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歷史中的真、善、美、聖:曹銘宗談《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文史作家曹銘宗出版小說新作《艾爾摩沙的瑪莉亞》(時報出版提供)

媒體記者出身的文史作家曹銘宗推廣歷史不遺餘力,已出版四十多部關乎台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等著作,《蚵仔煎的身世》、《花飛、花枝、花蠘仔》探析台灣食物的語源,印證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台灣史新聞》則將個人二、三十年的歷史知識,以報紙體裁與新聞形式撰寫,讓人能更輕鬆閱讀史料。

近期曹銘宗跨進長篇小說範疇,交出《艾爾摩沙的瑪莉亞》,藉由西班牙青年若望(Juan)與原住民女孩雨蘭(Ulan)的相遇,勾勒西班牙帝國在台灣的殖民史,同時對宗教與文明提出省思。新書座談會上,曹銘宗秀出準備滿載插圖、史料與個人創作軌跡的投影片,預告一場穿越古今、熔鑄趣味與知性的演講。

▇建立「台灣島史觀」的恩師

曹銘宗回憶最早建立「台灣島史觀」的起點,是1999年採訪中研院院士曹永和,撰寫《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一書。「他提出『台灣島史』跳脫政治史與國家單位框架,增加被漢人忽視的台灣原住民史,將台灣放在世界座標上,呈現史前以來人類跟土地互動的歷史,這個概念在當時是很新的史觀,對我有很深的影響。」

講史務求平衡,換位思考,務去陳見,曹銘宗說:「我服膺自由、平等、人權與民主等普世價值,這正是我歷史書寫的準則。」

懷抱核心信念,曹銘宗談起撰寫小說的契機。3年前的「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他投入調查社寮原住民歷史文化,研究和平島的歷史,「約莫16至17世紀時,和平島還叫『雞籠』,當時是往來琉球的航海指標,因為往來運輸頻繁,也帶動地方的商業機會,成為交易中心。同時,由於和平島的山多地少,鄰近海口,島上的馬賽人為了生活,也開始乘著海運之利,學習商業貿易,造就他們與其他自給自足的原住民不同,成為世界上少見的商業原住民。」

當時中國福建與琉球、日本之間的商船往來熱絡,和平島擁地利優勢,成為航線的貿易轉運站,16世紀後更成為東亞國際的貿易樞紐。小島的戰略與經濟位置在國際之間遠播,也間接成為和平島命運轉變的起點。

歐洲大航海時期,最強大的帝國非西班牙莫屬,西人大舉於全球拓展殖民版圖,遠渡重洋開發,為了與南台灣的荷蘭人抗衡,遂在「台灣雞籠」建立據點。


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雞籠地圖,由台灣歷史漫畫家杜福安繪製(時報出版提供)

▇以小說故事推廣史普

隨著考掘的文獻愈多,更因著對歷史的熱愛與對故鄉歷史的好奇,小說的種子就此在曹銘宗心中埋下,等待萌發時機。他表示:「以台灣史普的觀點來看,這部小說可說是:西班牙台灣史的小說版。16年來,我對西班牙台灣史致力甚深。歷史小說必須架構在歷史上,又須兼顧文學性,如何將史料收納進故事中,讓讀者容易親近,是我創作時不斷思考的事。」

即便身為文史工作者,曹銘宗對小說創作也不容馬虎。為了使讀者饒有興趣、頁頁追讀,他摒棄單純堆疊史料,改以故事架構牽引。為了讓當代讀者能同感17世紀場景,他更虛構了一位現代的導遊「我」串接人、事、物、景點。他語帶謙虛地分享:「因為我是記者出身,習慣連貫年代報導,因此順著時間順序較不會錯亂。我不懂太多文學技巧,但對我來說,透過一個角色將今昔串接,是結構簡單、容易敘述的方式。」


作家曹銘宗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新書分享會(時報出版提供)

▇孰野蠻?孰文明?

在爬梳文獻的過程中,曹銘宗發現了將十字架與刀劍擺放一起的證明,神聖與戾氣重疊的意象,令他浮想聯翩,「對原住民來說,看到神父跟軍隊一起登陸,是很矛盾的。很多神父深入原住民部落傳教,由於信仰天主,講究慈愛,當原民與軍隊發生衝突,神父往往扮演緩衝的角色,常常跳出來阻擋不好的事,代表他們有注意到人權,是很美好的事情。」

書中男主角若望是西班牙人,女主角雨蘭則是馬賽人,兩造人物設定不免引人遐想:會否摻雜種族優越的成份在其中?曹銘宗解釋:「我的書絕對不會美化殖民,我甚至一開始就讓西班牙人產生檢討的心情。男主角是銀礦富商之子,他懂得反省西牙人對原住民的剝削,尤以其駐守雞籠16年間,從士官升到上尉(聖救主主城軍隊最高指揮官),跟著西班牙帝國全球擴張,身在殖民主義的歷史現場,見識過戰爭的可怕,讓他更有同理心地躬身反思。」

另一面,純真的女主角,代表台灣雞籠原始的狀態,幽微地影響了遠征者的心念,「她從未接觸東西文明,以純真、無私的心靈信仰天主、閱讀聖經,透過簡單啟發複雜,與其信仰之路。」

除此,敏銳的讀者或可從男女主角身上,輕易掌握另種企圖——探討文明與野蠻之間的關係。「當年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為了國家領土的擴張,都試圖提出正當性的理論依據,包括高文明對低文明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各國之間的公平貿易,以及普世宣揚基督福音等說法,但這些都不能合理化征服、殖民原住民的行為。」

不只此間產生衝突,當時在立法層面,教會與政權也產生意見的拉扯,「執政者想讓殖民官僚取得特別行政權,以取得最大的利益。但教會主張萬民法,所有人類都是天主的子民,應該使用一樣的法律。」因此,他撰寫故事為傳教士留下實踐信念與奮鬥犧牲的故事,供後人憑弔。

▇秉信人性的純良與美善

在嚴肅敘述架構中,曹銘宗安放「愛情故事」,企圖軟化歷史的沉重。他有意識操作,不落入早年的「東方想像」與「異國風情」的窠臼之中,「我想寫真、善、美、近乎神聖的愛情。若望逐漸愛上雨蘭,卻感覺雨蘭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我以此貫穿整部小說的神祕想像。」他秉持性善一面,狀寫不同種族,乃至宗教之間的互動,包藏著溫煦情懷。

曾有人尖銳提問:「為什麼小說裡都是好人,沒有衝突情節?」曹銘宗不假思索回應:「這部小說的背景是西班牙在全球擴張帝國版圖,但我更傾向在惡劣的環境中看到善良的心靈。」一番話,表現他堅執的信念,也呼應全書開篇第一句:「我相信世界上一直存在真、善、美、近乎神聖的人和事,但歷史沒有記載,只能用小說追想。」

小說既成,曹銘宗希望故事能讓讀者達到洗滌心靈、提升人生期許之效以外,更期盼有人讀罷此書,興發好奇,動身參訪故事裡提到的「歷史現場」,進行一場今昔互照的文史時空旅行。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艾爾摩沙的馬利亞
作者:曹銘宗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曹銘宗
臺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現任作家、講師,兼任導遊,關注臺灣庶民的語言與文化,致力臺灣歷史的史普寫作。
曾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及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中興大學駐校作家、聯合新聞網〔讀.書.人〕專欄作家。
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屆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四十多種臺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激骨話:台灣歇後語》、《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以及《鷄籠中元祭》、《台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台灣宗教之美:迎媽祖》等繪本文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