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射計畫》漫畫教學大不同,漫畫家木笛、致怡+ZEI+對談 ft.3本漫畫教學書

漫畫是載體、是傳播媒介,也屬於時代的光,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接收了一批臺灣漫畫,每雙月發行《漫射報》,邀請不同專家一起閱讀館藏,Openbook閱讀誌特別與臺史博合作,報導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貴藏品。

3期《漫射報》聚焦「漫畫教學」,從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徵集的館藏中,發掘教育意義之外,同時蘊含的藝術形式和觀念思考,呈現繪製工具的物質文化。

文:小令、吳致良

「漫畫家見面一定先討論工具。」木笛笑著表示,與致怡兩人一坐下來,就先拿出自己的iPad和Apple Pencil,熱烈交換繪畫的經驗。這次的任務,是讓兩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漫畫家,閱讀3本頗具歷史意義的珍貴館藏,對比出漫畫教學的古今差異。

第一本《看漫畫學漫畫》出版於1977年,作者牛哥,本名李敬光,臺灣漫畫先鋒,除了國學底子,也受過英式教育,學養自成一宗。本書為《大華晚報》漫畫專欄的集結,名為教學,插畫展現西方諷刺漫畫的巧思,文字則精簡犀利,如文人評點。其次為何淑慧《如何學漫畫》,出版於1980年,此書已意識到應將漫畫視為現代學科,闡述造型、工具、特徵畫法、著色印刷、名家簡介等,意在建立教學系統。最後一本是有教學功能的筆記書《漫畫一族》,出版於1995年,作者為知名漫畫家麥人杰,本書如散文式漫畫隨筆,架構具教學設定,內容卻以藝術家無處不在的天才靈光,拆解漫畫學習框架,此主打粉絲的企劃,呈現90年代臺灣漫畫業興盛的商業市場。


書封來源:《看漫畫學漫畫》(登陸號:T2019.001.0560)、《如何學漫畫》(登陸號:T2019.001.0663)、《漫畫一族》(登陸號:T2019.001.0660)、《漫畫藝術》(登陸號:T2019.001.0664)文化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提起《看漫畫學漫畫》,木笛和致怡都折服於其中的名言警句。比如致怡對「漫畫是正義之筆,所以教孩子繪漫畫,要教他們認明真理。」印象深刻,她提到現在的教學,大多著重表現技巧跟商業經營,希望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畫得好,並有穩定收入。而牛哥的漫畫教學,卻率先強調「認明真理」的重要。

致怡又舉另一例,牛哥提到:「歌功頌德,送佛上西天的漫畫,很難討好!一腳踩進十八層地獄的漫畫,甚容易表現。因之,畫者必須三思下筆。」她想起自己在課堂上,較少提醒漫畫媒體的雙面刃特性,讀者雖然追求商品的刺激感,但身為創作者,必須審慎看待漫畫的影響力。


漫畫家致怡+ZEI+


《漫射報》第3期的封面插畫,出自台臺灣漫畫家漫畫家致怡+ZEI+之筆,描繪等待靈光的少女,善用著五感與多種工具,安放繽紛跳耀的奇思,細緻的畫筆展現了漫畫的工藝性。了解更多,請上「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粉專。(圖:臺史博提供)

3本書裡提到的插畫基本功,兩位漫畫家都認為仍具參考性。木笛特別喜歡《如何學漫畫》提到的「演繹法」跟「歸納法」,因為學生普遍有不錯的技法,卻很少能流暢說完一個好故事,「現在的漫畫教學很少提到思考的方法,我們好像不這麼談漫畫了,很可惜。」而演繹和歸納,都是推進劇情發展的思考工具,值得深入探討。

在臺灣,漫畫教程沒有公定教材,所以專有名詞的使用並不統一,如「分鏡」和「分格」經常被混用,數十年都是如此。這幾本書中的名詞使用,也有同樣問題,這讓木笛十分感嘆,因為她在教學時,學生也常因不同術語產生疑惑。

說起麥人杰的《漫畫一族》,兩人都表示相當喜愛。書中談到漫畫與電影的不同,讓致怡深有同感,因學生常以動畫想像漫畫,反而忽略漫畫的敘事路徑。木笛則喜歡麥人杰將漫畫定位為「手工業」,並且深有同感,兩人直呼畫漫畫非常「耗費體力」。


漫畫家木笛

《如何學漫畫》所記載的工具如沾水筆、針筆、鴨嘴筆、圓規等等,讓木笛回憶年輕時,因為視力不佳,而漫畫又是追求精緻的行業,讓她曾一度以為要放棄畢生所愛。所幸電繪設備問世,畫面可以自由縮放,她才能重拾畫筆,而且因為有多年的功底,僅花一週就上手了。致怡則提到,若沒有手繪的基本功,直接從電繪開始,網點使用現成的、線條用電腦拉,很容易造成整體感的突兀混亂。

兩位漫畫家不僅從手繪談到電繪的改變,也聊到觀念上的不同。木笛提到自己創作觀念雖然比較保守,卻很喜歡看到學生大膽的題材。前陣子她收到男男「妖精打架」、「華山論劍」的作品,雖然感到驚訝,也很開心。

相較於今日臺灣漫畫深受日本影響,這幾本館藏皆展示了不同淵源的漫畫文化。致怡認為,牛哥說國畫與漫畫有異曲同工之處,如筆觸的抑揚頓挫、遠近筆法,深具見地。木笛也提到,最近教學生創作,常提醒同學多多留意臺灣精采的文化養分,如她創作「臺灣歌謠」系列作品,便多方考據,使用許多在地的元素,未來創作也會參考老漫畫中的插畫線條,能更呈現當時的時代感。


木笛「臺灣歌謠」系列作品〈關子嶺之戀〉,以插畫呈現歌謠中,60年代臺南地區青春男女相戀之美好情景。木笛也經常告訴學生,不妨多做功課,融合在地元素

從兩位漫畫家的身上,可發現她們的自學能力都很強,不僅在技巧與題材,也表現在對新工具的學習,力求與時俱進。不同於文學、美術等藝術,漫畫直面時代,與社會對話的特性強烈,這3本不同的教學書,除了階段性,也可發現它們各自對漫畫的不同關懷。


漫畫家簡介:木笛
漫畫家,現任南應大兼任專技助理教授,有十多年的漫畫教學經驗。作品多次入選中小學優良讀物,代表作有《貝比日記》、《愛上300歲的女孩》,2020年出版有《我的酸菜可不可以加點糖》、《龍潭方物志》等。

致怡+ZEI+
​漫畫家,現任致理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講師,曾獲金漫少女漫畫獎、金漫原型設計獎,代表作為《Pico/執業魔女 PicoPico》,近作有《九命人 家庭訪問》。


▇《漫射報》第3期,敲美der!

《漫射報》第三期全臺發放中!索取地點詳情:請點我

了解更多《漫射報》,歡迎上「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粉絲專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