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遺恨自成傳奇:淺評鍾曉陽《遺恨》的新意

成長於七、八○年代的文青,大概鮮有人未讀過鍾曉陽的書;既知鍾曉陽,對於1996年問世的《遺恨傳奇》也應不陌生。當年此書出版,文學輿論出現不同的評價,有人對過於奇情的故事設定感到不解,有人為之辯護,也有人在當中讀到大文章。作者不諱言《遺恨傳奇》隸屬通俗小說,但「通俗」之於張愛玲也好,之於鍾曉陽也好,向來都別具深意——因為通俗,所以側寫人性能鞭辟入裡,兼可普及。通俗是策略,是凝視角度,背後則有作者的用情。

在《紅樓夢魘》裡,張愛玲提到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恨當是《紅樓夢》未完。《遺恨傳奇》確實是寫定出版的,但小說於一平遭槍殺時戛然而止,龍駿的安危、寶鑽的心情、兇手的下場……等等,便有待讀者自行想像。如此慷慨的留白,不免也令觀者留下遺憾。

不知是否亦基於未完的懸念,作者在2014至2017年間大幅改寫舊作,並於今(2018)年6月重新出版。從《遺恨傳奇》到《遺恨》,歲月已匆匆流逝22年。

zhong_xiao_yang_s.jpg
鍾曉陽(新經典文化提供)

《遺恨》的通俗小說架構顯而易見。全書以豪門恩怨為背景,上演男女情慾糾葛、身世錯綜、案件推理的戲碼。在這與「八點檔」相去不遠的故事結構下,作者以獨特的敘事,細細織出這部通俗小說的「氤氳」。透過這層「氤氳」,某些帶著悲調且厚實的觀感遂娓娓道來:命運看似荒謬,然而細推究,件件皆是因果牽連。人在這當中活著,對於人生的無從思索、理出頭緒,不時會有無力感與無奈感;但即使面對人生的沒道理,人依舊保有提振起來、向前走的韌性。

以通俗小說形式傳遞人生常見卻難言道的真實相,這就是《遺恨》。張大春在電台節目訪問鍾曉陽時,直言《遺恨》是台灣這二十年來最好看的小說,自有其道理。

當作家改寫舊作,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改了些什麼?這些改寫是否創造了新意涵或世界觀?鍾曉陽在《遺恨.後記》自述:「從舊版保留下來的,是人物、結構、基本情節。文字只保留了少量句子。」如此大幅度改寫,《遺恨》已不能說是《遺恨傳奇》的還魂,而是剔肉削骨後的蓮花再生。

比對舊、新二作,《遺恨》更全面地將故事嵌入香港的政治史,虛構時空與現實事件的交錯,展現了作家關顧現實、書寫香港的決心。同時,文中的敘述語氣、節奏和修辭習慣都有了相當的變化。敘述節奏加快處,是剪裁了原來的心理或事件說明;敘述節奏變緩處,則衍生出更多細節,將風景經營為情景,在慢速度鏡頭中滋生濃淡不一的詩意。

例如,《遺恨.第一章》新添了一平與母親相偕去寶蓮寺上香的場景:

走到半山腰一視野遼闊處遠眺山景,只見山勢迭宕,嵐氣舒捲,是嶺南派山水畫裡的雲霧丘陵。山風徐來,帶著一股濕悶,是香港人熟悉的梅雨季味道。

上香途中眼見所及,都是和諧安詳的風景,與于母心境互為表裡。母親霜白的兩鬢,在兒子看來,有如山腰的舒卷嵐氣。另一方面,風也挾來了濕悶水氣,這又與一平心境互為表裡:在如畫風景中、在母親身旁,他仍然感到與于珍會面後的內心波動,往事使他鬱悶不樂。由此可知,風景不僅是風景,景裡包涵象徵和情感,這是古典詩常用的手法。雖是散文式敘述,但仍透出詩意,此種化風景為情景的敘事,在《遺恨》中俯拾皆是。

王德威〈腐朽的期待——鍾曉陽小說的死亡美學〉,曾做為《遺恨傳奇》的序論同時出版。文中,王德威提到,《遺恨傳奇》的女角們看似被壓抑,其實各個有狠絕或堅毅的一面,可惜作者未賦予她們多些發言權。不知是否作者有意回應學者當年的評論,《遺恨》的女性人物多了不少自主行動、表情達意的機會。

最明顯的改變莫過於寶鑽。《遺恨.第十章》全篇寫寶鑽喪夫後的心情轉折與行動。她是新寡、心碎的于太太,也是獨立堅強的母親,同時還扮演調查丈夫死因的偵探。當寶鑽掌握了證據與黃景嶽的回憶錄後,她心裡萌生了個計畫。這計畫裡有她和女兒的未來生活圖景,也有關於復仇的盤算。和22年前比起來,「新寶鑽」不可同日而語,若有下一部「遺恨復仇記」,說不定她會躍升為主角。

凡事有果必有因。在《遺恨》中,因果關係的牽連甚廣、甚遠,作者將因果法則和敘事邏輯巧妙地連綴起來。有時一平自以為看到了因,但真正的肇因還在遠處。作者賦予優柔寡斷的男主角很多的「巧合」,他一時興起做了什麼決定、說了什麼話,最後都演變為層出不窮的問題。

小說第六章,一平去醫院探望黃景嶽,當岳父坦露過去的荒唐,一平心有觸動,告知他掛念的翁恆玉正住在這棟病院。一句善意的報消息,卻引發黃家的私生子風波。

一平不止一次追悔,思考人生是從哪裡變得不對勁。他死後,寶鑽曾為他辯護:一平沒有錯,只是當年愛錯了人!但果真一平若不曾迷戀金鑽,就不至於走到慘死垃圾屋的下場?

因果的軸線沒有這麼單純。讀者憶起小說是從于珍的電話揭開序幕,若一平不曾接電話,不曾答應幫寶鑽補習呢?小說帶我們看到更久遠的肇因。于強曾懊悔自己沒有阻止于珍遠嫁巴西,難道不是從于珍在巴西認識黃景嶽那刻起,一平的終局就悄然命定?然而,這可能仍不是最初的因,一切的開端還需再往前追溯……小說使讀者感受到因果無以名狀的森冷。

靜紘訂婚宴上黃景嶽親贈兒媳的大黃鑽——禍事肇因之一的110克拉鑽石,最後定名為「傳奇之鑽」,送往佳士得春季拍賣。彷彿象徵著過往恩怨情仇,都成了一樁樁的傳奇。是以當《遺恨》自成傳奇,「傳奇」也就可以略去。又或者說,從《遺恨傳奇》到《遺恨》,少了傳奇,仿若獨留遺恨,正如須文蔚評鍾曉陽小說所下的標題:留給人「遺恨綿綿無絕期」的況味。

yi_hen_li_ti_shu_feng_.jpg遺恨
作者:鍾曉陽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鍾曉陽
1962年12月,出生於廣州,旋即隨父母移居香港。美國安雅堡(Ann Arbor)密西根大學畢業,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15歲開始寫作,以小說〈病〉獲香港第五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推薦獎。17歲那年暑假跟母親回瀋陽,不久開始寫小說〈妾住長城外〉,之後與〈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結集為「趙寧靜的傳奇」三部曲《停車暫借問》,出版後轟動文壇,讓整個華文世界為之驚艷,獲「張愛玲的繼承者」讚譽。

參與過多部香港電影文字創作。與林夕、周耀輝等同被列為香港第五代的詞人。知名的<最愛>(張艾嘉原唱)、<是這樣的>(《阿飛正傳》片尾曲,梅艷芳主唱)。還有黃韻玲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黃耀明的《咖啡杯裏的風光》…… 以及《花樣年華》、《2046》故事對白編寫。

作品另有短篇小說集《流年》(1983)、《愛妻》(1986)、《哀歌》(1986)、《燃燒之後》(1992),散文與新詩合集《細說》(1983),長篇小說《遺恨傳奇》(1996),詩集《槁木死灰集》(1997)。曾停筆十年,2007年重新在香港《明報》發表散文。2014年推出全新作品《哀傷紀》,續寫了18年前,24歲時出手的神樣作《哀歌》。2018年,將唯一長篇創作《遺恨傳奇》全部翻新,更名為《遺恨》。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penbook閱讀誌誠徵【數位美術編輯】(全職)

詳情請點選圖片