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的雜誌定位與出路
曾旅居台北多年,碩士學位畢業後,紅眼選擇回香港工作,先從報紙編輯做起,現為《藝文青》主編。這本藝文雜誌的封面人物是漂亮帥氣的明星,以娛樂流行文化作包裝,散發著濃厚的市場大眾化味道——紅眼深知雜誌「外型」難登高高在上的文學殿堂,但他毫不介意,因為他知道自己正在「殺出一條血路」。
為文學做事,有時需要迎合時代步伐,懂得另闢新徑。紅眼從事媒體工作多年,觀察到現在為網路媒體興起時代,寫作的人較從前更容易獲取所謂的「作家」光環,但他冷眼旁觀,倒是安靜地埋首為自己的小說填格子;至於閱讀這回事,年輕世代拿手機多於拿起一本書,這些現實困境亦是促使他思考《藝文青》可以做些什麼事的源頭。
▉重視裝幀、設計與格調
「我知道有些傳統文學人士不認同,甚至不屑這本雜誌。」紅眼於人群洶湧的香港書展走回攤位途中,突然落寞地拋下這句話。或許,先簡單說說《藝文青》的背景故事吧,創辦人是擁有「香港補習天王」稱號的林溢欣,補習事業令他變得富有,但成名卻不忘對中文的熱愛,於是斥資數百萬港元,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決定出版雜誌,紅眼便是其中一人。
林溢欣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提過,《藝文青》最大的成本是金錢和時間,但他兩者都虧得起。回顧香港文學雜誌的命運,紅眼從口中數出來的《秋螢》、《小說風》、《香港文學》、《字花》,基本上營運及印刷開支等費用都是依賴香港藝術發展局(即政府文化單位)補助,「不知道是否因為有政府補助,這些文學雜誌彷彿不太關心銷量,又可能他們覺得真金不怕洪爐火,只要內容有質素,就會有人購買。」
文學有門檻並不是壞事,紅眼以前也是把這些文學雜誌捧在手心閱讀的人,亦深受不少文壇前輩鼓勵及提拔,但他始終不得不開門見山:「要吸引人閱讀一本文學雜誌,但封面裝幀設計及內容排版都與時代脫節,這是來自文學創作者的清高嗎?現在是2017年的時代,我們就應該拿出一個與時代並進的標準和規格來做雜誌出版。」
▉擺脫老氣形象,把文藝雜誌上架便利店
與時代並進,這五字真言便是紅眼投身《藝文青》想要實踐的目標。「我們的團隊非常花時間做雜誌,封面照片、標題用字、人物訪問設計、內文排版、攝影等,其實都是一種創作過程,並不限於單純文字的輸出,意念和影像都十分重要,如果各方面配合得宜,是可以拉近文藝與大眾的距離;同時我也不認同文學雜誌要困守於小眾範圍,所以《藝文青》要在7-11便利店上架,打破傳統文學雜誌的老氣形象,與各種流行時尚雜誌並存一個市場空間。」
便利店的雜誌市場競爭激烈,要生存就要殺出重圍,沒料到紅眼的戰術竟是融入其中。「那些時尚雜誌找明星做封面,我們又找明星來做,不過他們有名牌贊助又有廣告,要找明星做封面訪問非常容易,我們就困難了。然而,要在便利店賣書,就要融入該市場模式,《藝文青》要創造一個與時尚雜誌有同屬形象的感覺,事實證明這對銷量有莫大幫助,特別是接觸12至18歲的青少年讀者。」
▉文字要有人閱讀才叫做成功
「我想做的雜誌並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所以內容不能與讀者產生代溝,《藝文青》目標讀者是高中生,他們大部分未正式接觸過文學及創作,正是對文學充滿著好奇與幻想,且願意購買雜誌閱讀的一群。」紅眼表示,明星封面只是吸引讀者的招式,真功夫始終藏在內容上,以文藝角度訪問明星的內心世界,寫出娛樂以外的新鮮感;以電影及電視劇作為話題式散文,增加親切感;雜誌也有投稿空間,予讀者以文字創作踏入文學之門。
說到底,小說作家辦雜誌,深信順應時代局勢而行,先收集文學愛好者,繼而慢慢教養,最後鞏固他們持續閱讀及創作的興趣,文字有人讀才有意義,這就是有「小霸王」之稱的紅眼行走文學江湖的重要使命。
毒氣團
作者:紅眼
出版:藝文青
定價:港幣88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紅眼
最受期待的八十後本土小說家,生於後殖民香港,旅居台北,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學士。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及城市文學獎等,為2013年香港國際書展本地作家巡禮之一。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首部短篇小說集《紙烏鴉》;散文、評論及短篇小說散見港、台兩地文學雜誌及報章。已出版著作有:短篇小說集《紙烏鴉》、《獅人鳳》;散文集《夢想家》、《旅禍書》;以及長篇小說《小霸王》、《黃巾賊》、《赤神傳》、《沼氣團》、《廢氣團》、《毒氣團》等。
|
Tags:
「與其做個過氣、與時代脫節的文藝青年,我寧願做個緊貼主流及讀者的假文青。」香港作家紅眼是個「潮人」,從他一身緊貼時裝文化潮流的裝扮來看,實在是不符合文青形象,但翻開他的文學生涯履歷表,曾贏得多個文學創作獎項,已出版的長篇、短篇小說及散文集多不勝數,骨子裡卻名副其實是個真文青。
內外看似衝突的紅眼,如今是藝文雜誌《藝文青》主編。他接受Openbook閱讀誌專訪,侃侃而談雜誌的編輯及行銷策略,以及在年輕人推動文學的初心。
▉網路時代的雜誌定位與出路
曾旅居台北多年,碩士學位畢業後,紅眼選擇回香港工作,先從報紙編輯做起,現為《藝文青》主編。這本藝文雜誌的封面人物是漂亮帥氣的明星,以娛樂流行文化作包裝,散發著濃厚的市場大眾化味道——紅眼深知雜誌「外型」難登高高在上的文學殿堂,但他毫不介意,因為他知道自己正在「殺出一條血路」。
為文學做事,有時需要迎合時代步伐,懂得另闢新徑。紅眼從事媒體工作多年,觀察到現在為網路媒體興起時代,寫作的人較從前更容易獲取所謂的「作家」光環,但他冷眼旁觀,倒是安靜地埋首為自己的小說填格子;至於閱讀這回事,年輕世代拿手機多於拿起一本書,這些現實困境亦是促使他思考《藝文青》可以做些什麼事的源頭。
▉重視裝幀、設計與格調
「我知道有些傳統文學人士不認同,甚至不屑這本雜誌。」紅眼於人群洶湧的香港書展走回攤位途中,突然落寞地拋下這句話。或許,先簡單說說《藝文青》的背景故事吧,創辦人是擁有「香港補習天王」稱號的林溢欣,補習事業令他變得富有,但成名卻不忘對中文的熱愛,於是斥資數百萬港元,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決定出版雜誌,紅眼便是其中一人。
林溢欣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提過,《藝文青》最大的成本是金錢和時間,但他兩者都虧得起。回顧香港文學雜誌的命運,紅眼從口中數出來的《秋螢》、《小說風》、《香港文學》、《字花》,基本上營運及印刷開支等費用都是依賴香港藝術發展局(即政府文化單位)補助,「不知道是否因為有政府補助,這些文學雜誌彷彿不太關心銷量,又可能他們覺得真金不怕洪爐火,只要內容有質素,就會有人購買。」
文學有門檻並不是壞事,紅眼以前也是把這些文學雜誌捧在手心閱讀的人,亦深受不少文壇前輩鼓勵及提拔,但他始終不得不開門見山:「要吸引人閱讀一本文學雜誌,但封面裝幀設計及內容排版都與時代脫節,這是來自文學創作者的清高嗎?現在是2017年的時代,我們就應該拿出一個與時代並進的標準和規格來做雜誌出版。」
▉擺脫老氣形象,把文藝雜誌上架便利店
與時代並進,這五字真言便是紅眼投身《藝文青》想要實踐的目標。「我們的團隊非常花時間做雜誌,封面照片、標題用字、人物訪問設計、內文排版、攝影等,其實都是一種創作過程,並不限於單純文字的輸出,意念和影像都十分重要,如果各方面配合得宜,是可以拉近文藝與大眾的距離;同時我也不認同文學雜誌要困守於小眾範圍,所以《藝文青》要在7-11便利店上架,打破傳統文學雜誌的老氣形象,與各種流行時尚雜誌並存一個市場空間。」
便利店的雜誌市場競爭激烈,要生存就要殺出重圍,沒料到紅眼的戰術竟是融入其中。「那些時尚雜誌找明星做封面,我們又找明星來做,不過他們有名牌贊助又有廣告,要找明星做封面訪問非常容易,我們就困難了。然而,要在便利店賣書,就要融入該市場模式,《藝文青》要創造一個與時尚雜誌有同屬形象的感覺,事實證明這對銷量有莫大幫助,特別是接觸12至18歲的青少年讀者。」
▉文字要有人閱讀才叫做成功
「我想做的雜誌並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所以內容不能與讀者產生代溝,《藝文青》目標讀者是高中生,他們大部分未正式接觸過文學及創作,正是對文學充滿著好奇與幻想,且願意購買雜誌閱讀的一群。」紅眼表示,明星封面只是吸引讀者的招式,真功夫始終藏在內容上,以文藝角度訪問明星的內心世界,寫出娛樂以外的新鮮感;以電影及電視劇作為話題式散文,增加親切感;雜誌也有投稿空間,予讀者以文字創作踏入文學之門。
說到底,小說作家辦雜誌,深信順應時代局勢而行,先收集文學愛好者,繼而慢慢教養,最後鞏固他們持續閱讀及創作的興趣,文字有人讀才有意義,這就是有「小霸王」之稱的紅眼行走文學江湖的重要使命。
毒氣團
作者:紅眼
出版:藝文青
定價:港幣88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紅眼
最受期待的八十後本土小說家,生於後殖民香港,旅居台北,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學士。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及城市文學獎等,為2013年香港國際書展本地作家巡禮之一。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首部短篇小說集《紙烏鴉》;散文、評論及短篇小說散見港、台兩地文學雜誌及報章。已出版著作有:短篇小說集《紙烏鴉》、《獅人鳳》;散文集《夢想家》、《旅禍書》;以及長篇小說《小霸王》、《黃巾賊》、《赤神傳》、《沼氣團》、《廢氣團》、《毒氣團》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香港雜誌人相談室之1》當新媒體開始裁員,紙本雜誌的下一步是?
昨天端傳媒傳出大裁員消息,數位媒體如何獲利,再次成為港台熱門話題。今天,Openbook編輯部邀請《Breakazine!》編輯顧問梁柏堅與《號外》主編Nico... 閱讀更多
現場》走進香港書店:你不知道的港台大不同
這一週是Openbook閱讀誌的香港週,我們特別邀請資深書店工作人沈如瑩撰稿。她曾在台灣連鎖書店工作超過十年,也曾外派到香港書店工作多年。藉由她的觀察,一窺香港獨特的書店文化... 閱讀更多
現場》該是香港書展轉型的時候了
這年的香港書展因颱風關係取消了半天營業時間,令書商生意大受影響。此外,亦有不少書商表示這一年書展沒有特別話題,加上愈來愈多人不再買書,難以吸引更多人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