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超脫時空的生命歌者,灰鷹爵士談彼德.畢格(Peter S. Beagle)《最後的獨角獸》

(彼德.畢格圖源:wikipedia)

1968年發表的奇幻小說《最後的獨角獸》,曾於2002年在台出版,絕版之後由於版權關係,直至今年才由漫遊者文化重新推出。本文由02年版本的導讀人灰鷹爵士於20年後增訂,再次向讀者推薦彼德.畢格──值得你認識的奇幻大師。

1968年是奇幻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年份。那時托爾金的《魔戒》和勞勃.霍華的《蠻王科南》在平裝書市場叱吒風雲,法蘭克.赫柏特的《沙丘》剛開始累積口碑,39歲的娥蘇拉.勒瑰恩出版了《地海巫師》,比她小10歲的彼得.畢格則發表了《最後的獨角獸》。


《最後的獨角獸》原文書封

《最後的獨角獸》描寫世界上最後一隻獨角獸尋找同類、也尋找自身存在意義,畢格以詩意之筆寫獨角獸「再也不是那飛揚奔放的浪花白,而是雪落月夜的色彩」,「眼神依舊清亮奕奕,行動也依舊宛如海面飛掠的光影」。除了獨角獸的自我追尋之旅,這也是對童話的後設解構,書中角色彷彿都自知是「故事中人」,一邊拿英雄旅程的套路自我解嘲,卻也「恰如其份」地向故事終點邁進。

這部小說篇幅輕短,然而餘韻無窮,成為傳唱超過半個世紀的經典名作,全球銷量超過600萬冊,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曾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奇幻好書和《軌跡》雜誌的史上五大奇幻小說,畢格更榮獲世界奇幻獎的「終身成就獎」和美國奇幻/科幻作家協會的「大師獎」殊榮。

如此輝煌的創作生涯,是從何開始的呢?

彼得.畢格出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區的猶太家庭,從小愛看書,因為《柳林中的風聲》愛上幻想文學,繼而立志創作。在雙親鼓勵下,他在高中校刊上大量發表文章,拿到全額獎學金,進入匹茲堡大學攻讀創作,而且還沒畢業就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美好的安息地》(A Fine and Private Place),堪稱少年得志。


《美好的安息地》

《安息地》是一個別具創意的鬼故事,主角強納森隱居在墓園,靠一隻能通人語的烏鴉啣食維生,與不能安息的鬼魂為伍。畢格從「記憶」的觀點去定義鬼魂:世間一切死後都已不具意義,鬼魂被生前未解之事所困,因而無法安息,強納森的一段話尤其令人難忘:「你不覺得他們都搞錯了嗎?鬼故事裡總是說死人回來糾纏人間,事實上正好相反。」

除了自己寫作,畢格也是狂熱的奇幻讀者。在他的求學時期,「奇幻」尚未成為出版市場上獨立的類型,往往要依託在科幻外衣之下(例如把幻想世界改成「外星球」),不然就是被當成童書。某天,他在大學圖書館裡讀到托爾金的《魔戒》,當時這套書還沒正式引進美國,但畢格立即驚為天人,開始到處推薦,成了第一代的美國書迷。

1965年,《魔戒》在美國推出平裝版,畢格受邀作序,後來還為《托爾金讀本》(The Tolkien Reader)撰寫長篇評論,「資深狂粉」的身分得到認證。十多年後,名導拉爾夫.巴克希將《魔戒》改編成動畫,也找上畢格操刀劇本。這部動畫啟發了年輕的彼得.傑克森,也才會有後來的電影三部曲。

1982年,《最後的獨角獸》被拍成動畫,由《魔戒》動畫原班人馬製作,畢格親自執筆劇本。這家動畫公司Topcraft就是吉卜力工作室前身。除了劇情和美術,由吉米.韋伯譜寫、亞美利加合唱團(America)演唱的主題曲優美空靈、哀傷婉轉,至今依舊令人難忘。

《最後的獨角獸》有如難以超越的高峰,以至於畢格花了18年反覆琢磨,才終於寫成第三部長篇《虛空的子民》(Folk of the Air),講述音樂家喬.費洛和「復古同好聯盟」(League of Archaic Pleasures)的故事。畢格自己喜歡音樂,也時常填詞演唱,「喬.費洛」可說是他的自我投射。復古同好聯盟則是影射加州的「復古協會」(Society of Creative Anachronism, SCA),這是專門研究與重現17世紀歐洲歷史的國際性組織,成員各自擁有(虛擬的)古代名號與頭銜,時常舉辦活動,打扮成古代人,大名鼎鼎的電腦遊戲《創世紀》設計者理察.蓋瑞特也是成員之一。小說中的聯盟成員照例裝扮成騎士和女巫,結果怪事接連發生,初來乍到的喬.費洛因而被捲進了一連串超自然事件。

1993年的《旅店主人之歌》(The Innkeepers Song)同樣和音樂有關。此書原本是畢格寫的一首歌,後來為了探究歌詞背後的故事,才動手創作小說,敘述一間鄉下旅店裡突然來了三位膚色各異的神祕佳麗,把旅館搞得雞犬不寧。位於故事核心的是一位年邁魔法師,由種種蛛絲馬跡顯示,他其實正是《最後的獨角獸》裡的史蒙克。小說起因於他的得意門生渴望超越老師,不惜與惡魔訂定契約,年老力衰的史蒙克遂召喚另外兩位門徒前來相助。雙方人馬齊聚鄉下小旅店,與固執的老闆、孤苦無依的馬僮,以及尋找兒時戀人的鄉下男孩,譜出一曲動人的生命之歌。

《旅店主人之歌》採用多重敘事觀點,並將故事設定在全新的「第二世界」(Secondary World),畢格一反傳統奇幻的中古歐風,用印度、中亞和中東文化為基礎,營造出一個真實而迷人的虛幻國度。本書推出後得到極高評價,獲選《紐約時報》年度好書,入圍世界奇幻獎和創神奇幻獎,更榮獲軌跡獎的年度奇幻小說大獎,為畢格的寫作事業再創高峰。


《虛空的子民》(左)、《旅店主人之歌》

作品國際暢銷又屢獲大獎,還有影視改編加持,彼得.畢格的作家生涯簡直一帆風順對吧?那你就錯了。

由於畢格每部作品都曠日廢時,得獎也未必保證銷量,他的經濟一直不算寬裕。進入新世紀以後,他在朋友康納.考克蘭(Connor Cochran)提議下,把作品的出版授權事宜都交給對方打理。可是多年過去,整體狀況還是不見改善,甚至傳出「畢格年老失智」的說法。如此偉大的奇幻創作者,卻遭人矇騙和操弄,落入經濟窘迫,甚至連作品權利都拿不回來的困境。

經過多年纏訟,畢格終於在2021年打贏官司,取回所有作品的權利,並在專家協助下成立了「畢格宇宙」(Beagleverse)的產權公司,進行全方位的授權、改編和出版規劃,翻譯版權也交到了頂級經紀人手裡。美國出版社重金簽下《最後的獨角獸》和續集《回家之路》,收錄榮獲星雲、雨果兩大獎的續集中篇《雙心》及全新的續作,還有新的電影和音樂劇在運作當中。

2022年,《最後的獨角獸》新版上市,象徵彼得.畢格的重新出發。當年他以年輕粉絲身分替《魔戒》寫序,這次則要輪到另一位後輩——《風之名》的作者派崔克.羅斯弗斯——來擔任啦啦隊,在推薦文中解釋為何自己讀遍萬卷書,眾裡尋他,最愛仍是《最後的獨角獸》。文學的世代交替、薪火相傳,盡皆在此。

10歲那年,懵懂無知的我看了《最後的獨角獸》動畫,從此深深著迷。上大學以後,我扮演狂粉的角色把書推薦給出版社,搭上新世紀的奇幻熱潮,《最後的獨角獸》有了第一個中譯版。後來我進入出版產業,想以版權代理的身分進一步推動畢格作品中譯,卻碰上他的版權官司,權利狀況渾沌未明。

歷經多年等待,我們總算盼到《最後的獨角獸》重出江湖,而且有著更好的譯筆、更美麗的封面、更懂奇幻的編輯和讀者。

我相信這只是開始。畢格還有許多作品尚待譯介,他出道半個多世紀,寫作題材廣泛、類型多變,不論長短篇幅,是童話、都會奇幻、鬼故事,或傳統奇幻,皆有極高的成就。他對生死意義的追索,人類夢想的肯定,現實生活的反思,正如所有偉大的作家,觸及了生命和人性的本源。稱他為一代大師,確實當之無愧。

更重要的是,他至今仍筆耕不輟,我們還有更多新作值得期待。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最後的獨角獸【暢銷全球55年,心靈冒險奇幻經典】
The Last Unicorn
作者:彼得.畢格(Peter S. Beagle)
譯者:劉曉樺
出版:漫遊者文化
定價:39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彼得.畢格

出生於1939年,成長於紐約布朗克斯區,距離伍德隆恩墓園(Woodlawn Cemetery)只有幾條街遠,那裡是他第一部長篇小說《美好的安息地》(A Fine And Private Place)的靈感來源。今日,由於他《最後的獨角獸》及《旅店主人之歌》等經典著作,使他成為美國當今偉大的奇幻作家。他處理文字、角色的靈活技巧及引人入勝的敘事能力,更是為他贏得全世界無數書迷。

除了故事與小說之外,彼得也撰寫過許多電視及電影劇本,包括1978年的動畫電影《魔戒》、1982年動畫版的《最後的獨角獸》,以及備受影迷喜愛的《星艦迷航記:銀河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第3季第23集〈沙瑞克〉(Sarek)。他的非小說作品《I See By My Outfit》,講述了他在1963年騎乘摩托車橫越美國的旅程,這本著作被視為美國旅行文學的經典之作。他同時也是才華洋溢的詩人、作詞家,以及歌手/作曲家。

想進一步了解彼得的寫作生涯及即將問世的作品,請至beagleverse.com/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penbook閱讀誌誠徵【數位美術編輯】(全職)

詳情請點選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