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繪本大師》逐光而行,照亮靈魂:召喚色彩的魔術師布萊恩.懷德史密斯(Brian Wildsmith)

(取自Brian Wildsmith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讓一代代孩童著迷?他們在童書的發展上有什麼貢獻,又為童書世界注入了什麼樣的新活水?

Openbook為喜愛圖畫書的大小讀者,精心規畫「兒童繪本大師」系列報導,每個月將為大家介紹一位當月出生的世界級童書大師。邀請讀者一起來逛遊多采多姿的兒童圖畫書世界,也為大師熱鬧慶生。

自然科學博物館是充滿了自然奧祕的神奇空間,經常令觀眾為之驚奇讚嘆。筆者曾參訪過許多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巴黎的法國自然史博物館,其中的「演化大廳」(La Grande Galerie de I’Evolution)尤其震撼人心。包括海陸空不同物種的生物,聚集在這座宏偉的大廳中,無論再訪幾次,依然為這個廣袤地球的無盡生命而感動。

這座以「演化」為主題的展廳,在1994年揭幕,藉由科學家長期的研究和蒐藏,結合藝術家精心規畫的展示設計,呈現了自然歷史中所形成的動態且繽紛的生物世界,引領參訪者在偉大的演化長廊中,瀏覽演化歷程的變化,了解生物多樣的面貌,並進而省思人類與其他生物的關係,以及對環境變遷的議題發出提問。

在展廳中央,是一群非洲動物以成雙成對的方式列隊遷徙,讓人不禁想到《創世紀》中「諾亞方舟」的故事,因此這個遊行列隊也被稱為「諾亞方舟列隊」。光線透過玻璃製的大廳天頂,柔和地照耀在大象、犀牛、斑馬、長頸鹿、羚羊……身上,為牠們敷上光陰流動的神彩。剎那間,彷彿壯闊的生命演化隊伍,浩浩蕩蕩迎面而來。

同樣在1994年,英國圖畫書作家布萊恩.懷德史密斯(Brian Wildsmith)也創作了一本立體圖畫書《Noah’s Ark》。在他長久的創作生涯中,特別擅長描繪動物,2010年出版的《Brian Wildsmith’s Animal Gallery》,匯集了歷年的動物畫作,創造了一座獨一無二的紙上懷德史密斯動物藝廊。


立體圖畫書《Noah’s Ark》(取自Brian Wildsmith


《Brian Wildsmith’s Animal Gallery》原文版內頁(取自Brian Wildsmith

從水獺的嬉戲到鸚鵡的喧鬧,他的彩筆驚人地捕捉到各種動物的生物特質,同時真實展示了牠們的棲息地。他不僅賦予動物們靈動的精神,而且都帶著豐富的表情,似乎就要從紙上躍出,和讀者對話。在他書中,動物的形象美麗又優雅,而且擁有高貴的靈魂和生命的尊嚴,激發出讀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動物的尊重之心。這位非凡的圖畫書大師,以個人的藝術天賦,創建了燦爛豐美的世界,但他的出發點,卻是個黯淡灰沉的所來處。

懷德史密斯於1930年1月22日,出生在英國約克郡的潘尼斯東(Penistone),如同艾蜜莉.布朗特在《咆哮山莊》中描述的荒涼地景和狂暴風雪,約克郡雖然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但惡劣的氣候和嚴苛的地理環境,塑造出約克郡人驕傲、敏銳和腳踏實地的個性,以及獨特、美妙和陰暗的幽默感。


布萊恩.懷德史密斯6歲時(取自Brian Wildsmith

在1930年代的工業貧民區,窮困是普遍的常情,直到懷德史密斯長大,他都不明白,他出生的那間小石屋,僅僅兩間房,怎麼住得下三代十多口人。他的外公每天要步行8英里去鋼鐵廠工作,他的父親因早年喪親,為了養家活口別無選擇,不得不放棄成為工程師的夢想,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礦坑中度過,最後也因肺塵病去世。

懷德史密斯沒有意識到家境的困窘,即使家中只有一本《魯賓遜漂流記》,父母也沒有為他說過故事,童年的任務就是盡情的遊樂,他還是可以和同伴們在街頭玩耍,熱情地投入板球比賽。遠方二戰的戰火燎原,生活所需都受配給管控,但是生活在轟炸風險很低的鄉村,他感到世界很遙遠,限制也很少。

尤其是音樂,帶給他無比的自由。他的媽媽很疼愛孩子,總是鼓勵他的每一個興趣。懷德史密斯8歲時,媽媽買了一架立式鋼琴,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改變了他的人生。姨媽教會他基礎的彈奏知識後,送他到鄰鎮從師學琴,但是學費真的太貴了,他只學了4個鐘頭,從此心碎離開。之後他自學練琴,對古典音樂的喜好陪伴他一生,並在他的圖畫中展現音樂的節奏和律動。

懷德史密斯的父親堅信教育是唯一的出路,發誓絕不會讓他的孩子再入礦坑工作。1940年,聰穎的懷德史密斯得到雪菲爾德市的迪拉薩學院獎學金,入學後,因為運動和音樂的天賦,讓他度過了快樂的中學時光。

「化學」是他最拿手的科目,原本他計畫將來要成為一名化學家,但就在16歲的某一天,他突然被一道耀眼的閃光擊中,一個聲音對他說:「這真的是你想要的餘生嗎?」不,他想成為一個創作者。在父母的支持下,他離開文法學校,進入巴恩斯利(Barnsley)藝術學校就讀,這所學校的藝術理念相當保守,但為他奠下了扎實的畫技基本功法。


英國圖畫書作家懷德史密斯(取自Brian Wildsmith

1949年,懷德史密斯因得到倫敦史萊德藝術學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的獎學金而欣喜若狂,但是入學後,這個帶著約克口音的鄉下人,明顯地面臨社會階級的差異,在陌生的環境中,他感到自己是個局外人。午餐時間,他總是流連在大英博物館和國家畫廊自學藝術史,其中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畫家Piero dell Francesca的作品,對光線和構圖的經營,影響他一生甚鉅。當沒有錢買昂貴的顏料和畫材時,他就到冰淇淋工廠和小麥農場打工。

學院裡的教授都是當時畫壇著名的藝術家,但他們不一定是善於啟發學生的老師。懷德史密斯個人非常欽慕畢卡索和馬蒂斯的畫風,但是院長Alfred Mannings爵士卻說:「如果畢卡索在學院露面,我一定會踹他的屁股,把他踢出去。」和老師們相反的藝術觀,使得他迷失了方向,這段時期的畫作明顯流露混亂的跡象。

獲得美術學院的文憑後,他被徵召入伍,在皇家軍事音樂學院教數學。退伍後,他和法裔Aurelie結婚,同時在雪賀斯特文法學校擔任老師,但教的不是美術,而是音樂。苦於無法發揮專長的懷德史密斯,注意到當時英國平均每年出版29000本書,那就意味著同時有那麼多書封的需求,於是他開始自學不同的字體和書法,思考如何為書籍設計封面和書衣。

每天他和學生一樣,期待著四點放學的鈴聲響起,他立刻帶著他的畫匣,騎上他的小摩托車,快速穿越大半個倫敦,搶在出版社五點鐘下班前,將他的畫作展示給編輯們看。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終於得到Michael Joseph出版社藝術總監的青睞,受邀為1955年版的《Daffodil Sky》繪製封面,正式展開他的插畫家生涯。

懷德史密斯白天教書、晚上設計書封,一年之後,他發現接案的收入是全職的兩倍,但是他仍然感到經濟上的不安,以及希望有更多創作時間的挫折感。他的妻子看出他對成為專業畫家的渴望,建議他放棄教職,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當他真的辭職後,妻子才告訴他已經懷孕了!他終生感謝妻子對他堅定的支持,如果他事先得知孩子即將出生,或許為了家計,就沒有勇氣做出改變了。

1957年,懷德史密斯開始專心做全職的藝術家,也幸運地遇見他「生命中的天使」: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童書編輯Mabel George。

George是社內第一個非文學專業出身的編輯,她出身印刷工家庭,對以新的印刷技術來提高兒童圖畫書的出版質量,懷抱著高度的理想,於是她積極尋找有潛力的藝術家合作,包括日後的知名插畫家查爾斯.基平(Charles Keeping),都是她爭取的人選。

George初見懷德史密斯的畫作,即被他燦爛、不羈、非傳統的色彩使用手法而震懾。首先,她讓懷德史密斯繪製一些墨水線畫的插圖,幫助他漸漸熟悉圖畫書圖像敘事的規律。在她和奧地利美術印刷商Brüder Rosenbaum取得聯繫後,計畫依博物館和美術界印刷品的最高標準,來進行一次童書出版的實驗。

她請懷德史密斯為《天方夜譚》創作14幅新版的插圖,這本書於1961年出版,對保守的評論家而言,這些插圖可能太過前衛,因此被嘲諷是「漫無目的的塗鴉」。懷德史密斯心想:「糟了!這下應該沒有下一本書的合作機會了吧?」沒想到George卻對他說:「別在意!正是那篇評論,讓我更相信你身上有一些特別的東西。」


懷德史密斯為《天方夜譚》繪製的插畫圖像(取自Brian Wildsmith

George建議懷德史密斯繼續創作一本有關「ABC」的書,才華洋溢的作者和視野開闊的編輯,全然地信任彼此,加上彩色印刷技術的新發展,攜手共同打造了《Brian Wildsmith’s ABC》這本開創性的作品,於1962年贏得凱特.格林威大獎的肯定。

維多利亞時代的圖畫書大師凱特.格林威曾出版字母書《A—Apple Pie》,懷德史密斯承繼英國圖畫書傳統,卻徹底改變了圖畫書的面貌,並為兒童讀物的新時代奠定了基調。

在此之前,50年代的圖畫書大多採用簡單且平淡的顏色,以線條來創作。當時沒有全彩印刷,一切作品都必須以三種顏色完成,而且藝術家還需要為自己的作品做「分色稿」,以便印刷時每張圖都能精確的套印在疊加層中,以電子的方式分離藝術家作品中顏色的技術,使「新」圖畫書的創作成為可能。「電子分色」可說是圖畫書世界的「重要解放」。

即使已經出版60年,這本書中水粉彩的筆觸如今看來依然生動新鮮,瑰麗的色彩帶來強大的情緒表現力,和令人興奮的自由感,大膽的圖像如彩虹般出現,闖入了兒童出版的沉悶世界,吸引了戰後新一代父母的目光。這群父母認為童年很重要,需要純粹為孩子帶來快樂的作品,以激發每個孩子的潛力,懷德史密斯的書見證了童年觀轉變的關鍵時期。


《Brian Wildsmith’s ABC》原文版內頁(取自Brian Wildsmith

這本書在美國也獲得極大的好評。由於George的創意,她首開風氣之先,尋求其他出版商加入合印,以降低全彩印刷的成本。她向美國富蘭克林出版公司的副總裁海倫.霍克.瓦茲(Helen Hoke Watts)展示懷德史密斯的書稿,立刻得到熱烈的回應。瓦茲不惜抵押個人的壽險保單來出版它,並和懷德史密斯成為終生的好友。

Brian Wildsmith’s ABC》的出現,除了創作者本身的才情,實際上也蓄積了時代的力量。1960年代由流行音樂帶動,打破了生活的寧靜,引發了全球各地思想和美學上的解放。由藝術學校畢業的英國藝術家逐漸嶄露頭角,尋求以更個人的方式來表達自我。他們的工作預示著圖畫書新變革的到來,而懷德史密斯這位先行者,為英國第二次圖畫書的黃金時代揭開了序幕,並對其後的藝術家們影響深遠。


(取自Brian Wildsmith

接著由1963年到1969年,懷德史密斯重述《拉封丹寓言》的故事,創作了《獅子和老鼠》、《北風和太陽》、《富人和鞋匠》、《龜兔賽跑》和《磨坊主人、男孩和驢子》5本圖畫書,他在其中用顏色建構了動物或物體的整個形式,這些顏色不一定和常人所認知相關,而是由他的心相出發,用來增強表現力和動態感。就如《獅子和老鼠》中出現的一隻藍色老鼠,由牠的顏色和細節的質感,我們可以感受到牠正在顫抖。

1971年是懷德史密斯生命中的重要轉折點。在編輯的鼓勵下,他出版了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貓頭鷹和啄木鳥》,這本書激發了他在不同氛圍中呼吸的渴望,他開始夢想美麗的鄉村和晴朗的天氣,尤其是對他最重要的「光線」。沒有太陽的時候,總是會令他沮喪,於是他逐光而行,離開了灰濛濛的約克和倫敦,舉家搬到法國蔚藍海岸邊上的Cstellaras Le Vieux,他不僅為4個孩子找到自由安全的成長環境,也為自己建立了探索新靈感的工作基地。


《貓頭鷹和啄木鳥》內頁(翻攝:莊世瑩,鹿橋文化出版)

懷德史密斯是個勤奮不懈的創作者,此後幾乎年年都推出新作,《小木鴨》、《松鼠》、《叢林派對》、《月亮看見什麼》、《獵人和他的狗》,以詩意和童趣的方式探索自然世界,以多重繁複的媒材和技法,提供了讀者豐富的視覺體驗。動物在令人眼花撩亂的半抽象背景下,依然被他描繪得栩栩如生,盡展地球上各種不同的生命型態。

《懶惰的熊》、《山羊的足跡》談友誼的互助互諒,《熊的奇遇》、《布萊梅的城鎮樂團》引導孩子們嘗試和探險,《鵜鶘》、《傑克與魔豆》和《諾亞博士的太空船》關注生態平衡的議題。懷德史密斯認為童書是孩子靈魂的食糧,作品應該蘊藏著真善美的意義,但是他不會說教,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向小讀者傳遞訊息。

做為一名「搖籃天主教徒」,懷德史密斯從小在聖經故事中長大,懷抱著宗教的情懷,他創作了《真正的十字架》、《聖誕節的故事》、《復活節的故事》、《出埃及記》、《耶穌》等宗教故事,試圖提升孩子對宗教的了解。這個系列採用較大的開本,並加入許多金色的圖繪,閃閃發光的顏色,就像中世紀的彩色玻璃一樣,鑲嵌在書頁中,彰顯出宗教神聖崇高的氛圍。

除了創作圖畫書之外,懷德史密斯曾經於1974年受邀為美國和蘇聯首度合作的電影《青鳥》設計佈景和服裝。為了這部集結諸多大卡司的電影,他第一次前往列寧格勒,但不幸的,因為政治因素的干擾,這項耗時兩年的工作成為他痛苦的經歷,他的設計最後無法實現,於是在1976年改以圖畫書的形式出版。


懷德史密斯為電影《青鳥》繪製的服裝設計圖。


《青鳥》原文版內頁(取自Brian Wildsmith

懷德史密斯遷居法國的同年,也首次赴日本演講,並從此和日本結下深厚的情誼。他的書雖然暢銷世界20多國,但他一直為作品在英國未得到適當的評價感到遺憾。英國早期認為插畫並不屬於純美術的範疇,直到2010年才有英國國家故事中心「Seven Stories」首度為他舉辦個展。相對的,日本視插畫為藝術,懷德史密斯在日本擁有廣大的書迷,多次的巡迴展風靡各地,甚至於1994年,在伊豆高原還成立了他個人專屬的美術館。

懷德史密斯和日本的淵源不僅於此,1995年日本高円宮久子妃參觀懷德史密斯的畫展,為他精緻的色彩運用驚艷不已,於是她提供了為小公主說的睡前故事,由懷德史密斯創作了《凱蒂與吃夢人》這本書,這是一個吃夢怪物和小女孩凱蒂一起成長的故事,懷德史密斯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想像世界。


《凱蒂與吃夢人》原文版內頁(取自Brian Wildsmith

另外他還和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合作,為了傳遞和平的理念,池田寫了《櫻桃樹》、《在深藍色的大海上》、《公主與月亮》和《雪國王子》四個故事,懷德史密斯用奇異的色彩來描繪它們,而且他的筆觸幾乎就像在演奏音樂,美麗、溫暖、和諧的意象,深入讀者心靈的宇宙世界。

由於創價學會的支持,懷德史密斯的繪本原畫曾來台展出,於2004年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了「童話國度的奇幻世界」展。他亦受邀來台和小讀者見面,他親切的和孩子互動,現場示範了兩手以麥克筆同時畫獅子的精湛技巧,還即興彈奏鋼琴,邀請小朋友隨旋律舞動。

懷德史密斯創作生涯的後期,他愈發重視幼齡階段的童書,發表了「集合名詞」系列圖畫書、「動物」系列概念書、「墊子上的貓」系列硬頁書,還有可以操作的玩具書和親子書等等,並和女兒Rebecca合作推出「下一個是什麼?」系列小書。他一生共創作82本作品,全部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品,這段超過50多年的堅實情誼,是出版史上難得的佳話。

懷德史密斯認同英國哲學家洛克的理念,認為孩子的靈魂就像一本空白的書頁,裡面可以寫上任何東西。身為藝術家,所能貢獻的或許是滄海一粟,一定要不斷的磨礪智慧和畫筆,確保所寫和所畫的東西,會讓孩子進入一個充滿歡樂、奇蹟和想像力的天地,在書中寫下關於愛、幽默、同情、真理和正義,這些奇蹟將會幫助孩子決定如何發展,並如何建立一個更幸福和平的世界。

懷德史密斯於2016年8月31日過世,臨終前,他對子女述說最後一個夢境:他已經穿越了7個世紀,回到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代,他是個正在研磨顏料的畫家,空白的牆面正等待他施展五彩。直到最後一刻,他的思想和創作靈魂依然活躍飛揚,他永遠是一位逐光而行,召喚出奇蹟與美的色彩魔術師。


(取自Brian Wildsmith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