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暨青少年圖書組決選委員,左起:劉鳳芯、董景生、蘇敬菱、蔡明灑、何雲姿
今年Openbook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的決選工作,照例共有5位評審參與。每位評審對童書皆懷抱共同熱情,但不同領域的經驗累積,又使每人各自有其關注與側重,充實熱絡了討論過程。
5位評審中,何雲姿女士是圖畫書創作者、講評者,同時長於美編及知識類讀物編輯;董景生博士是作家、昆蟲與生態專家,曾任台北植物園園長;蘇敬菱老師任教國中生物科,投入翻轉教育、推動科學閱讀;蔡明灑女士於新竹帶領讀書會,透過「朗朗小書房」推廣童書朗讀;筆者在大學任教,研究兒童與青少年文學。
本年度決選會議自下午二時開始,馬不停蹄持續進行了近6個小時。討論的節奏儘管緊湊,但每位評審皆逐本發表意見,彼此充分交換看法。在堅持年度選書必須「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兼顧各年齡層讀者的需要,以及中文書與翻譯書的比例等條件下,終於從68本入圍的決選書目中產生年度最佳兒童/青少年圖書。
觀察今年入圍的童書與青少年圖書,我們歸納以下現象:
網路和數位科技深入人心,反映於今日的童書出版,是圖鑑百科重磅輩出,童書谷歌化。當網路資訊唾手可得,所有問題只要輕鬆指點谷歌大神或耳語Siri小姐就能找到答案時,紙本書籍尚堪與虛擬世界龐大訊息抗衡的優勢,或許就在於呈現在紙本書中的文字與圖像,具有物質性、實體感、可保久、耐檢驗。
相較於網路資訊,讀者仍普遍相信紙本所傳遞的資訊相對權威可靠,這或許是成人依舊鼓勵兒童親近紙本讀物的原因。但於此同時,為兒童挑書的成人卻也不知不覺將網路資訊的廉價經濟投射到紙本書上,期待童書物超所值。於是像《100人體大發現》、《動物謠言追追追》、《數不清!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這樣包山包海的知識類童書便應運而出,每本書中的含金量,幾乎就像一部微型谷歌搜尋引擎,或一套迷你維基百科,頗為符合成人購買者的需要。
不過,當圖鑑百科童書冊冊都包含大量資訊時,頁面上的文圖排列是否流暢利於閱讀、圖像是否具辨識度,能夠引發小讀者的「再翻率」,便成了此類童書優質與否的關鍵。綜合這些考量,《地球之書》的頁面編排,展現出編輯對於視覺美學和閱讀心理學的細膩構思,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關於知識類童書,今年亦有數本國內創作入圍,比方《蕃薯原來是外國人》,從本地觀點探討作物如何改寫歷史、推動近代文明;《天氣100問》由台灣氣象專業團隊執筆,帶小朋友觀測天氣;《遇見骨早人》由十三行博物館企畫發行,帶領小讀者從考古角度認識人類體質演變、骨骼特徵、出土人類遺骸辨識。這些作品的題材都新穎叫絕,並且頗能銜接地氣。無奈文圖品質及版面編排的水準,仍像尚未雕琢完成的璞玉,令人扼腕。
台灣引進諸多外國優質童書,可見我們的編輯眼光精準、品味不俗。衷心企盼本地童書編輯能將豐富的譯製經驗,轉化體現於自製童書,精益求精,嘉惠本地小讀者。
網路視覺化與閱讀數位化使然,當前兒童、青少年(甚至大學生及成人)的專注力越來越短,已是全球現象。為了吸引不耐久讀的年輕讀者,圖文書及圖文小說近十年在西方快速成長,已蔚成風潮。這股趨勢也吹進了今年的童書/青少年書單,有多本圖文書與圖文小說進入決選。
圖像小說雖然與漫畫同源,文字量少,但和漫畫仍有一定的差異,而且不宜以速食讀物看待。恰恰相反,圖文小說由於圖文並陳,讀者必須有意識地閱讀圖像語言、留意圖文關係,並開始觀察圖像與文字之間的媒介差異。
以《安妮日記:【漫畫版】》為例,這本書的圖像表現一方面彰顯了少女安妮的心境變化,另一方面也凸/圖顯出日記隱而未發的幽默喜感。因此,即使原作已久負盛名,漫畫版的安妮日記仍是出色的圖像詮釋,值得以年度選書鄭重推薦。
雖然限於名額最後沒能獲獎,但評審也衷心推薦《伊拉克的罌粟花》。此書是繼《我在伊朗長大》之後,描繪中東童年的圖文回憶錄另一佳作,由伊拉克裔法國漫畫著色師布莉吉特.范達克利(Brigitte Findakly)及她的夫婿共同創作。全書不僅以彩圖呈現,更加入照片媒材;雖然採漫畫風格,卻打破框格成規,畫風與基調迥異《我在伊朗長大》,值得閱讀比較。
圖像閱讀與美感經驗培養的關連性,是本次評審會議反覆論及的議題。在《安妮日記:【漫畫版】》和《飯糰忍者》對戰之際尤其彰顯。
英國圖畫書評論者珍.杜南(Jane Doonan)在《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這部書中,將圖畫的傳意方式分為二類:表面意義(denotation)和引申意義(exemplification)。前者的符號意義直接附屬於物件本身,比方蘋果就代表水果,意義一目了然。後者是指畫家藉由圖畫本身的質地或所畫出的物件做為象徵,暗喻某種意念、狀態或抽象的概念。
由於這類象徵符號的意義不如表面意義那般直白,讀者往往無法一語道破圖像的引申意涵,快捷找到正確答案,需要透過圖文的上下文脈絡嘗試理解,因此考驗讀者對於圖像語言的掌握、圖像閱讀的經驗,以及詮釋能力。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具有引申意義的圖像若表現得巧妙,不僅能豐富該圖像文本的詮釋空間和內涵,提升作品的有趣程度和藝術價值,讀者每回展讀都能獲得不同的觀察和體會,也能增加作品的「再翻率」。
今年進入決選的圖畫書或圖文小說,圖像表現多數時候是表面意義勝於引申意義。比方《飯糰忍者》,逗趣具創意的圖像表現和故事內容,不僅吻合當前兒童的生活經驗和關注興趣,也博得在場評審的歡心。這類圖畫書因為親和易讀,往往可以有效引導小讀者進入書本、親近閱讀。
不過從培養美感經驗的角度而言,杜南也指出,僅僅融入圖畫書的情境、認識圖像的表現意義和描繪功能,仍然是不夠的。美感經驗的重要分界是,讀者要能發展自己的看法與詮釋方式,而這項能力的培養,需要透過多閱讀具有引申意義的圖像文本,才得以跨越。
圖畫書的閱讀在台灣已推廣逾20年,讀者的圖像閱讀能力與美感經驗,是時候該進一步提升了。有鑑於《安妮日記:【漫畫版】》的圖像表現同時兼具表面和引申意義,適足以做為跨越的橋梁,因此入榜。而趣味十足的《飯糰忍者》,以及圖像更具有表現性和暗喻手法的圖畫書《重要的小事》、圖文書《強尼的神奇種子》等書,因名額有限不得不忍痛割愛,但評審團仍力薦讀者閱讀。
一如以往,2018年的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入圍作品,依然面臨中文創作和翻譯作品比例懸殊的現實。另一現象則是,童書與青少年書的比例差距拉大——童書數量幾乎是青少年圖書的3倍,更甚以往。
關於中文童書創作,林良先生的童詩選《蝸牛》,在討論之初便不費吹灰之力榮登年度書單寶座。這本書的入選,並非評審懾於林先生的輩分與盛名,而是林先生於此詩集所展現的精簡文字、日常卻具餘韻的取材,即使成人展讀亦能提興,真真是本「全齡國民詩集」。
值得一提的還有為這本詩集搭配的插畫:圖畫作家盧貞穎敏於文字,書中的圖畫與林先生的文字彼此唱和,堪稱詩作的圖像詮釋,值得與詩文齊觀。
至於青少年書稀少的問題,固然與國、高中生課業繁重,青少年普遍不愛閱讀的現象有關,以至於小說閱讀的推廣始終難彰。但評選會議旁聽席上的一群稀客,讓我們重燃希望。
今年的評選會議不同以往,旁聽席多了5位台北市大安高工的同學。這群高二男生是大安高工的閱讀推廣大使,由周家嵐老師指導帶領,平時在校不僅定期聚會談書,也透過書面及口頭報告,與全校師生分享閱讀。評審過程中周老師與學生全程聆聽,但不介入討論,直到年度書單底定後,師生才加入討論,與5位評審交流他們對所選書單的看法及平時的閱讀所得。
這群男孩坐在旁聽席時,偶爾也嘻嘻鬧鬧,但一旦加入討論時,談起閱讀與書卻瞬時變得成熟,舉手投足和臉部表情都顯露出真摯、熱切、興趣。他們不僅侃侃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於分享觀點,而且口條清晰、思路有理,驚豔了在座的大人,也一掃我們認為青少年不閱讀的刻板印象。
筆者願意相信,是閱讀與書深化了這群青少年學子的思考深度與廣度;是閱讀與書讓他們顯得穩重;也是基於閱讀的喜悅和所得,讓他們願意分享,並持續悠遊於閱讀之中。
但願今年10本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也能讓小讀者和愛好童書的大讀者也有此體會。●
閱讀更多
Tags:
童書暨青少年圖書組決選委員,左起:劉鳳芯、董景生、蘇敬菱、蔡明灑、何雲姿
今年Openbook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的決選工作,照例共有5位評審參與。每位評審對童書皆懷抱共同熱情,但不同領域的經驗累積,又使每人各自有其關注與側重,充實熱絡了討論過程。
5位評審中,何雲姿女士是圖畫書創作者、講評者,同時長於美編及知識類讀物編輯;董景生博士是作家、昆蟲與生態專家,曾任台北植物園園長;蘇敬菱老師任教國中生物科,投入翻轉教育、推動科學閱讀;蔡明灑女士於新竹帶領讀書會,透過「朗朗小書房」推廣童書朗讀;筆者在大學任教,研究兒童與青少年文學。
本年度決選會議自下午二時開始,馬不停蹄持續進行了近6個小時。討論的節奏儘管緊湊,但每位評審皆逐本發表意見,彼此充分交換看法。在堅持年度選書必須「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兼顧各年齡層讀者的需要,以及中文書與翻譯書的比例等條件下,終於從68本入圍的決選書目中產生年度最佳兒童/青少年圖書。
▉含金量超高的知識類童書
觀察今年入圍的童書與青少年圖書,我們歸納以下現象:
網路和數位科技深入人心,反映於今日的童書出版,是圖鑑百科重磅輩出,童書谷歌化。當網路資訊唾手可得,所有問題只要輕鬆指點谷歌大神或耳語Siri小姐就能找到答案時,紙本書籍尚堪與虛擬世界龐大訊息抗衡的優勢,或許就在於呈現在紙本書中的文字與圖像,具有物質性、實體感、可保久、耐檢驗。
相較於網路資訊,讀者仍普遍相信紙本所傳遞的資訊相對權威可靠,這或許是成人依舊鼓勵兒童親近紙本讀物的原因。但於此同時,為兒童挑書的成人卻也不知不覺將網路資訊的廉價經濟投射到紙本書上,期待童書物超所值。於是像《100人體大發現》、《動物謠言追追追》、《數不清!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這樣包山包海的知識類童書便應運而出,每本書中的含金量,幾乎就像一部微型谷歌搜尋引擎,或一套迷你維基百科,頗為符合成人購買者的需要。
不過,當圖鑑百科童書冊冊都包含大量資訊時,頁面上的文圖排列是否流暢利於閱讀、圖像是否具辨識度,能夠引發小讀者的「再翻率」,便成了此類童書優質與否的關鍵。綜合這些考量,《地球之書》的頁面編排,展現出編輯對於視覺美學和閱讀心理學的細膩構思,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關於知識類童書,今年亦有數本國內創作入圍,比方《蕃薯原來是外國人》,從本地觀點探討作物如何改寫歷史、推動近代文明;《天氣100問》由台灣氣象專業團隊執筆,帶小朋友觀測天氣;《遇見骨早人》由十三行博物館企畫發行,帶領小讀者從考古角度認識人類體質演變、骨骼特徵、出土人類遺骸辨識。這些作品的題材都新穎叫絕,並且頗能銜接地氣。無奈文圖品質及版面編排的水準,仍像尚未雕琢完成的璞玉,令人扼腕。
台灣引進諸多外國優質童書,可見我們的編輯眼光精準、品味不俗。衷心企盼本地童書編輯能將豐富的譯製經驗,轉化體現於自製童書,精益求精,嘉惠本地小讀者。
▉圖文小說快速成長
網路視覺化與閱讀數位化使然,當前兒童、青少年(甚至大學生及成人)的專注力越來越短,已是全球現象。為了吸引不耐久讀的年輕讀者,圖文書及圖文小說近十年在西方快速成長,已蔚成風潮。這股趨勢也吹進了今年的童書/青少年書單,有多本圖文書與圖文小說進入決選。
圖像小說雖然與漫畫同源,文字量少,但和漫畫仍有一定的差異,而且不宜以速食讀物看待。恰恰相反,圖文小說由於圖文並陳,讀者必須有意識地閱讀圖像語言、留意圖文關係,並開始觀察圖像與文字之間的媒介差異。
以《安妮日記:【漫畫版】》為例,這本書的圖像表現一方面彰顯了少女安妮的心境變化,另一方面也凸/圖顯出日記隱而未發的幽默喜感。因此,即使原作已久負盛名,漫畫版的安妮日記仍是出色的圖像詮釋,值得以年度選書鄭重推薦。
雖然限於名額最後沒能獲獎,但評審也衷心推薦《伊拉克的罌粟花》。此書是繼《我在伊朗長大》之後,描繪中東童年的圖文回憶錄另一佳作,由伊拉克裔法國漫畫著色師布莉吉特.范達克利(Brigitte Findakly)及她的夫婿共同創作。全書不僅以彩圖呈現,更加入照片媒材;雖然採漫畫風格,卻打破框格成規,畫風與基調迥異《我在伊朗長大》,值得閱讀比較。
▉圖像閱讀能力與美感經驗
圖像閱讀與美感經驗培養的關連性,是本次評審會議反覆論及的議題。在《安妮日記:【漫畫版】》和《飯糰忍者》對戰之際尤其彰顯。
英國圖畫書評論者珍.杜南(Jane Doonan)在《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這部書中,將圖畫的傳意方式分為二類:表面意義(denotation)和引申意義(exemplification)。前者的符號意義直接附屬於物件本身,比方蘋果就代表水果,意義一目了然。後者是指畫家藉由圖畫本身的質地或所畫出的物件做為象徵,暗喻某種意念、狀態或抽象的概念。
由於這類象徵符號的意義不如表面意義那般直白,讀者往往無法一語道破圖像的引申意涵,快捷找到正確答案,需要透過圖文的上下文脈絡嘗試理解,因此考驗讀者對於圖像語言的掌握、圖像閱讀的經驗,以及詮釋能力。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具有引申意義的圖像若表現得巧妙,不僅能豐富該圖像文本的詮釋空間和內涵,提升作品的有趣程度和藝術價值,讀者每回展讀都能獲得不同的觀察和體會,也能增加作品的「再翻率」。
今年進入決選的圖畫書或圖文小說,圖像表現多數時候是表面意義勝於引申意義。比方《飯糰忍者》,逗趣具創意的圖像表現和故事內容,不僅吻合當前兒童的生活經驗和關注興趣,也博得在場評審的歡心。這類圖畫書因為親和易讀,往往可以有效引導小讀者進入書本、親近閱讀。
不過從培養美感經驗的角度而言,杜南也指出,僅僅融入圖畫書的情境、認識圖像的表現意義和描繪功能,仍然是不夠的。美感經驗的重要分界是,讀者要能發展自己的看法與詮釋方式,而這項能力的培養,需要透過多閱讀具有引申意義的圖像文本,才得以跨越。
圖畫書的閱讀在台灣已推廣逾20年,讀者的圖像閱讀能力與美感經驗,是時候該進一步提升了。有鑑於《安妮日記:【漫畫版】》的圖像表現同時兼具表面和引申意義,適足以做為跨越的橋梁,因此入榜。而趣味十足的《飯糰忍者》,以及圖像更具有表現性和暗喻手法的圖畫書《重要的小事》、圖文書《強尼的神奇種子》等書,因名額有限不得不忍痛割愛,但評審團仍力薦讀者閱讀。
▉中文創作和青少年圖書
一如以往,2018年的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入圍作品,依然面臨中文創作和翻譯作品比例懸殊的現實。另一現象則是,童書與青少年書的比例差距拉大——童書數量幾乎是青少年圖書的3倍,更甚以往。
關於中文童書創作,林良先生的童詩選《蝸牛》,在討論之初便不費吹灰之力榮登年度書單寶座。這本書的入選,並非評審懾於林先生的輩分與盛名,而是林先生於此詩集所展現的精簡文字、日常卻具餘韻的取材,即使成人展讀亦能提興,真真是本「全齡國民詩集」。
值得一提的還有為這本詩集搭配的插畫:圖畫作家盧貞穎敏於文字,書中的圖畫與林先生的文字彼此唱和,堪稱詩作的圖像詮釋,值得與詩文齊觀。
至於青少年書稀少的問題,固然與國、高中生課業繁重,青少年普遍不愛閱讀的現象有關,以至於小說閱讀的推廣始終難彰。但評選會議旁聽席上的一群稀客,讓我們重燃希望。
▉評選會議的旁聽生
今年的評選會議不同以往,旁聽席多了5位台北市大安高工的同學。這群高二男生是大安高工的閱讀推廣大使,由周家嵐老師指導帶領,平時在校不僅定期聚會談書,也透過書面及口頭報告,與全校師生分享閱讀。評審過程中周老師與學生全程聆聽,但不介入討論,直到年度書單底定後,師生才加入討論,與5位評審交流他們對所選書單的看法及平時的閱讀所得。
這群男孩坐在旁聽席時,偶爾也嘻嘻鬧鬧,但一旦加入討論時,談起閱讀與書卻瞬時變得成熟,舉手投足和臉部表情都顯露出真摯、熱切、興趣。他們不僅侃侃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於分享觀點,而且口條清晰、思路有理,驚豔了在座的大人,也一掃我們認為青少年不閱讀的刻板印象。
筆者願意相信,是閱讀與書深化了這群青少年學子的思考深度與廣度;是閱讀與書讓他們顯得穩重;也是基於閱讀的喜悅和所得,讓他們願意分享,並持續悠遊於閱讀之中。
但願今年10本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也能讓小讀者和愛好童書的大讀者也有此體會。●
▇2018Openbook 最佳童書 得獎作品如下:
▇2018Openbook 最佳青少年圖書 得獎作品如下:
▇2018Openbook好書獎 童書/青少年圖書 決選委員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Openbook好書獎
▇來看看超過300位讀者的年度好書吧!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贊助:
合作夥伴:
閱讀通信 vol.303》在這間酒吧看書,不會有人覺得你很奇怪
延伸閱讀
2018Openbook好書獎》年度好書文學類 評審報告
閱讀更多
2018Openbook好書獎》年度好書非文學類 評審報告
閱讀更多
2018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 評審報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