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人的野帳I》重返台灣植物調查的黃金時代ft. 漫畫家英張、植物學家董景生、CCC編輯任容

2021-03-29 14:10

(照片:台北植物園提供)

漫畫家英張2017年以植劇場改編漫畫《天黑請閉眼》正式出道並奪下金漫獎最佳新人獎,接續出版懸疑作品《森山朗讀會》展現個人說故事的獨特魅力,今年則推出以日治時期為主要背景的職人漫畫《採集人的野帳》,與讀者一起重返「台灣植物調查」的黃金時代,除了有讀者口碑撐腰之外,更在年初被總統蔡英文列入選書書單之列。

《採集人的野帳》以大稻埕草藥行之子的視角出發,遙遙致敬著有《綱要臺灣民間藥用植物誌》的台灣植物探險先鋒佐佐木舜一。主要背景取材自大正13年(1924年)興建的台灣首座植物標本館——台北植物園腊葉館,透過一行人的野外採集,講述日治時期如何發現植物並製作標本的時代故事。

第一集出版後,出版社選在故事的起源地台北植物園腊葉館推出漫畫展(即日起至4月18日),吸引了不少植物迷與漫畫迷。開展當天同時舉辦的幕後製作簽書分享會,由作品在《CCC創作集》連載時的責任編輯任容主持,並由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研究員兼組長的董景生擔任與談人,植物學家與漫畫家一同對談,帶領讀者直擊幕後創作祕辛與甘苦。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左)與《採集人的野帳》作者、漫畫家英張(植物園提供)


展期自即日起至4月18日,有興趣的讀者,請千萬不要錯過(照片:台北植物園提供)

分享會當日儘管下著春季連綿的陰雨,但腊葉館仍滿室明亮如煦,粉絲們擠滿一樓,與漫畫家和植物學家熱情交流。漫畫的彩色原畫展設在腊葉館二樓,循著階梯上樓,除了可以看到漫畫中的真實場景,展場也有採集人的工具實體亮相,得以對照出漫畫其來有自的考察依據。

▇繪製緣起:和服催生而出植物故事

英張在分享會上提到,這是她的第三部作品,雖然她從高中、大學就對繪製漫畫產生興趣,但出社會後大多是獨立接案,以插畫及平面設計為主,擔任過出版社兩年多的美編。雖然一直嚮往漫畫,但英張一開始並未動念投身,「因為對於漫畫回收比例、收入來源的不穩定有著不安的因素」,直到她的室友在《CCC創作集》刊登漫畫,鼓勵她嘗試投稿,英張才真正採取行動,一腳踏入漫畫領域。

《CCC創作集》不同於其他平台的之處,在於其中有不少作品是取材自台灣歷史、文化或科普衍生的原創漫畫。透過《CCC創作集》,英張與蓋亞文化簽約,先交出構思已久的《森山朗讀會》腳本,進而認識、熟悉業界,催生出第一部作品《天黑請閉眼》。

「因為我喜歡和服,也喜歡日式建築,所以兩個的交集點,就是日治時期。」英張笑著提到,像是一種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為了喜愛之物,開始捲起袖子:「後來無意間發現,日治時期正好是台灣植物學發現的黃金時代,於是我想,這兩者可以結合。」透過興趣和嗜好,去涉獵有意義的題材,成為《採集人的野帳》繪製的緣起。


漫畫家英張(照片:台北植物園提供)

▇三方合作:史實考察

《CCC創作集》的編輯任容表示:「也因為英張的提案,所以我們開始找尋台灣植物界的權威單位,那就是設置最早的台北植物園。」從作者、編輯再到專家學者,《採集人的野帳》有了雛形,並且成為三方合作的產物。

以歷史為根據的漫畫有兩種創作模式,英張說:「第一種當然是先蒐集史料,再慢慢發展出故事;但我選擇的是第二種——先訂下繪畫方向、故事大綱之後,再找尋符合的史料與知識。」在這過程中,最需要謹慎注意的便是歷史的痕跡,任容也指出:「這部漫畫如果沒有專家的協助指證,是沒有辦法順利進行的。」

提到漫畫創作過程的專業核實問題,董景生忍不住苦笑:「我們也沒想到這部漫畫會讓植物園的同仁這麼辛苦。」因為漫畫家構思內容,選定了植物之後,必須進行歷史判斷,才能確認作品裡涉及的植物在故事設定的時空背景下是否已經「被發現」,才能斷定是否能納入故事中。「這中間需要調出植物園大量的歷史資料來佐證。」董景生說。

「就像英張所說的,大正時期是全台植物的大發現時代,幾乎重要的植物都是在這個時期被採集,腊葉館便是當時第一座植物標本館,也是台灣植物的資料庫。」正因淵源相近,林試所及台北植物園投入大量心力:「有時候我們對於一個物件的看法不一致,甚至還會吵架。」

這是漫畫背後的歷史角力,也是植物分類科學家的細微爭執。「《採集人的野帳》裡面處理的植物,除了必須先確認當時(大正時期)是否已經被發現之外,還要考究那時代的名字稱呼。」作為虛擬故事,《採集人的野帳》的考察完全不馬虎,只為了帶給讀者最正確的知識與史料。董景生笑著說:「我們也很感謝有這部漫畫,像是幫我們這些待在學術象牙塔的植物學家打開了一扇門,得以走到大家面前。」


左起:漫畫家英張、植物學家董景生、漫畫編輯任容。(照片:台北植物園提供)

▇植物學家的堅持:每一片葉子都不能放過 

任容接著指出,這部漫畫的心力不僅於此:「每次都是由作者英張提出需求,編輯去尋找台北植物園的專家,再請他們找到相關對口,去辨識每一個知識是否正確。」因此在《採集人的野帳》中,同一個植物都有可能必須重新畫過兩三次。分享會現場更在投影幕上秀出對比圖,請在場讀者一同揪出修改前與修改後的版本差異,其中更動的細微程度令人驚呼不已。

漫畫家完成初稿後,由編輯提供給專家檢查,接著由不同人來比對細微差異,達到求真求實的效果。再細微的差異,都因為三方的堅持,讓每一片葉子都不被放過,才能有如此優質的成果。


(圖片來源:蓋亞文化


《採集人的野帳》內頁(圖片來源:蓋亞文化

▇歷史場景重現:台北植物園的前世今生

回顧了細微的作畫差異後,任容指出,創作過程另一項艱鉅的挑戰,在於距今百年以前的場景重現。英張解釋自己向來作畫的方法:「如果是杜撰的虛構場景,我會透過個人喜好來繪製。」例如某些不具名的街道等等,除了保留時代特色(例如維持石造路),皆是英張的個人畫風。

「但如果漫畫中出現實際存在過的場景,就會先透過老照片(例如下一集會出現的『溫室』),去畫出可能的景象。再來則是透過《CCC創作集》提供的論文,以及《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這本書,來構建每一幕的場景。」英張隨即話鋒一轉,苦笑著說:「開場那幕的大稻埕,雖然沒有實際走訪,但我也參考了《老屋顏》以及老照片來構造,結果因為劇情設定,只出現一下就燒掉了……」語畢全場爆笑。

董景生隨後介紹了英張漫畫與老照片的相似度,他舉下一集即將登場的場景「溫室」為例:「當時植物園的溫室是種植蘭花,但溫室主要是在緯度高一點的國家才有,台灣是亞熱帶,其實並不適合溫室,所以當時溫室主要是用於颱風時期可以保護植物。為了解決台灣溫室過熱的問題,現在會透過風扇來降溫;日本時代則是透過水流,讓植物行蒸散作用,因此當時的溫室非常潮濕。」

英張的漫畫沒有錯過這些細節,在她筆下,植物園的溫室蒸氣氤氳,地上有著水漬的痕跡,董景生忍不住大讚:「讀者們可以看見,英張的漫畫還原時代的時候,是非常有溫度的。」

▇漫畫虛構與真實:角色設定如何拿捏

既然《採集人的野帳》取材自台灣真實歷史,必然有許多人好奇,究竟哪些部分是真實,哪些部分則屬虛構?作者是否有自己說故事的一把尺?分界又在哪裡呢?

開篇出場的人物「佐佐木慎一」,明顯是向台灣植物探險先鋒「佐佐木舜一」致敬,但英張說:「這些真實人物在我的故事中,只會是改名過的NPC。」除了佐佐木舜一之外,台灣總督府的林業部部長「金平亮三」、奠定台灣植物學基礎的「川上瀧彌」也都短暫化名出場。

「《採集人的野帳》作為類型想像故事,希望還是以『青春成長』主題為主,希望不會因為歷史而限縮,而且更能製造出說故事的空間。」英張表示。

虛構的主角群除了大稻埕草藥行之子「許涼山」,佐佐木慎一的助手「松尾」,更加入不知真名的漢人孤兒女孩「霧草」,透過三位主角來推動故事。英張說:「不同於我前兩部作品是以懸疑的主題為主,可以比較自然地吸引人,《採集人的野帳》作為『歷史、植物、職人』三元素的科普類型漫畫,我希望就算對於背景知識沒有興趣,也能夠讓讀者『光看人物互動就能看下去』。」

漫畫家的考量是故事本身就要說得出彩,而不單單只是舉著知識的大旗:「所以設計三人主角,可以有更多互動,他們之間可以有『不打不相識』的笑鬧關係,而且情緒也更多元。」


《採集人的野帳》內頁(圖片來源:蓋亞文化

而站在台北植物園的觀點,董景生希望藉由漫畫來貼近大眾:「因為這些植物保存、製作標本的技術,就是植物園的日常。」除了劇情考據之外,植物園的專家們也加上許多真實發生過的小故事,提供給英張作為素材,讓整體故事能有可愛的動人之處:「例如台大森林系和中興森林系的前輩,就曾經告訴過我們,當時真的有用獵槍來取得高枝剪無法取得的植物標本。」這也成為《採集人的野帳》出現的小小情節。

「又或者大家可以看到,霧草的人物設定前景,是已經滅絕的『烏來杜鵑』。」台灣目前被發現的五千多個植物種,在那個被稱呼為「植物大躍進」的年代已經完成了三千多種,「其中就包含早田文藏發現的台灣杉。」董景生提到,正是因為這些細節,讓虛構的故事有了真實感的骨架。

▇意外的真實:虛構的番外篇

漫畫中一場「猴子大鬧植物園」的場景,曾經讓編輯和植物園的專家們上下翻找,考究「那個年代植物園到底有沒有可能出現猴子?」隨後發現,在1914年那時期,該處真的是台灣第一座動物園,的確可能會有生物留下來生活:「更巧的是,去年真的有猴子跑進來,動保處怎麼抓都抓不到。」董景生笑著說。

由於英張平日居住在台南,並不是每次都會親自北上來確認細節,這些考究的過程都是後來才得知的:「我本來只是想製造衝突,畫了一個逗趣的橋段,並且收一下前面埋的伏筆,沒想到讓大家大費周章。」在虛構中意外有著真實,也是《採集人的野帳》格外動人的原因。

而在霧草出場的〈山賊村〉一話中,原先設定山賊村賴以維生的是盜採牛樟或牛樟芝,但在編輯與植物園一方確認後,表示那個年代應該無法搬運,情節有些不合理,因此回報英張必須修改設定。英張表示:「但這一話必須要有很強的破壞性原因,才能讓山賊村成立,所以我們轉向毒品。」結果經過努力,編輯與專家真的發現當時日本官方有取締私有鴉片種植的紀錄。誤打誤撞之下卻找到了有力的證據,董景生笑著說:「所以這也是課本沒教的事,沒想到漫畫也可以幫大家補一下正史,這就是漫畫家的創作空間啊。」 

從提供故事腳本的漫畫家英張、協助完成作者任務的CCC編輯任容,到實事求是的植物學家董景生與台北植物園眾人,一部好的時代漫畫,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化研究背景,更得要有強而有力的團隊作為後援,才能提供給讀者兼具知識性與娛樂性的優秀作品。


(照片:台北植物園提供)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採集人的野帳 1
作者:英張 
出版:蓋亞文化
定價:2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英張
自由創作者,著有漫畫版《天黑請閉眼》、《森山朗讀會》、《採集人的野帳》。
2018年以《天黑請閉眼》獲當年度金漫獎最佳新人獎。
學生時期的我不曾對自然界感興趣過,反倒在出社會後,透過閱讀、植物圖鑑美編、綁製乾燥野草束的經驗,「植物題材」這個種子才悄悄埋進我心中,經過幾年的累積,這個題材終於以現今的樣貌面世。感謝《CCC創作集》的編輯任容及林試所的老師們,尤其是蔡思薇老師,承蒙諸位的包容與相助,才有這本《採集人的野帳》。
最後,也許成品和當年想像的不太一樣,但我終於可以告訴那時的自己:「你的故事發芽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我們正在尋找「​專案PM」,有興趣的夥伴請點擊以上圖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