的災難後僥倖存活下來的社會現狀。

「倖存」二字,毫無懸念揭示災難所造成無遠弗屆的龐大破壞,已完全抹滅渺小蟻民(如書中阿福這樣的人民)所能抗拒、扭轉、或躲避厄運的任何機會,另一方面,更加殘酷地說明,這些蟻民之所以活了下來,並不是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和奮鬥,事實上跟他們一丁點關係都沒有,而是在某種隨機或然率的運氣之下,他們這一「回合」沒死罷了。這也是為甚麼書名以同位語的方式呈現we和survivors的關係;原來聯繫他們的are,或是哈姆雷特口中的To be, or not to be,或是海德格思索的存有(Being),在歐大旭這本小說中,已經從像阿福這等蟻民的身上強行被剝離開來,他們不再存有,只是倖存而已。

彭臨桂將書名翻譯為「倖存者,如我們」,不只呼應原文的結構,同時也強調了存有的缺席。這種貼近原作精神的翻譯態度,大致貫穿整本譯文,折射歐大旭意欲傳達的要旨。

以敘述風格為例,阿福提到暴風雨肆虐後漂浮在河流中奇形怪狀的大小樹幹,看起來像大人嚇唬小孩的《西遊記》玄幻怪獸,「不過,沒人會嚴肅看待,連小孩也是──哪個小孩真會相信有九顆頭的蟲子(4-headed bug)?」。

此處的怪獸應該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的入贅女婿,人稱九頭駙馬的九頭蟲妖。由於這是以小孩為主的敘述,歐大旭僅以童趣的口吻稱呼此妖怪為4-headed bug,彭臨桂直接譯成「九顆頭的蟲子」,而非西遊原典的九頭駙馬或九頭蟲妖,除了保留原文特意營造的模糊空間之外,並且強化不會有小孩會相信天下真有「九顆頭的蟲子」的現實狀況。

此處忠於原文的翻譯所產生的效果,除了表示小孩子普遍接受類似這種生物科普常識之外,更重要是烘托阿福所處世界的怪誕和恐怖:某晚阿福和朋友「走在河岸上,感覺那些惡魔變得如此真實又嚇人」。現實比神怪還要奇幻,大人比小孩還要迷信,但奇幻和迷信卻是大人世界的真實寫照啊。另外,如吳明益在本書的〈導讀〉所說,歐大旭就習慣「中、粵、英、馬來語混合使用」,這種多語現象也見於小說之中,無論是粵語的粗口,如「仆街,冚家鏟,死撚頭」,或是細膩的種族歧視用語,如「紅毛」,彭臨桂也是盡量一一保留語言的原汁原味,豐富故事的寫實風格,也增強閱讀的臨場感。

本書譯文流暢易讀,同時還能重現歐大旭以親身的多元文化組構出來的複雜世界,基本上不太需要藉助注釋的解說,就能提供讀者閱讀的知性享受。對於因不同文化而有特殊含意的字眼,也會在括弧內附上原文,方便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查詢。這或許是全書注釋寥寥可數的原因。

譯本是否加注,各家各派有不同看法,但以這本小說而言,若不加注,我們認為也無可厚非,畢竟譯者的功力和附加的原文已足夠傳達這本小說的精髓。然而,假如要有注釋的話,那就要確保注釋能夠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在這方面,本書注釋在提升文本理解上稍嫌不足。

以「龐蒂亞娜」為例,書中僅僅注釋為「馬來西亞傳說中的吸血鬼」,恐無法闡述歐大旭選用此鄉野傳奇的苦心。當時是阿福描述在他小時候海邊遭受塑膠袋污染,嚴重影響鳥蛤採收的情形;他同時提到,他們有時也會撿到保險套,而「年紀較輕的孩子不知道那是甚麼──他們會吹起來當成氣球,還會戴在手指上並捏住空氣,假裝是龐蒂亞娜(Pontianak)或某種惡鬼」。

龐蒂亞娜是由馬來語的「懷孕」(ponti)和「孩子」(anak)兩個字詞所組成,用來指難產過世的婦女所化成的吸血厲鬼,她的原形是飄浮在空中的一顆頭顱,或是人臉巨鴞,會變身妖豔美婦色誘男性並加以殺害。若僅說明龐蒂亞娜是「吸血鬼」的話,讀者在沒有進一步查證的情況下,容易以既定概念(如德古拉[Dracula]公爵、或近年在影視媒體中大行其道的歐美吸血鬼)取代極具馬來特色的鬼怪文化。另一方面,讀者也無法得知,套在手指頭上的「氣球」(像一顆沒有身體的頭顱)為何是龐蒂亞娜。

而更重要的是,關於龐蒂亞娜的傳說,並不僅限於馬來西亞,而是以大同小異的詭幻情節流傳於印尼、泰國、柬埔寨以及菲律賓等地,大抵都是橫遭性侵,或被男人背叛、難產而亡,死後化為復仇冤魂的女人。因此,龐蒂亞娜的意象,除了在某些程度上預告阿福母親(和小說中一些女性)的不幸遭遇之外,同時也很有可能顯示阿福本人(以及東南亞的眾多婦女)的悲慘命運。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事情,在訴諸文字之後,通常可以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也就是我們一般稱為智力結晶的腦小孩(brainchild;雅典娜不就是從宙斯前額迸出來的嗎?),但阿福卻像個無知受騙而懷孕的婦女,產下和自己毫無血脈相關的孩子,但社會學博士譚素敏並不是那個負心背信的「臭男人」,因為她其實也跟阿福一樣,是這個跨國資本流動下的倖存者。

我們以這個注釋為例,並不是想凸顯本書中譯不足之處。我們都知道,任何翻譯,相對於原文,永遠不足。更何況本書中譯已經在最大限度裡,相當貼近原文傳達的精神和主旨了。我們是想藉此例子說明,在翻譯中,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可能都是一隻振動翅膀就能影響天地氣候的美麗蝴蝶。


獲獎譯者:彭臨桂

 

自由譯者,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譯有《聖母峰上的情書》、《莉西的故事》、《完美嫌犯》、《遺忘效應》等。喜愛閱讀、音樂、攝影。

 

 


hui_juan_shui_hu_chuan_-di_yi_bu_-shang_.jpg 倖存者, 如我們
We, the Survivors
作者:歐大旭(Tash Aw)
譯者:彭臨桂
出版:聯經出版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