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大師獎 優選
【評審推薦語】
高天恩(學者/中華民國筆會會長)
《消失的她們》是一部主題黑暗的現代小說,故事在活火山的陰影籠罩下展開,有自然主義的宿命論色調,情節複雜,充滿懸疑。故事內容牽涉到犯罪,性別,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冷漠等現代人議題。這本小說雖然不是本屆入圍決審的9部小説中篇幅最長的,但是,超過330頁的內容,將近30多位主要角色的生命互動,的確算是一本大部頭小說,加上令人恍如置身異域的地理環境,對譯者來說應該是構成了很大的挑戰。
不過,這部小說雖然是以一對小姐妹的誘拐綁架案開啟序幕,但在故事鋪陳和敘述主軸上,卻迥異於同類型的犯罪小說。
全書從案發的8月開始,幾乎都是以月份作為章節,來標識時間的推進和情節的發展。然而,敘述的重點並不見得與案情有直接關係,人物來來去去彷若過客,各有生活上的困擾和生命的傷痛。在這一章出現的人物,很可能下一章就完全杳無蹤跡。這一章跟下一章發生的事件有時似乎也沒有明顯的牽連;除了最後幾章之外,兩姊妹失蹤的消息,有時是浮光掠影般零星點綴在彷彿各自獨立的短篇故事之中,譬如:被好朋友的媽媽勒令「不准再和我家女兒來往!」的小女生、為愛犬失蹤而情緒幾近崩潰的火山研究員、被單調生活逼到整日尋求性幻想刺激的無聊家庭主婦、鼓起勇氣企圖與舊日女友重拾戀情的女同志等等。
案情有時也會佔據某些章節的整個版面,反反覆覆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剖析兩姊妹的可能下場。讀者似乎都成了闖進這宗案件發生地區的外地人,面對支離破碎的傳言、南轅北轍的推測、沒有足夠篇幅進行深度認識的角色人物,無所適從的性質頗像個遭受暴力對待而迷惘困惑的婦女一樣。
作者茱莉亞.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所採取的寫作策略為她贏得許多大獎,這種撲朔迷離的偵探氏語言和書寫風格,對讀者而言的確是閱讀上的極佳享受,但是對譯者來說,卻是一大挑戰。葉佳怡翻譯的《消失的她們》(Disappearing Earth)成功保留了菲利普斯破碎片段的拼圖敘述模式,同時完整呈現婦女生活在不同形式暴力下各種曲折悲傷的故事。要兼具破碎和完整兩種力道在同一作品裡面的衝突、對峙、緊繃、拉扯、瓦解、消融和謀合,非得領悟原著的精髓,熟稔雙方文化的意涵,掌握中文的表達技巧,否則不足以全盤傳達小說細膩刻畫的受難婦女浮世繪。
在這本小說中,角色的出現消失和再出現,藕斷絲連、看似殘破獨立的章節內容,斷斷續續彷彿沒有連貫的情節安排,種種滲透在字裡行間傳達的流動和浮蕩,都轉換成葉佳怡再現原著精神、但毫不拘泥於原著句構的翻譯風格。
在第一章開頭,兩位小姊妹還沒遭到綁架,年紀較小的蘇菲亞在眺望海灣,菲利普斯是這麼描述的:
Hands propped on narrow hips, Sophia surveyed it, the width of the bay, the mountains on the horizon, the white lights of the military installation on the opposite shore.
蘇菲亞將雙手搭在瘦巴巴的臀部兩側,雙眼掃視海灣,她從左看到右,看地平線上的山脈,還有軍事設施在對岸發出的白光。(葉17)
原文靜態的the width of bay,在譯文中變成動態的「從左看到右」,為這位活潑好動的小妹妹增添不少個性的鮮活描述,也為稍後她的姐姐愛莉亞娜屢屢勸阻、喝叱她離水邊遠點,預設了鋪墊的效果。這種小地方在全書翻譯中俯拾皆是,甚至如最醒目的書名,也不例外。
把Disappearing Earth翻譯成「消失的她們」,earth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她們」,這種看似明顯的「錯誤」,其中隱含頗為精緻的考量。
依據書名的原文,大致會翻譯成「消失的陸地」,或「消逐漸失的大地」,或其它類似的譯法。以「她們」替代「大地」,顯示出來三個面向:
- 避免讀者光從書名就產生「又是環境保育捍衛地球」的聯想;
- 由於中英文書名同時出現在小說封面,只要對這兩種語言稍微熟悉的讀者,應該立即就可以聯想到大地母親的意象,同時可以推測,這是一本關於「她們」和「大地母親」的小說,而依據譯者對於作者的理解和對於文本的詮釋,前者的比重應該會高於後者;
- 在閱讀完整本小說之後,我們更能欣賞如此表面看似錯誤的翻譯背後實質精準傳達的文化轉迻。在小說第一章,姐姐跟妹妹說了大海嘯摧毀整座小鎮的故事。就如葉佳怡在〈導讀〉所說,「一旦人類所需的安全感如同海嘯捲走的『陸地』般消失時,任何人都得耗費極大的力氣及光陰,才有辦法對生活重拾一絲信任」(11)。
在海邊玩耍的兩個小女生無端被綁架的消息,好像一股巨大無形的海嘯,摧枯拉朽般席捲顯性和隱性暴力長期以來寄生的父權體制,破壞虛假的「照顧好家庭」、「都是妳的問題」、「這都是為妳好」等等的強勢論述,揭露一個接一個流離失所、主體性逐漸消失的婦女的命運。
消失的「她們」,是從母體大地剝落離散一小塊一小塊的飄零孤島,而菲利普斯在小說結尾傳達的強力訊息:「我在這裡,我保證,我們會待在一起。我們擁有彼此。我們不孤單」(333),在在說明《消失的她們》是保證不讓她們消失,重新凝聚她們的那股強大的力量。在凝聚這個關鍵的意象上,譯文大體經營的頗為細緻。在其它方面,也都受到該有的照應。譬如說,愛莉亞娜對於綁匪頭髮的描述:
[S]he saw him better, he was more of an overgrown teenager: swollen cheeks, sun-bleached eyebrows, yellow hair that stuck up in back like the quills of a hedgehog.
她發現他其實像是個長得比較高大的青少年:臉頰鼓鼓的、眉毛被陽光曬得有些褪色,頭後方的黃髮像刺蝟的硬毛一樣翹著。(26)
菲利普斯用小刺蝟的毛刺來形容綁匪的頭髮,是個相當高明的比喻。依據愛莉亞娜對他外表的印象,是個行動笨拙、看起來有點滑稽、「像在學校操場狠狠摔了一跤的小男生」(26),但其實是天真無害的青少年。完全符合小刺蝟可愛笨拙的形象。或許愛莉亞娜不知道,小刺蝟雖然平日毛刺伏貼身體,但情緒激昂(緊張、生氣、察覺有危險等)時,軟毛剎時就會直刷刷豎成硬刺。因此,把quills of a hedgehog貼切翻成「刺蝟的硬毛」是完全忠於原文的譯法,毫無爭議,卻稍微損傷一點「天真無害」的氛圍。但是葉佳怡使用「翹著」,而非「豎著」,巧妙地「迴護」了小孩心目中那個「好哥哥」的形象,雖然是個小小的地方,但由此可見翻譯之用心,不放過任何細節。
不同於以往行之多年的「梁實秋文學翻譯奬」的競賽辦法,本屆採取由評審選書的方式進行。「梁實秋文學翻譯獎」由余光中和蔡文甫兩位先生發端,迄今已是第34 屆。今年的競賽方式有了「脫胎換骨」式的改變,主辦單位的苦心值得敬佩,改變之後的成果則有待方家的檢驗與評議。●
獲獎譯者: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雜誌編輯,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恐怖時代的哲學》、《返校日》、《憤怒的白人:直擊英國極右派!》、《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絕望者之歌》、《恐怖老年性愛》等十數種。
消失的她們
Disappearing Earth
作者:茱莉亞.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
譯者:葉佳怡
出版:遠流出版公司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
➤第34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完整專題
Tags:
翻譯大師獎 優選
【評審推薦語】
高天恩(學者/中華民國筆會會長)
《消失的她們》是一部主題黑暗的現代小說,故事在活火山的陰影籠罩下展開,有自然主義的宿命論色調,情節複雜,充滿懸疑。故事內容牽涉到犯罪,性別,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冷漠等現代人議題。這本小說雖然不是本屆入圍決審的9部小説中篇幅最長的,但是,超過330頁的內容,將近30多位主要角色的生命互動,的確算是一本大部頭小說,加上令人恍如置身異域的地理環境,對譯者來說應該是構成了很大的挑戰。
不過,這部小說雖然是以一對小姐妹的誘拐綁架案開啟序幕,但在故事鋪陳和敘述主軸上,卻迥異於同類型的犯罪小說。
全書從案發的8月開始,幾乎都是以月份作為章節,來標識時間的推進和情節的發展。然而,敘述的重點並不見得與案情有直接關係,人物來來去去彷若過客,各有生活上的困擾和生命的傷痛。在這一章出現的人物,很可能下一章就完全杳無蹤跡。這一章跟下一章發生的事件有時似乎也沒有明顯的牽連;除了最後幾章之外,兩姊妹失蹤的消息,有時是浮光掠影般零星點綴在彷彿各自獨立的短篇故事之中,譬如:被好朋友的媽媽勒令「不准再和我家女兒來往!」的小女生、為愛犬失蹤而情緒幾近崩潰的火山研究員、被單調生活逼到整日尋求性幻想刺激的無聊家庭主婦、鼓起勇氣企圖與舊日女友重拾戀情的女同志等等。
案情有時也會佔據某些章節的整個版面,反反覆覆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剖析兩姊妹的可能下場。讀者似乎都成了闖進這宗案件發生地區的外地人,面對支離破碎的傳言、南轅北轍的推測、沒有足夠篇幅進行深度認識的角色人物,無所適從的性質頗像個遭受暴力對待而迷惘困惑的婦女一樣。
作者茱莉亞.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所採取的寫作策略為她贏得許多大獎,這種撲朔迷離的偵探氏語言和書寫風格,對讀者而言的確是閱讀上的極佳享受,但是對譯者來說,卻是一大挑戰。葉佳怡翻譯的《消失的她們》(Disappearing Earth)成功保留了菲利普斯破碎片段的拼圖敘述模式,同時完整呈現婦女生活在不同形式暴力下各種曲折悲傷的故事。要兼具破碎和完整兩種力道在同一作品裡面的衝突、對峙、緊繃、拉扯、瓦解、消融和謀合,非得領悟原著的精髓,熟稔雙方文化的意涵,掌握中文的表達技巧,否則不足以全盤傳達小說細膩刻畫的受難婦女浮世繪。
在這本小說中,角色的出現消失和再出現,藕斷絲連、看似殘破獨立的章節內容,斷斷續續彷彿沒有連貫的情節安排,種種滲透在字裡行間傳達的流動和浮蕩,都轉換成葉佳怡再現原著精神、但毫不拘泥於原著句構的翻譯風格。
在第一章開頭,兩位小姊妹還沒遭到綁架,年紀較小的蘇菲亞在眺望海灣,菲利普斯是這麼描述的:
原文靜態的the width of bay,在譯文中變成動態的「從左看到右」,為這位活潑好動的小妹妹增添不少個性的鮮活描述,也為稍後她的姐姐愛莉亞娜屢屢勸阻、喝叱她離水邊遠點,預設了鋪墊的效果。這種小地方在全書翻譯中俯拾皆是,甚至如最醒目的書名,也不例外。
把Disappearing Earth翻譯成「消失的她們」,earth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她們」,這種看似明顯的「錯誤」,其中隱含頗為精緻的考量。
依據書名的原文,大致會翻譯成「消失的陸地」,或「消逐漸失的大地」,或其它類似的譯法。以「她們」替代「大地」,顯示出來三個面向:
在海邊玩耍的兩個小女生無端被綁架的消息,好像一股巨大無形的海嘯,摧枯拉朽般席捲顯性和隱性暴力長期以來寄生的父權體制,破壞虛假的「照顧好家庭」、「都是妳的問題」、「這都是為妳好」等等的強勢論述,揭露一個接一個流離失所、主體性逐漸消失的婦女的命運。
消失的「她們」,是從母體大地剝落離散一小塊一小塊的飄零孤島,而菲利普斯在小說結尾傳達的強力訊息:「我在這裡,我保證,我們會待在一起。我們擁有彼此。我們不孤單」(333),在在說明《消失的她們》是保證不讓她們消失,重新凝聚她們的那股強大的力量。在凝聚這個關鍵的意象上,譯文大體經營的頗為細緻。在其它方面,也都受到該有的照應。譬如說,愛莉亞娜對於綁匪頭髮的描述:
菲利普斯用小刺蝟的毛刺來形容綁匪的頭髮,是個相當高明的比喻。依據愛莉亞娜對他外表的印象,是個行動笨拙、看起來有點滑稽、「像在學校操場狠狠摔了一跤的小男生」(26),但其實是天真無害的青少年。完全符合小刺蝟可愛笨拙的形象。或許愛莉亞娜不知道,小刺蝟雖然平日毛刺伏貼身體,但情緒激昂(緊張、生氣、察覺有危險等)時,軟毛剎時就會直刷刷豎成硬刺。因此,把quills of a hedgehog貼切翻成「刺蝟的硬毛」是完全忠於原文的譯法,毫無爭議,卻稍微損傷一點「天真無害」的氛圍。但是葉佳怡使用「翹著」,而非「豎著」,巧妙地「迴護」了小孩心目中那個「好哥哥」的形象,雖然是個小小的地方,但由此可見翻譯之用心,不放過任何細節。
不同於以往行之多年的「梁實秋文學翻譯奬」的競賽辦法,本屆採取由評審選書的方式進行。「梁實秋文學翻譯獎」由余光中和蔡文甫兩位先生發端,迄今已是第34 屆。今年的競賽方式有了「脫胎換骨」式的改變,主辦單位的苦心值得敬佩,改變之後的成果則有待方家的檢驗與評議。●
獲獎譯者: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雜誌編輯,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恐怖時代的哲學》、《返校日》、《憤怒的白人:直擊英國極右派!》、《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絕望者之歌》、《恐怖老年性愛》等十數種。
消失的她們
Disappearing Earth
作者:茱莉亞.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
譯者:葉佳怡
出版:遠流出版公司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第34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完整專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