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從2014年問世,2017開始出現在公眾視野,到2021因為美國藝術家Beeple的數位藝術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以天價(約新台幣19億)售出,瞬間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雖然這些關注多半帶著投機的目光,但也讓更多人開始瞭解區塊鏈技術,以及它對產業可能造成哪些改變。彷彿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各種嶄新名詞與概念紛紛冒頭,層出不窮。本篇以Q&A的方式,整理幾個常見問題(陸續更新中)。
➤我一直沒有很懂區塊鏈是什麼,可以怎麼理解呢?
如果不具備資訊科技的相關背景,從技術上理解區塊鏈會十分晦澀難懂。最常用也最容易理解區塊鏈的說明是:「公共電子帳本」,透過讓每個人都持有紀錄相同訊息的帳本,可確立「誰」在「什麼時候」「擁有什麼」。同時,為了確保「所有人都誠實地在帳本上紀錄交易訊息」,需要一套信任機制,區塊鏈應用密碼學的概念產生一套信任機制,讓它變成真正透明可信任的第三方,而不需要中心化機構(例如銀行)來做信任擔保。這也就是我們常聽到「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特徵」這個論述的主因。
➤NFT跟很貴的比特幣、很紅的狗狗幣有什麼不同?
NFT全名Non-Fungible Token,中文為「非同質化代幣」。比特幣與狗狗幣這種加密貨幣,跟現實生活裡的法幣(美金、新台幣)一樣都是同質化代幣。NFT具有不可替代、無法分割、獨一無二的特性。
比如說,兩張100元新台幣可以互相交換,它們都代表100元的價值,也都可以切成10個10元或2個50元。而NFT則可能是一份圖像或音檔,無法相互替代,更不能切割,如同一份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與收藏品。
NFT背後的運作原理和其他加密貨幣一樣,仰賴區塊鏈的紀錄。儘管數位創作具有容易偽造且可無限複製的特性,但透過區塊鏈上的紀錄,人們可以知道現在是由誰實際擁有此項作品,如同一個數位的所有權證明書。
➤是誰決定NFT的價格?
NFT的價格由創作者或發行方決定,買家需要自行判斷這個價格值不值得,買家購買之後想轉手賣掉也可以自行決定賣價。一般來說,判斷NFT價格高低的因素取決於該NFT的效用、潛在價值、所有權歷史等因素。
➤看完專題之後好想玩玩看,我要如何購買NFT?
需要以加密貨幣(常見為以太幣ETH)購買,因此想要入手NFT,首先得要註冊加密貨幣交易所,簡易步驟如下:
- 註冊加密貨幣交易所(台灣常用為幣安、MAX、ACE)
- 註冊去中心化錢包 Metamask
- 於加密貨幣交易所購買ETH
- 將ETH匯入錢包 Metamask
- 前往官網或二級市場 OpenSea購買NFT
- 至OpenSea查詢已購買的NFT
區塊鏈並不只使用以太幣一種,也有其他區塊鏈的NFT,例如Solanart、WAX、TRON等等,每種區塊鏈有其用來購買NFT的貨幣,需購入該幣才能購買。
➤NFT都是JPG嗎?還有哪些檔案形式啊?
以NFT交易市場OpenSea來說,目前OpenSea支援上傳jpg、png、gif、mp3、mp4、webm、svg、wav 以及ogg,所以並不只jpg。
➤專題出現好多次Web3.0,那Web3.0之前的1.0跟2.0是什麼?
- Web1.0:單向的網路互動,互動形式與電視、雜誌、書籍並無二致,使用者單方面從發布者方接收訊息,例如靜態網頁。
- Web2.0:現今最常見的網路型態,使用者也可以在網路上發布內容,例如各種社群網站。
- Web3.0:根據Web2.0的各種特徵再進化的Web3.0,目前有不少定義,在本篇專題中,3.0的特徵主要不同於2.0的中心化網站,中心化網站可以審查並隨意刪除使用者發布的內容,而3.0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沒有中心機構可以對使用者進行內容審查或刪除,使用者能做到網路自治,避免大型網站掌控使用者資訊。
➤為什麼不叫Web1、Web2、Web3就好,還要.0?
➤區塊鏈、加密貨幣跟NFT那些不是都很吃電,超不環保嗎?
區塊鏈使用的共識機制分為工作量證明(PoW)、權益證明(PoS),前者利用電腦的運算能力協助將交易紀錄寫上區塊鏈,因此非常耗能,比特幣便是屬於工作量證明;權益證明則是靠權益比重來決定誰可以將這筆交易記上帳本,電腦運算量極低,因此並不耗能。NFT可以是屬於工作量證明,也可以屬於權益證明,端看它發在哪一種鏈上。目前許多發在以太坊生態系上的NFT,是屬於PoS權益證明。
兩種共識機制各有優缺,工作量證明近來也有許多減碳的嘗試,例如利用再生能源提供工作量證明的電力。
Tags:
本文Q&A問題陸續收集中,歡迎隨時回來閱讀
編按:伴隨熱門關鍵字NFT出現的資訊,似乎總帶著狂歡式的魔幻,更被視為注定成泡沬的龐氏騙局。然而NFT背後實則蘊含了科技與文化的遼遠想像,各領域的先驅嘗試藉此打造出理想的桃花源。
本專題從分散式出版探究Web3.0未來的內容樣貌;匯整NFT在數位閱讀的應用現況;借鏡NFT出版經驗開展對未來出版趨勢的觀察;並追索創作者經濟的理想生態,以及NFT如何兌現新聞的公共意義,Openbook邀請讀者一起關注元宇宙時代內容創作產業鏈的可能樣貌。
NFT從2014年問世,2017開始出現在公眾視野,到2021因為美國藝術家Beeple的數位藝術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以天價(約新台幣19億)售出,瞬間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雖然這些關注多半帶著投機的目光,但也讓更多人開始瞭解區塊鏈技術,以及它對產業可能造成哪些改變。彷彿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各種嶄新名詞與概念紛紛冒頭,層出不窮。本篇以Q&A的方式,整理幾個常見問題(陸續更新中)。
➤我一直沒有很懂區塊鏈是什麼,可以怎麼理解呢?
➤NFT跟很貴的比特幣、很紅的狗狗幣有什麼不同?
➤是誰決定NFT的價格?
➤看完專題之後好想玩玩看,我要如何購買NFT?
➤NFT都是JPG嗎?還有哪些檔案形式啊?
➤專題出現好多次Web3.0,那Web3.0之前的1.0跟2.0是什麼?
➤為什麼不叫Web1、Web2、Web3就好,還要.0?
➤區塊鏈、加密貨幣跟NFT那些不是都很吃電,超不環保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出版NFT移民指南】完整專題
若本專題對您有所助益......
雖然NFT已在各領域熱議如沸,Openbook仍希望從出版這端思考加入的方式,企畫之初,我們先將NFT視為新的契機,思考典範轉移的運作,希望探知的是:出版作為台灣原創文化的豐沃土壤,可能發生的質變。若報導對您有所啟發和助益,歡迎以行動支持我們:
閱讀通信 vol.301》所以貓貓蟲咖啵是貓還是蟲啊?
延伸閱讀
出版NFT移民.典範轉移》重新省思數位世界:LikeCoin創辦人高重建談分散式出版
編按:NFT絕對是這兩年的熱門關鍵字,隨著Facebook改名Meta,宣布建設元宇宙,NFT不再只是藝術圈的新潮創作,更是各個領域都積極加入的淘金潮... 閱讀更多
出版NFT移民.文字作品》只是多條收入管道嗎?出版轉NFT的各種可能 ft.煮雪的人
編按:伴隨熱門關鍵字NFT出現的資訊,似乎總帶著狂歡式的魔幻,更被視為注定成泡沬的龐氏騙局。然而NFT背後實則蘊含了科技與文化的遼遠想像,... 閱讀更多
出版NFT移民.電子書》NFT能否解決「所有權」這個萬年難題?
編按:伴隨熱門關鍵字NFT出現的資訊,似乎總帶著狂歡式的魔幻,更被視為注定成泡沬的龐氏騙局。然而NFT背後實則蘊含了科技與文化的遼遠想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