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果子離》武俠小說的孤讀之樂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真正大量而有系統閱讀武俠小說,是在這個類型小說式微之後。我說的是武俠小說,不是金庸武俠小說。金庸武俠是武俠小說的金字塔尖端,但一如胡適所言:「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尖塔之高,高山仰止,然而禁不住整座山的好奇,我遁入武俠書山。而這不過是五年之內的事。

入場時間晚,已過了武俠小說的黃金時期,也過了能夠一書在手、廢寢忘食的青春歲月,以致閱讀門檻變高。最麻煩之處在於書難尋。書難尋,因為書難賣,市場狹窄,書商沒興趣。偶爾我在臉書寫相關題材,按讚少一半。江湖寂寥可見。

但我好像喜歡這樣。向來好居邊緣,不愛擁擠熱鬧,人多的地方少去。閱讀態勢也是如此。新書店,包括網路書店,能買到的武俠書相當有限,幸好近年少逛新書店,不覺缺憾。尋書總在臥虎藏龍之處,二手書店、租書店、圖書館是集散地,網路版更是腹地寬廣,儘管時有錯字、錯簡,勤勘版本,勉強可讀。

吾家附近圖書館,日前內部整修兩個月,書籍不能借還調閱。雖然家裡藏書看不完,但人有劣根性,借來的書最好看。這兩個月如天旱望雲霓,悵然若失。重新開幕後,館內煥然一新,書架位置變動,我最掛心的就是武俠小說書區安在否。不,憑空消失了,我循書架上上下下內內外外求索皆不見,問館內人員,無解,只得上網問市立圖書館管理單位,幾天後回覆,竟然移往青少年書區。

難怪找不到啊,當時遍尋書架,只餘某層樓兒童、青少年書區未搜,怎麼也想不到武俠小說會分配在青少年閱讀區。昔我十五二十時,武俠小說與漫畫俱為不良刊物,怎今日變成青少年讀物?我多次觀察,至今不曾有青少年靠近該書區,借者多為中老年人,可見館方認知與事實落差之大。

傳統武俠小說已經失去青少年市場,如今奇幻當道,仙俠取代了武俠。網路上這一段話,似不無道理:「比如仙俠,武俠世界力量體系最多也就以一敵百,而仙俠體系一個意識滅宇宙都是小兒科。同時武俠擁有的仙俠都有,而仙俠有的武俠卻沒有。仙俠世界廣闊無邊,能寫的東西也多,而武俠元素寫來寫去也就這些,讀者也看膩味了。」

仙俠世界是否廣闊無邊,題材多樣,我難置一辭。此類作品不是我的菜,我只愛純武俠。老武俠也好,新銳作家的武俠也不錯(孫曉、沈默、慕容無言、徐行、鄭丰、趙晨光、施百俊,以及待讀的喬靖夫、鳳歌等人),但不得不承認,武俠小說的老哏多不勝數——

在武俠小說的世界裡,懸崖不需勒馬,若身為主角,從再高處掉落懸崖也不會死。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或得武林祕笈,或識異人傳授絕世武功,或獲珍草異果。回返紅塵後,功力大增,武藝大進。

至於祕笈,不知道有沒有人質疑過,何以祕笈所載的武功,前代必定強過後代?彷彿愛情得不到的最美,武功也是失傳的最強。

關於祕笈,又有一疑。口訣與祕笈都是文言文,接受者一聽便懂且牢記在心。我們讀者閱讀看字尚且未必理解,未必記得,這些武林中人卻天賦異禀。俠客皆識字,江湖往來無白丁,太不正常。

另外探聽情報很麻煩,武俠小說的解決之道,不外乎巧之又巧,剛好聽到。此招雖然有用,但很老套,不但剛好聽到而且聽到的是全貌,談話者細說從頭,人名地名清楚交代,唯恐偷聽者一知半解。如某人躲藏樹上,樹下走過兩個人,剛好講到他想聽的一段;又如深夜伏於窗下,屋內人對話正好是祕密,而非閒話家常。如此高效率,情報聽來不費時間。

我最不喜歡的老哏是易容。易容至親友也不識。變胖、變瘦、變高、變矮,聲音也變,身材也變,變來變去。有時作者賣關子,後來揭曉,身分甲原來是乙,乙是丙,丙是丁。這種易容術雖然某些作者會予以解釋,但過於神奇,等同於法術。因此,作者寫得不亦樂乎,卻令我覺得不耐煩。

最感到冗煩的還是篇幅過大的比武敘述。比武是武俠小說必備元素,像古龍那樣無招勝有招、即使三兩招也用兩三句帶過,算是變體。大部分作者寫起對打,你來我往,動輒長達數十頁,有的好幾章回,甚至於幾乎從頭打到尾的也有。這些敘述,全靠文字,全憑想像,腦力不足如我者,讀起來易於疲乏。莫說小說了,即使有畫面、有音效的武打電影,一打十來分鐘,一部戲打個數回,打仔又沒有李小龍的身手,看多了索然無味。功夫片如煙花易冷,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教我不耐的是擺擂台比武。打擂台向來是武俠小說重頭戲。比畫方式,有的尚見章法,比如兩邊人馬說好,幾戰幾勝分勝負,就像職業球類季後賽。或者分組初複賽,勝者捉對廝殺,直到最後。然最多見的是亂無章法、血氣方剛的比法。一個人先跳出來,打敗一個,再來一個,最後留下來者,喘得要死,眼見勝者即他,依規定即將成為幫主或盟主,此時又有一人,以逸待勞,跳出來,打贏了,成為最後勝利者。

這樣的比武,一來亂七八糟,二來,盟主只問武力,不問人品、領導力、調性、聲望等,是何道理?幫會組織一群人士如此昏瞶,是古人腦力不及,或作者見識短淺,老是出現這樣的情節安排?

或問,情節老套者多矣,為什麼我讀無倦意?動力之一,來自一個心念——仿詹宏志《偵探研究》的寫法,作筆記,並以辭條歸類整理。《偵探研究》以眾家偵探的感情生活、駐在城市、心智結構、職業、帳單等切入,研究拆解偵探的日常。從推理移至武俠,我找到閱讀的更大樂趣,連柳殘陽都讀得下去了。在金門當兵,窮極無聊,日日在租書店借武俠,對柳殘陽殺很大的寫法印象欠佳,如今把武俠世界當做研究對象,頓時看出另一興味來。

儘管對武俠小說有褒有貶,但每位作家我都佩服。武俠小說不離雜學,除了掌故佚史、詩詞對聯,另涉醫藥、卜卦、賭博、美食佳釀、琴棋書畫、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學問。翻閱《金庸散文》,主題盡是下棋、詩文、戲曲等,可見其學識之廣。梁羽生也是這等功力。在武俠小說裡欣賞武學與雜學的融合,是一大樂事。

很多人說,武俠小說沒落,是金庸害的,因為金庸寫得太好,所有武俠小說元素讓他寫光了。此說似是而非,但金庸的確一統江湖,多數讀者心目中,他的小說等同於武俠小說,好比我們小時候提到總統就是蔣總統,乃有甘迺迪是美國的蔣總統之說。金庸黑洞吸納了大部分的武俠讀者,僅餘古龍、黃易、溫瑞安、鄭丰等少數作家還有市場,當時與金庸一時瑜亮的梁羽生,竟連書都找不到了。

於是這年頭日日費時讀老武俠,享受著孤讀之樂。


果子離
以寫稿為生的閱讀者,著有《孤讀的島嶼》、《散步在傳奇裡》等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